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 > 被溺爱或仇视,会留下怎样的记忆

被溺爱或仇视,会留下怎样的记忆

另有一个案例,有个孩子一岁时便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他得了佝偻病,之后,他被送进孤儿院。在那里,他未能得到关怀和良好的照顾。在之后的生活中,他很不擅长跟同事、朋友往来。在回想这些事时,他一直觉得跟自己相比,其他人更受人欢迎。这种感受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面对何种问题,他都会遭遇这样一种阻碍:自己正在被人仇视。他能感受到,要解决自己在工作、友谊、婚姻、爱情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跟别人密切往来。然而,生活中的一切状况与问题却都将他摒弃在外,至于原因,就是他很自卑。

举个例子,有个人表示:“我妈妈在我逃走前,不停地指责、打骂我,打我的屁股。”逃走途中,这个人险些溺水而死。后来,他去咨询心理学家,因为他觉得,待在家里是自己唯一的选择。他的早期记忆告诉我们,他在外出时遭遇危险,这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因此,他时常忧心外出会遭遇危险。他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却一直觉得很恐慌,唯恐自己考不到第一名。他还经常犹豫不决,进步对他来说相当困难。他总算考上了大学,却很担心跟人竞争时,无法遵循学校规则。以上便是他的早期记忆中跟危险相关的内容。

另有一个很有趣的案例,有个四五十岁的已婚中年男子,一直在抱怨自己失眠。他有孩子,对人非常苛刻,就像独裁的暴君一样,时刻想着掌控其他人。对自己的家人,他更是如此。到了最后,所有人都很反感他。

接下来再就一种相当极端、罕见的孩子的类型进行研究,这就是被仇视的孩子。若生活刚刚开始,一个孩子就时常处在他人的仇视中,那他就会难以生存,也许会早早死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通常都能从父母、保姆那里得到满足和溺爱。可绝大多数被仇视的孩子要么是弃儿,要么是罪犯的孩子,要么是私生子。这种孩子的早期记忆往往包括被仇视的感情,这会让其感到压抑,变得萎靡不振。

当他被问及自己的早期记忆时表示,自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长大,父母不停地争吵,还经常彼此恐吓,乃至动起手来,这让他惶恐不已。他上学之后,经常浑身脏兮兮的,因为父母都不管他。在一节课上,有个女老师来代课。这个对工作满怀信心与热忱的女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很高尚,且充满希望。她从这个被仇视的孩子身上发现了一个闪光点,据此给他鼓励。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被人这样亲切对待,从此振作起来。但他的这种成长,似乎建立在其他人的关怀基础上。长大后,为了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他对自己格外苛刻,他工作起来能一直做到半夜三更,废寝忘食。对于自己会变得更优越这件事,他深信不疑。从那以后,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他有时候彻夜难眠,一直在想自己准备做什么工作。他最终相信,只有彻夜工作,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举个例子,有个男孩考上了高中,让大家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他不停地活动于各个地方,不愿安安静静地学习。连老师都很怀疑,他究竟在做些什么。本应用来学习的时间,男孩却消磨在朋友身边或咖啡馆里。了解他的早期记忆,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也许他会说:“我对自己躺在摇篮里时发生的事还有印象,当时我注视着墙壁,墙上贴了有多种图案和花的墙纸。”由此可见,他天生只适合躺在摇篮里,不适合去考试。因为他根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方面,而一直把其余事当成自己的研究对象。他时刻想着一次抓两只兔子这种难以达成的事。可见这个孩子受到了溺爱,不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工作。

之后,他对自己家人的所作所为、他对自己家庭的态度,都是对他的优越欲望的表现。他好像成了家里的独裁者,因为家里的其他人全都比他弱小。面对他的各种做法,他的太太和孩子只能选择忍耐。

在对上述早期记忆进行研究期间,我们能发现这样一种特征:极力抢夺别人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开始研究在成长期间,孩子对赢得母亲的关心有多重视。对这一点进行研究,是相当重要的。原因在于,若成年人或孩子表示,自己对这种事还有印象,必然说明他觉得其他人比自己更受欢迎,或觉得自己正处在威胁之中。他的内心会被这种日渐显著的忧虑占据。这点表明他在之后的生活中,会变得充满嫉妒,这是相当关键的。

总体而言,我们对他的性格评价如下:他拥有优越的目标,也拥有极强的自卑感。焦虑之人同样拥有优越的目标,觉得自己可以成功。紧张是这种人的标志。这种人的自以为是,被优越情结隐藏起来了。而他所谓的优越情结,不过是种优越的态度。该情结的实质,会在早期记忆的研究中暴露无遗。

部分孩子从童年到成年,始终处在溺爱之中。接下来,我们对这类孩子的早期记忆进行研究。早期记忆宛如镜子,能把个人性格特征照得一清二楚。一些人时常提及自己的妈妈,尽管这十分寻常,但实际上却暗示了这样一件事:他一定要借助努力,来取得自己梦想得到的地位。某些情况下,早期记忆看似不值得留意,其实却很有分析的价值。举个例子,有个人说:“我独自待在房中,妈妈正站在橱柜边上。”他提及妈妈看似再寻常不过,却提供了相当关键的信息。有必要对他妈妈的情况做一下猜测,因为在谈及妈妈时越是含混不清,真相就可能越是错综复杂。你若向他提问,他会说:“在我的印象中,有一回,我出去旅行。”这时,你就该问他:“你跟什么人同行?”他也许会说:“我妈妈。”如果一个孩子表示:“在我的印象中,我曾在某年夏天来到某地的一座村庄。”我们也许就能猜到这个孩子跟妈妈同行,至于他爸爸,也许还在城里上班。因此,不妨这样问他:“你跟什么人同行?”如此一来,便能看到他母亲对他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