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段时间,王阳明又上表说父亲身体不好,要回家看看。朱厚照一看,应该让人家回家看看啊。王琼还是说,不行不行,南赣的事还没有完,我们兵部知道,内阁不知道。
南赣平匪之后,王阳明就给武宗朱厚照上表说要回家养病。朱厚照一看,王阳明已经完成了剿匪重任,应该可以回家,就问大臣的意见。内阁都同意,唯独兵部尚书王琼,那个王阳明真正的知己,坚决不同意。王琼说,皇上您不知道,南赣匪患还有死灰复燃之势,必须让王阳明继续镇守。
最后王阳明又说,祖母岑氏接近一百岁了,身体快不行了,我一定要回家看看她。王阳明就差写一篇《陈情表》了,朱厚照看了之后说,是该让人家回家了。内阁也同意王阳明致仕回家,唯独王琼死活都不同意,就是不同意。
在这个过程中,王阳明也曾向朝廷上过三次表章。什么表章呢?致仕书,就是要求退休。为什么呢?他不知道宁王什么时候有动作,而他的祖母岑氏将近一百岁,快不行了。他的父亲退休在家,身体也不好。王阳明自己身体也不好,肺病很严重,一直咳嗽。加上公务紧张,身体日渐虚弱。我们看到王阳明存世的那个画像,十分消瘦,就是因为身体一直不好。
史料记载,“王公琼逆知宸濠必将为变,一日召其属主事应典曰:‘我置王某于江西,与之便宜行事者,不但为溪洞诸贼而已。若有他变,若无便宜行事敕书旗牌,将何施用?’”(黄绾《阳明先生行状》)这就是说,王琼心里的意思已经告诉心腹应典了,我把王阳明放在江西,难道只是为了让他去平南赣匪患吗?这只是表面。
孙燧虽然年龄比王阳明大,但向来服膺阳明心学,两个人可谓亦师亦友,惺惺相惜。但是面临朱宸濠意图造反之事,都没有办法先动手,只好静观其变。
这步棋下得远啊!江西必有危局,到时候只有王阳明才可以收拾这个危局。我给他提督军事,且给他赐书旗牌,让他可以方便行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权在握,便可以随机应变。这个时候你可以看到王琼的大智慧,他眼看江西危局将要发生,这时候王阳明不能走。
在宁王真正谋反之前,不论孙燧,还是王阳明这都没有办法先下手为强。大家只好硬撑危局。王阳明当年和孙燧惜别的时候,孙燧大义凛然,说国家危难之时,总要人舍身赴死,拿生命去救危难之局。这个首当其冲者,就让我孙燧先来吧,而后面的危局就希望你能够一展雄图大志,还百姓以清平之世,收拾危局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
知道他思乡心切,他父亲身体不好,他奶奶身体不好,他自己身体也不好。但这个时候国家为重,不能让他走啊。王琼说,你想想有什么办法留住他。现在皇帝都同意,内阁也同意让他走,有什么办法不让他走?
江西按察司副使许逵,和孙燧引为人生知己,两个人秘密合作,对抗宁王朱宸濠。许逵多次建议孙燧要先下手为强,孙燧都无可奈何。王阳明也看到这个局,也无可奈何。为什么?因为朱宸濠是宁王,他是亲王,他没有具体的谋反行动之前,谁也拿他没有办法。孙燧曾经连上七次表章,揭露宁王不轨行为、谋逆野心。结果怎么样?都石沉大海,杳无消息。而且陆完还把消息透露给宁王,宁王对孙燧已动了杀心。
应典是兵部职方司的一个主事,是王琼的心腹,后来兵部四司其实都由应典主管。应典出了关键的一招。他说,这个时候福建有一批军人哗变,可不可以通过这个事把王阳明留在江西?“时福建有军人进贵等之变,王公曰:‘此小事,不足烦王某……’”本来这是一件很小的小事,应典说,但这是一个契机。可以借机让王阳明去处理这事,“此以牵便宜敕书在彼手中,以待他变”。而且兵部给他特权,给他特派员的身份,可以根据局势的变化,全权处理整个福建、江西的情况。
但是,孙燧也很无奈,他后来和王阳明有过一番交流。两个人英雄惜英雄。孙燧是江西巡抚,王阳明是南赣巡抚,一时无法联手。王阳明是在江西南边,不直接面对宁王,而孙燧则必须直接面对宁王。
这一纸诏书,通过兵部咨文,然后再以皇帝诏书的形式下发。王阳明作为南赣巡抚,又要去处理福建的士兵哗变。王阳明接到朝廷的命令,甚至都没有带军队,带了几个随从、幕僚就乘船自南赣巡抚任上,顺赣江而下,自南向北出发了。
孙燧派人在一个大雨之夜,突袭凌十一和闽廿四的老窝,这帮土匪措手不及,亡命逃窜,最后逃到宁王的祖坟之地,消失不见。孙燧没有权力去搜宁王的祖坟之地,但是两者兵戎相见,宁王气焰一时被孙燧打压下去了。朱宸濠恼火至极,派人送了孙燧四样东西。四样什么东西呢?枣、梨、姜、芥。孙燧一看就明白,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姓孙的,你给我早离疆界,否则小命难保。孙燧就是有胆气、有豪气,当着使者的面,把四样东西给吃掉了。早离疆界,见你的鬼去吧!
到了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的六月十五日,王阳明到了丰城县。丰城知县顾佖出城相迎,远远地见到王阳明就说,巡抚大人,大事不好。什么大事不好呢?就在昨天,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了。
孙燧就重拳打击这些人。他不能直接对宁王,就转而打击这帮土匪。
为什么等来等去等不到,宁王朱宸濠却突然于六月十四号就反了呢?原来,这段时间恰好出了一件事。朱宸濠和刘养正、李士实他们原本密谋,计划到中秋节,即朝廷乡试、秋试的时候,突然发生兵变。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江西南昌有一个退休的御史叫熊兰,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当时江西的官员大部分都被宁王收买了,他也想去巴结宁王,没想到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朱宸濠根本不喜欢这个人,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就不搭理他,结果把熊兰惹恼了。
关键原因当然是因为正德皇帝朱厚照昏庸荒诞,不理朝政。他身边的很多人,像钱宁、臧贤、陆完都被朱宸濠重金收买。因此,朱宸濠可以只手遮天。但为什么朱宸濠那么有钱呢?要收买那么多人,要花很多钱,他哪里来那么多钱?其实他收买了大批的土匪打家劫舍,把劫掠的钱财作为谋反的经费。
有时候在历史上起到关键作用的,往往是一个微小的人物。
宁王为什么势力这么大?
明代是文人政治、言官政治,御史的权力很大。熊兰和当朝御史萧淮是好朋友,熊兰就对萧淮说宁王要造反。大家都知道他要造反,你替我向皇帝参他一本。萧淮就上了一道奏疏,揭露宁王朱宸濠要谋反之事。
孙燧是一个典型的行动派,上任之后,就从各方面开始积极行动,抑制宁王朱宸濠各种谋反的举措。比如说加强南昌附近各城池,包括府县的各种兵备,时刻准备着压制宁王的力量。加大治安力度,因为宁王手下召集了很多不法之徒。像凌十一、吴十三、闽廿四,都是江西著名的土匪巨寇。为什么要招纳这么多的土匪呢?宁王护卫有人数的限制,他要扩大军事规模,就要招纳这些亡命之徒,包括一些土匪。
萧淮刚好又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关系比较好。萧淮就直接把奏书给了杨廷和,而且说你是内阁首辅,眼见着宁王朱宸濠坐大,如果将来万一有事,你摆脱不了责任,除非你先发制人。有了这个由头之后,杨廷和也就不敢不奏了。
一开始到江西巡抚任上,朱宸濠还是那样,请孙燧吃饭,拉关系。他就是这样收买了很多江西当地的官员。结果孙燧目光如炬,知道他狼子野心,当席之间毫不留情,就点醒宁王,要他收起谋逆之心。朱宸濠非常恼火。
我们知道钱宁、臧贤这些人都被朱宸濠收买了,不停地在武宗朱厚照耳根前说他好话。但随着钱宁、臧贤这些人的势力日大,另一个宦官张忠则和钱宁势同水火。张忠因为势单力薄,就去找了边将,和他们结成一伙儿,联合起来跟钱宁斗。武宗朝有宦官之乱与“边将之乱”,边将的代表就是江彬、许泰。看到朱宸濠和钱宁他们走得很近,张忠、江彬、许泰就不服气,就找机会拆墙脚。张忠也给武宗朱厚照进贡了一个伶人,就是演戏的,姓刘,叫小刘。
孙燧之所以和宁王死磕,是因为他和王阳明的位置不同,而且孙燧来得早。正德十年十月,孙燧“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燧闻命叹曰:‘是当死生以之矣。’遣妻子还乡,独携二僮以行”。跟王阳明一样,孙燧很有眼光,他比王阳明更早看到了江西的危局,就根本没有把家眷带到江西去。孙燧对家里人说,这是一个死局,我就拿这把老命去和宁王周旋一下。士大夫死则死,为国、为民、为天下!最后“独携二僮以行”,就带了两个仆人到了江西巡抚任上。
有一次武宗带着小刘到臧贤家去玩儿,玩儿的过程中,看到那个酒杯特别漂亮,这种酒杯连皇宫里都没有。武宗就很好奇,哇,这杯子这么漂亮!臧贤就炫耀,说是宁王朱宸濠送的,皇上您没见过吧?天下绝品。武宗一听就纳闷儿,说他这么好的东西送给你,都没有送给我啊?出来之后,小刘立刻就跟武宗说:“爷爷尚思宁王物,宁王不思爷爷物足矣!”就是说,皇上您看啊,您还想着宁王的东西?宁王不想着您的东西那就算好的了!
孙燧作为江西巡抚,来到江西,远比王阳明要早。但是面对宁王之乱,胡世宁首发其难,揭露宁王的谋反之心。胡世宁当年是江西布政使的副使,相当于副省长。结果被宁王陷害,戍辽东去了。
这话一语点醒梦中人。武宗心想,他想着我的东西,他想我什么东西?那当然想着我的位置啰?武宗又想起,上次钱宁和朝中大臣都纷纷上表赞颂宁王的孝道,要皇帝嘉奖他。武宗就很纳闷儿,说这宁王已经是亲王了,再怎么嘉奖?再怎么升官啊?
孙燧的死磕
小刘这时候一提起宁王,武宗心里自然就嘀咕起来。武宗朱厚照心有疑惑,这时候萧淮一上疏,看来,关键的一个契机到了。武宗召开御前会议,开完了之后就命令宦官以及驸马都尉崔元到江西去看看,看看宁王到底在搞什么?顺便把宁王的护卫给取消。这次如果再取消,就是第三次了。
我们讲两个余姚人站在宁王危局的面前,王阳明面对朱宸濠采用的其实是一种周旋的手段,而孙燧面对朱宸濠则采用一种死磕的方式。
宁王朱宸濠京中遍布耳目,听此消息,尤其听到驸马崔元要来颁布这个圣旨,大惊失色。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驸马一到亲王那儿去,就代表着朝廷对这个亲王要下重手了。明代已经有过好几次这样的行为。武宗这小子还蛮聪明的,他其实派驸马崔元去只是取消宁王的护卫,但这个事可以派别人去,他非要派驸马崔元去,就是想试探一下,看看宁王到底有什么反应。
李士实和刘养正就反复劝朱宸濠,说王阳明这个人不得了,将来要起事很可能是心腹大患。既然说服不了他,那得先除掉他。可是,朱宸濠怎么样?亲眼目睹王阳明的风采之后,也居然为之折服。据说朱宸濠当时手书五个大字,回去之后反复想想,说:“王守仁亦好。”意思是说王守仁这个人不简单,是个人才,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朱宸濠立刻召集自己的谋士开紧急会议。怎么办?刘养正说,驸马崔元就是带着皇命,未必来真正对我们怎么样,可能只是取消护卫。刘养正的分析是到位了。但朱宸濠说,哪怕只是取消护卫也不行啊,我这已经取消又申请恢复,然后又取消又申请恢复,这次再取消已是第三回了,此后再恢复就难了。
大家吃到最后不欢而散,谈不拢。
李士实一听,拍案而起,择日不如撞日,索性就反了!刚好明天六月十四号就是您的寿辰,江西附近的官员肯定都要来拜寿,索性借这个时机就反了。朱宸濠也是做大事的人,当即下定决心,当即召集兵马。十年准备,准备了十万军马,对外号称十八万,当夜枕戈待旦,整装待发。
王阳明当即针锋相对,说有伊吕就有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什么?商失天下之后,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宁死不食周粟。这是什么?这是一代知识分子的节操、骨气。
第二天一早,江西所有的官员都来拜寿。《阳明先生年谱》里记载:“濠出立露台,宣言于众曰:‘汝等知大义否?’都御史孙燧对曰:‘不知。’濠曰:‘太后有密旨,令我起兵监国,汝保驾否?’燧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此是大义,不知其他。’濠怒令缚之,按察司副使许逵从下大呼曰:‘朝廷所遣大臣,反贼敢擅杀耶!’骂不绝口。校尉火信曳出惠民门外,同遇害。”
李士实一听,说怎么没有啊?有汤武就一定有伊吕,那意思他和刘养正那就是伊吕之资。宁王要起兵造反的话,他们俩就来充当伊尹和吕尚的位置。
大殿之上,朱宸濠突然站起来宣言于众,说当今皇帝朱厚照非孝宗皇帝亲子,这个秘密很少有人知道。现太后令他起兵监国,讨伐伪帝朱厚照。问孙燧以及江西官员是否听话保驾。孙燧一听就觉得有问题。什么大义啊?再问太后旨意何在?拿来我看。宁王轻蔑地一笑,说太后密旨岂是你能看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事发紧急,连伪造一道密旨都没来得及。
王阳明说,就算有汤武,也没有伊、吕啊!商汤、周武革命,依赖的最重要的谋士是谁啊?伊尹和吕尚,吕尚就是姜尚姜子牙,伊尹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古代的大智者,帮助商汤夺得天下。所谓“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都是诸葛亮当年的偶像。
孙燧拍案而起,破口大骂,说我只知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是人间大义。你要这样做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朱宸濠一拍桌子,命人把孙燧当场绑了,折断两臂。这时候,按察司副使许逵也拍案而起,说孙大人是朝廷钦差大臣,反贼岂敢擅杀。现在我们常常简单地把巡抚、总督说成省长,其实按照明朝的官职,巡抚就是常驻特派员、钦差大臣。朱宸濠大怒,命人把许逵也绑了,当即斩首。孙燧、许逵,还有另外两位大臣,四个人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看王阳明不搭话,李士实倚老卖老又说,可惜天下无汤武啊。意思是说,除了宁王能够改变天下,能够有汤武之志,还能有谁呢?这话还是很明确。
朱宸濠就说,你们看到没有,眼前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死路,像孙燧和许逵一样;要么臣服于我,饶你们一命。在生死的选择面前,能大义凛然坚守道义的人,能真正坚守傲骨的人其实不多。大批来给宁王拜寿的江西官员都默默地从了,成了伪官。
这时,旁边李士实就搭话了,小小一个王爵,我们王爷说放弃就放弃了,只要能为天下苍生谋利。不就是一个王爵吗?王阳明听后,一声冷笑,这亲王要放弃王爵,那再往上是要做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朱宸濠的疏忽
这时候虽还算不上鸿门宴,但宴无好宴,酒席的背后还是埋伏着很深刻的危机。史料里记载,刘养正在宴席之上说了一番话:“‘王尊师重道,有汤、武之资。欲从公讲明正学。’公笑曰:‘殿下能舍王爵否?’”什么意思呢?这是刘养正说宁王尊师重道,有汤武之志,天下闻名。宁王听说了阳明心学,也想拜您为师。王阳明就笑了,说陛下可是亲王啊,虽然也有很多官员拜我为师,但最多也就是侍郎这一类的。但是宁王的身份不一样,怎么可能屈尊拜我王阳明为师呢?
朱宸濠宣布起兵后,刘养正提醒他虽然孙燧已经被杀,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但还有一个南赣巡抚王阳明呢!而且你的底牌估计王阳明也摸得很清楚,不能不除。“夫阳明逆知宸濠有异志。刘养正说:‘必得公乃发。’”意思说必须先把王阳明给控制住了,我们再发兵。
王阳明一身是胆,孤身赴宴。
此时的王阳明在哪里呢?
朱宸濠和手下两大谋士李士实、刘养正反复磋商后,都认为王阳明是一个一定要争取的人物。朱宸濠先派刘养正、李士实上门向王阳明请教,再亲自出面,请王阳明吃饭。从史料里可以看出,宁王之乱发生之前,朱宸濠和王阳明应该有过多次的见面,所以两个人互相摸底,彼此了解。
王阳明接了朝廷命旨,正在赶去福建平士兵哗变的路上。朱宸濠派了一千多人的特种部队,让他的内官喻才带队,企图把王阳明抓回来。这时候,王阳明已经到了丰城。到了丰城之后,县令顾佖到江边码头来接他。顾佖老远就慌慌张张地朝他喊,巡抚大人,大事不好,宁王朱宸濠已经反了。王阳明听县令顾佖告知的这个消息,暗吃一惊,但是面不改色。为了稳住局势,王阳明对顾佖说,没有什么好慌张的,我来江西就是要平宁王之乱,你放心吧。
我们先说王阳明。上一章我们讲到,王阳明已经派自己的学生冀元亨去说服宁王,效果甚微。宁王朱宸濠也意识到这个新来的南赣巡抚王阳明非同一般,看着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把这几十年的匪患迅速荡平。
顾佖一听,十分佩服,这个巡抚王大人就是不一样,高瞻远瞩,居然可以预知到宁王之乱。现在听说宁王反叛了,居然没有什么紧张的。
面对江西的宁王之乱,历史上有两个余姚人显现出中流砥柱的本色来。一个是王阳明,另一个就是江西巡抚孙燧。这两个人一个是江西南部的巡抚,一个是江西北部的巡抚,面对江西的危局,他们会采用怎样的智慧来面对?放在一起比较,就特别有意思。
王阳明心里其实已经是万丈波澜,虽然他知道宁王朱宸濠必反,但什么时候反,怎么反,还是吃不准的。此时,突然听说朱宸濠反了,王阳明第一反应是要先稳住顾佖。然后下令,不去福建方向,掉头往回走,回吉安府。为什么呢?王阳明第一反应就预感到,朱宸濠未必会放过他。
我们知道,王阳明在平南赣匪患之后,发现了江西一个奇特的局势,就是很多南赣残匪,最后不知所踪。逃到哪里去了,都往北边逃了,逃到了宁王的麾下。这时候,王阳明就意识到,对江西整个的政局而言,匪患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有着更深刻的危局,那就是宁王之患。
果然,消息传来,朱宸濠已经派了一千多人的一支特种部队向丰城方向疾驰而来。王阳明上船之后下令,立刻开船!调头回吉安。我们知道,赣江是长江的一大支流,自南向北流入长江。王阳明从南赣巡抚任上,坐船从赣江自南向北顺风顺流而下,非常顺利。现在想要调头逆流回去,突然发现走不了了。为什么?江上刮的是南风,南风正劲,船根本没法往回开。而此时此刻,朱宸濠派来抓他的人已经在路上了。
唐伯虎比较聪明,中途抽身而退,撤出危局,就剩下朱宸濠和王阳明开始面对面的碰撞。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来呢?这是震惊历史的耀眼火花。
这个时候,据《阳明先生年谱》记载说,“先生闻变,返舟,值南风急,舟弗能前,乃焚香拜泣告天曰:‘天若哀悯生灵,许我匡扶社稷,愿即反风。若无意斯民,守仁无生望矣。’须臾,风渐止,北帆尽起。濠遣内官喻才领兵追急,是夜乃与幕士萧禹、雷济等潜入鱼舟得脱。”这就是到了万般无奈的时候,心外无物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体现出他神奇的一面了。据说他在船上设案焚香,祷告苍天,说眼见兵祸又起,大江南北百姓要遭受罹难。如果苍天哀悯生灵,许我匡复社稷的话,希望立刻给我一阵北风吧!如果老天你不哀悯苍生百姓,不给我转回北风的话,那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前面讲到,天才唐伯虎、宁王朱宸濠,还有心学大师王阳明,这三个生于15世纪的“七零后”,被神秘的命运之手东转西转就转到了一起,转到了一个局里。
也许是后人的夸张附会,也可能完全是一种巧合,据说拜祭之后,突然之间有如神助,天相异变。赣江之上,突然南风渐止,北风渐起。船就可以一下子张起北帆,迅速逆流而回了。不过,后面毕竟有朱宸濠的追兵,而且是遣内官及贴心武士喻才领兵追击,追得很紧。当天晚上,王阳明和他身边的龙光、萧禹、雷济这些人,潜入渔舟,换了便装,才彻底摆脱了朱宸濠的追兵。
王阳明的周旋
没有追上王阳明,朱宸濠也没多想,觉得没追上就没追上吧,去夺朱厚照的位子才是最重要的事,就把王阳明放在了一边。
王阳明在平南赣匪患之后,发现了江西一个奇特的局势,就是很多南赣残匪,最后不知所踪。逃到哪里去了,都往北边逃了,逃到了宁王的麾下。这时候,王阳明就意识到,对江西整个的政局而言,匪患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有着更深刻的危局,那就是宁王之患。
一旦鱼儿回归大海,蛟龙不再困于浅滩,就要显出神奇之处了。王阳明逃出生天之后,又是怎样赤手空拳去面对有着十万精兵的朱宸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