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前几年我去印度旅行,在出行之前我花了不少时间去了解印度的地理、历史、宗教文化、主要城市以及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旅行过程中我又对印度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并且拥有了许多计划之外的有意思的体验。旅行回来之后,我便将此次印度旅行整理成了一本图文并茂的电子杂志,其中我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印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还详细介绍了我的行程线路,并且给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事实上,这种视角转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的天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很难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从一个人组织信息的方式就能看出这种区别:一个只有第一人称视角的人会按照自己的思绪去组织信息,而拥有第二人称视角的人则以对方认知的规律为脉络来组织信息。既然第二人称的角度并非天生就有,那么想要让自己拥有产品思维,我们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刻意训练。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产品思维:每当花时间和精力做完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会思考别人会不会有类似的需求,如果有的话,我就会将自己的经验转化成对他人有价值的“产品”。当然,这个过程中我必须转换视角,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对印度完全不了解,却有兴趣去那儿旅行的人,从他的角度来分析需求,然后组织和整理信息。
因此,产品思维应该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它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即从第一人称视角转化成第二人称视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需求;第二,它需要我们将理解的需求具体化,用产品的方式去满足需求。
“产品化”是一种拥有强大力量的思维方式,它意味着做任何事情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完成,而是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结果,一种能够用来展示的、具有潜在交易价值的结果。例如,在旅行之后把整个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和经历的体验整理成一本图文并茂的杂志;读完一本书之后,将最核心的内容和最有价值的信息总结成一篇笔记;考完雅思、托福、GRE等之后,把自己在备考过程中的经验和训练方法变成一门辅导课程;等等。
一提到产品思维,很多人会不自主地联想到产品经理。在移动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是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是连接公司内外的桥梁。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明确用户及其需求,并设计出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产品原型,然后与设计师、工程师沟通,使产品得以实现,最后再根据用户反馈进一步完善产品。产品经理的重要评判标准就是能否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因为这将决定产品的成败,而理解用户需求的关键在于跳出第一人称视角,抛弃一切主观偏见,从用户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产品思维能够把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平常的事情变成潜在机会,我身边不少人就是因为把自己平日里的一些小兴趣变成了某种对他人有价值的产出,然后将兴趣成功变成了收入来源。例如,有人热衷于记录和整理笔记,然后通过整理笔记走出了一条商业之路,并成功拿到了投资;有人喜欢研究美食,常常把自己平时研究的美食食谱通过图文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在微博和微信上与大家分享,后来,不仅出了一本美食书,还辞职做起了与美食相关的事情。
从美国商学院毕业之后,我原本打算从事金融行业,却误打误撞走进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并陆陆续续经历了几家创业公司。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选择,我不得不承认那是一次绝对正确的选择,因为互联网的职业经历让我拥有了在其他行业很难获得的思维训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品思维。
所以想要训练产品思维,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有意识地多迈一步,争取把在做的事情变成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产品”。
产品思维
最小化可行产品
产品应该是任何收入的前提。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人力市场的产品提供者,我们的“产品”就是自己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简历就是产品介绍,公司是我们的顾客,薪资则是产品价格。因此,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华获得多重收入,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产品化的思维方式,将知识和技能产品化。
谈到做产品,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精益创业”由硅谷创业家Eric Rise(埃里克·莱兹)在其著作《精益创业》一书中首度提出,目前已经成了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作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产品,它都需要满足几个基本要素:首先,产品是由各种原料、素材、人力等经过一个设计、创作、整合的过程而产生的完整结果;其次,产品需要能够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它可以是简单的衣食住行,也可以是更高层次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再次,它可以用来交易,也就是说有用户愿意为它付费。
在“精益创业”这个概念提出之前,传统的创业都是经过一番周密和复杂的市场调研,花大量时间来回讨论产品方案,然后按照计划一步步实施,完成项目的各个部分,最后构建出一个精致和完美的成品。然而,这种打造产品的方式有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周期太长,而且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市场调研并不能给我们提供准确和完整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做出来的产品很可能并不是市场真正想要的产品。
事实上,产品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形式,它可以是实物,例如手机、电脑;也可以是虚拟物品,例如音乐、电影;还可以是服务或者某种体验,例如私人教练、导游、室内设计;甚至还可以是想法或者信息,例如咨询、方案;等等。
精益创业的理念则能很好地避免过去这种与市场脱节的、闭门造车式的产品打造方式,它抛弃了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资源制造出一个最轻量级的、可被用户试用的产品,然后发布出去,再根据用户的反馈对产品不断进行优化。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是采取产品迭代的方式进行开发,他们先完成一个1.0的产品版本,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再推出2.0、3.0等更高级、更完善的版本。
“产品”估计是商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因为它是一切商业的核心,市场交换的基础,没有产品也就不会有用户和消费者。那么什么是产品呢?
最小可行产品这个概念不仅仅只限于互联网或者科技产品,它对所有的产品都有借鉴作用。
什么是产品
通过最小化可行产品,我们就能迅速地测试自己的想法。这个产品不需要完美,甚至可以是免费的,只要它能以某种具体的形式展现我们抽象的想法,并能给我们带来真实有效的反馈。如果你想开个课程,但不知道怎么去教,没关系,先用低价或者免费的方式邀请身边朋友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大家的反馈去思考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试验完成后,你就可以提高价格再开第二期,相信等到第五期或者第十期的时候,你的课程就会很完善了。如果你想自制一档音频脱口秀节目,你不需要等到自己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完美的播音技巧再开始,先录几期,然后根据市场的反应再做调整。
自我投资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考虑下一步,思考如何将实力转化成资本,让它产生收入。这个从0到1、从无到有的突破不会从天而降,中间需要一个关键要素,那就是产品。
事实上,我的很多项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开始的,例如我在两年前推出“写作训练营”这个项目时,它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大家相互督促的写作社区,经过两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它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完整而又系统的写作课程。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你需要让自己具备强大的软实力,这些实力包括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1—2门达到熟练级别的技能,以及清晰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在准备阶段,花大量时间进行自我投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些用时间和勤奋换来的将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会成为你个人发展牢固的基石。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拥有多重收入的“斜杠青年”,那么就应该试图培养自己的“产品化”思维方式,将自己最核心的、最具优势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最小化可行产品,并以此完成从0到1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