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新乌合之众 > 序言

序言

“不,动物行为学者,好比得了诺贝尔奖的尼古拉斯·廷贝亨[3],他曾在波罗的海岸边研究鸟类迁徙;或者说我像写了《迷雾中的大猩猩》的戴安·弗西[4],她在卢旺达山林中观察灵长类动物。我的研究跟他们的差不多,只不过我观察的不是大猩猩,而是您商场的顾客群,您明白了吧?”

“搞环境保护的?好比尼古拉·于洛[2]?”

他静静地盯了我一会儿。

“呃……是,也不完全是。他们是数学家、物理学家,我是动物行为学者。”

“走吧走吧,收拾您的家伙,该去哪儿去哪儿。我们这里可不是非洲,不是您游猎的地方。”

“您的观测目标呢,先生?来抢打折货的顾客?”他先是大笑,随即皱起眉头,“您到底是谁?像博达诺夫兄弟[1]那样的大科学家?”

我又恨又恼,却不得不收起器材,离开我的“猎物”,筹划着等一会儿到地铁里去继续跟踪它。我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费尽唇舌解释我的专业了,说到底保安也没错,我到底算什么人?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都不完全对。问题是,一个以大众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到底应该叫什么?

他打量着我,像一个成年人看着孩子撒谎,随后目光又从我的相机慢慢移向我们下方十几米处的人群。

我的正式身份是一名动物行为学博士。动物行为学研究不同动物种群在其自然生存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只不过我研究的种群,会在星期一早晨心情郁闷地乘地铁,而且其生存环境也不是亚马孙丛林,而是巴黎蒙巴纳斯车站。

于是我试着给他留下一个严肃正经的印象:“我是科研工作者,定位在这里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观测。”

如果确实存在“大众研究学家”或者“大众学”这样的术语,如果《拉鲁斯法语词典》能收录“大众研究学家:专门从事人群行动方式研究的学者”这个词条,我的日子会好过得多。

他是个保安,头上胡乱扣着隔壁商场的大檐帽,衬衣上别着胸卡,上面的照片至少是十多年前的了。不过此刻,他似乎有意要尽忠职守。我得好好跟他解释我的工作,要不眼前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准让他给毁了。

然而无论我怎么解释,即使跟我对话的人已经初步摸清我的职业了,也总会有一个瞬间,他们冒出这样的疑问:“可是我说,您到底是做什么的?”

“这位先生,敢问您有何贵干?”

的确,大众是个怪物。它存活于公共交通网络、商场购物中心或者足球场中。一把花生无法逗引它出来,得用大促销的小家电才行。若近距离观察它,我们会发现,它由无数我们称为“人”的微小成分构成,他们负责将信息或者情绪从它庞大身躯的一头传播到另一头。

突然,一只手用力搭到我肩上,吓了我一跳。

在它的家族中还有不少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亲戚:羊群、沙丁鱼群,还有蚁群。沙丘、河水和溪流,也是它的远亲。

我做梦都想驯服它。如果我们能疏导它的巨大能量来干点儿有用的事情,那该多好!其实这蛮种也深有智谋,比你我更聪明……比如我有一次撞上它下棋。对,下国际象棋,而且是跟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下!幸亏,那回赢的是棋王本人。不过总有一天,权力会归于它手……

如果人群害怕了、失望了,或者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它的阴暗面就会展现出来,令人震恐!它可能刚刚还在且歌且舞,转脸就能生气发怒,将一切全都砸毁。这怪物拥有的智能和知识储备也同样惊人,大约15年前它一时兴起要编纂一部百科全书,它成功了,维基百科由此诞生。

它力大无穷,倒墙如碎卵,灭千人于眨眼之间。从同事冒险归来带回的录像上看,它会把人们先挤作一堆,再左右晃荡,然后在地上踩扁!千万别惹恼了这家伙!它发起脾气来,能让一座城池毁于一旦。

这怪物对它身处的世界指手画脚,专横评断。应该上哪个饭馆吃饭,捧红哪个歌星,都得听它的,连共和国选谁当总统也由它说了算!为此,某些人有意操纵它的意志,给它灌下假新闻,因为这怪物有个软肋,它对脸书(Facebook)等各种社交网络上瘾。

“这怪物,”我自言自语,“最好别靠它太近。”

根据上述种种原因,大众研究没有边界。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还有信息工程师,不同学科,各具只眼,都对“大众”这个奇异的存在感兴趣,他们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驯服这头神秘的千头怪物。

我穿城绕巷,追捕这家伙好几天了。有时候到得太晚,有时候观察角度不对,只看得见它庞大身躯的一部分,或者它经过后地面上遗留的痕迹。不过这回我终于占据了完美位置!

[1] 博达诺夫(Bogdanov)兄弟是一对孪生兄弟,自1970年代起活跃于法国电视科普或科幻类节目中,是一对大众文化明星。其节目因真伪科学并存而颇具争议。(书中脚注,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译者所注。)

我快速按下录像键,同时把自己隐藏到栏杆后面。千万不能让它看见!我置身地面上方十几米的高处,能感觉出它到来时引起地面轻微震动。转眼之间,它的触手已经占据了我下方的地面。它缓缓延展,遇到障碍就将其紧紧缠裹,像黏稠的汁液在手掌指缝间渗开。

[2] 尼古拉·于洛(Nicolas Hulot)是法国记者、电视制片人,因其制作的系列环保纪录片《乌斯怀亚》而成名,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

这回可让我逮住它了!

[3] 尼古拉斯·廷贝亨(Nikolaas Tinbergen),荷兰生物学家,鸟类行为研究者。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

“可是我说,您到底是做什么的?”

[4] 戴安·弗西(Dian Fossey),美国动物学家,动物行为研究者。她在卢旺达火山公园丛林中研究大猩猩种群18年,写成《迷雾中的大猩猩》一书。1985年她在研究营地被杀,至今尚未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