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 > 羡慕、妒忌、排斥男性、性障碍

羡慕、妒忌、排斥男性、性障碍

实际上,我们不应责备这些女性,毕竟穿上干净利落的服装,确实更便利。男性能在各行各业中发展,女性也是一样,男性能做的工作,女性也能做。可是女性若因不满于自己的性别,极力学习男性那些恶劣的习惯,事情就危险了。整体而言,这种危险在青春期首次出现,因为原型遭受恶劣的影响,就是在青春期。还没有成熟智慧的女孩羡慕男孩的特权,试着模仿男孩,是其最重要的表现。这同样属于优越情结,因为她们在逃避正常发展。这种情结会导致女孩对恋爱、婚姻厌恶至极,这点之前分析过了。不过,这不表示所有怀有这种厌恶情绪的女孩都不想结婚。我们的文化相信,不结婚是一种失败,因此,对婚姻毫无兴趣的女性同样期待结婚。

我们要以一般意义上的妒忌、羡慕问题作为切入点,对一种特殊的妒忌感情进行研究,这种妒忌是女性针对男性良好的社会地位产生的。想变成男人的女孩与女人不在少数。公正地看待该问题,就能有如下发现,从而明白女性何以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男性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占据领导地位,跟女性相比,男性得到了更多的尊敬、肯定、欣赏。从理论上说,这样的不公应该消除。女孩会看到,男孩与男人过着非常舒服的生活,他们在家庭中更加自由,用不着为那些细枝末节费什么心思。女孩因此对男性拥有的类似于特权的自由产生了羡慕之情,而不再满足于自身地位。为此,女孩开始极力模仿男孩,包括穿男装等各种模仿行为。女孩的父母很支持女孩穿男装,因为通常认为男装更舒适。这种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有意义的,因此,用不着对其加以阻挠。不过,有些女孩想叫男孩的名字,对女孩的名字没有好感。其他人叫她们时,若没有叫她们认同的男孩的名字,她们就会愤怒至极,这种行为却完全没有意义。这要不是玩笑,而是一种表象背后隐藏的态度,就未免太过可怕了。这种女孩也许会在之后的生活中,对婚姻和自己扮演的女性角色都心怀厌恶,更有甚者,她们会对已婚女士这个身份产生憎恨情绪。

在某些人看来,支持女性抵制男性是不恰当的,不妨以平等原则为切入点,对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做出调节。抵制男性属于优越情结,其作为一种抗争的方式,是缺乏理智的。然而,男性和女性的平等,务必要跟事物的自然规律达成统一。否则,各种社会功能都会受这种抗争的影响,更有甚者,这些功能还会变得很混乱。这就是不少神经症发病的原因。追本溯源就能发现,这种情况在童年时便已出现。

更深入一层,能够发现,妒忌源自一种影响很深、程度恶劣的自卑。心怀妒忌的人时常忧心自己无法挽留伙伴。因此,只要他借助这种方式,作用于他的伙伴,那他的怯懦便会对外展现出来,展现的方式便是妒忌。在研究这样的原型时,我们发现了一种争抢的欲望。因此,最佳做法是调查妒忌之人过往的经历,看看我们是否正在跟一个地位被抢走的人来往,看看他是否在忧心,相同的经历会再度降临到自己身上。

男孩希望变成女孩的病例,比上面这种病例要少一些,但的确也是有的。这种男孩模仿的对象不是普通女孩,而是夸张、轻浮的女孩。为了尽可能地向轻浮的女孩靠拢,这种男孩会戴上鲜艳的花,浓妆艳抹,这同样属于优越情结的展现形式。

可是要将妒忌变成有意义的心理,却颇具难度。处理妒忌心理,比处理那些极难处理的难题还要困难。不存在哪一种方法,只凭自身就能赋予妒忌的意义。

不少病例中的男孩都在女性主宰的环境中长大,因此,成长期间,他们选择母亲而非父亲,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有个男孩曾为了性问题过来求医。他在家一直跟母亲相伴,几乎感觉不到父亲的存在。母亲结婚前后一直是一名裁缝,而男孩长期跟母亲相伴,也对裁缝产生了兴趣。他开始学习裁缝技术,设计女装。一般情况下,他的母亲都是4点外出,5点回来。4岁那年,他已学会了看表。我们能从上述情况中察觉到,他对母亲的依恋。他盼着母亲早些回来,因此才学会了看表。

实际上,羡慕、妒忌都属于自卑,属于个人的一种根本态度,会对个人和他的伙伴的关系造成影响。羡慕、妒忌存在于每一种性格中,只是程度多少不一。程度较轻的很正常,不会带来害处。在问题的解决、发展、工作过程中,羡慕、妒忌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作用,务必要赋予其意义。不过,能发挥作用,自然就表明其不是毫无意义。因此,对于所有人都有的少许羡慕、妒忌心理,我们应保持宽容的态度。

这个男孩上学后,行为越发接近女孩。任何游戏、活动,他都没勇气参加。面对这种情况,总有男孩会吻他,把他当成笑料。一天,男孩们要表演一出戏,这个男孩显然要出演女性角色。他的表演非常成功,观众中有不少人都相信他真是女孩,有位男性观众甚至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之所以会有性障碍,原因就在于此:就算他无法被视为一名男性,获得他人的尊重,也能被视为一名女性,获得他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