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 > 人生经历影响人生意义的建立

人生经历影响人生意义的建立

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始于婴幼儿时期。婴儿如此弱小,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评估自己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能在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孩子长到5岁,就针对难题和事业建立了自己特有的一系列稳固的行为模式。这时候,孩子对于“对自己、对世界有什么期待”,已经有了长期、深入的概念。在被人们接受之前,经验已在人生意义的基础上做了解释,制作了只属于自己的感知模式。接下来,人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时,会利用这个计划表。就算这里的人生意义完全是错的,这种方式会让人深受其害,人们也会继续坚持采用这种方式。只有重新查清真正的错误源头,对感知模式做出修正,加以改进,才能改正这一错误。某些情况下,人之所以要纠正自己的人生意义,是因为这样的人生信条导致了恶劣的后果。痛定思痛之后,他经过努力,是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意义纠正过来的。然而,他若没有感受到社会压力,便不会改变原有的方式,哪怕其会接二连三地给自己制造难题。一般说来,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人们就可以矫正错误的人生信条。心理咨询师还会让大家明白,更加合理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样的。

童年不一样,对自身人生意义的影响就不一样。若一个人童年过得很悲惨,那他的人生意义就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不过,对过度看重快乐体验之人来说,这只会让他对外界充满戒备,不会对他的生活态度造成影响:

●有人会认为:“我一定要改变这种糟糕的社会处境,为此倾尽全力,我的悲惨遭遇不能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

●有人则认为:“真是不公平,我一直在被人剥削!既然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我还要认真对待它呢?”

●有人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我能熬过艰难的童年,你们怎么不能?”

●有人或许会认为:“我在童年时期吃尽了苦头,所以现在可以做任何事。”

这些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童年经验指导自己成人后的行为,只有改变他们对经验的理解,才能改善他们的社会行为。可见个体心理学已经舍弃了决定论。童年早期生活经验并不能决定人一生的高度,也不能把人始终都困在童年阴影当中。只有在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大家才会受到早期生活经验的影响。人们的信念取决于他们从经验中得到的人生意义。也许以从前的某种经验为基础,建设将来的生活,是错误之举。个人的人生意义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环境,而个人赋予环境的意义,又决定了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可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童年环境塑造出完全错误的人生意义。在悲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不少都成了失败者。先说童年时期患病或生来就体质不好的孩子,他们很难明白,真正的人生意义在于奉献,因为他们承受的压力太大了。通常说来,他们只会注重自身感受,除非家人能通过某些方法,让他们转而留意其他事。他们经常会在跟其他人的比较中情绪低落。他们处在这种氛围中,面对身边人的同情和嘲讽,更倾向于逃避和自卑。这样的处境可能会让他们感到自尊受损,并拒绝相信自己可以奉献社会。我也许能算是研究残疾儿童或内分泌紊乱儿童有何困惑的第一人。由始至终,我都在极力寻找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是我无意证明遗传或是先天不足会导致人生失败。不一定是先天不足造就了错误的生活方式,也不一定是身体缺陷造就了错误的生活方式。

很多孩子都克服了艰苦的环境,长大成材。个体心理学不会夸大优生学在这方面的好处。历史上有很多人,虽然有生理缺陷,身体非常糟糕,或是早早去世了,却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人勇敢地克服了困难,从而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困难面前,他们从不低头,不断努力。只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无法判断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实生活已经证实,大多数有生理缺陷的孩子,都得不到正确的指引,他们真正有什么困难,大家并不清楚,这导致他们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最终走向失败。

溺爱孩子,会让其产生错误的人生意义。孩子会因为受到溺爱,将对他人的期待视为一项命令,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宠儿,不必为此付出努力,认为自己天生就有别于其他人。如此一来,当发现身边人全都不再关注自己,而且大家全都想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不愿付出,只希望得到,这便是他跟人们交往的通用的方法。在身边人的溺爱中,他再也无法独立,完全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他要是遇到了麻烦,只会通过乞求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他或许会认为,只有提高自身地位,同时逼迫其他人承认自己与众不同,才能改良自身处境。

孩子在溺爱中长大成人,很有可能会变成危害社会之人。其中有些人背弃自己的良心,讨好他人,以获得权力,在组织工作的过程中,破坏组织内部团结。还有些人公然做了叛徒,任何人只要不讨好、不顺从他们,都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叛徒。他们还觉得社会对自己相当不友好,所以生出了想要报复所有人的恶毒想法。社会经常否定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由此推导出社会亏欠了自己这个结论。这就是为什么惩罚他们不会有任何作用。不断强调所有人都在跟自己为敌,是他们仅有的作用。在溺爱中扭曲的孩子,所犯的错误都有着相同的本质,即要其他人都臣服于自己,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在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一些人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方式,一些人直接采取了暴力方式,一些人则二者兼具。这种人相信:“骑在所有人头上,便是人生意义所在。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让其他人承认自己很重要,一定要让自己的需求全部得到满足。”一个人若一直坚持这种看法,那他所做的事肯定都是错的。

被忽视的孩子,同样会产生错误的人生意义。因为他们完全不了解何谓真正的爱、何谓真正的合作,他们会无视友谊的力量,对生活产生荒谬的理解。他们总是高估自己遇到的困难,低估自己的才能,以及身边人为自己提供的帮助。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以前,他们尝过社会对自己的冷酷相待,并据此相信,以后社会依然会对自己这么冷酷。他们觉得只有给对方好处,才能换得对方的温柔相待和尊敬,所以他们对自己、对别人都充满了不信任。不过,亲情的地位是其他任何经验都无法代替的。对母亲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得到孩子的信赖,然后拓宽其信赖的范围,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在内。如果无法获得孩子的兴趣、感情与合作,就很难让孩子对社会产生兴趣,跟别人交朋友。任何人都能对别人产生兴趣,可是要有人从旁指导、开发、磨炼,才能让这项能力得以顺利发展。

任何孩子被人忽视、排挤、厌恶,都会反感跟别人交往,都会经常独处,都会对合作缺乏了解,都会对那种让他跟别人共存的事物,选择彻底无视。我们都明白,这种个体必然会在其所在的环境中走向毁灭。这个孩子能活到这样的年纪,肯定是从外界得到了一些关怀和照料。因此,这里所说的孩子并没有被完全忽视,只是他得到的照顾比其他孩子少,或是他在其他方面都非常正常,只在某一方面遭到了忽视。遭到忽视的孩子根本不会信任别人,这是肯定的。有一点很讽刺,不少失败者都是经常遭到忽视的孤儿或是私生子。

错误的人生意义有三大源头:身体缺陷、溺爱和忽视。孩子遇到这些情况,就会在看待问题时,采用错误的方式。必须要有人提供帮助,他们才能彻底改变这些错误的看法。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关心、帮助这些人,这样才能从他们的行为中,找到他们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