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 > 极度自卑有何表现

极度自卑有何表现

一般说来,在艰苦、紧张的环境中,一个人犯错的概率会加大。陌生或艰苦的环境可以让本来面目真实呈现出来,而艰苦环境大多是陌生环境。这就是为什么社会兴趣程度如何,会在新社会环境中呈现出来。之前,我们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了。

这种反常的自卑感便是所谓“自卑情结”。称其为“情结”不够准确,因为这种自卑感已进入了社会个性深处。大致说来,这不仅仅是种感情,还能算作一种病。它带来的危害会因处境的改变而改变。从事自己很有自信的工作,一个人的自卑感就会很隐蔽。可是在异性关系、适应社会的关系方面,他或许就没什么信心。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找出他的真实心理状态。

送一个孩子去学校,观察在学校期间,他的社会兴趣如何,将其视为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兴趣进行思考,这样做会有什么发现?这个孩子是在躲避同学,还是跟同学和睦相处?要让一些满心迟疑的孩子采取行动,还有一些额外的条件需要满足。务必要认真观察他们的个人生活、婚姻生活、社会生活会不会展现出相同的特征。一些孩子相当聪明,同时又相当淘气,活动时很积极。要想确定这究竟是为什么,必须观察他们的心灵世界。

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包含在以下事实中:人们时常会努力追寻某种环境,在那里,自己的地位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因此,比较自卑的孩子也许只会跟比自己弱小或能被自己控制、压迫的孩子玩耍。他会排斥跟他差不多年纪但比他强大的孩子。这种表现属于反常的病理性自卑感。重要的不是自卑的意识,而是自卑的程度与特征。

一些人总是发出这样的怨言:“原本我应该做那种工作。”“我要是他,就会这样做。”“原本我能胜过他的,但是……”“原本……但是……”这类句式,便属于非常自卑的标志之一。若能明白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就能从这种不确定的情感中找出新问题。疑心病患者因为总是疑神疑鬼,所以做任何事都做不好,这点我们都了解。可是他若表示“我不会去的”,那他必然会去。

哲学家要以正确的方法集合自己的思想,概括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作品。可如此一来,他就不能经常跟别人出去吃午餐或晚餐,要长时间独自一人生活。可是一切结束后,他依然要为了发展自我,跟社会往来。这种往来对他的发展关键至极。要从两个方面考虑这种人的需求,这一点必须铭记。可对他来说,这样做不一定能发挥作用,这一点同样需要铭记。我们必须仔细分辨,他有用的行为跟无用的行为有什么分别。

只要深入观察,心理学家必将发现一些人相当矛盾。这些矛盾同样属于自卑的表现,但是自卑不只包括这些。必须观察周围那些反常之人的行为,才能发现他们跟人接触、跟人相处的方式都少之又少。跟人接触时,他们会有怎样的身体姿势,是否会流露出迟疑,这些都属于观察的对象。这种人时常会在生活中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态度。而不少人都会先前行一步,然后又后退一步,这同样属于非常自卑的表现。

借助相当独特的方法,可以分辨出孩子的原型特征。借助种种活动,可以辨认原型存在的特征。举个例子:孩子不停地设置目标,为拉近跟目标的距离,不断付出努力;孩子不懈地奋斗,以实现超过其他人的目标;针对各种事物,他们表现出了各不相同的独特兴趣。部分人拥有这样的个性:不遗余力地排斥其他人。这种人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行为都没有信心,在生活、学校、婚姻、社会领域,他们都不愿去适应新环境,只愿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这里很安全。他们期待实现优越目标,可他们对巨大成功的期待,却仅限于小范围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都有这种特征。这种人不明白,要想有所收获,必须先做好准备,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遭遇各种状况。一个人若消除了自己跟其他人、跟环境往来的可能性,那他在评判自己的行为时,便只能以自己的知识为依据。可是个人需要常识,需要跟社会往来,单凭其本身的知识,完全无法满足需求。

我们的总体目标就是对这种人进行培训,让他们的态度不再犹豫。恰当的方式是激励,而非打击。务必要让他们确信,不论处理生活问题还是战胜困难,他们都有足够的能力。这就是正确面对自卑、树立自信独一无二的方法。

有些人会因处理问题缺乏耐性,而产生焦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经常发火,且一直处在兴奋状态中的人,肯定是很自卑的人。对战胜困难有信心的人不会有焦虑感,哪怕他未必每次都能成功。孩子喜欢跟人打架、鲁莽、傲慢,这些同样属于非常自卑的表现。要找出他们问题的源头,即他们自卑的原因,我们才能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而批评、惩罚原型生活习惯中的错误,无论如何都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