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但量不同,质也有很大差异。意大利有句俗话说:“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也能把他变成禽兽。”这则讽喻适用于所有的工作——一方面良好的工作需要高度的技巧,并能提升自我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被迫做不需技巧的工作,往往造成精神熵。脑科大夫在洁净明亮的医院动手术,奴隶则背负重担在泥泞中蹒跚前行。两种都是工作,但脑科大夫每天都有机会学习新事物,知道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可以完成艰巨的任务;奴隶却只能重复令人疲惫不堪的动作,一天天越发觉得自己的处境不可能改善。
人跟其他动物一样,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谋生上,身体需要的卡路里不会自动出现在餐桌上,房子和车子也不会自动组合供你使用。一个人实际得花多少时间工作,并没有规则可循。以古时的狩猎采集者为例,他们跟今天生存在非洲和澳洲沙漠里的后代一样,每天只需花3~5个小时从事我们所谓的“工作”——提供食物、居所、衣服和工具,其他时间则用于聊天、休息、跳舞。相对的极端例子是19世纪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在幽暗的工厂里或危机四伏的矿坑里埋头苦干。
工作到处都存在,种类却千变万化,一个人赖以谋生的工作有没有乐趣,对于他整体的满足程度可造成极为可观的差距。卡莱尔说:“找到性情相契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最大福佑。”说得真是一点儿不错。弗洛伊德则把这句至理名言稍作修正,别人向他索讨快乐的秘诀,他给的答案简单而明白:“工作与爱。”确实,一个人能在工作与人际交往中找到心流,就已踏上改善生活品质的正途了。本章要谈的是工作如何产生心流,下一章再介绍弗洛伊德主张的另一个主题——从与人相处中找到乐趣。
工作不是“亚当的诅咒”。卡莱尔说:“找到性情相契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最大福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