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坚信人生于世最重要的是自己做到完美无可指摘:于是,她不停地洗手,摸过任何人、任何东西都会洗手。可她的手依旧很脏,因为她频繁洗手,把自己的手弄得异常粗糙,很容易留下污渍。她因此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
她的犹疑之后又在工作中展现出来。尽管她很想超过姐姐,但是她做任何事都有头无尾。在爱情婚姻方面,她同样表现得很犹疑。她不断寻找,30岁那年,总算找到了一个男人。不过,她的父母肯定不会答应,因为这个男人是已婚人士。由于父母反对,她什么都不用做,这段关系就结束了。过了一年,她跟一个比自己年长35岁的男人结婚了。这个男人用当前的标准评价,并不算真正的“男人”。这段婚姻根本不算婚姻,一点意义都没有。从这种行为中,往往能发现隐藏的自卑情结,即选择的另一半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法结婚,如与已婚男人;二是已经很老了。这种男人会在遇到障碍时,很容易因胆怯而放弃。姑娘未能从婚姻中得到优越感的满足,为寻求这种满足,她便唯有做出新的选择。
尽管她的种种行为看起来都像是自卑情结的表现,但她还是相信,自己是全世界仅有的一个干干净净的人。她会责备或批判别人不能像自己一样,对洗手怀有异常的热忱。她就像在默剧中表演一样,时刻想着跟其他人相比,自己更为强大。借助一种虚无缥缈的方式,她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全世界的人都比不上她干净。可见正是自卑情结转化成了她那种非常显著的优越感。
被惯坏了的孩子进入学校后,失去了原本如意的环境,对生活产生了犹疑的态度,做什么都有始无终。例如之前提到的妹妹:钢琴、缝纫等她都学过,可是学了没多久,她就不再学了。这种孩子还会失去对生活的兴趣,每天沉浸在抑郁中,根本脱不了身。妹妹觉得大家都喜爱姐姐,这成了笼罩在妹妹头上的阴影。因为这种犹疑,使得妹妹性格恶化,还变成了软弱的人。
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有着很强控制欲的自负感中。在某些人看来,自己就是君王,就是耶稣。他们扮演着这种角色,演得好像真的一样。他们处在生活无意义的方面,被孤立于生活之外。回顾他从前的经历,可以发现他是因为自卑至极,才会在展现优越情结时,采用一种毫无意义的方式。
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同样属于生活无意义的方面。一个孩子只要有优越情结,且十分骄横,那他无论何时都不会进入生活有意义的方面。
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个15岁的男孩因为幻觉,住进了精神病院。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男孩出现了幻觉:奥地利国王去世了。男孩表示,国王在梦里要求自己统领奥地利军队,去跟敌军开战。这个梦不可能成立,多半是男孩的妄想。根据报纸上的新闻,国王不是坐着车外出,就是留在城堡。有人叫这个矮小的男孩看报纸,他看完后依然坚持,国王已经不在人世了,在梦里交代了自己那件事。
她妹妹那时候还是个绝不能缺少宠爱、关怀、照顾的婴儿——所有婴儿都是这样的。而妹妹在这个充满关怀的环境中,完全不用做出任何努力,就能得到宠爱。妹妹漂亮、温柔,讨人喜欢,成了全家的中心。遵从美德,有时也能赢得他人的钦佩。这样的漂亮、温柔、友爱,究竟是否属于生活有意义的方面?我们来做一下探讨。不妨假设她如此讨人喜欢,温柔顺从,只是因为她受尽宠爱。可是在我们的文化中,被惯坏了的孩子不会受尽宠爱。父亲偶尔也察觉到,一定要结束当前这种状况了,他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学校在某些情况下有义务担负起这项工作。正因为这样,这个处境危险的孩子感到了自卑。她若处在适当的环境中,其他人也许看不出她有这样的自卑。而不太顺遂的环境会让她消沉乃至崩溃,优越情结由此诞生。
那时候,个体心理学正在研究睡觉时的姿势对个人的优越感与自卑感发挥着何种关键的作用。男孩的病例显然为该研究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证据。部分人睡觉时,会用被子蒙头,身体弯曲躺在床上,好像刺猬。这样的姿势能表明他们很勇敢吗?这其实是表明他们有自卑情结。而我们能判定,睡觉时身体笔直的人极易在生活中屈从于其余事,或其本身很软弱、很平庸吗?实际上,这种人能表现出潜藏或外露的出众能力和高尚品格,一如其在睡觉时的表现。对以趴伏姿势睡觉的人的长期观察表明,这种人大多很好斗,很执拗。
姐姐在这种环境中,觉得自己得到的宠爱比以前少了,家人们开始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她。她据此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她直接对母亲进行攻击,因为她觉得罪过在于母亲,是母亲把另外那个孩子带回家来的,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
为表明上面这个男孩睡觉时的姿势跟他清醒时的行为之间的关联,我们对他进行了观察。他的睡姿像拿破仑,双臂交叉,放在胸口处。这种类似于拿破仑的睡姿被拍照记录,照片在大家面前展示。大家翌日向男孩发问:“根据这个姿势,你能想到你哪个熟人吗?”男孩说:“能,我的老师。”这个答案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个老师可能有些类似于拿破仑,有人给出这样的提示。实际上,男孩很喜欢这个老师,期待自己也能做这样一个老师。可是男孩家承担不起他上学的费用,家里人就把他送去了饭馆,让他在那里打工。男孩很矮,因此遭到了饭馆里每位客人的嘲讽。他难以承受这样的羞辱,想要逃避,结果却逃到了生活无意义的方面,尽管逃避的目的他达到了。
接下来探讨那个饱受宠爱的姐姐。在成长的过程中,她曾是家中的独生女,全家的中心,受尽宠爱。可是3年以后,她妹妹出生了,她的地位随之改变。作为过去家里独一无二的焦点,她忽然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好胜心。可是只有当对方比自己弱小时,她才会与其争斗。她很好胜,却不够勇敢,具体表现就是她争斗的对象总是那些比不上她的妹妹。如果在她的环境中,所有的孩子都很强大,她便不会争斗,只会变得很消极或很扭曲,那家人对她的宠爱也许就会打折扣了。
眼下,我们终于能理解男孩的经历了。起初,饭馆的客人因为他身材矮小,对他嘲讽有加,他由此生出了自卑情结。然而,他希望能做老师,成为出众的人才,但某些阻碍让他的目标无法达成,最终,他只好逃避到了生活无意义的方面。他只有在睡觉期间,才能获得优越感。
我们不妨把这种魔力当成她的优越情结。另外,这个姑娘总在抱怨,一如一些富翁总在抱怨,自己为什么如此不走运,竟然变成了富翁。这个姑娘觉得,自己拥有能把人送进地狱的能力,就跟上帝差不多,与此同时,她又总是在想,自己或许也能拯救这些人。实际上,这两种念头都完全经不起考量,可她却因为这种虚无的感觉,认为自己拥有了比非常受宠的姐姐更为强大的力量。这个法子能帮她击败自己的姐姐。正因为这样,她开始不满足于自己的能力,不满的情绪越是强烈,她对自己拥有这种能力就越是深信不疑。可是讥讽会动摇她坚信自己的这种能力,于是她只能借此表达对命运的不满。据此能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种优越情结或许并未获得认同,而她的自卑情结却又通过这种隐藏的优越情结的真实存在,得到了补偿。
我们现在明白了,优越目标在生活有意义的方面和无意义的方面,都有可能出现。例如仁慈善良的人可能会自我吹嘘,也可能会热心助人,跟社会适应得非常好。心理学家经常遇到第一种情况,这种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卖弄和吹牛。举个例子:有个男孩在学校表现欠佳,品性败坏,连偷东西、逃学这种事他都做,还经常吹牛。他之所以有这些表现,根本原因在于自卑情结。为实现美好的目标,他借助了这种虚荣、卑鄙的方式。他用自己偷窃得来的钱,给风尘女子买花和各式各样的礼物。之后,他驾着马车来到一座遥远的镇上。在这儿,他偷来一辆六匹马拉的马车,四处游荡,别提多骄傲了,结果却被抓起来了。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表现得比真实的自己、比所有人都更强。
她20岁那年,她姐姐结了婚。她随即开始寻觅结婚的对象,以便跟姐姐对比。她在其中越陷越深,距离生活有意义、正常的方面越来越遥远。到了最后,她坚信自己是个坏姑娘,坏透了,甚至感觉自己拥有一种能将别人送入地狱的魔力。这便是她的结论。
有些人表示,成功对自己来说非常简单。这类特征也表现在犯罪中。前段时间,纽约几份报纸刚刚刊登了这样一起事件:一名盗窃犯潜入一个老师家里,与其激烈辩论。盗窃犯对这位女士表示,做循规蹈矩的普通工作会遭遇一大堆麻烦,而偷东西这份职业却十分简单,以此教育对方。在进入生活无意义的方面时,部分人竟生出了优越情结。他是在选择无意义这条路的过程中,生出了这样的情结。在这个盗窃犯看来,跟这位女士相比,自己更强,特别是自己有武器,这位女士却没有。他怎么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个懦夫呢?他进入生活无意义的方面,就是为了告别自卑情结,这一点大家都已了解。身为懦夫的他并不相信自己是懦夫,还觉得自己是英雄。
这个姑娘就在这样一种消极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在她看来,自己十分压抑。若她能明白:如果她能自己培养一些社会兴趣,那她在成长中,就会少受些影响。她虽然报名学习了音乐,却因为一同学习的姐姐而时刻觉得紧张,因为害怕老师会当着大家的面,只表扬自己的姐姐。她的自卑情结由此产生。在恋爱生活中,她也深受其害。
有些人选择用自杀逃避世间一切难题,获得解脱。对生命的轻视,便是其优越感的源头。这种人同样属于不折不扣的懦夫。优越情结进入第二阶段后,便会对自卑情结进行补偿,这点大家都清楚。无论何时,都务必要找出这种关联。这种关联跟人性看似非常矛盾,实际却是统一的。找到这种关联后,再治疗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有个强迫症的案例,能帮我们把该问题说清楚。有个很年轻的姑娘,她的问题跟她姐姐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大家都称赞她姐姐,说她很美。有个因素大家要特别留意:若家庭中某个人比其他人更出色,其他人就会受到消极影响。在这种影响力下,无论孩子还是父母都难免受到波及。家里的其他人都会处境艰难,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艰难的程度之深,会让大家觉得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