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严嵩与张居正 > 冯保被逐

冯保被逐

万历和张居正,心里都暗暗叫苦。

慈圣皇太后却断然否决。她当即明确告诉皇帝:与张先生说,内外一切政务,尔尚未能裁决,边事尤为紧要。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先生今后再不必兴此念![35]

出土于明神宗定陵,为明代皇帝龙袍。

转折点在万历八年。二月十八日,皇帝在先农坛举行了象征着亲耕农田的耕籍礼。然后在三月份,又奉两宫皇太后并率后妃,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拜谒祖陵。这两件事意味着十八岁的皇帝已经成年,可以亲政。因此,张居正便在三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两次申请退休,哪怕请长假也好。[34]

跃跃欲试的皇帝固然挨了当头一棒,熟知历史的张居正更是知道权臣从来没有好下场,除非做王莽和曹操。刘一儒在这年八月写信给他进行规劝,也肯定不是一时兴起。可惜张居正没有退路,只能义无反顾地死而后已。

恐怕不会,弄不好恰恰相反。

只是,他不该犯不过脑子的错误。

可惜冯保和张居正都忘了,皇帝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以及少年该有的童心。而且他还会成长,成年后还要亲政。到时候,天子还会任由他们摆布吗?

十一月十二日晚,皇帝不知哪根神经搭错,在乾清宫管事太监孙海和客用的簇拥下,小衣窄袖,持刀走马,醉醺醺地夜游别宫。冯保得知,立即向太后举报。慈圣皇太后也不含糊,身着青衣不戴簪环,宣布要召集阁臣谒告太庙,废掉胡作非为的皇帝,直到皇帝痛哭流涕长跪不起方才罢休。

不能说三位监护人不对。太后和张居正都真心实意希望万历成为好皇帝,冯保也一样。内阁送来白莲,翰林院送来白燕,他都要对张居正说,主上年幼,千万不要用奇珍异宝来勾起他的玩心。冯保也约束家人子弟,不得倚仗权势为非作歹,以至于京师的街谈巷议,竟是好评如潮。[33]

但,向全国人民公开检讨,是逃不掉的了。

如果是十年前,在娃娃皇帝的三位监护人中,冯保应该是地位最低却又最可怕的。因为只有他,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出现,还什么事都管。这是太后交代的任务,也是太后赋予的权力。因此小皇帝要做小动作,比如玩耍,就得安排亲信放哨,听见“大伴来矣”便正襟危坐,做刻苦读书状。

罪己诏照例由张居正起草。这时,张居正如果稍微有点头脑,就应该对年轻的皇帝稍做回护,至少打个圆场。但是他没有,还把文章写得难堪之极,让至尊天子自己看了都会满脸通红,恨不得边抄写边掉眼泪。[36]

这就要看万历的态度。

皇帝的心里,肯定恨死了冯保。

备受打击的是冯保。毕竟,潘晟好歹得到了内阁大学士的名分,冯保却再没机会在朝廷安插代理人。实际上,冯保之所以势焰熏天,全靠慈圣皇太后和首辅张居正撑腰。但是万历六年二月皇帝大婚后,那位圣母就离开乾清宫,住回慈宁宫了。现在内阁又没了自己人,冯保能继续吗?

何况,孙海和客用虽然被逐出皇宫,愿意为万岁爷报仇雪恨,顺便为自己捞取好处的何愁没有。事实上宫中许多人都看出了苗头。有次,冯保伺候皇帝写大字,皇帝却用毛笔饱蘸墨水甩向身着红袍的他。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让张居正都目瞪口呆,皇帝则若无其事,书写完毕就回宫。[37]

这可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所以,张居正一死,司礼监秉笔太监张鲸等人便为万历密谋策划拔去眼中钉的方案。朝官们也里应外合,纷纷上书弹劾冯保,某个御史甚至提出此人有死罪十二条。

二十三日,潘晟以武英殿大学士的新衔退休。

皇帝还是害怕:如果伴伴上殿来,可怎么办?

二十日,张居正卒。

张鲸等说:既奉皇爷处分,渠怎敢来?

十九日,皇帝命令他入阁。

于是皇帝下旨:冯保发南京新房闲住。

十八日,张居正推荐潘晟。

这是万历十年十二月初八的事,之后是抄家。抄没的田产和房产经户部和工部变卖,共得银八万八千两左右,其他金银财宝也数量可观。此后,虽然还有人提出要杀冯保,万历却决不答应。当然,冯保悄无声息地客死南京,他也不管。[38]

不妨再看时间表:

不过,万历和慈圣母子对于抄家都兴趣盎然。因为皇弟潞王马上就要大婚,宫中缺钱用。于是皇帝告诉太后:办此不难。年来廷臣无耻,尽献张、冯二家耳!

可怜的潘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太后说:不是已经抄家了吗?必可得。

但,有个细节也不能忽略,那就是张居正推荐又被皇帝认可的新阁臣,只有一人到职。没有就任的叫潘晟,是冯保的老师,当时赋闲在家。任命发布后,御史和给事中们立即纷纷上书群起而攻之,来势汹汹。结果,兴冲冲走在途中的那位老兄又接到新的圣旨:着潘晟以新衔致仕。[32]

皇帝说:冯保狡猾,卷款而逃。[39]

这个时间表,难道不能说明问题?

没奈何,只能再抓条大鱼。

二十日,张居正卒。

张居正在劫难逃。

十九日,皇帝命令这两位新阁臣入阁。

[28]见《纪事本末》卷六十一。

十八日,皇帝问后事,张居正推荐新阁臣。

[29]万历皇帝的批复,见《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五。关于张居正旧病复发的具体时间,据刘朋考证,很可能是在万历十年二月初九之后,二月二十日之前。

十四日,皇帝挽留张居正。

[30]请参看樊树志《万历皇帝传》。

十一日,再次请求退休。

[31]见《纪事本末》卷六十一。

六月初九,张居正请求退休。

[32]见《明史》之《宰辅年表二》《张居正传》《冯保传》,《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五,樊树志《万历皇帝传》及其所引。

不妨回放一下:

[33]以上见《明史·冯保传》。

因此真相也许是:皇帝和其他人都以为张居正的病不过痔疮而已,只有医生和他自己心中有数,又不敢说。结果是形势急转直下,回天无力,四天以后皇帝就不得不派太监来问后事了。而且,万历第二天就下旨,让张居正推荐的两位新阁臣入阁。如果皇帝并不尊重和信任这位首辅,完全可以哼哼哈哈拖上些时日,因为第三天张居正就去世了。[31]

[34]见《张文忠公全集》卷九《归政乞休疏》《再乞休致疏》。

应该说,这是真心挽留,而且通情达理。

[35]见《万历起居注》万历八年三月二十四日癸亥条。

时间表显示,万历十年三月张居正多次请病假,皇帝都是批准了的。在病榻上办公,则由他自己提出,不能算是被逼迫。六月十四日,皇帝派司礼监太监探视,手敕中虽然说了“忍离朕耶”之类的重话,但他同时也说:朕知先生竭力为国,致此劳瘁。然不妨在京调理,阁务且总大纲,令次辅等办理。先生其专精神,省思虑,自然康复。[30]

[36]以上见《明史》之《张居正传》和《冯保传》,《纪事本末》卷六十一,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樊树志《万历皇帝传》和陈礼荣《张居正:大明首辅的生前身后》的有关论述及其所引。事件发生时间据《纪事本末》卷六十一,但该书将小宦官名记为孙海客。今从《明史》。

存心累死张居正的说法,也不大能够成立。

[37]见《万历野获编》卷二。

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这是张居正生前最后一项政策制定,紧接着他就旧病复发,卧床不起了。何况六月初九和十一日他两次请求退休,万历却批复说:朕方切永赖,乃屡以疾辞,忍离朕耶!那么请问,张居正又能如何?对于这位政治家死在岗位上的选择,是不是可以善意理解呢?[29]

[38]见《明史·冯保传》,参看樊树志《万历皇帝传》所引。

万历十年二月初八,张居正上书皇帝为民请命。起因是当时征收税粮,先要将当年所收抵扣往年所欠,结果是农民总也还不完国家的债。事实上小农经济靠天吃饭,正常情况下当年的收入也只够当年,哪里能够多交?因此张居正提出将万历七年以前的欠粮一笔勾销,以减轻百姓的负担。皇帝批准了这个提议。据正史记载,诏书一下,中外大悦。[28]

[39]见《纪事本末》卷六十一。

有几个事实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