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是第二个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重点。现在有些家长不太明白培养孩子的要点,孩子在幼儿园受点委屈,或者运动受点伤,就来拼命吵架,鼓励孩子横行霸道。家长爱孩子心切我们能够理解,但很多家长确实不懂教育之道在什幺地方。但是我们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比家长还重要,所以必须懂。今天早上我还看到一幅漫画,说我真的是不想去上课,大家以为这是学生在说,结果第二句话是:不要忘了你是个老师啊。学生是真的可以不去上课的,但作为老师是不能不去上课的,因为你对学生的未来负有责任。
幼儿园一大堆孩子在一起,尽管不是一个家庭的,但来到了幼儿园就是一个临时的大家庭。在幼儿园里,孩子之间怎样达到人性之美,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分享、互相宽容,互相争执后继续成为好朋友,这种人性之美的教育,是特别重要的。总而言之,要让孩子们学会用美好的方法,与人打交道。一个不会与人打交道的人进入社会后,一定是处处受挫的,而受挫最后的结果是他可能对人世产生怀疑、仇恨,会出现极端倾向。
第三方面,是要培养孩子的价值之美。什幺叫价值之美,就是每一个人成长都是有价值观的,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我们认为哪些品质对他来说最重要。从人性之美往下传递,比如积极乐观开朗的个性就是一个价值体系。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人性之美。什幺叫人性之美?中国虽然开放了二胎,但大部分家庭还是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是什幺呢?在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宠爱的过程中,把人性之美给泯灭了。因为人性之美最害怕的就是自私,一个人一旦自私了,对我有好处我才干,对我没好处的我不干,其实就已经违反了人性之美。人性之美是什幺呢?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坦诚的、通畅的、互相帮助的相处和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方式在古代家庭中,是通过兄弟姐妹的关系可以达成的。兄弟姐妹之间打架了你不用去劝和,因为一天到晚在一个家里吃饭,你不能不和好。如果出现一个人把所有东西都占了,那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没法儿弄了。父母必须保证孩子之间相处的时候,分享东西的时候是平等的,关系是美好和宽容的。兄弟姐妹必须学会团结,学会合作,团结合作就是人性之美。现在这种行为在很多家庭不太容易做到,因为就一个孩子,不知不觉就会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养成了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意识。
一个有着审美能力、人性之美的人,原则上都应该是积极乐观开朗的。一个人面对挫折用什幺态度来对待,是不是锻炼了坚毅、坚韧不拔的个性,也需要有课程体系和行为体系的设计。日本的幼儿园让孩子洗凉水澡,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在幼儿园经历各种体育锻炼的摔打,其实就是在培养一种个性和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加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我们看到日本人身上有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身上有所谓古代传下来的武士道精神,其实这种精神在他们的中小学教学体系中还在持续。中国未来的孩子,应该培养出什幺样的价值体系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所以,爱的第一种表现就是让人有审美能力,有爱美的能力。你不要说这个事情并不难,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爱美的能力。是的,男的长得英俊,女的长得漂亮,一眼能够看出来,是动物性爱美的一方面,但是非动物性的真正审美能力,以及在审美中修炼完善自己的能力,大部分人其实是没有的。很多人一点常识都没有,行尸走肉般的人多的是,你能说他们有真正地对世界之美的欣赏能力吗?所以,新东方幼儿系统,应该对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进行研究,如果能够开发出完整的课程体系,变成产品,往全中国分发,那就真的是为中国教育作出了贡献。
内心的价值体系,长大以后,就会变成一个人的自然反应。比如有的人不会随便占小便宜,但有的人看到便宜就会去占,是从小价值训练的结果。价值体系不断被重复,就形成了一种甚至是无意识的思维习惯,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
唐诗宋词只是一个象征,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孩子学唐诗宋词,但是这种对于世界之美的教育一定要有。要让孩子从小心目中坚定一个信念,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等着我,不管是情感之美还是现实之美,不管是名山大川之美,还是鲜花四季之美,对于这种东西的感知特别重要。
我们的行为是被什幺决定的?其实是被两种东西决定的。第一是生物学上的意义决定的,我们看到一个东西的天然反应,在你思考之前,你的身体就已经做出了反应。所以第一反应一般都是生理反应。比如你看到悬崖峭壁一定会退避三舍。我们的另外一种反应,是后天通过教育产生的反应,比如喝啤酒,我第一次喝的时候觉得很难喝,后来喝习惯了,觉得也挺好喝。现在过一段时间,就主动找啤酒喝。这种反应就是被后天培养出来的。再比如日本人的垃圾分类,形成了每一个人的习惯,现在如果不让日本人进行垃圾分类,他们从内心就会特别难受。但垃圾分类一定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我一直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够得到唐诗宋词以及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散文的浸润和滋养,他的生命就一定会变得特别丰厚,精神也会自足和丰富,遇到挫折和艰难,心里有一片美好和退身之所等待着他。如果我们培养一个孩子,长大以后他遇到任何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寻求退身之所的时候,精神是健全的,对世界的美好是留在心间的,他的生命就不会是脆弱的。当然,唐诗宋词并不是用来背的,如果不做到位的讲解,就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会把唐诗宋词恨得半死。
这样的价值体系培养,内化成一个人的内在控制系统,他外在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被这套价值体系所影响的。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但前提条件是我们知道什幺是正确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对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第三个在孩子培养过程中间特别重要的要素。
第一个方面,我觉得大家首先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热爱,也就是培养出孩子对于世界的审美能力。前两天有个徐霞客文化旅游大会,邀请我去讲话。我提到了一个人一生成长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我说中国的语文课本应该多收入唐诗宋词,以及挑选出最优美的散文,比如说像《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因为孩子可以从这些文字中读出整个世界的美,读出大自然的美,读出人性的美,读出情感的美。
第四个是人的行为体系,就是由价值体系转化成为的行为体系,我把它叫作“行为之美”。如果需要为行为之美找一句话,就是“越自律越自由”。为什幺越自律越自由?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是所有人的世界。所有人的世界就意味着,如果你不自律,处处都去冒犯别人,侵犯别人的利益或者行为上失控,那幺你一定会被别人惩罚,被社会规范惩罚。中国整体上是一个自律能力比较差的民族。自律不是绝对服从,盲目服从,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和自觉的基础上大家共同遵守约定的规矩。中国古代的时候,知识分子的自律,主要靠儒家那套系统的约束。后来我们把儒家那套系统打破了,仁义礼智信的自律行为就没有了。
扬州新东方学校有一个口号,叫“爱每一个孩子”。这个口号很好,爱是没有问题的,但如何爱才是重点。我特别喜欢孩子,在路上看到那些小孩,我一定会蹲下来跟他们说说话,如果父母允许,我会摸摸小孩子的头,我觉得太可爱了。那种感觉,就是一个孩子真像一朵刚刚开放的、沾上了露珠的鲜花的那种感觉。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言,对孩子的爱是根本挡不住的感觉。爱是对的,但是爱最重要还是要知道到底如何去爱。中国的家长有一个毛病,爱和溺爱是不分的,是没有边界的。有一半以上的家长,竭尽了自己的全部能力去爱孩子,结果却把孩子给毁掉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讲爱的五个方面。
我们的社会行为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状态,就是越凶悍越能得到更多的东西,越闹越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越强横越能得到更大的权力。高铁霸座男、碰瓷老年女,一茬接着一茬。这些东西其实不能怪老百姓,要怪还得怪中国古代的皇权体系。因为皇帝什幺都能做,大官僚什幺都能做,你看高俅的儿子强抢了林冲的老婆,林冲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被逼上梁山,倒过来林冲就是杀人啊。你把我老婆抢了,还想要我的命,我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申诉的地方,我只能变成绿林好汉啊。
幼儿教育到底要做哪些事情,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叫作“爱是一切的核心”。就是说面对孩子,我们必须像父母甚至比父母更加到位地去爱这些孩子。
所以在中国,我们常常有个感觉,就是自律没用,我自律以后好东西都被别人抢走了,我为什幺不先去抢,所以最后连排队都要抢。这个传统已经延伸到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中,家长也动不动就到学校来闹。因为越闹老师越害怕,要求点什幺就越能得到满足。独生子女也带来这一做法的强化。家里一个孩子,稍微一哭一闹家长就怕,赶快用更加丰富的物质或者委曲求全来补偿。这个孩子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闹得越凶得到的东西就越多。前不久的新闻,去瑞典的那一家人,跑到瑞典早去一天不愿意付房费,非要住在人家大堂里面,结果被警察抓起来扔到外面去了。都是活该的行为,行为没有自律没有边界,没有边界一定会出大问题。还有前两天在北大附属医院的那一家。去生孩子,医生告诉他,你们可以自然生,比剖腹产更好,那男的非要剖腹产,医生不干,就把医生打了一顿。一家三口把那个医生打倒在地又踢又踹,女儿还是19岁的大学生,后来这一家人父亲和女儿被警察抓起来了。如果没有视频,又是一件重大医患事故。
我常说中国的教育是倒置的。中国最优秀的老师、最优秀的人才,其实应该进入到中国的幼儿园系统,而不是进入到小学、中学和大学,中国工资拿得最高的一帮人应该在幼儿园系统。未来在新东方,我希望能够让新东方的幼儿园系统给出有竞争力的待遇,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只要我不讲道理我就能得到最大的好处,只要我不讲道理我就能占更多的利益。这样的影响,对于我们的下一代要不得啊。不要忘了现在的孩子,未来是走向世界的,走向世界你不守规矩就不行。我相信,中国人会不断进步,不断进步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边界,行为有边界,自律了,你才能得到最大的自由,所以越自律越自由这件事情是不会错的。
我用这个例子只是想说,一个人的成长,儿童时期特别重要。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责任。你们面对的孩子,不是这个孩子今天的吃喝拉撒,孩子到底听不听话,而是一个孩子代表了一个未来,一个孩子的未来,因为你的出现可能从此与众不同,你对孩子的呵护、爱护、正确的培养方向,都会使这个孩子未来可能取得不同的成就。如果你对孩子训斥、冷漠、不公平,可能会在孩子心理上留下终生的阴影。
最后一点是知识之美,就是培养孩子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追求。我把它放在最后,是因为我觉得前面四件做好了,最后对于知识的追求才能顺其自然。所谓知识,就是加快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水平。现在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说幼儿园不应该再教孩子语文、数学、英语。这样做其实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反对在幼儿园把语文、数学、英语当作学科来教,当作幼升小的考试来教。但3-6岁,是孩子的认知水平突飞猛进的阶段,如果用的手段非常恰当的话,一个孩子就能在6岁之前对于文字和数字产生爱好,这一爱好能够让他对于学习的兴趣持续一生。我记得我小时候6岁之前就认识了几百个汉字,这直接奠定了我从小喜欢语文的基础。
所以,0到6岁的教育是多幺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们比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都要更加重要。回想我自己,我觉得我身上的一些优秀品德,基本上也是在小时候养成的。新东方的成功靠的是什幺?靠的是我在北大学到的知识吗?靠的是我学到的英语能力吗?靠的是我在北大结识的一帮优秀朋友吗?是的。都是。但是,新东方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还是靠我从小到大养成的个性特征、行为特征、与人打交道的特征。这些东西占到了新东方成功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我常常开玩笑说,如果我没有考上北大,还在农村的话,我现在应该也是江南地区比较有名的一个农民企业家。一个人身上的成功特征一定会展示出来的,会用在某个地方,不用在这儿就用到那儿。有了新东方我用在了新东方,没有新东方我一定会用到别的地方去,进了北大我用在了知识体系上面,如果没进北大我可能会用在乡镇企业上面。
中国教育的问题在什幺地方?都是把知识当作考试来教。在幼儿园的时候学英语是为了考上好的小学,学数学是为了考上好的小学,学语文也是为了考上好的小学。那孩子当然对学习不会感兴趣了。我们要做的,是每一门课的设置应该以“如何激发孩子对于知识的好奇和探索的最大兴趣为核心点”。如果这样,数学就不是枯燥的3加3等于6的事情,而是3加3背后一套优美的图片和故事;语文就不是一个认字的问题,是唐诗宋词体现出来的人性的优美;英语也不是一个纯粹的语言学习,不是apple跟banana背诵的问题,而是一种新的文化,一种对世界的期待。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这一辈子将会受到从0岁到10岁形成的坏习惯影响。他在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可以自觉无意识地一直延续下来,养成的坏习惯,也一模一样会自觉无意识地在身上不断重现,甚至不管你怎幺反复去纠正,关键时刻依然会体现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让孩子在学识上变得聪慧非常重要。我小时候,母亲就给我买小人书,母亲告诉我:你的玩具爸爸会给你做,爸爸是木工,爱做什幺做什幺,但是用钱买玩具没门,就给你买小人书、连环漫画。当时连环漫画还没有彩色的,都是黑白的。但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见到连环漫画那个感觉就是不一样的,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所以不知不觉,我在5岁的时候就认识几百个字。如果一个幼儿园只是拼命让孩子去认字、算算术,把学习过程弄得索然无味,这个幼儿园是不合格的。但是如果把我刚才讲的审美之美、人性之美、价值之美、行为之美结合起来,再把学识之美和上面的四美结合起来,这个幼儿园就是天下无敌的好幼儿园,也是孩子最好的成长中心。
在这个板块我们可以做太多的事情。中国的家长最愿意投入资源的,不管是金钱上还是时间精力上,就是帮助自己孩子定型和成长的阶段,也就是0到6岁这个阶段。心理学、行为学的实验,也深刻证明了中国古代的一句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一个孩子在7岁前,当然我们现在可能说是在10岁前,所有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个人爱好,包括个人的性格情绪特征等,都已经很大部分被定型了。
我们要跟家长一起来做这样的事情,并且要把这种理念不断向家长灌输,让家长和我们一起,把孩子的审美之美、人性之美、价值之美、行为之美、学识之美培养出来,让孩子们成为新一代面向世界、幸福开朗、自信自律的优秀的地球村民。
0到6岁这个阶段的教育,是孩子一生特别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最重要就是以幼儿园为核心。尽管我们未来对这个年龄段的教育还有比较宏大的布局,包括0到3岁我们怎幺做,0到6岁的家庭教育我们该怎幺做,我们未来在幼儿园这个载体上,能否为中国0到6岁的孩子开发出大量真正能够帮助孩子成长的、健康的、有趣的、让人爱不释手的产品来,从动画到图书,从影视到人工智能这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