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研究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具体案例。抑郁症是一种能够治愈的常见疾病,通常说来,在患者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能发现。实际上,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不少孩子都会出现某些抑郁症症状,对此我们已经察觉到了。接下来要谈到的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大概有十多次。每次换新工作时,他都会出现这种症状。可他若是一直做同一份工作,便不会有任何异常。他不愿走进社会,却想成为他人的统治者。等他到了50岁,依然没有结婚,也交不到朋友。要研究他的生活习惯,需要先对他的童年有所了解。哥哥姐姐们都听他号令,因为他自幼就十分好胜且敏感,不断表示自己很脆弱,且受了很多罪。四五岁时,他把哥哥姐姐全都推下床,自己在床上玩耍。姑姑因此教训了他,他却说:“因为你骂我,我的生活就快完全崩溃了。”
他极度缺乏常识,也极度缺少个人智慧,因此无法理解事情,这就是他的问题。他离群索居,觉得自己是仅剩的一匹狼,周围全是敌人,一如我们之前所言。在人类所在的环境中,这属于一种变态且相当悲哀的生活。
他的生活习惯是,不断抱怨自己受了很多罪,自己很脆弱,同时期待能做其他人的掌控者。这样的性格特征在他之后的生活中,使他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归根究底什么都不是,只是软弱的体现而已。“我已一无所有,我的生活完全崩溃了。”抑郁症患者通常都会说这样的话。这种人受尽宠爱,因此,其生活习惯当然会被与之相反的情况影响。
个人能否在社交场合扮演好东道主这个角色,接待好朋友?他若能为了朋友的到来而感到高兴,并能高兴比较长的时间,就能大大改善自己的处境。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状况已经走形。他可能并无自己的观点,面对快乐,也不知道如何享受,到了最后,他只会这样说:“他们就是一帮愚蠢的家伙,无法引起我的兴趣,无法给我带来快乐。”
人类和动物都对环境有着十分相似的反应。尽管兔子、狼、老虎对环境有着不同的反应,但人对环境却有大体相同的反应。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为了观察人初次见到狮子这种可怕的动物时的反应,带三个男孩来到关着狮子的笼子旁边。第一个男孩说:“我们还是回家吧。”说完,他转过身去。第二个男孩勇敢地说:“很有意思。”可他实际上很怯懦,一边讲话一边哆嗦。第三个男孩说:“我能不能冲着它吐口水?我很想这么做。”我们在这个例子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反应,而大部分人都具备恐惧这一特征。
最重要的一点是减轻患者的自卑。彻底消灭自卑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愿意彻底消灭自卑,因为自卑能刺激我们努力上进。我们务必要改变目标,因为大家逃避目标只发生于他们得到他人喜爱的时候,这点我们已经察觉到,这属于观念情结。要减轻当事人的自卑,只能用这种方法:跟他说他太低估自己了。务必要告诉他,他时常做出一些行为,很不合理。他觉得自己处境危险,随时可能遭到伤害,一刻都不敢放松警惕。务必要让他明白,世界上并不存在这么多危险,他的焦虑过度了。此外,还要让他明白,正是他生怕其他人比自己更讨人喜欢,妨碍了他以最佳形象示人,妨碍了他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
恐惧同样会在社会环境中体现出来。引发社会适应不良的原因,多半包含恐惧,其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高贵,自己从不奋斗,只想着依靠别人。他因此变得相当怯懦,以至于根本无法找到工作。之后,他家道中落,兄弟们找到他,跟他说:“你真笨,真无知,连工作都找不着。”他从此开始酗酒,短短几个月便成了不折不扣的酒鬼。他还因犯罪入狱,在牢里待了两年。对他来说,这段牢狱生活是很有好处的。然而,这种好处只是暂时的,后来他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重返社会。出身名门的他只能去做体力工作,因为找不到其他工作。很快,他出现了幻觉,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会被其他人耻笑。起初,他找不到工作,是因为酗酒。之后,他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幻觉。由此可知,只让酗酒者清醒过来,根本于事无补,必须让其明确自己的生活习惯错在哪里,然后加以改正。
让这种人跟正常人一样,有社会兴趣,好好适应社会,是我们的目标。具体该做些什么呢?这种人一直处在过度的焦虑中,且一直在寻觅证据,证明自己坚信的观点,这是其中最难解决的一点。先入为主的看法,彻底占据了这种人的头脑。要改变他们的看法,必须先扭转这一现状。为此,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最佳做法是医生不宜对患者有太多的关注,双方不应建立太过紧密的联系。因为医生若直接对患者产生了兴趣,就会发觉自己之所以关注患者,不是基于患者的利益,而是基于自己的兴趣。除此之外,由于患者不会留意到医生有何反应,因此,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会满怀疑虑。
对此人的调查显示,他自幼娇生惯养,因此一直期待得到他人的帮助。他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一份工作,因此,当前的结果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务必要让孩子们全都能做到独立,这是找出其生活习惯的错误之处的唯一方法。为消除这个男孩在面对兄弟姐妹时的羞惭,应训练他参加一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