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五百年来王阳明 > 第十九章 艰难时世

第十九章 艰难时世

王阳明上来就说,两位公公稍安勿躁,旅途劳顿,先喝杯茶。王阳明接着说,攻下南昌之后,我发现宁王府中有一筐书信,还有一筐账目,记载了宁王和朝中重臣以及内廷宦官之间的交往,包括给谁送了多少钱,送了多少东西都有。这两个人一听,脸立刻绿了。为什么呢?俩人肯定在那名单里。王阳明从袖筒里掏出两张纸,这几页和二位大人有关,我特意抽了出来。您看这个东西二位要不要收下?这两个人拿了之后,灰溜溜立刻就走了。

锦衣卫回去跟张忠一说,张忠气坏了。张忠负责东厂,既然锦衣卫不行,那我派东厂的人去。锦衣卫好歹还有点人性,那东厂的太监基本没人性,全是兽性。到了就问王阳明要人,说朱宸濠无论如何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们是一定要带走的。

对付不同的人,王阳明自有不同的手段。

到了第二天,锦衣卫果然气得要命,看看也要不到人,转头就要告辞,意思是你给我等着瞧!这时候王阳明亲自来送,握着锦衣卫千户的手,说了一番话。王阳明说正德初年的时候,我因为得罪大太监刘瑾,曾经被下诏狱。我在你们那儿待过很长时间,上上下下我接触了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像大人如此轻财好义、义薄云天之人。我们这儿本来穷,没有接待费,只有五两银子的见面礼。听说就这点钱,大人您都不要。我没有别的本事,只是会写写文章,为人写文立传。我有机会一定把大人的高风亮节行之于文,传之后世。这个锦衣卫一听,挺不好意思的,说那得谢谢王大人了。但实话告诉你,你得有准备。虽然朱宸濠我是要不着,但是张公公绝对不肯罢休。

拿不到人的张忠非常恼火,就和许泰商量,说王阳明太狡猾,他不把朱宸濠交给我们,我们就去抄南昌朱宸濠的老窝,看看那里是不是还有宁王余孽,看看王阳明跟他们有没有关系。

王阳明开始见都不见。当晚锦衣卫来了,手下人都说,锦衣卫不能得罪!王大人你虽然事务繁忙,但最好要见一见。王阳明说不见,先安排锦衣卫住下来。一般锦衣卫特使来,你地方官员都好生伺候,至少这个差旅费、旅途劳顿费、见面礼得弄个几千两银子吧。王阳明派手下过去,送给锦衣卫五两银子车马费。手下说,锦衣卫什么世面没见过,就给五两银子,不把他惹火了?王阳明说没问题。

王阳明一看,也有些生气了,看来张忠他们是势在必得,这朱宸濠放在手上是一个烫手山芋。王阳明想来想去,分析了一下形势,就带着朱宸濠跑到杭州去了。找谁呢?找另外一个大太监张永。

王阳明也很聪明,看来皇帝不回应他,一定是已经被身边那些奸佞小人完全给忽悠了。那我迎上去主动去献俘,你还怎么南下?于是就押了朱宸濠北上,我献给你不就得了吗?结果才走到广信,锦衣卫的人就来了,皇上的特使来了,向王阳明要人。

张永此时正在杭州替朱厚照安排行宫事宜。我们前面提到过,刘瑾八虎中第二号人物原来就是张永,刘瑾倒台就是因为杨一清说服张永反戈一击,关键时候把刘瑾拉下了马。虽然他们是内部矛盾,但把刘瑾拉下马之后,张永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朝臣们、文人们也都比较认可他。因此,张永还比较自律,在当时宦官集团里还是比较不错的一个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钱宁就是和陆完这些小人靠在一起,张忠就和江彬、许泰这些人结合,而张永,他就和杨一清是比较好的朋友。我们知道,杨一清是明代中期的名臣,跟杨廷和一样,都很有几分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张忠和许泰、江彬商量了以后,想想朱宸濠这时候是在王阳明手里头。一定不能把朱宸濠放在王阳明手里,一定得把他要过来。然后张忠就先派锦衣卫赶着去向王阳明要人。

王阳明跑到杭州来见张永。哪知道张永不见。张永也知道王阳明和他手上的朱宸濠,都是烫手山芋。

这个朱厚照也蛮有意思,后来就问张忠、许泰怎么办。没办法,如果说回复了王阳明的这个《擒获宸濠捷音疏》,那就没法下江南了。朱厚照就硬是装作不知道,不回复,依旧带着一帮人像蝗虫一样一路南下。

张永不见,王阳明就在张永的府外,扯开了嗓子大喊,说张公公素来仁义,当年平刘瑾之乱,为天下、为百姓尽忠竭力,此刻我也为天下百姓而来,张公公为何避而不见?

王阳明一片好心,没想到朱厚照看了之后怎么样呢?反而拍案大怒,说这个王阳明太不像话,知道我御驾亲征,亲自来捉朱宸濠,他居然先把朱宸濠给打败了。他把朱宸濠给生擒了,我还去个什么劲儿?

张永思量了一下,令手下大开中门,出门把王阳明接了进去。王阳明就把自己的困境坦诚相告。张永一听,说你非要我帮你,时下只有一个办法,你把朱宸濠交给我,我来处理。王阳明一听,立刻毫不犹豫地把朱宸濠交给了张永。为什么他要交出朱宸濠呢?他反身还要赶快回去救南昌的百姓。因为这时候张忠、许泰已经率两万大军杀奔南昌去了。

他要亲自显威,结果出了北京,花了四五天时间才走到涿州,总共几十里路。这时候王阳明的《擒获宸濠捷音疏》来了。第一,朱宸濠已经被我擒获了。第二,皇上您可不能往南走。虽然朱宸濠擒获了,可朱宸濠为了反叛准备了十年,我听说他们买了很多杀手,沿着江南到北京的路上,一路密布杀手,就是想瞅准机会能够刺杀圣驾。

把朱宸濠交给了张永之后,王阳明立刻赶回南昌。南昌这时果然已经是人间地狱了。张忠、许泰借着清查宁王朱宸濠余党的理由,大肆搜刮。谁家有钱,谁就被抓进狱中。为了栽赃王阳明,张忠、许泰竟然把两个人抓进狱中。哪两个人呢?一个就是伍文定。伍文定脾气很暴,虽然把他抓入狱中,但别人不敢拿他怎么样。第二个抓的人是谁呢?就是王阳明的学生冀元亨。

可见,朱厚照是极其任性的一个人。在平常生活中,这样一个人倒蛮有意思的,但是作为皇帝而言,在这个位置上,就实在是不负责任,太随心所欲,玩儿性太重。这样必然会被奸佞所利用。这个时候的他,已经被江彬、许泰、张忠这些奸佞小人完全包围住了。

张忠了解到冀元亨曾被王阳明派到朱宸濠府里当家庭教师,朱宸濠还向他请教学问,说这太好了,这证明王阳明和朱宸濠本来就是一党。张忠把冀元亨抓入狱中,严刑拷打。冀元亨虽是一介文弱书生,但是和伍文定一样,受尽酷刑也屹然不动,让他反咬先生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冀元亨在狱中惨受折磨,最后王阳明虽然帮他平了反,但出狱五天之后就气绝而亡。

结果,大军过卢沟桥的时候,朱厚照坐在马上一不小心把发簪给弄丢了。因为丢了这根发簪,朱厚照领全军在卢沟桥周围大搜三日,到处找这个发簪,结果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到了临清后派人去接刘娘娘,刘娘娘一见没发簪,耍小性子,说不来。朱厚照一下急眼了,也没告诉人,带了两个亲随,私出大军,亲自回去接了这个刘良女回来。

王阳明回来之后,看到这副局面,换了一般人势必急了眼,就跟张忠、许泰拼命。但王阳明硬是不和张忠、许泰发生正面冲突。

刘良女原来是宣府一个乐工杨腾的妻子,朱厚照荒淫无耻,看上了刘良女就给霸占了。朱厚照特别喜欢这个刘娘娘,然后说是要下江南也带她一起去。但是,他走的是陆路,刘娘娘怕颠簸,不愿意走陆路,要走水路。于是两个人约定,在陆河相会。就像小情人一样,还有信物,刘娘娘拔下一根发簪,说你到时候到临清渡口派船来接我,以发簪为信,没有这根发簪我是不来的。朱厚照觉得这个很有意思,高高兴兴地就从陆路出发了。

王阳明原来是南赣巡抚,因为宁王之乱,朝廷已经重新任命他为江西巡抚。作为江西省的父母官,虽然张忠、许泰都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权势遮天,但王阳明在衙门里从来都是自己坐主位,让张忠、许泰坐两边。张忠、许泰的鼻子都气歪了,让自己带来的北军每天到衙门口破口大骂,骂各种难听的话。王阳明的学生都气得不得了,但是王阳明命中门大开,随他们骂。然后给学生们上课,讲心学。

就这样,八月份的时候,朱厚照带了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南下。出发的时候还带着他的一个美人,叫刘娘娘。其实这个人在野史上非常有名,就是李凤姐。我们都知道,有一出戏叫《游龙戏凤》。这个李凤姐一般都说是宣府一个酒楼掌柜的女儿,十四五岁的时候被朱厚照看中了,然后就霸占了人家。但其实,有些学者根据《明实录》的一些材料考证,这个李凤姐的原型应该叫刘良女,就是武宗后来特别喜欢的刘娘娘的原型。

这是多么奇特的场景,门外这帮北军的士兵在骂,骂各种恶俗的脏话,而王阳明则谈笑风生,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后来渐渐受王阳明气场的影响,也听不进骂声,沉浸在先生的课堂上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结果,那帮开始带着骂的任务来的北方士兵,听听课也觉得很有趣,也忘记了骂,甚至跟着一起上课了。你看这个教育春风化雨的力量有多大!

对于朱厚照这么一个贪玩儿的皇帝来说,虽然听说宁王之乱后大怒,把钱宁这帮人下了狱,但是江彬、张忠、许泰就蛊惑他说,皇上啊,这是个多么好的机会啊,您不显一显身手吗?当年,在宣府碰到蒙古小王子,朱厚照打了一仗,还打赢了,叫应州大捷,朱厚照特别得意,一直想着再显身手。现在宁王那边反了,江彬就蛊惑他说,这次皇上您应该御驾亲征。尤其是张忠、许泰这些人说,南方的美女皇上您没见过,那跟北方的风味迥然不同。这一下朱厚照彻底心动了,所以要亲征。皇上御驾亲征大臣们不同意,朱厚照就说,那我当皇帝的不亲征,我派威武大将军朱寿去征讨,实际上还是派他自己,可见这是一个非常荒唐的皇帝。

王阳明一看,就交代城中青壮年男子都到乡下去,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人都有同情之心,大家都同情弱者。看到眼前都是老弱病残,北方那帮士兵也就收敛了很多。冬天天气渐冷,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又逢瘟疫流行。王阳明就鼓励全城的百姓,见到北方士兵不要厌恶他们,要嘘寒问暖,给他们家庭的温暖,软化他们的内心。到了冬至,王阳明在南昌城内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家家户户都要祭奠。确实,经过宁王之乱,江西百姓备受战火,家中有亲人、友人罹难的,这时候都要祭祀。整个南昌城一片愁云惨淡,全是祭祀的场景。

江彬这个人尚武、粗犷,正好又喜欢玩儿刀、玩儿剑、玩儿枪,到北京附近平定农民起义的时候,因其爱好与朱厚照的兴趣相投,颇得朱厚照赏识。江彬就弄权,他和许泰以及大太监、宦官张忠勾结在一起,把京城的部队和大同、宣府的部队对调。江彬鼓捣朱厚照说,皇上,您喜欢玩儿刀、玩儿剑、玩儿枪,北京这帮部队不行,你看我在大同宣府的边军最擅长这一套,调过来可以天天陪着皇上玩儿。朱厚照玩得还嫌不过瘾,后来还把宫里的太监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天天玩儿带兵打仗的游戏。玩儿上瘾了,江彬就糊弄朱厚照去塞外,到宣府。于是朱厚照就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居然还在宣府建了一个镇国公府。他在北京也不愿意住紫禁城,住在西苑的“豹房”里头,钱宁给他搞了个豹房,里面都是美女和野兽,还有一帮藩僧。豹房就是他的乐园。所以,一段时间里,他要么在北京的豹房里,要么在从豹房赶往宣府的路上。他还将镇国公府称为“家里”。

北方的士兵一看,触动了心弦,想想亲人在老家也这样想我吧,于是人心浮动,都不想待下去了。张忠和许泰气坏了,这个王阳明太阴险了,釜底抽薪,把人心都搅动了。不行,明天让王阳明到校场阅兵,我们一定要给他个下马威。

这时,他身边的另外一帮佞臣江彬、许泰、张忠等就得势了。朱厚照身边有几帮小人。在他武宗朝,也就是正德朝的早年是刘瑾八虎;刘瑾被剿灭之后就是钱宁篡政,钱宁身边就是臧贤,伶人臧贤,还有陆完;再后来是大同、宣府的边将江彬以及许泰、张忠等人。

许泰和江彬一样,都是武将出身,一心一意要给王阳明一个下马威。王阳明不动如山,虽不知道他们玩什么把戏,依然只身前来。张忠很奸诈地说,你看,北军士兵个个雄武,王大人居然能平宁王之乱,想来武艺也是不错的。怎么样,练两把给我们兄弟们看看吧!

朱厚照本来要御驾亲征,大臣们都劝他,说你不能到处玩儿。王琼都告诉他,南方有王阳明,宁王之乱不足为患。他其实想借这个机会到南方玩玩儿。开始大家都不敢说宁王是反叛,各地南方官员只是报,南昌有变,江西有变。最后消息落实之后,朱厚照大怒,说,“宁叔竟敢叛我?”看来钱宁、臧贤、陆完这帮家伙都是他的人,给我立刻下狱。

北军一看都说,这江彬、许泰、张忠太阴险了吧,王大人一副书生模样,而且看他瘦成那样,身体也不好,整天咳嗽,怎么行呢?

王阳明在大破宁王朱宸濠之后,赶着给朝廷报喜的同时,突然北京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宁王反叛,朝廷震怒,朝廷特派亲封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领兵十万,南下平宁王之乱。王阳明一听就愣了,此前从没听说朝廷里头有一个大将军叫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啊?而且这边已经平了宁王之乱了,怎么朝廷还要派兵呢?然后赶快上《江西捷音疏》《擒获宸濠捷音疏》,就让朝廷不要派兵。手下、学生都劝他,这是触霉头,这是跟朝廷意思相反。其实王阳明也并不是不知道,他装糊涂。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钦封的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就是那个混世魔王明武宗朱厚照。

王阳明一笑,那我就献丑了。王阳明年轻时背一把弓、一囊箭就可以独自出塞,弓箭水平可以说相当高。张忠、许泰想都没想到王阳明能拉得开那样一张强弓,就见他挽雕弓如满月,弓弦一松,嗖的一箭正中靶心。王阳明又从箭斛里掏出第二支箭来,嗖的一箭,又是正中靶心。第三支箭射出去,还是正中靶心。全场北军士兵群情激奋,纷纷叫好!

王阳明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叫“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但此心不动如山了,说明把心中贼也给破掉了。可王阳明没有料到,就算他破了心中贼,还有一种贼非常难破,连破了心中贼的阳明先生都一筹莫展,这种贼叫什么?这种贼就是叫做体制内的贼,体制内的贼无比难破。

很多史料里都有记载这段事。“忠、泰自居所长,与先生较射于教场中,意先生必大屈。先生勉应之,三发三中,每一中,北军在傍哄然,举手啧啧。忠、泰大惧曰:我军皆附王都耶!遂班师。”(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

体制之贼

张忠、许泰一看,这样下去,军中人气、人心都散了,大家都跟着王阳明了。算了,我们还是早点走吧。

此心不动如山!

但是王阳明即使三箭服了北军,心中也是高兴不起来的。他在这个时候曾经在给学生的一封信里写道:“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功夫难十倍。”(《与宗贤书》)就是说人在官场,与退居山林时比,功夫要难得多。人人都看他智斗张忠、许泰赢了,但是王阳明深深感到,破体制内的贼,那才叫一个难!

这是一种信念。王阳明就说过,“养得此心动与不动”,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所在,术的关键所在。这就“几近于道”了,这就不止是“术”了。王阳明心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自作孽不可活

王阳明的意思是,打仗,要说有术也只有一术,其实人和人智慧都相差不远,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尤其是聪明程度,智商水平,其实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异。即使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那样,智商那么低,最后不也有一段辉煌的人生?原因就在于,他内心坚定,他只知道他妈妈和珍妮都告诉他,危难的时候要跑,不要停下人生的脚步。

王阳明暂时挽救了南昌百姓,接着又上疏给朝廷,请朝廷宽恤江西百姓,说:“宽恤之虚文,不若蠲租之实惠;赈济之难及,不若免税之易行。”就是向户部请求来点实的,免除江西百姓的税。他自己犹自困危局,但牵挂的全是江西的百姓。

这颗心太强大了,阳明心学对个体的意义就在于他可以把我们每个个人的心灵培养到无比强大。后来有人就请教王阳明,说王巡抚用兵如神啊!一个文官,打了那么多大胜仗,到底有什么神术?我们知道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谈论兵法,这个时候别人问他用兵之术,他反倒说:“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不决,不待人诸临阵,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

张忠、许泰回到南京,因为这个时候朱厚照已经跑到南京了。既然在南昌斗不过王阳明,两人一计不成,毒计又生,就对朱厚照讲他们去南昌调查之后才发现,王阳明跟朱宸濠是一伙儿的。你看他当初,就是抗旨不遵。钱德洪后来总结,朝廷给王阳明安的第一条罪状就是,“先生起兵,未奉成命”。就是说原来圣旨是让他去福建平叛的,结果他调头去平宁王乱。他哪来的旨意啊?没有圣旨,就是独断专行。他根本不是要平朱宸濠之乱,他是想和朱宸濠一起造反。后来看势头不对,就掉头灭了朱宸濠。这就是张忠和许泰给王阳明安的第一个罪名。张忠、许泰说,我们已经找到这里头的各种蛛丝马迹,比如说他曾经派个学生冀元亨去给朱宸濠当家庭教师;和朱宸濠一起吃过饭之后,朱宸濠还曾经说过王阳明这个人不错。现在要试他是不是叛党,只要有一招即可。您现在下一道诏书,叫王阳明到南京来面驾。他居心叵测,肯定不敢来。他在南昌收拾兵马,想继朱宸濠之路,想反叛。

什么学问?不动如山,心外无物。

这时候,张永出面替王阳明陈说,王阳明可是救国忠臣啊。这次南方大乱,王阳明挺身而出,不仅救了天下苍生百姓,也救了我大明。这样对待功臣,以后国家有难,谁还奋不顾身出来为家国天下呢?而且,朱宸濠他已经交给我了,在我手里。

学生们又忍不住问了,前方怎么样?王阳明说,听说宁王朱宸濠大败,而且已经被我们抓获了,想来这个消息不假。为什么不假呢?都是他派出去的巡逻队,就是为了去捡漏网之鱼,最后捡到一条大鱼,把朱宸濠抓了。这时,王阳明眉头一皱说,就是听说死伤惨重啊!这一场仗打得太惨烈,敌我双方死伤的人非常多。这里看出,毕竟圣人有悲悯之心,虽然是要平叛,但死这么多人,心下不忍。说完之后,又接着讲课,就是表现为“理前语如故”,“理前语如常”。旁观者无不佩服。

张忠一听气坏了,继续鼓动朱厚照,你就试他一试,看他敢来不敢来。朱厚照一听,也觉得王阳明还是蛮可恨的,知道我要南下平朱宸濠,还把他先打败了。这不是让我没面子吗?于是下旨,命王阳明来南京见驾。

学生们都很紧张啊,都问外边怎么样了。王阳明摇摇头说,刚刚听人说前方有点不顺利,此兵家常事,不足介怀。我们继续讲。讲了一阵,又有前方战报来报,说朱宸濠已经被活捉了。宁王大败,大乱被平。别人听到这样的消息,肯定要像欧美大片里所描写的那样,欢呼、庆祝,一片欢乐喧闹的海洋。但是,王阳明听了,只是点点头,然后依旧接着回来上课。

王阳明接到圣旨,手下立刻就说,这看来不是一个好事啊。但是王阳明说,自己坦坦荡荡,我有什么好怕的,毫不犹豫,立刻上路。走到芜湖时,张忠一听,说王阳明胆子够大,知道我要害他,他还敢来?想了想,张忠、许泰就跟朱厚照说,王阳明这小子是个话痨,您真不能见他,您见了他您得烦死。他不像别的文人,文人一言不合就写诗,王阳明是一言不合就讲心学。我们听过他说话,简直头都要炸了。

这一段细节描写实在是太精彩了。就是说伍文定带兵和朱宸濠大战鄱阳湖的时候,王阳明还在上课。在都察院中大开中门,因为前方战报随时可以传来。然后给学生上课,讲什么?讲心学,大概就讲“不动如山”之境。这时候突然前方战报来了,说情况紧急,前敌总指挥伍文定的胡子都被烧着了,前方军心已乱。这时候,王阳明站起身来,走到旁边拿令牌传命下去,谁再说伍文定胡子被烧这件事,立刻给我斩了。然后调回头来继续上课。

朱厚照一听,这么可怕?那就让他不要来了。再下一道圣旨,让王阳明不要到南京来了。

平宁王之乱的时候,王阳明都不到第一线去。他干什么?坐镇指挥。坐镇指挥的同时在干什么?在上课。《阳明先生年谱》里记载,说伍文定和朱宸濠大战正酣的时候,“先生入城,日坐都察院,开中门,令可见前后,对士友论学不辍。报至,即登堂遣之。有言伍焚发状,暂如侧席,遣牌斩之。还坐,从咸色怖惊问。先生曰:‘适闻对敌小却,此兵家常事,不足介意。’后闻濠已擒,问故行赏讫,还坐,咸色喜惊问。先生曰:‘适闻宁王已擒,想不伪,但伤死者众耳。’理前语如常,傍观者服其学。”

王阳明退无可退,进无可进,无可奈何之际,只能避居九华山,到九华山上静坐修道。朱厚照派了锦衣卫去看,王阳明确实在那儿修道,也没什么把柄可抓,后来就不管王阳明了,继续他的疯狂之旅。

举一个小例子,可见一斑。

朱厚照后来又去镇江见了杨一清,杨一清就劝说他赶快回朝。朱厚照在江南折腾得够呛,路过扬州的时候,张忠、许泰让纤夫拉纤,要把两边的民房全都拆了。幸亏当时的扬州知府蒋遥坚决不肯。蒋遥这个人是很有骨气的,跟王阳明也是同年的进士。张忠、许泰又到处搜刮民女,蒋遥也不肯,说扬州没有美女,要说有,就是我的三个女儿。你实在要,就把我三个女儿带走。朱厚照搜刮不到美女,张忠又给他出主意,说听说江南妓院美女如云,我们去逛逛。朱厚照逛了妓院之后,一时兴奋把所有的妓女召在一起,给她们搞了个排名榜。这一下子,扬州的妓女身价大涨。

相较于唐伯虎、朱宸濠,王阳明最大的本事在哪里?大家都说他是军事上的天才,以文人带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实正如我们反复提到的,阳明心学也是心理学,王阳明总结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动心”,我自岿然不动。唐伯虎和朱宸濠都很容易被外界发生的事、别人的言语和态度所左右,但是王阳明就不一样。

到了南京也是弄得鸡飞狗跳,幸亏南京兵部尚书乔宇顶住了这帮奸佞小人的祸乱,坚决不肯退步。乔宇派人传递消息给王阳明。王阳明一听,本来在九华山修道,立刻跑到九江,开始阅兵。为什么要阅兵啊?乔宇、王阳明都意识到朱厚照身边这些奸佞小人不光是到江南搜刮一下,看来皇帝本身有危险。

后来听说王阳明端了他的老窝,拿下了南昌,就更是方寸大乱,不顾刘养正、李士实的劝说,意气用事,回头要夺回南昌,未到鄱阳湖大战,他的败局其实已定。

还是在南京的时候,有一天朱厚照夜宿牛首山,皇帝失踪,三军皆乱。后来在乔宇的坚持下,江彬这些人才没有得逞。史学家都认为,江彬当时有造反的阴谋,王阳明江西大阅兵,以震慑江彬,才迫得江彬最后没敢动手。

李士实、刘养正都劝朱宸濠,此行出兵的目的是拿下南京。拿下南京后,至少可以和朱厚照划江而治。当初王阳明分析,朱宸濠的上策就是直接去打北京,因为北京毫无准备,说不定有险胜的希望。中策就是去攻下南京。下策则是死保南昌。其实他选择的是中策。他也知道中策是对的,但即便李士实、刘养正劝他绕过安庆拿下南京再说,他却咽不下这口气。结果被张文锦阻在安庆,痛失大好战机。

在江南待了大概一年之久,朝廷大臣们都纷纷上表,朱厚照想想也该回去了。朱宸濠在他手上,于是就在南京郊外搞了一场闹剧。先把朱宸濠放了,给他手下兵甲、盔甲,然后自己骑上高头大马,组织军队再和朱宸濠厮杀一场。

朱宸濠败给王阳明的不是兵力的较量,也不是手段的较量,而是一种心志的较量。他太容易被外在的一切所左右。朱宸濠派使者劝降安庆,结果安庆巡抚张文锦把使者给杀了,在城头上怒骂他。张文锦不仅一个人骂他,让所有守城将士都开口大骂。朱宸濠便气得七窍生烟,誓要夺下安庆,杀了张文锦。这就是他跟张文锦在斗气嘛。

这个时候,王阳明还面临着最后一道的险关,过不去。朱厚照的意思是说,朱宸濠现在明明是我抓的,那当初王阳明上疏说是他抓了,怎么行呢?张永也劝王阳明,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个时候还是让一步吧。

宁王朱宸濠,这三个“七零后”里最小的一个,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他雄心万丈,要为祖先报仇;他自己也有野心,想做皇帝。除了有野心之外,他也有手段,用钱买通一切,连武宗朱厚照身边的很多红人都成了他的人。他还能隐忍,隐忍十年,到最后一朝发难,想学当年朱棣靖难之役一样,夺去朱厚照的皇位。朱宸濠虽然大多数时候不择手段,但并不像一般史书讲的那样胸无点墨、俗陋不堪。当然,他最终失败了。他败在哪儿呢?败在突然出现了一个王阳明。

万般无奈,王阳明只得重拟了《擒获宸濠捷音疏》,说神勇威武的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带着江彬、许泰等人,最后抓住了朱宸濠,平了宁王之乱。这样,朱厚照才心满意足,决定回京了。

唐伯虎人生的际遇和命运跌宕让人感慨,他面临这种命运遭际时的情绪、性格、心情的起伏,我们都可以看得非常明显。

回京路上,走到江苏淮安清江浦,一辈子好玩儿的武宗朱厚照终于玩大了,玩完了。朱厚照到了清江浦,看到渔民捕鱼很好玩儿,也去捕鱼。手下劝不住他,就给他弄了条渔船,还真捕上来两条。但是不知为何,船突然就翻了,莫名其妙地就翻了,朱厚照一下掉到水里去了。

我们知道,弘治十二年的那场科考是唐伯虎人生中一个大的转折点。此前,他被称为天才儿童,意气风发,去参加这一场会试的时候,特别高调。而王阳明当时则特别低调。结果,唐伯虎就卷进了那场会试科考案,终生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受此打击,唐伯虎回到苏州老家,人生从此困顿,一落千丈,养成了狂狷孤愤的性格。当然,这对于形成一个艺术家的气质还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唐伯虎的命运被这场考试所左右,整个人生的心态、姿态都受到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后来,宁王朱宸濠把他请去,让他教娄妃作画。但唐伯虎聪明地发现宁王有反叛之心,想方设法逃出。

一群手下七手八脚把他救上来,虽然没淹死,但是呛了水,估计是得了肺积水、肺炎,这些在那个时代就是不治之症。回到北京之后,朱厚照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却还天天在豹房里寻欢作乐,彻底把自己给玩死了。

唐伯虎生于1470年,王阳明生于1472年,宁王朱宸濠生于1479年。这三个年龄相仿的人的命运也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对比一下这三个人,我们会发现人生的某些规律,以及王阳明特别突出的智慧。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朱厚照一命呜呼。朱厚照一死,江彬、许泰、张忠这些佞臣在杨廷和的政治手腕下,纷纷落败。

我们在讲王阳明平宁王之乱的时候,经常会把三个“七零后”放在一起对比。人生就要不停地对比,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杨廷和重新迎兴献王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登基。嘉靖很喜欢王阳明,至少一开始是非常喜欢王阳明的。嘉靖下诏,封王阳明为新建伯。还专门下了圣旨,要王阳明进京,欲倚为重用。看来王阳明的春天就要来了。

命运与抉择

可是春天真的那么容易来吗?破山中贼易,破国中贼易,破心中贼对王阳明来讲也不难,可是破体制之贼却难比登天。

王阳明即使三箭服了北军,心中也是不高兴的。他在给学生的一封信里写道:“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功夫难十倍。”就是说人在官场,与退居山林时比,功夫要难得多。人人都看他智斗张忠、许泰赢了,但是王阳明却深深感到,破体制内的贼,那才叫一个难!

到了嘉靖朝,王阳明的命运又会怎样?经历了这样的艰难之世,阳明心学又会上升到一个怎样的大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