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其实就是一个人对于世界、人生、事物价值以及是非对错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的深刻程度则取决于我们平日阅读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一个人的阅读量越大、知识面越宽,那么他的看法就越深刻。然而,要把这些碎片化的看法整理成完整的系统和思想,则需要依赖持续的写作。阅读、思考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3件事情,阅读给思考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思考反过来可以促进阅读,写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思考,还能将碎片化的思考系统化和逻辑化,并让思考的结果能够分享和传播。
信念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它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不过作为魅力人格体,仅有信念是不够的,因为如果信念没有深刻的思想和内容做支撑的话,那么就会给人一种喊口号般的假大空的感觉。所以,在明确了自己的信念之后,你要用思想内容来让它拥有“血肉之躯”。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写作都是一项值得训练的能力,就像林肯伯格所说的那样:“没有人能够找到为这种能力定价的方法,但每个拥有它的人,无论何时获得,都知道这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财富。”所以,我的建议是,在阅读的同时保持写作的习惯,用文字来磨炼自己的思想,塑造独特的人格魅力。
1.用文字磨炼你的思想
2.专注内容,而非推广
以下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关于自媒体的几点实用建议:
我在做自媒体的这3年时间,从未用过任何营销手段来进行推广,也果断拒绝了所有互推的机会,因此我的自媒体的订阅量的增长基本都是依赖忠实读者的传播和推荐。
黄金圈法则不仅适用于公司层面的品牌和营销,也同样适用于铁杆粉丝的打造,只有当你用思想和信念去影响他人,让他们成为你信念的信仰者之后,他们才会坚定地追随你。因此,成为魅力人格体,就需要忘记所谓的营销手段,放弃操控,去好好思考一下,是什么样的内在力量和信念促使你去做现在在做的事情,然后坚持用梦想、激情和信念去感染他人,如此才有可能得到忠实的拥护者。
这种做法在自媒体人中极其少见,对很多人来说,甚至不可思议。然而,这种做法背后的逻辑正是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
西蒙认为那些创造了伟大作品、引领了伟大运动的人的思维习惯恰恰是因为拥有了以“为什么”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以苹果为例,其他电脑公司以这样的思维顺序劝服人们进行购买:“我们生产的电脑,性能卓越,使用便利。快来买一台吧!”苹果传递信息的顺序却恰恰相反:“我们永远在不断追求打破现状和思维定式,我们想要给人类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我们改变现状和传统的方式是通过设计出拥有卓越性能和完美设计,并且方便使用的产品。”因此,要想最大程度影响他人,最关键的不在于传递“是什么”的信息,而在于给出“为什么”的理由。人们最在乎的也并不是实现供需之间的匹配,而是达成信念的契合。
一般来说,自媒体的收入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依赖广告;第二种则是依赖读者或用户的直接付费。对于前者,数据是最重要的,因为广告主要依据订阅人数来付费,因此对于依靠广告而生存的自媒体来说,用户是卖给广告主的,是被消费的对象,广告主才是上帝。然而对于后者来说,订阅者的意义完全不同,他们是服务对象而非被消费对象。自媒体的收入来源于付费的内容和服务,只有当订阅者发自内心地认同和信任你的时候,他们才会为内容付费。这种关系是需要通过长时间输出理念一致的高品质内容来培养,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他们成为铁杆粉丝,便会为你无偿传播和推广,并且通过口碑吸引读者成为铁杆粉丝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通过互推吸引的读者。
思维模式处在最外层的人,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很少去思考怎么做才更好;处在中间层的人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完成任务和目标,却很少思考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而处在最中心圈的人则是以“为什么”为出发点,他们拥有内在动机,能够实现自我激励,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领导者,才能激励和影响到身边的人。
事实上,我不仅从未做过推广,还曾经因为犯了一个不可逆的错误,放弃了已经运营了一年的自媒体,选择从头开始。那次意外的失误反而让我想明白了内容而非平台才是最重要的。平台只是分享渠道,只要精神、理念还在,就能通过内容重新将铁杆粉丝聚集起来。那些因为放弃原有自媒体而失去的订阅数据,除了能够满足虚荣心外别无他用,因此没有了,也不足为惜。
黄金圈法则通过3个同心圆来描述人的思维模式,黄金圈从外到内依次是: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以及为什么(Why)。
3.拒绝为推送而推送,相信少即是多
西蒙·斯涅克是畅销书《从为什么开始》的作者,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他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那些伟大的领袖在思想、行为和沟通方式上与平常人很不一样,不管做什么,他们都坚持以“为什么”作为出发点,从不操纵,而是激励身边的人们,使对方发自内心地愿意追随自己。于是,西蒙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圈法则,并因此声名鹊起。
很多自媒体人都有一种错误的信念,认为推送的文章越多越好,如果不推送读者就会取消关注。不少人都因为这种信念而无奈被自媒体“绑架”,整天为数据而苦恼。自媒体原本只是分享思想的工具,然而不知不觉间,它却从“手段”变成了“目的”。
有人认为能够吸引眼球的就是魅力,于是他们常常用各种能够刺激感官,或者带来临时欢乐的营销手段来获取关注。那些能够带来感官刺激或让人开怀大笑的内容的确也能吸引眼球,但这种吸引力都是短暂的,不足以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的魅力一定源于思想和精神,并且能够给人带来启发和激励,正如戴维·布鲁克斯在《社会动物》中所说的那样:“如果说表层思维渴求地位、金钱与喝彩,那么深层思维则渴求和谐与关爱。”因此无论我们有多少欲望,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永远都是那些能够激发潜能、使人积极向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东西。
很长一段时间,我也生活在这种苦恼中。尽管我的更新频率很低,但只要一段时间没有更新,自己就会倍感压力,有时也会迫于推送的压力,在毫无灵感的时候逼迫自己写作。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想明白了,为了推送而逼迫自己写一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平庸文章毫无意义,因为它既无法让自己满意,又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给他们带来启发和深思。当我开始拒绝为了推送而推送之后,整个人轻松和自由多了。
拥有铁杆粉丝听上去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它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首先你需要拥有让大家了解你的方式和渠道。基于文字的自媒体,毫无疑问,是一种成本较低、简单且易操作的方式。然而仅仅有自媒体是不够的,想在自媒体泛滥的时代脱颖而出,吸引想要吸引的目标人群,就需要让自己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因为正如罗振宇所说,魅力是互联网世界中的稀缺物资,因此魅力就意味着吸引力。然而,魅力又是什么呢?
这个时代不缺信息,也不缺感悟,缺的是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真正启发和改变的思想,我又何必在乎昙花一现,通过制造更多原本就过剩的信息来寻求一丝存在感呢?
事实证明,在我开始自己的事业之后,这些铁杆粉丝不仅成了我的第一批用户,还是最忠实的用户。
事实上,决定读者数量的不是文章更新的频率,而是文章的质量。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一篇优质的文章带来的效果远远超过10篇平庸的文章的效果,因为只有观点独特、分析深入的文章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平淡无奇的文章如果推送过多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读者可能会因为内容没有价值,将其视为一种打扰而取消对你的关注。
“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对于那些想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获得经济独立,或者不打算依赖他人投资的独立创业者来说十分有意义,因为如果能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同时,培养足够多的铁杆粉丝,那么就可以逐渐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我发现不少“斜杠青年”都是因为有了大批支持他们的铁杆粉丝才慢慢实现了经济独立,而我有勇气离开职场也是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铁杆支持者。
尽管自媒体是体现个人思想媒体、拥有铁杆粉丝的最佳方式之一,但这是需要用心来走的一条路,通过文字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信念、有价值的魅力人格体是这条路的最终目标,只有这样你才能收获全力支持你的铁杆粉丝,并因此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
凯文·凯利曾在他的《技术元素》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理论,叫作“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他认为:“创作者,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者,或者作家——换言之,也就是任何创作者——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这里的铁杆粉丝与普通粉丝的区别在于,铁杆粉丝拥有强烈的认同感,无论你创造出什么作品,他们都愿意付费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