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 > 什么是表现性活动

什么是表现性活动

观察孩子跟外部世界的往来,同样十分有趣,因为这种往来的方式能够体现出他适应社会的程度和社会秩序。不合群、少与人为伍的人,在其余情况下,也可能十分冷酷、严肃、沉默寡言乃至一言不发。

不妨为那些非常想得到庇护的孩子,做这样一个试验。让孩子的妈妈坐在一间房里的一把椅子上,之后,让孩子到这个房间里来。我们会看到,孩子对其他人连看都不看一眼,径直来到妈妈身边,倚在她身上或椅子上。他的所作所为证实了我们的猜测:他也许想让他人帮助自己。

远近

比较独立的孩子跟希望得到庇护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姿势,这点能够看出来。一个孩子的站姿和他跟人接触时的姿势,能够反映他独立的程度。对此不必有什么疑虑,因为要证明该结论,我们已掌握了充足的证据。我们要在自己的判断得到证实后,马上开始扭转孩子的错误,引导其走上正轨。

在上述各种情况中,出现了一种相同的现象。任何人都会以整体方式对生活做出反应,因为任何人都属于一个整体。例如:一位女士来找医生看病,医生估计她会坐到最靠近自己的地方。结果她却在听到医生要求她坐下后,东张西望了一番,最后坐到了远离医生的地方。根据这一点,我们能够判断出她只希望跟一个人建立关系。根据她说自己已婚,能够推导出她性格如何。能够看出,她想获得丈夫的宠爱,除了丈夫,她不想跟任何人共处。独处时,她会陷入严重的焦虑。丈夫规定了她回家的时间,她会遵守这一要求。交朋友在她看来,并没有什么意思。无论何时,她如果想要外出,都不希望独自一人。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根据她的某种身体动作,估测她的整体行为。不过,为我们的理论做出证明的方法,还包括别的形式。

对倚靠的姿势进行研究,也许能发现一些人时刻想要倚靠什么东西,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等都可以。这种人对自己的力量信心不足,期待能得到他人的援助。这种姿势同样展现了一种心理,在这方面,其跟站立的姿势、弓腰驼背的姿势没有什么区别。由此可见,这两种姿势从一定程度上说,为我们的判断提供了证据。

也许她会向我们表示:“我正处于焦虑之中,因此遭受折磨。”可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此人明白这种焦虑能掌控个人或变得具有攻击性。能够想象,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或孩子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

倚靠

有对夫妻这样表示,他们思想自由,可以在婚姻中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只要彼此坦白即可。丈夫向妻子坦白,自己经常出去寻花问柳,妻子对此也不太介意,还对他的坦白很满意。可是妻子之后也开始变得焦虑,必须要有丈夫陪伴才肯外出,独自一人便不肯出去。由此可知,恐慌与焦虑带来的束缚,连自由的思想都摆脱不了。

还有的人在站立时表现得萎靡不振、弓腰驼背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表现表明此人很懦弱。可是只有这项证据还不够,还需要寻觅其他证据,毕竟我们这门学科与艺术是以谨慎为原则的。纵然我们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自己断然不会犯错,但我们还是期待能从别的方面得到证据,来证实我们的判断。我们会这样问:“在艰苦的环境中,弓腰驼背之人会做些什么?这种人是否相对更加懦弱?”

有些人不够独立,勇气不足,通过以下姿势表现出来:要么倚靠着墙壁,要么逗留于墙壁附近。不妨分析一下这种怯懦、犹疑之人的原型。有个男孩在学校表现得相当羞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迹象,表明他不喜欢接触旁人。他没有什么朋友,一直在盼着放学。下楼时,他会靠着墙,慢慢往下走。来到大街上以后,他会一路跑回家。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成绩很差。他在学校里,体验不到半分快乐。他妈妈是个寡妇,身材瘦小,对他宠爱有加。回家陪在母亲身边,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谈及个人的站姿,大家必然会想起成人或孩子站立时,是弯着腰还是直着腰。要格外关注一些过度的姿势,一个站得笔直或者说过度笔直的人,可能花费了大力气,才展现出这样的站立姿势。从中能够看出,跟他自己感觉到的或他的实际面貌相比,他所展现出的形象是否高大很多。尽管这其中有没有优越情结作用于他并不重要,但是答案会彰显出来。他是不是想在表现自己时,更加引人注目或显得更勇敢?实际上,即便他不那么紧张,也会有这种表现。

医生为了打探到更多的情况,来跟他妈妈交流。医生问:“他是不是喜欢睡觉?”“不喜欢。”“夜里他会不会哭?”“不会哭。”“那他会尿床吗?”“不会。”医生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之间,必然有一个人犯了错。可是医生相信,这对母子睡觉时,肯定是在同一张床上。医生的结论有何依据?依据便是夜间哭闹是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而如果妈妈就跟他睡在一起,那就没有这个必要了。情同此理,尿床也是为引起妈妈的关注。医生的推测得到证实:这对母子的确睡在一起。

站姿

心理学家所留意到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构成某种统一生活计划的一部分,这一点通过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因此当我们看到目标时,就能帮我们做出很多判断,上面这个案例中的孩子的目标便是跟母亲建立密切的联系。我们能据此推导出,孩子的意志力够不够强大,不够强大就表明,他没有能力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

首先,要探讨身体活动。我们对某个人的评价取决于此人的言谈举止,这点众所周知。尽管我们可能不会有意对某个人做出评价,但是无论何时,上述印象都是我们对其产生厌憎或同情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