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武则天 > 第二十二章 风声鹤唳

第二十二章 风声鹤唳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知道所谓酷吏都是些什么人了。我给他们总结了“四无三有”。“四无”是什么呢?无身份,无道德,在正常情况下无出头之日,更重要的是,在朝廷里绝对无依无靠,只能认武则天一个主子。那“三有”又是什么呢?有野心、有胆量、有破坏力。武则天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说起来,来俊臣的告密经历还颇为曲折。在他关进监狱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发布诏令让大家都来告密,来俊臣觉得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啊,他就在监狱里头提出申请,说自己也要告密。监狱的领导当时心里就打鼓了,朝廷确实说人人都可以告密,可是这个“人人”包括不包括犯人啊?他一时拿不准,只好请示本州的刺史。这个刺史恰好是李唐宗室,平生最看不起来俊臣这类小人了,就把来俊臣拉过来责打一百大板,仍旧遣送回牢房。来俊臣在武周革命之前的第一次告密就这样失败了。等到后来武则天改朝换代已经完成,当年的刺史因为是李唐宗室也早做了刀下鬼,来俊臣再告密,已经没有人敢阻拦了。来俊臣于是再次告密。这一次监狱领导再也不敢拦他,乖乖地把他送到了武则天身边。来俊臣见到武则天,赶紧诉苦,说自己当年本来就是想要把宗室造反的阴谋报告给皇帝的,结果受到了宗室刺史的蓄意打压,所以一直被关在监狱里。如今幸好这些图谋不轨的宗室都被皇帝铲除了,自己的冤屈才能得以伸张。武则天一听,不错啊,别看是个死刑犯,说话倒头头是道,语言表达流畅,逻辑很清楚,是个可造之才。再仔细看看,这个来俊臣长得还不错,面若桃花,武则天一向是喜欢美男子的,于是,大笔一挥,来俊臣也当了侍御史。

三、鬼朴来了

再举一个武则天称帝之后提拔起来的酷吏。这个人叫作来俊臣,就是后来导演“请君入瓮”的那个家伙,这也是一牛人。来俊臣的出身还不如侯思止呢。他的亲爹姓蔡,是一个赌徒,输给了另一个姓来的赌徒好多钱,房子也输了,地也输了,没钱还债了。正好他的妻子本来就和来赌徒私通,来赌徒就让他拿妻子抵债。这个女人当时已经怀孕了,孩子当然也说不清楚是谁的,到来赌徒家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来俊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啊,来俊臣生在这么一个赌徒的家里,所受的教育可想而知。长大之后,他整天游手好闲,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最后锒铛入狱。

武则天为什么要用酷吏呢?她是要震慑那些对她的统治心存不满的人。按照她的想法,有了告密制度,就不怕抓不着反对派;有了酷吏,就不怕制伏不了反对派。武则天利用酷吏打击反对派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个阶段是在称帝之前,也就是从废黜中宗李哲到武周政权建立,武则天当太后的这个阶段。这个时期打击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反对她当皇帝的李唐宗室和大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武则天在酷吏的协助下,把有可能对她形成挑战的李唐宗室基本上斩尽杀绝,那些以李唐老臣自居的大臣也受到很大打击。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武则天一共任用了二十四位宰相,其中被杀、被流放的就有十七人,自然死亡的三人,只有四个人一直做到了武则天称帝之后,其中还有两个是她的侄子。第二阶段是从武则天建立政权到来俊臣被处死,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防止李唐王朝复辟。这个阶段打击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对于李唐王朝还抱有幻想、心存留恋的反对派官僚。这一阶段一共是七年时间,这两个时期一共制造了四十多起大案,我们最熟悉的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如狄仁杰、魏元忠,都曾经因为酷吏下过大牢,九死一生。

第一个是侯思止。此人最早的身份是卖饼的,小生意人,跟武大郎做的是一个买卖。大家知道武大郎卖炊饼那是起早贪黑,老实本分,这才能勉强养家糊口。可是侯思止偏偏是个好吃懒做的人,日上三竿还不起床,这饼当然就卖不出去了,最后生意做不下去了,就改行投奔一位将军,当了仆人。有了落脚地,他心思可就活动起来了,虽然目不识丁,却浑身是胆。武则天鼓励大规模告密,他听到消息之后,马上就去告本州刺史和李唐宗室谋反。当时武则天正在大肆诛杀宗室,对他的告密颇为赏识,立刻提拔他当了五品的游击将军。这是一个散官,有待遇,但是没职责。对于一个奴仆来说,这也算一步登天了。可是,侯思止并不满足,他去拜见武则天,点名要到御史台做侍御史。这次连武则天都吃惊了,要知道,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可是当时的要害部门,侯思止大字不识一个,怎么干得了呢?于是武则天就问他:你不识字,连公文都看不懂,怎么能做御史呢?侯思止既然口气这么大,肯定是有备而来啊,他马上对武则天说:陛下知不知道有一种神兽叫獬豸啊?武则天说知道。侯思止又说:獬豸的本事是用犄角顶邪恶的人。獬豸这东西识不识字呢?它不识字,但是它可以凭借本能去辨别善恶。我不识字,难道我就不能凭借本能去分辨好人坏人吗?一番道理讲下来,一下子就说到武则天心里去了,真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武则天想,我为什么需要酷吏啊,不就是因为他们不受任何传统的束缚,能够为我办事吗?如果一个人知书达理,行政经验丰富,就不能让他去监察部门工作,相反,他就应该变成被监察的对象了。行,就是文盲侯思止了,让他凭直觉去抓那些对我不满的人吧。一下子,武则天就把他提拔成侍御史了。

那么酷吏究竟是怎么审案子的呢?按说这也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本来一些细节今天已经很难知道了,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酷吏之中也有能人,有一个酷吏就把他们的实践经验做了理论总结。谁呢?就是来俊臣。来俊臣在大牢里待了若干年,对犯人心理了如指掌,当官以后,又很快摸清了皇帝的心理,通过换位思考,融会贯通,他很快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写成了一部专著,名叫《罗织经》。这本专著流传下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完全攻略”。

这些被武则天挑中的人才有个统一的称号—酷吏。所谓“酷吏”,按照字面解释就是执法严酷的官员。但是光这么解释还不够,酷吏本质上是一群特务,他们的严酷,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执法必严”的加强版,而是严刑逼供,滥杀无辜,是残酷。根据新旧《唐书》的《酷吏传》记载,武则天前后任用的酷吏一共有二十七个。这些人都是什么来历呢?举两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罗织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呢?首先是办案的原则。来俊臣说:“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要办就办大案子,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天下,而且便于邀功请赏。至于说刻意办大案会有冤枉好人的可能,来俊臣觉得那是不可避免的,不必操心。另外,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啊?来俊臣说了,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固定标准,二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得辨证地看问题,而关键就是看能不能为皇帝所用。如果这个人的存在对皇帝有利,坏人也是好人;如果对皇帝不利,好人也是坏人。这么一来,酷吏办案的原则就明确了,那就是根据皇帝的需要去打击那些对皇帝不利的人,打击得越深入越好。

二、酷吏横行

那怎样才能办成一件牵连人数众多的大案子呢?来俊臣设计了六个步骤。

武则天这下可忙起来了,天天亲自接见各地前来告密的老百姓,告得有理,马上提拔当官,告得纯属子虚乌有,武则天也和颜悦色,赏赐后让他走人,决不让一个人失望。可能有人就不明白了,在洛阳往铜匦里投告密信的当然以官员为主,武则天想通过他们了解点朝廷里的情况无可厚非,但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这些草民知道什么呢?难道武则天指望他们揭发什么在基层酝酿的阴谋?其实,这就是武则天的高明之处。让老百姓告密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利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造声势,形成对官员的震慑力;其次,可以从这些人里挑出她想要的刑侦人才。因为有人告密就得有人审讯啊,得为自己挑选一些司法干部了。

一、确定目标。看准了哪个人对皇帝不利,锁定他,立刻实施打击。

这样一来可就不得了了,不仅谁都可以告密,而且告密者的待遇还特别好。告密的人如果说的是事实,查有此事,怎么办?马上加官晋爵,赏!如果告完了,一查,没这回事怎么办?没这回事也不罚,还是把告密者平平安安地给送回家去。这种只有赚没有赔的生意谁不想做呀?无数在正常制度下根本没有可能当官的野心家兴奋得不得了,马上,四面八方的告密者蜂拥而至,云集洛阳。

二、群起而攻之,由特务们从四面八方发出告密信件。他在全国各地收买了几百个无赖,一旦想诬陷谁,就指使这些无赖差不多同一时间分别去告发。有关部门看到这些背景、身份完全不同的人都众口一词地揭发一个人,能不重视吗?肯定要立案调查。

第二个措施是武则天想出来的,鼓励当面告密。铜匦放在朝堂里,什么样的人才能把意见塞进去啊?还是那些朝廷里的官员,他们识文断字,又整天在那儿来来往往,塞进去很容易。可是光有这个意见箱还不够,万一有外地老百姓想要告密,又没有进京的路费怎么办呀?或者,万一告密者不会写字呢?这些武则天也想到了。她下令:“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什么意思呢?哪个老百姓要想告密,就找当地的基层长官,跟他说自己要告密。这个长官绝对不允许质问告密者想告谁的密、告哪方面的密,他什么都不能问。他能干什么呢?他必须立刻提供给告密者一匹高头大马,而且按照五品官的政治待遇,把告密者安安全全地护送到洛阳,让告密者去见武则天,当面告密。

三、逮捕人犯。根据皇帝的旨意,拘押被诬陷的对象。

武则天马上下令按照鱼保家的图纸制造。垂拱二年(686年)三月,铜匦终于铸成了,马上就摆到朝堂里去了。不久,一封告密信就塞到了朝北的黑格子里。告什么呢?这封信密告鱼保家曾经给李敬业叛军制造兵器,杀伤官军甚众。鱼保家即刻伏诛,成为铜匦的第一个受害人,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鱼保家这件事情一出来,武则天和天下的野心家可是皆大欢喜啊。从武则天的角度讲呢,鱼保家这样隐藏的异己分子不是被抓出来了吗?匦检制度算是初见成效。从野心家的角度讲呢,原来告密真的有用啊!马上就能看到人头落地。这些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野心小点儿的,就想通过告密把自己仇家的脑袋塞到铡刀下;野心大的呢,就想要把别人的乌纱帽戴在自己脑袋上。整个铜匦里塞进来的都是告密信,其他三个格子的意见箱几乎都被闲置起来了。

四、刑讯逼供。施用酷刑审讯人犯,取得理想的口供。对于酷刑,来俊臣可是专家。他有一句名言:“人可以接受死亡,却不能忍受痛苦。”什么样的痛苦是人所不能忍受的呢?举几个例子。比如先把犯人的腰固定在桩子上,然后几个人拽着他脖子上的枷锁使劲,拽到什么程度呢?直到最后犯人用脖子、腰的力量把这个木桩子给拔出来。这叫“驴驹拔橛”。还有,让犯人把枷举到头顶,然后往枷上摞砖头,这叫“仙人献果”。这是些有名字的刑罚。没有名字的也不少,比如说,往鼻子里灌醋;给人犯戴上铁箍,像孙悟空一样,然后再往铁箍里面加楔子。说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但是来俊臣还不满足。《孙子兵法》里讲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样道理,在来俊臣这样一个刑讯“大师”看来,最高境界也不是让人犯把所有的刑罚都试一个遍,而是让他们一到公堂,套上枷锁,还没有上刑就自动招供。为此,他又研制出一套巨型枷锁,分为十种不同款式,只要给犯人套上不同款式的枷锁,犯人的反应就像枷锁的名称一样:定百脉,动弹不得;喘不得,喘不上气来;突地吼,嗷嗷大叫;着即承,马上胡乱承认罪行;失魂胆,魂飘魄散;实同反,承认与别人一起谋反;反是实,承认自己组织谋反;死猪愁,你就是死猪也会发愁;求即死,只求速死;求破家,这个最厉害,只要把巨枷往犯人头上一套,犯人立刻就说,把他们全家老小全部杀光吧,千万别让他戴这玩意!这十套大枷确实收到了威慑的效果,只要威胁人犯要套枷,对方就会吓得魂飞魄散,甘愿自诬。如此审案自然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结案的效率。

看到这么个奇思妙想的玩意儿,大家也许会认为武则天还是一个发明家。其实设铜匦这个高明的主意,还真不是武则天想出来的,而是一个叫鱼保家的小伙子想出来的。这个鱼保家的父亲鱼承晔就是裴炎谋反案的主审官,也算是武则天的铁杆追随者。鱼保家有点歪才,因为喜欢搞发明创造,还曾经帮李敬业制造过兵器。李敬业失败之后,他就失业了,又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武则天了。武则天拿到这个设计方案后太高兴了。那时候她还没有称帝,李敬业反叛刚刚结束,裴炎也才伏法不久,武则天正觉得天下人都在和自己作对呢。她非常想知道谁是潜藏的危险分子,但是她只有一双眼睛,哪里看得过来这么多人啊,现在有了这个意见箱,不就等于平白长出了千手千眼吗?

五、顺藤摸瓜。人人都有亲朋好友,在人犯丧失斗志之后,逼迫他们攀扯更多的人定罪。

先说匦检制度。这个匦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铜家伙,它是一个铜做的超大型意见箱。这个意见箱分成四个格子,四面正对着东南西北四方,分四个方面接受天下人提的意见。面朝东的格子是青色的,求功名的人可以毛遂自荐;面朝南的格子是红色的,主要接受人们对朝政的意见;面朝西的格子是白色的,受理人们的申冤请求;面朝北的格子是黑色的,接受人们的告密。意见投进去之后就拿不出来了。这个铜匦设计得相当周密,功能也齐全。武则天在谏官系统设置了一些新官位,叫作补阙和拾遗,让他们做知匦使,每天傍晚开匦箱,把意见汇总上报,不得延误。

六、伪造口供。把被告口供整理编撰,使之互相吻合,毫无破绽。

怎样才能把“广言路”落到实处呢?武则天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个措施是建立匦检制度,第二个措施是鼓励当面告密。作为打击潜在敌人的重要手段,这些措施其实在武则天称帝之前已经开始实行了。

经过这么六个步骤,一件谋反案就可以做成了。

一、告密吃香

但是,我们知道,总会有硬汉,有的时候即使用尽了酷刑,人犯还是不招供,这样是不是就没办法了呢?来俊臣的办法多的是。大家还记得张虔勖吗?就是当年和程务挺一起勒兵入宫废黜中宗李哲的将军。武周政权建立后,他也落到来俊臣的手里,来俊臣无论怎么折磨他,他都不肯承认谋反,还要求换主审官,惹得来俊臣怒从心头起,下令将他乱刀砍死,然后伪造供词,最后照样结案。

武则天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发动群众了。我们现在不是经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吗?就让群众去揪出混杂在人群中的异己分子吧。可是,统治者高高在上,哪能听到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呢?不要说老百姓了,中下级官员都没有什么机会见到皇帝,整天围在皇帝身边的就是那些高级官员。而武则天凭经验知道,这些人正是最不可靠的。怎么办呢?武则天当年建言十二事不是有一条叫作“广言路”吗?她现在要真正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把“广言路”落到实处!

甚至有的时候,连刑讯这套程序都免了。举一个例子。武则天登基前后固然是大开杀戒,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人都处死,有些人罪行轻一点,或者是死刑犯的家属,就被流放到南方边疆去了。这样的人叫作“流人”,总数也有几万人。到了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登基三年之后,忽然在民间流传开一条谶语,叫作“代武者刘(流)”,这就跟当年“女主武王”的流言一样,统治者当然很紧张。有人就跟武则天说,将要取代您的可能是一个姓刘的人,也可能是那些被流放的人,这些人恐怕想造反复辟。

告密和刑讯逼供可都不是什么好事,武则天为什么要鼓励呢?关键是反对武则天的力量太强了。武则天一个女人当皇帝,太颠覆传统了。当时的大多数官员都是受儒家教育成长起来的,而儒家学说的两大观点都对武则天当皇帝不利,一个是强调忠君,一个是反对女人干政。从忠君这个角度说,武则天手下的官僚都是在李唐王朝成长起来的,自然有忠于李唐王朝的义务。从反对女人干政这个角度讲,以一个男人的身份侍奉女主,也让不少的官僚羞愤交加,毕竟那时候还没有女强人这一说,女上司更是闻所未闻。这样一些传统观念太根深蒂固了,所以武则天虽然没少笼络大臣,但是大臣中间始终有一部分人无法接受她的武周政权。更重要的是,许多她亲手提拔上来、视为心腹的大臣也不买她的账,像李敬业叛乱、裴炎逼宫,一个个严重的打击竟然都来自自己人,这让武则天非常紧张。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怎样才能让躲在暗处的敌人现身呢?

武则天一听,当即派了一个叫万国俊的人去岭南审理。这万国俊是何许人啊?他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酷吏,《罗织经》的第二作者,以心狠手辣著称。他去了之后,把岭南所有的流人都召集到了广州,没做任何审讯,就假托皇帝旨意,让他们集体自杀。流人不服啊,一时间哭声震天,局面眼看要失控,万国俊生气了:让你们自己死你们还不领情!他把这些流人驱赶到水边,一声令下,杀!流人马上人头落地。三百余人无一幸免,顷刻之间河水都被染红了。万国俊回到洛阳汇报说:“所有流人都心怀怨望,意图造反,所以臣就把他们当场诛杀了。”武则天觉得他当机立断处置得体,还给他升了官。既然万国俊声称岭南流人都想造反,武则天不免又想了,其他的地方也难保流人不想造反啊!马上,第二批酷吏又被派到其他五个流人集中的地方。这些酷吏一看,万国俊杀人升了官,自己也开始杀吧,就争先恐后地杀人。最多的一个杀了九百人,最少的也杀了五百人。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六道使事件”。消息传出,朝野震惊。酷吏势如狼虎,法律形同虚设。武周的刑罚枉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难道这就是武则天想要看到的局面吗?

这是一个告密者。而那个四四方方花里胡哨的铜家伙,名字叫作匦,是一种告密用的工具。这两者都是武则天的新发明。朝堂里窃窃私语的官员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告密和随之而来的刑讯逼供,即将成为武则天手里一把锋利的匕首,让他们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时候,朝廷里的有识之士开始上书要求整顿酷吏,重建法制。与此同时,武则天自己也在思索了。酷吏究竟给她带来了什么好处呢?有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酷吏确实震慑了整个朝廷。直接反对或者威胁武则天统治的人被消灭了,暗中不满的人也都噤若寒蝉,这使得武则天的统治在短时间内稳定下来。但是,酷吏也给她带来了损失,朝廷上君臣一体的和谐局面不见了。皇帝对大臣充满了猜忌,大臣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连生命都不能得到基本保障,还怎么能够指望他们一心为国家操劳呢?当时审理朝廷官员的制狱建在丽景门之内,这本来是个很好听的名字,可是老百姓都管它叫“例竟门”,意思是一进去就再也别想活着出来了。官员们每天早晨上朝之前都要和妻儿诀别,说现在走了,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回来,如果不回来,这就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永别了。在宫门负责引导官吏入见皇帝的宫婢给这些官员起了个外号,叫“鬼朴”,看见官员进宫,就说,“鬼朴来了”,意思是“又有送死的来了”。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的一天,在洛阳城的朝堂里,忽然立起一个四四方方铜铸的大家伙,有点像今天邮局前面立着的邮筒,只是它的四个侧面分别涂着青、红、白、黑四种颜色,显得过于花哨了。这是个什么东西呢?来往的官员都不免多看上几眼。正在这时候,一个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朝堂前停了下来,马上又把人们的眼光吸引了过去。为什么呢?因为从马上下来的,不是整日在这里进出的文官武将,而是一个衣衫不整的农夫。别看他不修边幅,眼睛里却露出一种急切、贪婪的光芒。官员们不由得在心里打起了鼓,这是个什么人呢?

君臣之间如果没有信任,就不可能缔造一个良好的政府,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前路还长,面对这样的信任危机,武则天该如何处理呢?

武则天以六十七岁的高龄,终于改唐为周,君临天下。但是一个女人称帝,仍有很多人非常不满。特别是一些怀念李唐王朝的大臣,更是阳奉阴违,伺机而动,对武则天的统治构成了潜在威胁。武则天自然不会放过这些人,但是,怎样才能发现这些隐藏的敌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