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崖山 > 兄弟

兄弟

其二,阿里不哥长期生活于蒙古本部,与蒙哥一样,都是蒙古本位主义者,敌视汉化,两人在价值观上有天然的亲近感。

其一,忽必烈开府漠南时势力膨胀过快,威胁了蒙哥的大权,而阿里不哥尚无尺寸之功。

因此,当蒙哥遽然驾崩时,阿里不哥理所当然地接收了蒙哥遗留下来的大部分政治资产:蒙哥家族、蒙哥的亲信大臣、蒙古本位主义势力、跟随蒙哥亲征巴蜀的军队主力。

蒙哥厚此薄彼的原因,至少有两条。

令人不解的是,蒙哥有多位已成年的儿子,但他们并未主动或被动地成为汗位竞争者,而几乎都成为阿里不哥的支持者。

阿里不哥是拖雷第七子,也是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四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中的幼子。作为长兄,蒙哥对这个幼弟的亲近程度要明显超过对忽必烈的,亲征南宋时,阿里不哥被委以重任,留守国都喀拉和林,主持国政。当时,忽必烈还只是个被解除实权的闲散王爷。

在蒙古亲贵中,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支持者背景不一,本难一概而论。但相对来说,蒙古西道诸王更支持阿里不哥,而东道诸王更多地站在忽必烈一边。原因之一是东道诸王主要活动于汉人以及汉化程度较深的契丹、女真居住之地,受到汉族经济、文化之影响较深,故忽必烈的“汉化”政策以及重视、鼓励农业生产的经济政策,较易为他们所接受。

这是大战前的短暂寂静。暗地里,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积极备战。

就蒙古世界内部而言,无论是麾下的蒙古军队还是诸王的支持,忽必烈很可能还稍逊于阿里不哥。作为拖雷家族的“灶主”,阿里不哥实际控制着漠北大部分蒙古千户军队,跟随蒙哥南征的蒙军主力在北还后大部分也听命于阿里不哥。而忽必烈真正能掌控的也就是进攻鄂州所率的蒙古东路军。

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此刻都不打算兵戎相见。阿里不哥派使者携带五只珍禽海东青送给忽必烈,以示歉意;忽必烈则释放了脱里赤,以防止冲突升级,引发战争。

但在蒙古世界之外,忽必烈有一项阿里不哥无法企及的优势——对中原的掌控力。

忽必烈返燕,标志着他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正式展开。

总领漠南时,忽必烈就在中原初步奠定了政治基础,再加上统率东路军纵横江淮这一年多的经营,忽必烈在中原一带相对阿里不哥的政治优势是碾压性的。

置辎重,以轻骑归,渡淮乘驿,直造燕都,则从天而下,彼之奸谋僭志,冰释瓦解。

除了利益层面的政治结盟及人身依附关系,在价值观上,忽必烈以其汉化倾向更易获得汉人政治精英的认可,而作为蒙古本位主义者的阿里不哥则与该群体双向排斥。

这也完全印证了郝经北返前的谋划,《元史·郝经传》记载:

除了“汉法派”的标识,忽必烈还有一个意外的价值观优势是,与蒙古人的“幼子守灶”传统相比,汉人士大夫在夺位之争中偏好长幼有序。

忽必烈一到,就解除了脱里赤的职务,解散了他征集的军队。燕京瞬时回到了忽必烈的手中。

阿里不哥并非不知道中原之重要性,他本指望通过占据燕京扭转乾坤,谁料忽必烈对燕京尽在掌握。这也可见忽必烈在中原的布局并不是可以靠奇谋轻易撼动的,在绝对实力的面前,所谓的心机与权谋都不堪一击。

但让阿里不哥集团始料未及的是,在他们的燕京布局还未完成时,忽必烈就突然出现在了城中。

谁掌控了中原,谁就掌控了丰沛的人力资源和财政实力。汉军的战斗力固然不如蒙古人,也天然不适配漠北战事的骑兵高端局,但作为辅助兵力,特别在守城上,仍然有其重要性;在财政上,中原之财力雄厚与漠北之资源匮乏更是高下立见,这在速决战中或许并不明显,但在长期战事中将展示出决定性的优势。忽必烈实际上驾驭着这个时代的最强战争组合:蒙古骑兵加中原财力。

阿里不哥这一着颇有高手气象,若占得先机据有燕京,不仅忽必烈在夺位之争中最顾盼自雄的中原势力将折损大半,连其北返开平之路都将被截断。

在中原,忽必烈还有两个相对隐秘的依傍。一方面,忽必烈建立了金莲川幕府,赢得了汉人士大夫的归顺;另一方面,他通过灭大理和攻鄂州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也获得了汉人世侯集团的撑持。

果不其然,蒙哥驾崩之后,阿里不哥一度控制了燕京。阿里不哥将亲信脱里赤任命为中州断事官,据燕京,按图籍,号令中原各州,同时在幽燕一带征集了大批“民兵”。

蒙金战争爆发之后,地方残破,河朔、山东豪杰蜂起,纷纷聚众自保,形成了地方自卫武力,时人称作“有金南渡,河北群雄如牛毛”。这些地方武装,一开始只是为了在乱世中捍卫家族以及地方乡老的安全,但势力坐大之后,逐渐成为金朝和蒙古竞相争夺的摇摆势力。

忽必烈崛起于漠南之后,燕京行中书省与他的关系颇为微妙。相比他一手营建的根据地开平,忽必烈从未彻底掌控燕京的局势。

蒙古军主力西征后,迫于兵力不足,为了争取这些降附的地方武装,木华黎赋予他们管理地方的军事、民政、赋税及设置僚属的世袭权力,也就是所谓的汉人世侯,可以部分理解为藩镇。为了与蒙古竞争,金人当时则针锋相对地推出了“九公封建”,为蒙金战争增添了代理人战争的意蕴。

自窝阔台灭金以来,燕京就是蒙古统治中原的中心,在此设置了以中州断事官为长官的燕京行中书省。

金亡后,汉人世侯跃升为蒙古人统治中国北方的代理人,这一方面是功利意义上的以汉制汉,但另一方面,“封建”本就是蒙古人自身的政治传统,编户齐民和大一统此时尚未进入蒙古人的政治视野,大蒙古国只是将分封的对象扩大至汉人而已,对汉人的这个分封缺乏制度保障。

开庆元年(1259年)闰十一月二十日,忽必烈自鄂州前线回师至燕京。这一路疾驰,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在汉人世侯中,势力最盛者为真定史氏、东平严氏、益都李氏、巩昌汪氏、顺天张氏等。忽必烈开府漠南时,相交最契者为顺天张柔与真定史天泽,这两人也将成为他夺位大战的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