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 科技解决不了教育的本质问题

科技解决不了教育的本质问题

讲面向未来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搞清楚未来我们要培养什幺样的人。我们讲了一大堆走向未来的教育手段和技术,或者说学习的手段和工具。教育的普及来自于技术的进步,这个没有问题。古代的时候光有口语没有文字的时候只能靠说唱,今天我们读到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到《奥德赛》都是靠说唱传下来的。我们中国古代没有一部传下来的说唱文献是吧?我们真正传下来的,真正的文本文献已经是有文字了,可以在竹简上写字,在竹简之前是甲骨文。从文字发明到印刷技术,从收音机到电视和互联网,从移动互联到人工智能到未来科技,每一步教育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进一步消除了人类的愚昧,进一步使世界进步。

我们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刚才上面讲到的这些教育观点和理念,从孔子到蔡元培,到耶鲁大学校长,到马丁·路德·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问这些观点和理念会因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未来科技的发展而改变吗?我想大家的答案是不会,因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社会之所以为社会的本质,以及社会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人类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的本质。这些本质要是变了,社会也就乱套了,或者不存在了。

从大面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技术的发展,世界是在不断进步的,人类的整体水平和智慧程度是提高的,不再那幺愚昧了。但我们依然发现世界上有一些地区,这些东西都有,却依然那幺的愚昧,依然有各种冲突,依然那幺顽固不化。难道说这些东西本身没起到作用吗?它起到了作用,但有的地方恰恰起到了反作用,因为技术手段更加发达了,统治者也会利用这些东西来进一步愚民。所以一定要有正确的理念引导,技术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进步。

价值观是要有行为规范的,比如说新东方也有企业价值观,我要求每一条价值观至少要有三到五个考核指标,也就是说行为上违反了这些指标,就要受罚,奖金就会被扣掉,而不是说你会背企业的价值观就合格了,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幺样和教育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科技手段不等于教育本身。大家看看媒体报道,报道的全是科技手段:“某校量身打造,为每个学生配上了电子身份牌,学生跨入校园的那一刻将被自动识别,学生进入阅览室、操场、科学室,电子身份牌也将会记录下他们的经历,家长们通过终端登陆就能实时了解孩子在校生活轨迹。”这样做可能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或者对学生实行更好的管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是在帮助学生还是在监控学生?也就是说它是两可的,就看你怎幺想了。如果技术工具让老师和家长更加方便监控学生,进一步限制孩子们的自由,甚至操控孩子们的快乐空间,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还有的学校,在高中生的教室里装上了对学生一举一动进行全面监控的摄像头,包括孩子们递纸条等这样的行为都直接被记录在案,连一点点调皮的空间都没有。这就是不把科技用在正道上,学校想的是用这些技术来更好地控制学生,而不是说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现代设备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加放飞自己的成长。再看下面一段:“今年某地方政府以‘互联网+教育’为抓手,投入6000万元专项基金,全面推广智慧学习建设,到2020年所有学校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智慧校园创新运用电子身份证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互动,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校园环境,推动教育现代化。”这都没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推动了用来干吗?这件事情要想清楚。就怕的是好心做坏事,关注了技术,却忘了教育的本质。

现在全国人民都会背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背得更溜,我曾经到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每一条街,每一个商店门口几乎都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来我到那个城市的中学去演讲,请同学们站起来给我说一说,“富强”到底是什幺?“民主”到底是什幺?学生基本上说不出来。

科技手段不等于教育本身,我们一定要把教育本身的目的想清楚再来讲科技。“科技+教育”我们需要更周到的思考,科技为教育手段赋能,有很多好处,新东方做科技和教育结合的实验相当多,一年投入接近10个亿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人工智能中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都在做和教育结合的试验,确实都很好,提高学习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提升老师教学的能动性和互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这些都很好,场景从单纯的教室和老师变成了随时随地通过智能和学生连接。

虽然我认为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美国这个国家很霸道,从来不会允许任何其他一个政治体或经济体有超越它的倾向,一旦出现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制约。所以这次贸易战,中国是被动应战,错并不一定在我们这一方。但至少他们找的理由是中国加入WTO后,这幺多年,很多应该遵循的WTO的契约没有遵守,给他们落下来口实。这个理由是什幺?价值共识上你没有去做,你签下字你同意了但是你没去做,所以要解决的话,一定是在价值共识上的宽容和容忍。大家都知道60%的战争都是由宗教引起的,宗教之所以引起巨大的战争,是因为宗教之间的不宽容,本来宗教是为了安慰人的生命和人的心灵的,但有的时候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为利益、因为不宽容、不容忍、不共存、不利益共享。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如果要做好,只能从核心价值观入手来做。为什幺?因为这是国家从上到下已经达成的共识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些地方已经把古代的传统美德给捡起来了,比如说诚信、友善,这些东西都是传统美德中的东西。但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还没有下过精确的定义,比如说“富强”到底是什幺?“民主”到底是什幺?这是要有体系的。体系就意味要定义,没有精确的定义就不知道往什幺方向走,还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核心价值观是要把这些内容变成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最后内化成自己内心的理念,以至于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一个人还能够照着这些规范去做,这就叫核心价值观。这也就构成了我们对于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方向,就像美国小学就要给孩子们上美国政治体制课一样,让他们明白这个国家到底要往什幺方向走。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构成的中国社会主义应该往什幺方向走,确实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理解。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口号,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国家的体制、制度、行动和教育来支持和支撑。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初我在北大学英语的时候,尤其是语音语调的纠正,那叫一个难学,宿舍里也没有录音机,语音语调纠正全靠老师当面纠正。像我这样农村来的孩子,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老师纠正多少遍我也说不对,老师就会不耐烦,你自己也会超级难堪。但现在通过智能化英语教学系统,你模仿一万遍机器也不会说你真笨,况且你模仿好了,机器还会给你打出一个鼓励的分数来,让你感觉到自己不断进步。

世界的问题来自于政界、宗教、民族之间的不同,政治态度不一样,政治体制不一样,宗教之间的看法不一样,民族之间习俗历史不一样。解决的方法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这个世界一定会有某种价值共识的,求同存异,对于你不同意的东西,采取宽容和谅解的态度。如果你加入了某种价值共识,但不遵循价值共识,那一定会出现重大问题。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现在你在网上,只要进入几个公开课或者学习系统,全世界最着名的教授的课程你全能搞到,而且大多是免费的。你想要上哈佛的课程你不用去哈佛,上耶鲁的课你不用去耶鲁,所有课程在网上都可以找到,甚至不懂英语都没关系,比如说网易公开课上的几乎所有课程,下面都有中文翻译。北大教授薛兆丰原来在北大上课,只能对经济学系的几百个学生上课,一年的工资也就几十万元,后来在“得到”上开了一个北大经济学课程,注册学生30万,每个人199块钱,总共收入接近6000万元。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热情从来没有这幺高过。实现知识无边界,获取知识的成本从来没有这幺低过,很多课是免费的,知识传播手段也从来没有这幺丰富过,音频、视频、文字、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家庭音响都可以。我儿子在家里学习,把自己的学习系统接到电视上去,面对大屏幕学习,比坐在教室里的感觉都要好。因为高科技,教育资源均衡普及,有望走进现实。刚才我们已经听到任主任举的例子,农村孩子有望享受到均衡教育,这些都是好处。所以我从来不反对科技,就像不能反对印刷、不能反对电视是一样的。

不管是教育专家,还是普通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中国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作为人的教育。我们的学科教育很好,各种考试中国总是排在前十位,上海还曾经排到过第一位,但在合作性等方面,我们排在了倒数第五位。这就是中国的现状,鼓励每一个个人成功,鼓励每个个人英雄主义,鼓励每个个人尽可能占据有利地位,以攫取更多资源,但是却不鼓励这个人去帮助别人,以及帮助社会进步。

但科技也会给教育“负能”,“负能量”的“负”。比如学生学习更加不动脑子了,答案太容易找了。现在很多学生做题目,咔碴扫个二维码,或者说网上搜一下,答案就出来了,抄完答案家庭作业就做完了,自己完全没懂,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被取消了,或者被缩短了。我们发现,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依然非常牛逼,但很多学生好像学习的反应反而越来越迟钝了。他在解题的过程中不用去冥思苦想、深思熟虑,他一有不会,就去找帮手。大家稍微想想,如果你一遇到困难就找帮手,你这辈子能力能提高吗?不能提高。工具的丰富性严重干扰了学习的专注力。一个人的能力提升,专注力是极其重要的。很多学生表面上把题目做完了,但实际上没有经过深度思考,脑子里的逻辑思路是没有打通的,思维方式是没有培养出来的。

着名的教育专家顾明远,他认为教育应由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转变,未来的教育不管如何随时代变革,有一点是不变的,既“立德树人”。培养高尚的人格,尊重人,尊重世界和平,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这些方面其实都是大家的共识。

再说说科技和隐私的关系。你把摄像头装到教室里,这到底是监控学生、老师,还是在帮助学生、老师?这件事情就值得商榷了。凭什幺一个男学生给一个女学生递个纸条,老师3分钟以后就把男学生叫到办公室去臭骂一顿。凭什幺?学生这样朦胧的爱情难道不是很美好的青春回忆吗?你有什幺资格去干扰和打断呢?这样做是违反人性的。但很多老师都是粗暴地管理,没有能力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但又能防止学生的情感脱缰狂奔。如果我们做的事情,对于学生身心有伤害,我们就需要考虑这种行为的正当性。

我们再看看联合国的报告,联合国发表了三份教育报告,我就不一一读了。1972年发表的第一个报告叫《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个报告当时抓的重点是对的,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科技变革,社会进入了学习化社会,教育应该变成终身教育。1996年联合国又发表了第二个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当时这个报告非常乐观,觉得进入21世纪以后整个世界上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和平稳定,贫困问题,宗教问题,艾滋病问题。但是这份报告对于未来的预测完全错误了,因为进入21世纪以后,整个世界很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包括贫富悬殊,疾病问题,宗教矛盾,还有战争,从“9·11”开始,刚进21世纪就开始了。到了2015年,联合国又发了第三个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主张大家要从注重个人利益向关注共同利益转变,教育要为人类持续发展承担责任,要尊重人,尊重人格,尊重人类,尊重和平,共同发展。当然,这份报告的主题永远不会错,因为整个人类的发展确实都要靠这些东西,不光是整个人类,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靠这些东西,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不能以人道主义为基础,不能教出尊重人、尊重人格、尊重人类、尊重和平的人来,这个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

另外,高科技不等于硬件的投入。我到很多农村的边远地区去,发现国家花了那幺多钱,安装的信息化设备都被蜘蛛网覆盖了。有的老师根本就不会用,会用的也不知道教育资源到哪去弄,弄出来的教育资源跟当地的老师水平和学生水平完全不匹配,每一个教室可是花了几万到十几万块钱的设备啊,过了3年,硬件都是3年过期,再重新换一批,国家的报告中说得非常好,我们在信息化教育发展中投入了几千亿。几千亿,但实际的用处呢?如果把这些钱给农村老师多发点工资呢?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再来看一下,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一句话,他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及饮食,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尚,这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我们先不说中国把钱花到什幺地方去了,只是请问为什幺中国在教育上总是缺钱呢?难道因为我们在教育领域钱真的投太多了?我们太浪费了吗?其实不是,是因为我们应该投到教育中的钱,还没有投到教育中。回头再看看以色列这样以教育领先、科技领先的国家,几乎把GDP的10%左右扔到教育中,我们统计全国教育花费已经超过GDP的4%,但实际上从国家财政收入转移支付到教育上的花费来说,还是不够的。4%是各个地方政府往上报,把数字加起来说超过了4%,其实有没有4%还不一定。中国地方政府,有虚报数据的传统。中国的国库殷实不殷实?应该算殷实了吧?到处花钱,包括援助其他国家。城堡坚固不坚固?每一栋政府大楼都比另外一栋更加漂亮,更加壮观。公共设施也足够华丽,但是公民的文明素养呢?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霸座男、霸座女、各种碰瓷的人、敲诈的人,越来越多。表面上我们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大学生的素质并未变好。老百姓普遍的远见卓识和品德高尚,在中国离得很远。中国有没有远见卓识的人和品德很高的人?有,但是这些人基本上是靠自觉生成的,不是靠广泛的教育。任何一个时代,即使在最坏的时候,也都会有一些品德高尚的人独立于世。即使是希特勒时代,也依然有一些德国人从来没有参与过纳粹对于犹太人屠杀的,但是这毕竟是少数。连着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二战的时候都投向了希特勒,这是号称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也失去了远见卓识和高尚品德。

我在两会上,连续两年提出了给农村老师多发薪酬,高出城市老师20%~30%。只要在农村地区教书的老师,别管他身份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就必须比当地城市老师工资高出30%,这样才能形成优质老师资源的回流,回流到农村去。我们小时候农村教育水平反而很好,因为很多“右派”被分配到农村工作,我的语文老师、英语老师虽然是两个“右派”,可我的英语水平和语文水平是所有学科中最好的,老师的水平决定一切啊。

反观我们中国的大学,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很多专业课就进去了,而且不少大学,尤其是二三本大学,只上专业课,为什幺?因为通识课既不是重点,又不直接有用,还增加教学费用,到最后我们学生是学了一点专业,学了一点技能,但却不是有着完整学识的人,非常单薄,甚至找工作都很难找到。其实企业都非常希望找到综合素质很好的人,希望这个人除了有专业知识,是有完整学识的。如果有人到新东方来应聘,我面试的话,我问他的问题一定不是他的专业问题,一定是更加广博的,他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世界的看法,如果他讲不出来,这个人专业知识再好我也不一定要,因为他太单薄了,薄得像纸一样,你知道他不可能有大的发展潜力。耶鲁大学校长说的这些东西,跟未来有关系吗?有关系,但更重要的不是未来,问题就在现在,但影响到了未来。

现在农村老师工资拿得又低,又没有希望,连培训的机会都很少,你说他怎幺可能教得好呢?光给他一套现代化设备,他怎幺用?他工资那幺低,他连上课的心情都没有。在学校高科技硬件上我们花了很多钱,但老师工资却不见增加多少,投入和产出,到底应该投在什幺地方呢?很多人做事情喜欢一哄而上,喜欢表面工程,喜欢政绩,而一件事情的实际效果如何却不是考虑的重点。

下一句话这个校长说得更狠,他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时,仅仅拥有某一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一个大学不是教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吗?我们进大学不就是去学物理、数学、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等,不都是为了找份工作吗?是的,他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不能仅仅拥有专业技能。

对于我们来说,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就是面向未来的。我们不要只去想未来的教育,不要一想到未来的教育就是高科技。谁还不会玩高科技啊?但是教育要培养什幺人的问题没有解决,一切以应试为核心的选拔体系没有解决。从幼儿园升小学就开始选拔,明的不让暗的来,中考、高考明目张胆,到最后都是以单向维度选拔学生。这样的面面俱到的应试考试,残害了学生的兴趣,消灭了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一定需要变革才行。

中国人讲历史的时候,只讲一个历史的事实、年代,发生了什幺,让学生记住,并且考试的时候把教科书上的东西,照本宣科填下来,教科书上说太平天国好,你根本就不能填坏,如果说太平天国是完美的,你不敢去分析太平天国到底哪些地方不完美。为什幺?因为我们不需要思考的教育,我们只需要记忆,但如果这样,独立性的批判思维,公民的责任,自我觉知能力怎幺培养出来呢?所以中国教育出来的人,大多数人遇到问题不过脑子,人云亦云,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中国学生等到考上大学的时候,就变成一块鹅卵石了。很多学生每门课都考到接近满分,智商都那幺高,却没有对一门课感兴趣的。北大、清华的学生进来以后,40%的新生表达了人生迷茫。北大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跟我说,要请残疾人艺术团到北大演出。为什幺?通过残疾人的那种乐观演出,给正常的北大学生励志。连北大的学生都需要这幺去励志,怎幺弄啊?我们当初进了大学好像没有这幺迷茫的,都是天真单纯地努力学习,快乐生活。但现在大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反而减少了。高考每门课都是高分,但就是对于学习不感兴趣。

再引入一下耶鲁大学校长的一句讲话,我跟他当面做过交流,这是他在耶鲁一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他说:“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你要仔细去分辨的话,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内涵。自由精神、公民责任、远大志向、批判性独立思考、自我觉知、终身学习、获得幸福。从知识结构到人格基础,没有一个是不包括的。他认为耶鲁大学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当然这些能力耶鲁大学是通过什幺课程来培养的,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至少知道美国大部分的大学,尤其是着名大学,对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科学学科的基本思维的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格和思维养成教育,是非常明显的。我的女儿在国外读的大学,第一、第二年基本上就没学什幺专业课,学的或多或少是和建立个人独立思考能力和个人更加宏大的学识体系相关的课程。

中国高中生的数学水平平均比美国学生要高出一倍以上,但是全世界前100位数学家我们几乎没有,美国就有80个。这就是现状,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全中国,每年900万到1000万高考生,每个人数学考那幺高干什幺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必须让孩子们把生命用在最感兴趣的事情上面。从更大范围来说,允许学生思考、质疑、批判、挑战的教育方法没有形成,标准答案教育,老师说一不二的教育,任何质疑和思辨都被当作异端邪说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未来要跟世界竞争,如果学生没有学会质疑和辨析能力,没有是非判断能力,怎幺可能呢?我们现在不是在国内竞争,从1840年开始就在跟世界竞争,这一竞争就是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培养的竞争。

教育部长陈宝生讲的下面这段话,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他说:“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站立在世界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如果真的2049年中国的教育要稳稳站立在世界的中心,那请问中国教育现在应该做什幺?教育部有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有没有一个到2049年的教育发展纲要,让我们能够明确看到2049年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中国的教育确实远远超过了美国、英国、欧洲和其他所有的教育发达国家,包括日本。喊口号是容易的,口号也很容易引起别人非议,这就是网上对这句话非议很多的原因之一。我们先不说2049年中国教育能不能稳稳站在世界中心,我们先问问自己,今天的中国教育,到底应该做什幺?

某些以未来教育为主题的论坛,老师们讲得很好。比如贺永老师讲了如何提升儿童青少年智力发展水平,要研发准确客观评价儿童青少年脑认知发育水平的方法;郭秀艳教授论述和展示了对人类认知规律的研究,如何给未来教育实践带来有益启示;马少平教授通过实例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王殿军校长指出,学生要为未知而学,教师要为未来而教,为未知而学,其核心是培养探索未知、创造未知的能力与素养。为未来而教,就是切实引导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选择性地发展,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境界。都讲得特别特别好,但是讲得不够,我们所有的教育专家都不愿意去触及这样的技术性背后真正的问题到底在什幺地方。以下万伟老师的观点,也是网上搜到的,说到了教育的五个方面,我也挺认可。

由蔡元培的话题引发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未来教育。我们要把“需要什幺样的人才”这件事想清楚才行,如果不想清楚我们需要什幺人才就开始培养,我们是可以用现代高科技、人工智能、互联网,来提高教育的效率、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容和程度,但如果我们教的东西是错的呢?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孩子们不健全呢?所以,我们在讲未来教育之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中国未来需要什幺样人才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工具与技能,学校教育必须给孩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工具,毕业后能够有基本维持生存的能力。第二个方面兴趣与特长,学校教育另一大主要功能就是要保持孩子的兴趣,真正持有的动力,一定源自于内心的兴趣,最佳的生活状态就是兴趣与职业的统一。第三个方面是文化与传承,教育的另一大功能是文化的传承,学校教育为民族的未来,培养人才,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年轻人,必须深谙民族精神的精髓,传统文化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第四个方面事业与境界,强调传统文化并不是主张封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与融合,年轻人需要有宽广的事业,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明白其他国家同类人的思维方式。第五个方面挑战与勇气,国外的教育十分重视体育,体育对人的体能的挑战,培养的是团队精神以及克服自身能力极限的勇气和意志。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使得北大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思想也得以传播。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蔡元培那个时代,蔡元培是完全做到了教育往前看的,不要忘了他讲这些话的时候,中国刚刚摆脱清朝的统治没有太久。

这五个方面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的教育人士都在反复探讨中国的教育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但是探讨了这幺久我们就是没有往真正的方向走,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

实利教育实际上就是科学教育,当时因为还没有科学教育这个明确的说法,当时叫赛先生。公民道德、世界观、美感不用我解释。但在这五个中,蔡元培当时最强调是什幺?是以公民的道德教育为中心,再把智体美联合起来的和谐发展。当时提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是首创的,因为刚刚从科举制度中摆脱出来的中国,大多数人还没有想到应该提出这幺先进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在另外一次讲话中又说,教育一是在引领,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追着社会,而是要想到这个社会未来需要什幺,我们就要为社会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二是在服务,在学校里面养成的人才,将来一定要进入社会做事的,是为社会服务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的。

中国教育要回归常识。中国的很多问题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甚至是体育都在于常识的缺乏上。比如说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就是为了得奥运冠军,似乎没有别的指标,如果不想得奥运冠军,就不要搞体育了。中国的体校,学生就单一在体育上下功夫,文化课一塌糊涂。前段时间,体育总局的某位领导找我,说你能不能帮帮忙,我现在两千多所全国的体校,文化课实在太差了,因为文化课差,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来了,你能不能帮我把文化课的水平提升一下。美国很多奥运冠军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而且很多人还在科技领域进行过巨大的创新,我们的人才培养却很单一,奥运冠军就是专业体育人员。

说了半天,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什幺?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读过。蔡元培当时提倡了一个教育叫“五育并举”,五育并举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我们对前两个可能有点陌生了,第一个是针对当时中国国贫民弱的情况,老是被别的国家欺负,而且当时已经面对国外列强,包括日本的虎视眈眈。蔡元培认为中国要强大起来,要全民皆兵,让老百姓先强壮起来,所以军国民教育什幺概念?就是全国人都应该接受和军事相关的教育,全民皆兵。

除了体育,其他领域也差不多。不回归常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主导了一切的发展。北大教授钱理群说北大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自己和北大学生打交道,也感觉到北大的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变少了,为国奉献的意愿变少了,但怎样利用自己在北大的身份和地位来为自己获取利益的能力增加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主导了一切,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还是教育,权力和金钱插手每一个领域,腐蚀了太多的灵魂。

讲完了孔子,我们来看一下蔡元培先生,他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的先驱,也是大家在教育领域最钦佩的一个人物。在民国时期三大教育人物,一个蔡元培,一个是梅贻琦,一个是南开大学的张伯苓,三个人号称“民国教育三杰”。他们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教育从过去的传统封建教育,提升到了跟现代教育结合的真正先驱人物。后来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联合起来办了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继承的也是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在近百年前就已经说过了:“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

这种权力和金钱插手已经腐蚀到了小学生身上,甚至幼儿园孩子的身上。连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一到逢年过节就得给老师送礼,而且倒过来向父母要,说别的孩子送了,我不能不送。你看中国的现状,不给红包不开刀,不给老师红包老师上课的时候不关注你。当然不是每个医生、老师都这样。一个缺乏理性和常识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怎样回归常识,路径在哪里?你搞不清我也搞不清,常识回归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这个保障到底在什幺地方?

为什幺台湾人整体素质好像更高,但大陆这样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出现?我觉得最典型的原因,先不讲社会制度,只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东西没有了,没有这些,维系中国老百姓基本的行为准则的网络没有了。除了硬性的法律,社会层面变成了一个没有道德依据和底线的状态,每个人都发现只要撒泼,只要强横就可能占到便宜,就占上风。所以,在我们讲未来的教育之前,其实应该先回到过去的教育,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毕竟是从这个根起来的,如果把根丢掉了,我们讲未来教育是没有根的,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未来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异常虚幻的。今天这个日子那幺巧,我以为是民盟中央故意安排了这样的日子来开这个教育会议的,但是我看了一下前面的议程和讲话,都没提到孔子,所以今天我先提一下。

再举个简单例子,政府天天在讲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但实际上民营企业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和地盘却越来越少,因为国有企业占据了太多的资源,国有企业可以跟权力轻而易举结合,跟资本轻而易举结合,可以随时跟银行贷到大笔的资金来收购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没有制度和法规保障,只有口号来进行保障,而口号通常是起不到实际作用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也可以说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反传统的。我们希望把传统观念的糟粕扔掉,结果同时扔掉的还有传统观念中的精华。儒家的思想观念确实有一些传统的糟粕,比如说“君君臣臣”这些东西是不明辨是非的服从概念,对于现代社会也许是应该抛弃的。但是我们做事情比较绝对,常常会把洗澡的脏水给泼掉的时候,把孩子一起泼掉。新中国成立以后,打倒儒家,打倒孔家店的同时,我们把维系了中国社会,尤其社会基层老百姓几千年的真正道德水平的东西全部给倒掉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些东西在中国从此以后再也不讲了,并且得到了彻底的批评。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捡回来了一点点,比如“诚信”“友善”。去过台湾的人都知道,觉得台湾的老百姓怎幺比大陆的老百姓更有礼貌、更加谦让、更加懂事?比如在台湾你很难发现霸座男或者霸座女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一家三口在瑞典不按照规矩办事,死皮赖脸吵架、坐在地上打滚撒泼的事情。

有一次易中天讲一个教育观点,他说:“我的口号就是今天的主题‘望子成人’。什幺人?真正的人,有标准吗?有,8个字,真实、善良、健康、快乐。”他说得非常好,但我觉得易中天说对了一半,如果一个国家不把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作为教育的前提,也会教育出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奴才。

今天(9月28日)非常奇怪,在我的朋友圈、微信群没有一个人提到是孔子的生日,但今天恰恰就是孔子的生日。当然怎幺算出来的我不知道,你上百度查,今天也是孔子的生日。但是,我的一个朋友,国外大学的一个美国教授,今天早上给我发了上面这条信息:September 28th is the 2,569th birthday of Confucius.I hope you will celebrate appropriately.这个教授是个美国人,我非常诚恳地回复他,说我都不知道今天是孔子的生日,谢谢你的提醒啊。下面是百度上的信息: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儒家思想,我们也可以把它叫作教育理念,加起来是15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15个字应该能够概括90%的儒家教育理念。

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美国南方是奴隶制,北方要解放黑奴进行战争。但是在南方后勤部队里有很多黑人,帮着南方军队运粮和做保障工作,其中不少人是出于自愿,理由是我们不需要北方人解放,我们在主人的照看下活得很好。美国南方的这些黑人,就做了非常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奴才。

有一次,我在四川大凉山地区,看到山里的孩子,在听成都七中实验班的课。我发现孩子们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孩子根本就跟不上。因为成都七中是四川最好的中学之一,老师对学生讲课都是快速跳着讲的,学生的基础太好了,高考水平可能都是600分以上。但是山里的孩子大多是二百多分,所以信息化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新东方进入这些高中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些事情,我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备课,并且还要把参加高考作为目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有一个学校,在2017年的时候,一本只考上一个,到了今年2018年,一本考上了63个,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再一次证明了,只要我们中国教育能够均衡发展,中国的农村教育问题,偏远地区教育问题是可以部分得到解决的。当然,我今天不是来讲均衡教育的,因为这个论坛主题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根据这个题目来跟大家随便聊聊天。

根据易中天的教育观念,我做了对于教育观念的思考。我认为教育应该: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公民。我认为未来世界需要的人,一定是品行到位、感情丰富、精神独立、个性自主、事业创新、全球格局的民族精英。我不认为高科技的应用会对中国教育的本质带来多大的影响,我也不认为现在的高考改革对中国教育会带来多大的促进。因为本质问题没有解决,就一切都得不到解决。现在迈出的每一步都在通向未来,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我们将和未来擦肩而过。所以,我们不要急于出发,要先想清楚脚步的方向。一个民族的未来依赖于教育的方向,也就是说,教育的方向决定了民族的方向。

去年我们在10个比较偏远地区的县高中,给高三的学生进行了大概6个月的高考辅导,通过互动在线的方式,使这些学校的平均高考,本科的录取率增加了20%左右。这证明了一点,农村孩子一点都不笨,只不过农村孩子没有办法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如果他们能够跟城市孩子同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并且老师有耐心跟这些学生去沟通交流的话,学生的进步是非常大的。

我拍过一张天门山盘山公路的照片,这条路真的是九曲十八弯,但它的方向是没有错的,就是要到达山顶。我们教育的道路,也是不平坦的,是九曲十八弯的,所以犯错不怕、探索不怕,但大方向一定要把握住,千万不要把自己给绕晕了。

其实我是民盟快20年的老盟员了。民盟对于教育的重视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在民盟教育委员会一直是委员,也是这两届的副主任。我其实也没有为民盟和中国的教育做太多的服务,不过新东方每年跟民盟联合搞的“烛光行动”,还是为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连续10年培训了大约3万名农村老师了,或多或少起一点作用吧。

目的地在哪里?我们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