练习一阵子之后,你会觉得普天之下,无事一身轻,原来,你的生命被自己运转得风雨无阻呢。
如果你充分了解我说的三种事,并且懂得只管你自己的事,必然会享受到一种超乎想象的自在。下次你觉得有压力或难过时,不妨问问自己:我心里正在管谁的事?你会忍不住大笑的。只需一句探问,便能把你带回自己身上来,帮你看到自己从未真正活在当下—这一生,你一直在心里管着别人的事。你一旦意识到正在管别人的事,便足以把你拉回很棒的自己。
用“了解”来跟你的想法“相遇”
当我自以为知道什么对别人最好时,其实我早已过了那条界限。即使以爱为借口,也是一种狂妄自大,必然会带来紧张、焦虑和恐惧。毕竟,知道什么是自己最该做的事,才是我唯一的本分。在我设法解决你的问题之前,我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事。
想法本身不具任何杀伤力,除非我们对它深信不疑。带给我们痛苦的,并不是我们的想法,而是我们对想法的执着。执着于一个想法,意味着坚信不疑地认为它是真实的。信念,就是我们经年累月执着不放的想法。
如果你正在过你的生活,我的心却跑去管你的生活,那么谁在活我的人生呢?既然我心里忍不住跑去管你的事,就不可能管我自己的事,我便和自己分裂了,无怪乎我的人生处处碰壁。
大部分的人认为他们“就是”自己心目中认定的那种人。有一天,我发现不是我在呼吸,而是被呼吸。紧接着,我又惊讶地发现我没有在想,而是被想,而且那个想法未必跟我个人有关。你是否曾经清晨醒来对自己说:“我认为我今天再也不去想了?”太迟了,因为你已经在想了!所有的想法都自己出现,它们来自虚无,又回归虚无,有如云彩掠过空无一物的天空。它们来了又走,绝不停留,也不会造成任何伤害—除非我们一开始就把它们当真。
我们的压力,绝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在心里管好自己的事。当我在想“你必须有份工作、我要你快乐、你应该准时、你必须好好照顾自己”的时候,我就是在管你的事。当我为地震、水灾、战争或自己何时会死而操心时,我是在管天的事。像这样,我的心里一直在管你的事,或天的事,怎可能不导致分裂的后果呢?1986年年初,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时我心里正在管我母亲的事,比如说,我一想到“我母亲应该了解我”,内心就会涌上无限的孤寂。同样地,我也领悟到,每当感到心痛或孤独时,经常都是因为我在管别人的事。
虽然人们常常谈论“如何调整”自己的想法,有关的论调也充斥世间,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掌控得了自己的想法。于我而言,我不是放下我的想法,而是用“了解”去面对它们,于是它们放下了我。
整个宇宙里,我只找到三种事:我的事,你的事和天的事。(对我而言,“天”这个字,就代表“真相”。真相就是天,因为它在操控你和我;或者说,其他任何人都掌控不了的事,我通称为天的事。)
所有想法,就像徐徐微风、树上的叶片或落下的雨滴,是自然而然出现的,通过反躬自问,我们成为好友。你可曾同意一滴雨落下?雨滴不属于个人所有,就像念头也不属于个人。所有痛苦的念头,一旦你能彻底了解,下次再出现时,你可能发现它变得有趣,昔日的梦魇如今只剩下有趣。下次它再出现时,你也许会感到可笑。再下一次,你甚至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这就是“爱上真相”所带给你的快乐。
管好你自己的事
觉察你的“故事”
我是真相的热爱者,因为每当我与真相争辩,受伤的一定是我。当我们与真相争辩,必会紧张和挫败,而且感觉不自在或心理不平衡。其实,眼前的真相往往并没有那么糟。只要我们停止与真相对抗,行动力自然会变得简单、灵活、仁慈,而且一无所惧。
我常使用“故事”这个字眼来形容我们深信不疑的各种想法或一连串想法。一个故事,可能涉及过去、现在或未来;它可能述说事情应该怎样,可能会如何,或为何如此发生。当有人一言不发地走出房间时,当某人面无表情或没回电话时,当陌生人对你面露微笑之际,当你在拆开很重要的信件之前,当你的胸口感受到一股莫名悸动之后,当你的老板请你到他的办公室时,或是当你的伴侣以某种语调跟你说话时……这些时刻,你心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各式各样的“故事”,一天不下数百回。所有的故事全是未经检验、未被审查的想法,都在告诉我们这些事件的特有意义,而我们毫不觉察它们充其量只是我们的“推论”而已。
“转念作业”揭露出你认为不该发生的事“应该”发生了。它应该发生,是因为它的确发生了,世上已无任何想法能改变得了它。这不表示要你宽恕它或赞同它,只意味着你可以看着事件,既不抗拒,也不因为内心挣扎而迷失方向。没有人希望他的小孩生病,也没有人愿意发生车祸。但是,一旦发生了这些事情,在脑子里不断跟它们争辩又有何用?然而,我们明知不该如此,却乐此不疲,只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切断它。
有一次,我走进我家附近餐厅的女洗手间,一位女士刚好从厕所出来,我们彼此相视一笑。当我关上厕所门时,听到她一边唱歌一边洗手,忍不住赞叹:“多美妙的歌声啊!”随即我听到她离去的声音,同时也发现整个马桶座竟然是湿的。我心想:“怎么会有人这么粗心呢?她怎么会有办法尿湿整个马桶座呢?莫非她是站着尿?”突然,一个念头闪入:她是个男的,一位有男扮女装癖好的人,却用假音在女洗手间高声唱歌。我想尾随他,让他知道他把马桶座搞得多脏。我一边擦拭马桶座,一边想着待会儿要对他说的话,然后,我按下冲水钮,没想到马桶里的水溅得到处都是,搞湿了整个马桶座,我站在那里傻笑了一阵儿。
“转念作业”的初学者常对我说:“但是,停止与真相争论,等于削弱我的行动力。只去接受真相,我将会变得消极被动,甚至失去行动的欲望。”我反问他们:“你真的知道那是真的吗?哪一个让你更有行动力呢?是‘我希望我没有失业’或是‘我失业了,现在我能做什么?’”
整个事件,发展得是那么自然,在我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揭穿了我心里的“故事”,但通常而言不会这么幸运的。在我找到反躬自问这个方法之前,我根本无法切断这类想法。小故事衍生成大故事,大故事再塑造成某种人生信念,世界变得多么可怕,处处危机四伏。最后,我害怕和沮丧得不敢离开卧室。
1986年,我觉醒于事实真相之后,人们常形容我是“与风为友”的女人。巴斯杜(Barstow)是个沙漠小镇,经年累月刮着风,每个人都痛恨它。由于受不了风沙吹袭,很多人都搬离那里,而我能与风—事实真相—成为朋友,那是因为我发现别无选择,而且我也觉悟到:与它作对,根本就愚不可及。每当与真相争辩,我准输无疑。我怎么知道风该怎么吹或该不该吹呢?反正它就是在吹呀!
当你不知不觉地接受那些未经审查的推论时,你就是陷入我所谓的“梦”。梦,经常会变成烦恼,有时甚至转变成梦魇。这个时候,便是你练习“转念作业”的契机,诚实地检验你的信念的真实性。“转念作业”会让这类令你不舒服的“故事”越来越少。没有故事时,你将会是怎样的人呢?你的世界有多少是由未经审查的故事组成的呢?你永远不知道,除非你往内心探问你自己。
只要留意一下,你就会注意到心里整天浮现的念头不外乎:“人们应该更仁慈些”“小孩子应该行为端正”“我的邻居应该好好整修他们的草地”“杂货店里排的队伍应该移动得快一点儿”“我的先生(或太太)应该同意我”“我应该更瘦(或更漂亮,或更成功)”。这些想法都与眼前真相不符,你若觉得这些说法令人沮丧,没错,因为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全是由自己跟真相“争辩”造成的。
找出痛苦背后的想法
如果你“想要的真相”跟“眼前的真相”相互冲突,就犹如教猫学狗叫。你当然可以一试再试,但到了最后,猫还是紧盯着你叫声“喵”。你大可竭尽余生,不断教猫学狗叫,只因你要的真相与眼前真相不符,其结果,成功的可能性必然渺茫。
所有我们经历过的压力,无一不是因为执着于不真实的想法而造成的。每个不舒服的感受背后,都存在着一个不真实的想法。“风不该吹个不停”“我先生应该同意我”,就这样,这些想法必然“跟真相争辩”在先,紧接着,我们才会感受到压力,然后我们再依着那个感受去行动,造出更多的压力来。然而,我们始终不愿去了解根本的原因—那些想法、那些故事—却宁可从外部环境下手,设法去改变别人,或是借由性、食物、酒精、药物或金钱,得到暂时的慰藉,还兀自以为一一掌控得宜。
当我们深信不疑的想法跟真相起了争辩时,我们才会受苦;而唯有内心全然清明之际,眼前的真相才是我们真正要的。
事实上,我们随时都会受情绪的打击而一蹶不振,所以,记住这一点,对你会大有帮助。任何压力感受正如一个闹钟,善意地提醒你:“你被逮入梦境里了。”不论是沮丧消沉、痛苦或恐惧,都是一份礼物,它们说:“请看一看你现在的想法,你正活在不真实的故事里。”而活在不真实的故事里,是不可能没有压力的,如果我们不尊重闹钟,就会设法从身外环境寻求改变,想要操控这些感受。通常感受会比念头先出现,所以我说感受其实是个很好的闹钟,让你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待审查。通过“转念作业”审查不真实的想法,常能带你返回你自己的真相里。如果你相信另一个不真实的自己或活在任何不愉快的故事里,你不可能不感到痛苦。
请留意:你的想法正在跟真相“争辩”
当你的手碰到火时,需要别人叫你把手拿开吗?难道一定要你下决定才能拿得开吗?不!只要一有烫灼之感,它就移开了。你不必指挥它,手会自动移开的。同样地,一旦你通过反躬自问认清不真实想法所造成的痛苦,那时,你就会自动离开它。很显然,抱有某个想法之前,你没有痛苦;有了这个想法,你便陷入痛苦里。当你看出想法的不真实,自然就不再受苦,这就是“转念作业”的功效。“当我有那想法时,我会如何反应呢?”此时,你正在痛灼你的手。“倘若没有那想法,我将会是怎样的人呢?”你一看清,就不再受火的烫灼了。我们在反省自己的想法时,如果感受到手被烫着,便会自然地返回原点,根本无须别人提醒。下一次,当这个想法再度升起时,内心便自动远离火场。“转念作业”邀请我们觉察内心的因果关系。一旦认清这个关系,所有的痛苦便会开始自行化解。
我常说:“别相信我说的。”我要你自己找出属于你的真相,而不是我的真相。即使如此,很多人印证了下列的原则的确对初学者大有裨益。
反躬自问
我很喜欢“转念作业”,因为它帮你进入内心,找回自身的喜乐,并体验到早已存于你内心之物—那个永恒不变、坚定不移、始终存在、永远等你却无法名之的东西。不需任何老师,你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位老师,而且你是唯一能终止自己痛苦的那个人。
我把“反躬自问”这个字眼当成“转念作业”的同义字。“反躬自问”或“审查”(investigate),就是让一个想法或故事接受“四句问话”和“反向思考”的考验(请见下章)。多半时候,人们身处在混乱或痛苦的世界,而反躬自问正是结束混淆、化解痛苦,进入内心平静的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反躬自问能让我们领悟到,一切答案原来都在我们的内心,而且永远都在。
此刻正进入我们能掌控的人生层面—内心。
反躬自问不仅是一项技巧,它还能从内心深处把我们本有的存在真相带回生命里。练习一段时日后,反躬自问便会在你内心自行运作。一有念头出现,反躬自问随即现身,为它们找到平衡,成了它们最佳的伙伴。这内在的伙伴能让你成为一位仁慈、灵活、无惧而且幽默的聆听者,成为你自己的学生,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既不怨恨,也不批评,更不怀恨,因而活得清澈了悟,自由自在。到了最后,这种醒悟自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平安和喜悦也显得那般自然而又必然,又密切又牢固地融入你内心的每个角落,进入每个关系和经验里。整个过程如此微妙,你甚至可能意识不到,只知道过去的你真是苦不堪言,而现在,不再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