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件事上,我们的文化相当失败,其中一项证明就是,当前的女性拥有自卑感。大家要是不相信,不妨对女性斗争的方式做一番了解。女性时常进行超出常规的学习,得到超出常规的发展,这些大家都将了解。除此之外,女性为何想要打败其他人,大家也能了解。而女性比男性更关注自身,未来的教育应教女孩学会关注他人,而不只是关注自身利益。与此同时,还要让女孩明白,应发展更多的社会兴趣才行。可我们要想做到这些,先要废除男性拥有特权的迷信观点。
最初,婚姻便属于人类的行为,且一直如此。翻阅《圣经》会看到一个始于女人的灾难故事。那时候,无论男女,都会在爱情生活中遭遇巨大的危险。一谈及恋爱、婚姻问题,我们的教育显然会表现得相当拘谨。我们的教育不应向孩子传授如何为犯罪做准备的知识,而应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教导男孩和女孩学会如何在婚姻中扮演好男人和好女人。此外,夫妻双方在婚姻中应是平等的,这点我们也要教给孩子们。
一些人未能对婚姻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为此,可以举一个例子。舞会上,有个美丽的女孩正在跟自己已经订婚的未婚夫跳舞。这个男孩险些把女孩推到地上,而他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把掉到地上的眼镜捡起来。身边的人看到这一幕,都大吃一惊。有个朋友问男孩:“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他说:“她要是踩了我的眼镜怎么办?”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还没有为结婚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他们的确也没结成婚。男孩后来去看医生,说自己饱尝爱情的忧郁带来的痛苦。很多对自身关注过度的人,都会患上抑郁症。
大家或许是因为未曾接受过正式的相关教育,以至于过度看重该问题的重要性。跟其余问题相比,该问题又有些不同之处。不妨回顾我们之前探讨的三个生活问题,社会问题排在首位,其关系到我们如何对待他人。我们从生活之初就开始学着跟他人往来,即我们的学习在生活早期就开始了。我们的种种职业技术也是一样,有老师教授,书本也有关于怎样处理问题的知识,可供我们学习,即我们接受了相当正规的职业培训。可是有书本教过我们如何为恋爱、婚姻做准备吗?尽管很多书都跟恋爱、婚姻相关,不涉及爱情故事的文学类型是不存在的,但是极少看到有什么书是讲成功的婚姻的。可能是我们的文学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大家都把遭遇困难的男女当成关注的对象,并会以很谨慎乃至过度谨慎的态度,谈及婚姻问题。
不少情况都能表明,个人有没有为结婚做好充足的准备。有一种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就是在约会时迟到,又不能给出半点值得信赖的解释的人。从中能看出,他们并未为应付生活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且态度很迟疑。
大家经常就恋爱、婚姻寻求意见,这一事实表明,在生活中,再没有比恋爱、婚姻更加重要的问题了。可是个体心理学相信,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只是很重要的问题而已。个体心理学认为,说某一个生活问题比另一个生活问题更重要,是不成立的。那些相信恋爱、婚姻是最重要的问题,且过度突出这一点的人,会失去自己生活的和谐统一。
一方经常想谴责或教育另一方,也表明其未能做好充足的准备。还有一种情况很不妙,就是过度敏感,这是对自卑情结的展现。不合群,以及没什么朋友的人,都未能满足婚姻生活的条件。而在职业方面,表现得相当迟疑、消极,没有勇气直面生活,同样不是什么好的表现,这种人显然缺少适应能力。
有个很特殊的难题是一些女性觉得男人不够忠诚,觉得他们不过是在玩弄自己。一个人只要有这样的念头,就无法在婚姻生活中得到幸福,这一点再明显不过了。
尽管上述种种表现都无法让人满意,但实际上,我们能轻而易举地遵循对的方向,挑选一个人或一个适当的人。要是这个人刚好跟我们的理想人选相符,就再好不过了。能够推导出,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另一半,却一直未能如愿以偿,这样的人会带着一些迟疑,根本无意继续发展下去。
童年时,不少错误看起来微不足道,到了婚后,才变得重要了。有些人总觉得,终有一日,自己会陷入绝望。一些孩子一直闷闷不乐,忧心自己会绝望。可能童年早期遭遇的困难,导致他们变成了迷信的人,他们唯恐相似的悲剧再度出现。也可能他们害怕自己的地位被更受宠的人取而代之。这种绝望、忧心的情绪,显然将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引发猜忌与妒忌。
德国有种古老的方法,能测验一对青年男女满不满足结婚条件。这是乡下的一种习俗,大家给一对青年男女一把锯子,锯子的两头都有把手,两人分别拿着一个把手,在亲友们的围观下,共同锯一根树桩子。两人要彼此配合,一起拉动锯子,同时要兼顾对方的动作,以便锯断这根树桩子。用这样的方法检验一对男女有没有能力适应婚姻,是很明智的。
这种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你们不如离婚吧,反正你们总是争吵,不可能重归于好。”离婚是否可以解决问题?离婚以后,生活该如何继续?离婚的人还想再婚,且基本不可能改变过去的生活习惯。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周而复始。这种不停地犯同一种错误的人,不妨去向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将要离婚时,将要恋爱时,将要结婚时,都可以去咨询机构咨询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在此,我们再复述并概括一下上述内容。一个人必须要能适应社会,然后才能解决恋爱、婚姻问题。大多数错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缺少社会兴趣。只有改变自己,才能纠正这种错误。婚姻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目标。由于要完成一项工作,不能只让一对夫妻学习怎样工作,而应让大家合作,因此,教育不应教人们怎样仅凭个人力量担负起工作。现在教育还有一些不足,尽管如此,夫妻双方还是能为婚姻问题做出圆满的解决,前提是夫妻双方都能意识到自身性格有什么错误,在平等精神这种原则的指引下,解决婚姻问题。
我们在见识过大量婚姻中的错误后,肯定会问这些结果是否绝对不可避免吗?错误从童年时便开始孕育,对此大家都了解了。大家也明白,以原型特征为切入点,能对错误的生活习惯加以纠正。既然如此,能否根据个体心理学的原理,建立一些消除婚姻错误的咨询机构?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很清楚,个人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是如何彼此关联的,因此,他们能进入咨询机构工作。他们有同理心,能够表现出认同作用,面对来咨询意见的客人,会心怀怜悯。
婚姻的最高形式,显然是一夫一妻制。有些人相信,跟人类的天性更加相符的,是一夫多妻制,但这些人列出的理由全都属于伪科学。他们的看法让人难以接受,毕竟我们的文化认为,恋爱、婚姻都属于社会任务。我们之所以结婚,也是为间接维护社会利益,而不仅仅是维护个人利益。最终,我们要明确,婚姻属于种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