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 > 优越情结有何表现

优越情结有何表现

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有什么关系,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举个例子,有个有优越情结问题的孩子好斗又骄横,一直想让自己看起来比真实的自己更强大。坏脾气的孩子会用偷袭的方法压迫其他人,这点大家都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种暴躁的举动?这要归因于他们的自卑感,他们不认为自己已足够强大,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孩子打架的案例中,我们能发现好斗的孩子都有自卑情结和对战胜自卑的期待。他们就像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高大而想尽办法踮起脚来的人一样。借助如此简单的方法,他们得到了优越、骄傲、成功。

精神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在家庭中最受关注。他们身上展现出一种被自卑情结掌控的力量。他们压迫着健康之人,比健康之人更强大,即便他们抱怨自己体重下降、又瘦又弱等,也不会改变这一点。用不着对这种情况感到吃惊,弱者在我们的文化中同样强大。若问:“在我们的文化中,哪种人最为强大?”答案应该是:“婴儿。”这个答案逻辑性最强,原因在于,婴儿能掌控其他人,其他人却不能掌控婴儿。

务必要找到相应的方法,以治疗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之所以会做出上述这些举动,是因为他们没能发现事物的自然顺序和生活的持续性。为此责备他们,是很不应该的。当他们跟这些阻碍直接对立时,他们会坚决表示,自己一点都不自卑,充满了优越感。为了让他们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要循序渐进,以友好的态度向他们说明我们的观点。

这种病症也出现在了抑郁症患者身上。他们常因焦虑,像残暴君主一样凌驾于其他人之上。他们希望别人能陪着自己,做任何事,在任何地方都是如此。借助自身焦虑,他们掌控了其他人,逼迫身边人务必根据自己的要求生活。

热衷于卖弄的人之所以会觉得自卑,或许仅仅是因为他觉得在生活有意义的方面,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跟别人竞争。他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活无意义的方面,就是这个原因。他没办法好好适应社会,没办法以友好的态度,跟社会往来,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他手足无措。童年时代,他肯定对老师、父母都很排斥,经常跟他们作对。遇到这类例子,我们不光要自己明白,还要让孩子明白。

精神病患者也有相同的特征。举个例子:由于失眠,一些人精力不足,做不完第二天的工作,他们据此相信,先前自己绝对有能力做好的工作,现在已经做不好了,并觉得别人不应该让自己工作。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悲叹:“我什么都能做,但前提是准许我先美美睡上一觉。”

精神病患者的优越情结跟自卑情结连为了一体,这点能够看出来。很多时候,精神病患者会展现出优越情结,却意识不到自己有自卑情结。

我在探讨这一特征时,将其视为智力系统的展现形式。它并非社会意识或共同意识。谋杀犯觉得自己是大英雄,可是相信这一点的,只有他们自己。他们没有勇气面对生活问题,只好做出这种事来。这些分析表明,引发犯罪行为的并非原始或天性的恶毒,而是优越情结。

若一个家庭中的某个孩子深受宠爱,其余孩子便会感到自卑,因此竭尽所能追逐优越情结。若他们把自己的兴趣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其他人身上,那在处理生活问题时,他们就会有出色的表现。可若是自卑情结已在他们内心留下了显著的烙印,那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好像生活在一种敌对的环境中,跟自己和他人利益的关注相比,自己更关注自身利益。他们总是缺乏公共意识,原因就在于此。对于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他们往往怀有一种感情,可是这种感情并不能推动这种问题的解决。因此,他们进入了生活无意义的方面,以此脱离这种约束。不过,这种脱离仅仅是表面的,算不上真正的脱离,他们还要仰仗其他人,但未曾解决问题。这种人像乞讨者一样,要仰仗其他人才能生存下去,且必须像精神病患者那样借助自身软弱,以求脱离约束。

一些孩子就是因为自身的优越感,才会去偷盗。在他们看来,自己在其他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欺骗了他们,偷走了他们的东西。这种人累积财富,用不着花费什么力气。罪犯总觉得自己是比其他人更厉害的英雄。由此可知,这种优越感是相当普遍的。

人性拥有这样的特征:成年人和孩子都会在觉得自己很软弱时,对社会失去兴趣,转而追逐优越。他们期盼着这样就能解决生活问题,期盼着优越感可以在不牵涉社会兴趣的情况下获得。个人若能联结起社会兴趣和优越,与此同时,还能追求优越感,并为此不遗余力,那他就有可能停留在生活有意义的方面,且成就非凡。而此人若是缺乏社会兴趣,就表明其还没有为解决生活问题做好准备。自杀之人、罪犯、精神紊乱之人、问题孩子,共同构成了这种人,之前已经说过了。

对优越的追逐无穷无尽。构成人类精神与思维的各部分,实际上就是对优越的追逐。生活要想变成某种方式,达成某种目标,要把该计划转变为行动力量(一如上文中所言)就需要追逐优越,优越能像溪流一样带走自己身边的一切。观察懒惰的孩子,会发现他们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不喜欢活动,说他们没有运动过,也是可以的。即便如此,他们身上依然会表现出对追逐优越的期待。在这一欲望的推动下,他们会说出这样的话:“我要是勤劳一点,也许就能当上总统。”这说明他们同样在奋斗和活动,但都是有条件的。他们觉得在积极生活这方面,自己能取得很多成果,只要……也就是说他们太过自负。他们只是在欺骗自己,一切都是想象。可是虚无的想象能满足很多人,特别是缺乏勇气的人,这一点众所周知。这种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因此遇到困难,总想着绕道走。他们经常陷入虚幻中无法自拔,这时,他们才会觉得自己聪明而强大,超过了真实的自己。

要针对优越情结、自卑情结得出一般结论,就应先探讨正常人跟优越情结、自卑情结的关系,否则就太鲁莽了。之前提及,任何人都会有自卑感,但这并非疾病,反过来还能刺激正常、健康的发展和努力。被这种匮乏感抑制,无法再被积极活动刺激的人,才会变得消沉,不再努力。在这种情况下,自卑就有可能彻底转变为一种病。有自卑情结的人会通过建立一种优越情结,来逃避难题。这种人能假设自己已经很优越了,不理会这并不符合实际。这种虚无的成功,能够弥补让他无法忍受的自卑。正常人不会有优越感,更不会有优越情结。然而,大家是为了优越目标,才付出努力。这种优越感即获得成功,所有人都会有这种愿望。虚无的价值观是精神的起源,可是这种价值观不会出现在那些为事业努力奋斗的人身上。

可是在优越、自卑后面附加的“情结”二字,仅能表明寻求优越和自卑表现的程度较深,这一点需要了解。优越情结跟自卑情结彼此对立,是个人身上一种显而易见的矛盾。不过,这种对立会因我们在进行解释时,借助了上述观点,而不复存在。跟普通的感情一样,自卑和对优越的追逐显然是互补的。对成功与优越的追逐,必然建立在发现自己当前不足的前提下。这些情结是自然感情的源头,这一点我们是清楚的。如此一来,当这些情结存在矛盾时,我们就能判定自然感情也存在相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