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唐朝穿越指南 > 第八章 一千多年前我们这样过节

第八章 一千多年前我们这样过节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穿越唐朝的终极保命技能—作诗,又派上了用场。如果您是经过本公司魔鬼特训的客人,此刻脑内一搜索,顿时大喜过望,起身团团一揖,昂首吟咏出传诵千古的警句作结: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141

好,主人王某击案喝彩。万司马既一见钟情,小弟岂惜一妓?但请郎君即席赋诗一首,若果然文采典丽、情深义重,弟连此女妆奁一并奉上,如何?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手抚着臂上的五彩丝线,管她是狐狸精还是蛇精还是蜘蛛精啊,哥就是迷上这妞儿了行不行啊!今儿不让哥把她带走,哥就死活不出这大门了,你怎么地吧王九!给个痛快话!

张宏梅.唐代的节日与习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红裙女头梳双鬟,弯眉颦黛,朱唇点靥,低胸上襦袒露出大片雪白肌肤,轻纱阔袖随着舞姿飘荡来去,柔媚婉娈,迷离似醉,您自穿越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动人的美女,不由得三魂七魄统统飞上天际,眼睛里除了这一抹曼妙身姿,世间万物皆归尘土了。

七月七日长生殿,美人满屋抓蜘蛛|七夕

“狐仙”带出来送赠仪的这些婢女,原来也是她所豢养的家妓,把续命礼送完后,振衣整队,丝竹声起,一列一列地翩翩起舞。您的眼睛一直盯着刚才给您系续命缕的那个红裙女,她在回腰旋身之际,也向您这个大帅哥频送秋波,您二位的眼神吱啦啦在空中激出上百万伏的电弧。

“佳节特惠穿”七夕之旅满团起程啦!经过这些天来的折腾,公司决定特别奉送本次团穿成员一个轻松悠闲富贵华丽的高端体验—我们直接穿越进唐朝巅峰期开元天宝年间的皇宫里,目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七夕节私密小情调。

咳咳,那啥,口水擦擦,这里跟您讲讲“续命”是咋回事。婢女给您系上的这五色丝线,又叫“朱索”“长寿缕”“续命缕”等等,是唐代最常见端午节厌胜佩饰,一般要挂在门上、悬在床上、缠在臂上,说是可以防止被恶鬼捉走或被兵刃所伤。后来词义扩大,凡在端午节送人的礼物,都统称“续命”,“新妇上万郎续命”的意思就是“我这个做了人家媳妇的给您送上这些礼物祝您长命百岁”。喂喂,客人,您在听吗?

请坐好,咱要落地了……唔……嗯,可以睁眼了,但是……客人们少安毋躁,我去问问驾驶员师傅这是啥地方,为什么房基破败一片荒凉……

您吓了一跳,以为“续命”就是“纳命来”的意思,再一看别人都神色如常,女主人温颜微笑,不太像要出手取您性命的样子。红裙婢女放下漆盘,拿起盘中那一束由红、绿、蓝、黄、白五色丝线结成的绳缕,亲手为您缠在臂上,嫣然一笑,明眸流转,香风袭人,行云流水般轻盈退下。

那啥,不好意思,我们的驾驶员脑筋比较直,听说要去皇宫,就直接降落到了长安城最古老也是最大的皇宫—“西内”太极宫。当然,您可能知道,从唐高宗时代起,唐朝的皇帝们日常就不在这里办公居住了,他们都在“东内”大明宫呢,怪不得这边一点儿人气都没有。

她并不是空手出来的,两列随行婢女手中都捧着朱漆盘,盘上堆了些锦囊、香合、花草、人胜140,一份份赠与来客。这“狐仙”也向客人们逐一敛容致敬,到您面前,一名身穿红裙的婢女奉上一盘赠仪,她的女主人说:“新妇上万郎续命。”

哎哟!师傅您慢点儿!大家抓稳了……不不不不不不,我们不是要去大明宫啊!我刚才那话没说完呐,大明宫虽然是唐朝大部分皇帝的主要居所,但是我们现在所在的玄宗时代,皇帝李隆基同志日常是在自己的城内别墅起居,也就是比较靠近大雁塔的那个“南内”兴庆宫……

来客纷纷起身还礼,长揖回应“娘子万福”。王某也站了起来,一一介绍过来客身份,示意女子坐在自己身边,又请客人们重新归座。两下里打量,女子风姿端丽、衣饰贵重、举止高雅自若,与寻常贵妇人并无甚差别,只一双美目明若秋水,偶然间眼波一荡,勾人魂魄。

我说师傅您脾气也太急了吧?您等我说完话再降落行不?看看,这到了兴庆宫,虽然房子树草明显比太极宫鲜亮,人也比较多,但是,现在是夏天!长安城夏天很热、很闷!有条件的高端人士,比如皇帝,夏天都要出城去避暑!

等待整妆的时间里,宾主略谈些结缡经过,不过是王九进京路上夜宿古寺,巧遇美人,女子自言家资万贯、父母双亡、投亲不遇、暂栖寺庙,见郎君气宇轩昂,心生爱慕,自荐枕席愿为婢妾云云。正说得高兴,屏风后环佩叮当,两列婢女依次步出,中间簇拥着一位袅娜佳人,向满堂宾客盈盈拜了下去。

您还好意思骂我?当着这么多客人的面,算了,回去我再找你们部门领导投诉你。您问朝廷的暑期办公地点到底在哪儿?在秦皇岛北戴河啊……咳,我也气晕了。

王某倒也毫不意外,呵呵一笑,爽快地命奴婢入内:“去请娘子出来见客。”

历代皇帝各有自己喜欢的避暑行宫,到李隆基这一辈儿呢,有了杨美眉以后,他是比较爱去华清宫,就是在长安东边,骊山脚下,能泡温泉的那个。

酒酣耳热,色心上头,最沉不住气的客人终于涎着脸向主人挑明道:“听闻七郎新纳的娘子知书懂礼,貌若天仙,可否请出来让愚弟等拜见阿嫂?”

成,这算定了,我们走吧。对,骊山,华清宫,靠近皇帝寝殿的地方,这回没错了。

很热闹,很欢乐,不过,你们这一行可不是为了吃粽子而来的。

我说师傅您也不用把全车人都甩到温泉池子里吧……对不起,对不起,我们马上给客人们发放免费毛巾,请可怜可怜我这个七夕节晚上还要加班还遇上这种事的苦命导游鹿吧。

粉团表面滑腻,切得又小,箭头一触即歪,能扎进去并不容易。有精于此道的贵公子一箭射中,满堂欢呼。射中者也面有得色,拿起箭支直接将箭上的粉团放进嘴里,咬下大嚼。

还好还好,现在是中午,太阳正毒。我们呢,爬出温泉,先悄悄溜到宫院围墙外,找块儿宽阔平坦的地方,躺下来晒晒衣裳,等干得差不多,晚上再去围观李杨小情调不迟。

家下显然本来也准备了不少端午节宴的酒水吃食,奴婢们铺席设案,将些粽子角黍、蒲酒酥饧类搬上来,宾主开怀畅饮、欢谑说笑。堂上又设了近年来京中最流行,据说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射粉团”戏:剥开几个用艾灰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切成小块粉团,放置在大漆盘当中,让客人们用特制的纤小弓箭来射粉团,射中者得食。

那位客人说啥?大夏天的中午,一堆人躺平晒太阳,做木乃伊呢?没事没事,我教您一句话,如果有闲人过来问您,这是躺着干啥,您就跩跩地回答他:“老子我晒腹中万卷诗书呢!”

正想着,主人宋州刺史王某迎出来了,满面春风地热情寒暄,一个个让进正堂去坐定。

从汉魏开始,民间就有在七月七中午晒书、晒衣服的风俗。有因为尊重这风俗,结果职场受挫的,比如避祸在家的司马懿同志,七月七家里晒个书,就被曹阿瞒打探到,判定这老儿纯属装病骗保,立马押回去上班;也有借着风俗装酷玩行为艺术的,“竹林七贤”里的阮咸,七月七中午别人家晒衣服,一大堆绫罗绸缎挂着,阮某也去凑热闹,举个竹竿,上面挂件破裤头到处晃;至于在太阳底下摊平了大睡,声称是“晒书”的,原创版权属于一个叫郝隆的家伙,我这只算是拾人牙慧而已。

只见王家的乌头大门上,依样葫芦地悬着一大束胡蒜和编结成人形的艾草,菖蒲的叶片修成剑形,倒插门边,更有那长长的五色丝线缠绕成缕,随风飘荡—正经人家的端阳避邪物应有尽有,一件不少,看来王家娘子根本不怕这些啊,定是个法力高强的千年妖狐,十分不好对付。

一觉睡到天黑,拍衣服起来,重新溜进华清宫里去,我们一路走一路看热闹吧。

您几位呢,说好听点儿,都是体格健壮、胆大艺高的贵人,说难听点儿,就是没事找事闲得蛋疼的京城恶少。相约打马到了王九家门口,门阍通报进去,在等候主人的时间里,您仔细地侦查了一番周围环境,不由得胸口一窒。

七夕的晚上,宫里比平常夜间欢腾得多,到处能看见三五成群的漂亮美眉,打扮得花枝招展,凑在一起说说笑笑,不知道都干些什么。凑近去瞧瞧,这里有五六个宫女,正围在一盆水边,好像要往里放东西,但是完全看不见她们手里拿的是啥。

在这种到处都是镇邪禳物的环境下,那些妖魔鬼怪似乎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施展法力大概比平时更困难,于是正气凛然的捉妖使者纷纷出马,比如您一行这四五个青年郎君。

再凑近点儿,嗯,这回看到了吧,细细长长的银色物,是针。

端午节之后就是正经的夏天了,气温升高,蚊虫滋孽,容易流行瘟疫。古人把五月初五叫“恶日”,认为这一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于是家家户户梁悬艾草、门插蒲剑、佩石榴花、饮雄黄酒,就是您从扬州护送进京的那一批“江心镜”,也是因为宝镜本来有照邪避恶的意味,特选五月初五铸成又附会了点儿神话,更成了贵重的皇室贡品。

您问往水里放针干什么?是唐门的毒针准备做毒药吗?想象力还真丰富。这是宫女们正在“乞巧”,向天上的织女同志申请技能传授资格,手续挺麻烦的。

这么好玩的事,您当然要插一脚!当下满口应诺,吩咐下人把赐物好生送回家中,妥善收藏,自己上了马跟着旧友往王某家里去—不过您想过没有,大家为啥要在“正好端午”的时候去打探什么狐仙蛇妖之类的东西?

从七夕这天中午,宫女美眉们就要把这盆水放到院子里曝晒,晒上半天,水面浮了一层灰尘,张力更大些,然后姑娘们就可以往水面上放针了。

“还记得王九那小子吗?”旧友笑问,“他在宋州刺史任上得了上考,进京待迁转。这倒不算什么。可人都说他带来长安的一位新妇,是半路遇到的狐仙,今日正好端午,何妨同去一探究竟?”

放针有两层比试方法,第一层是考验手法的轻柔细致程度,心灵手巧的妹子轻轻一捻,银针就能浮在水面上;像粗笨的鹿蹄举着针往盆里扑通一扔,直接轰出场外领便当去吧。

“狐仙?”您顿时来了兴致,“哪里有狐仙现世?”

第二层比试,是当针浮在水面上以后,看它在盆底的倒影成什么形状,如果有点儿像云朵、花、鸟、动物的影子,那这妹子得巧了,像鞋、剪刀、水瓶影子也还不错,如果这影子横看粗如锤,竖看细如丝,怎么看都如轴蜡142,就像您摆的这个……笨死算了,我们还是走吧。

您刚过了龙舟回奏那一关,感觉有点儿累,刚想谢绝,这旧友神秘兮兮地搂着您的肩膀问:“想去看狐仙吗?”

看,那边还有一群人拿着针线在比画,那也是在乞巧,方法是在月光底下,用最快的速度把五彩丝线穿过针孔。您说这个简单?您也能来?那好,我们试试。喂,您倒是先数数,这针上一共有几个针眼啊?

耗到赐宴结束,殿上官员们谢恩散出,一个个都面有喜色,仿佛飞鸟出笼,呼朋唤友追欢逐乐去,这才真正有了点儿过节气氛。您在长安人缘还不错,有亲朋故旧也来相邀。

对啦,九个!这是七夕乞巧的定制专用针,可不是普通缝衣针哟!朦胧月光下,能把线头穿过针眼儿就不错了,还得一口气穿九个小眼儿,您还要下场比画吗?冒昧先问一下您眼镜片是多少度的?一千度?郑重劝您放弃吧,我们去别处转转。

总的来说,跟进贡的东西相比,亏大了。更让您郁闷的是,这些全是给您上司刺史老大的节赐,没您的份儿,您就是个传说中的快递员。

那边花丛里又有一群拿着盆的妹子,叽叽喳喳一边说笑一边摘花呢。据说在七夕晚上,摘了各色花朵泡在水里,星空下浸一夜,第二天用花水来拍脸净面,可以使肌肤娇嫩白净。反正是纯天然绝无化学污染的东西,怎么用也没害处是不是?

除了这把破扇子以外,皇帝回赐扬州刺史的还有黑玳瑁腰带一条(这是给文官的,武官赐黑银腰带);百索九子粽一匣,九个小粽子串在一起,样子倒蛮好看(您默默流泪:这么热的天气,带着吃食走几千里去送人,半路不馊不坏才怪,皇帝老儿你还不如赏一坛子泡菜,哪怕叫送到海东半岛去也不怕);菖蒲、艾叶、雄黄、钟乳等药材各一小盒;五彩丝缕一束。

也有专门采一种花的,那种红彤彤的凤仙花,采了捣碎取汁,染红指甲,作为七夕节的装饰之一。再有就是不泡水也不捣碎的,摘了鲜花是为上供,供的神当然是牛郎织女。

下面的一堆文言掉书袋,您就懒得听了(听也听不懂),叩头谢恩,从宦官手上双手接过团扇,心里想着怎么才能把这薄薄的玩意儿完好无损地带回扬州。包装也是一门技术啊。

我们跟着两位捧花的妹子走,看她们在曲曲折折的宫院里走向一座三层高楼。那是皇帝李隆基特意为七夕节搭建的乞巧楼,他和杨美眉都在楼上待着歇凉呢。

这算是殊恩异赏了,顿时惹得殿上各与宴臣子啧啧称赞,大为羡慕。就有那饱读诗书的宿儒出班奏颂,说是贞观年间太宗文皇帝曾在端午节以飞白书亲笔御题“鸾”“凤”“蝶”“龙”等字样于素扇上,颁赐长孙无忌、杨师道等亲旧大臣,清俭儒雅传诵至今,不意今日又见盛世佳话,我圣上机钤盈握,日月在躬……

走近了,就能听到楼上楼下传来丝竹音乐声,也能看见舞伎们翩翩挥袖的影子,这俩人还真会享受。

您赶紧拿出准备好的一套说辞,什么乡人竞渡乃是为了共祝太平盛世祈愿天子万年啦,什么南人千年积习如此,万一禁断恐惹是非啦,什么扬州百姓深信端午蛟龙出水危害人间须得以舟竞压祟,否则六畜不宁啦……死说活说,总算哄得皇帝龙颜大悦,不再理会此事,还顺手提起笔来,在一柄白团扇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龙”字,命您把团扇带回去赐给江南刺史。

楼下院子里,已经摆好了香案,上面放有一些应季瓜果、鲜花、酒水、食物,当然也有香炉—可不是那种插线香的香炉,唐代还没线香,炉中烧的是小香饼子、小香块哦。

到了端午节正日,宫中开宴,又向三品以上重臣和封疆大吏们颁赏节赐,您的上司扬州刺史也在受赐名单中。少不得您又得代表他去进宫参宴、受赏、谢恩,天子见有扬州来使,果然随口问了一句:“听闻江南端午竞渡靡费过甚,危害农事?”

一群浓妆艳抹的嫔妃轮流祭星,乞巧楼里也到处可见穿针玩乐的人群,唱歌跳舞的就更别说了。比较有个性的,大家往这边看,这几个妹子爬墙登高蹿上跳下的,猜猜她们在干吗?

随后几天,据说您这个长安人氏出京做外官,已经有很多年啦,好不容易回一趟家,亲族旧友少不得都来登门探视,彼此酬酢往还,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嗯,对,这位客人说得接近了,像是在抓什么东西?抓什么呢?大家凑近看看。哎,客人您站稳了!至于嘛,几只小蜘蛛而已,至于吓成这样?您是罗恩·韦斯莱?

虽然这么说,到底几个同僚凑一起商量半天,帮您拟好了回奏天子的言语,您这才稍稍放心下来。

您问她们抓蜘蛛干吗?这个啊,就说来话长了。

端午前后数日,江中总有龙舟两两竞速,优胜者官府赏给彩缎,端午正日打标者加赏银碗一双。自屈大夫投江后,年年如此,江南百姓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又有什么好弹劾的?

从前啊……其实也就是汉朝的时候,人们在七夕祭星乞巧,把瓜果放在院子里,大夏天的,免不了招来些蚊虫。夜深以后,这些蚊虫又往往招来了蜘蛛。蜘蛛在瓜果上面结网,到了第二天,人们起来验看蛛网,如果没有或者很稀疏,那摆瓜果的就是笨丫头一个,如果蛛网复杂致密,恭喜你得巧了!

到五月初五,江边早有无数人家搭起彩楼、席棚,两岸绵延数十里,内中挤满盛装华服的乡民仕女,一早就等着观赛。官府在龙舟出发点立起红旗,在终点扎一座驿楼牌坊,坊上挂起锦标。鼓声三下,红旗开处,龙舟两两跃出,飞光逐电般在水面上滑行。两岸丝竹箫笙大作,喊声如潮,和着船头鼓声、舟夫的号子声、浆击水声,交织成一年一度让人兴奋狂醉的舞乐。忽然驿楼处声如霹雳山呼海啸而起,乃是一舟已到终点,鼓手抡起鼓槌打下了锦标,紧紧捉住飙扬示意,赢得一波又一波的喝彩欢呼声。

到了唐朝,不是怕引不来蜘蛛,或者蜘蛛大爷来了不给好好干活吗?妹子们干脆动手捋袖,自己捉上一两只。怕放瓜果上它们拔八脚就跑?成,弄个盒子,把蜘蛛关里,看你往哪儿跑!这一夜你就给我老老实实吐丝结网吧!

几家几户凑钱买龙舟,下水前先三牲六畜吹吹打打地祭船。船头船尾涂油抹朱、点画龙晴是必需的,那富贵高门甚至连划舟丁夫的衣衫上也给涂满桐油,以免溅水湿了衣,妨碍力气。

如果第二天早上,蜘蛛俘虏们干活干得不错,蛛网密实,大家公认妹子得巧了,剽悍的唐朝美眉可能一高兴会把蜘蛛放生,如果劳动不力……嗯,下场自己去想吧。

“除了荆湘之地(约在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省),天下没一处端午竞渡的盛况能跟咱江东相比。”同僚傲然回答,随后又眉飞色舞地谈起家乡风俗。

折腾了半天,星也祭了,巧也乞了,吃饱喝足,歌舞也看腻了,大家散了睡觉去吧!李杨二位也回卧室长生殿去了。客人您真要坚持溜进长生殿看皇帝贵妃的爱情动作片?好吧,都说了是富贵华丽的高端私密特惠穿。

我们扬州的龙舟竞渡比长安洛阳场面还大吗?一句话问出口,您马上觉得自己脑筋秀逗了。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河流船舶,当然比以旱地为主的北方更适合划船赛舟。

动作轻点儿,跟着我走,这边来……这是长生殿的门,转过这条屏风,再进这层帷帐……看那俩,对,立在窗边窃窃私语的就是他们二人了,看那膀大腰圆肥嘟嘟的样子,错不了。

这同僚是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很轻蔑地说:我们端午的龙舟竞渡已经玩了一千年,能有啥事?那御史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北人,去年奉敕巡视江东,被我们竞渡的盛大场面给吓到了,一拍脑袋就觉得凑这么多壮丁来划船,肯定会耽误种田养蚕,再加上—咳咳,大概是对我们刺史送的程仪139不满意?反正回京以后成心找事儿来了。

杨美眉在哭呢。您问她说啥?唉,她在说她羡慕牛郎织女,虽然每年只能见一面,但是天长地久的,哪像宫中的女人,美色一衰,就得被渣男皇帝抛弃。嗯,然后李隆基同志发誓:“吾与卿当世世为夫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一边心里暗骂,一边还得谢过人家这位好心好意的提醒,至少让您有了提前准备打小抄的时间。一出人家府门,立刻找来从扬州一路同行过来的同僚,问问那劳民伤财的端午竞舟到底咋回事。

哈哈,男人的誓言。大家都知道这一对后来的下场吧。

您立刻头大,心想我刚穿过来没几天,能听懂你们叽叽哇哇说些啥就不错了,还要替都不知道长啥样的领导应付皇帝审问啊?那御史也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人家过端午节赛个龙舟,又碍着你哪儿了?为这事还写个奏状弹劾,唐朝的纸不是很贵吗?你浪费不浪费啊!碳排放增加全球变暖都是你造成的。

喂,我说那位客人,您别发帖直播了行不行?《我所亲见的李杨七夕之夜》,这标题……还有这位!您刷微博刷得可真快!连艳照都一起直播出去了!太不像话了!你们不知道领袖的私生活属于国家机密吗?

“某听闻京中传言,有御史参劾扬州府,端午竞舟劳民伤财、耽误农时。使君在御前对奏时,玉音或垂询此事,使君宜早做筹备。”

万一哪个看了你们微博帖子的家伙,穿越回安史之乱以后,弄一身道士服去见李太上皇,声称能去海外仙山找到已经挂掉的杨美眉,就拿这句“夜半无人私语”当证据来骗老头子,你们可都是帮凶!帮凶!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收礼的也不能白收,各家主人都跟您客气了几句。虽然大部分说的都是“近日时气真好啊”之类的闲扯,但也有那与刺史交情颇深的,屏退左右,低声告诫您,过几日见陛下时要留心。

闹大发了,这次的穿越之旅就到此为止吧。没准儿我回单位还得停职写检查啥的。

但是这还不算完,根据我天朝自古以来的潜规则,地方进京的贡物,光送给皇帝那是绝对不行的。早在扬州上船的时候,您的上司扬州刺史就命人把贡物分成N多份,一色色打点好,这一车送李相公,那一箱送张尚书,那一抬送杨阁老……随礼物致送的往往还有刺史的亲笔手书信柬,少不得也得由您这个进献使一一上门,拜望到位。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时近端午,长安城里已经很热了。您在烈日灼烤下,押送这一队货车走在黄土飞扬的宽阔街道上,送往宫城里的中藏库收储,又要把贡品的清单奏状上报内侍省,转呈皇帝老儿笑纳,非常辛苦。

张宏梅.唐代的节日与习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从洛阳走水路进关中不太容易,得弃舟登岸,把货物搬到车上,由陆路入潼关,在四月底运抵长安。

过年喽!穿棉袄、放鞭炮、压岁钱……对不起,您穿错朝代了|春节

当然了,封疆大吏给皇帝送礼,光送镜子太寒酸了,船队里还装了金银彩缎、美食药物、江南特产、珍禽异兽,由您这个司马摄进献使统领着,从扬州上船,浩浩荡荡入邗沟138,转淮水,进通济渠,白天迎风拂柳,晚上弄月吟诗,一竿子直插到洛阳。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值此新春佳节,唐穿公司全体员工(似乎一共也就两三人)给您拜年啦。同时“佳节特惠节”除夕、元日团也即将起程,这次的特惠是买一赠一,穿除夕附赠元日,大家不要错过良机啊!

吕辉于是把这个铸炉搬上大船,停泊在扬子江心,当年五月初五铸成了一面宝镜,进献到宫中。宝镜径九寸,青莹耀目,背后有盘龙纹饰,据说几年后天下大旱,有道人持镜作法,镜背的龙口忽吐白气,须臾满殿,甘雨如注……自此以后,扬州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在江心铸一批铜镜,打磨历年,于次年端午前进献京师。

按惯例,佳节团成行之前要先发布落地注意事项。过年期间的穿越提示是—最好不要穿越成官员!

扬州的能工巧匠本来就天下闻名,铸镜师吕辉更是个中高手。某年他在铸镜时,突然来了个老人,自称姓龙名护,会造“真龙镜”,进入铸炉室,闭关三天,再开户门时,老人踪影不见,炉前留下一幅素绢,上写:“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野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

您问为啥?之前的那些穿越团,不都是穿越成官员,特别是大官比较舒服吗?吃饭花公款,没事打打猎,公家还给配佣人……但是,如果您想要享受一个吃饱就睡、睡了再吃、天天闲聊不干活的悠闲年假,那么听我的,一定要穿越成平民百姓,或者穿越成小孩子最好啦!官员们在过年的时候是很苦逼的,至于为什么,下面过一会儿再说……

没奈何叫奴仆打了一瓮酒,寻个晚上,请船队里的“进镜官”过来,几大碗黄汤下肚,灌得他晕乎乎的,跟您透露机密。

所以呢,这回我们要穿越到长安城的一个普通富户人家,年龄设定得小点儿,十二三岁吧,既勉强能上席吃年夜饭,又能乱七八糟地疯玩一通,不用理那么多规矩。说穿就穿,客人坐好,睁眼就到。

您找借口在这一串长长的船队里溜达溜达,希望趁人不注意时能偷窥一下中间那条大货船上绑扎得严严实实的箱子,但是船上守卫警惕性高,包装又太厚重结实了,不可能自己扯开。(您在心里吐嘈:穿越前老子网购时,快递公司也这么负责任该多好。)

到了……哎,客人您站稳了,留神旁边那家伙!快闪一下!哎哟,撞着了……怎么又踩人家脚了?呀,您脸上面具掉啦,赶紧捡起来戴上,慢一点儿可就要被踏烂啦……

“江心镜”是什么呢?

怪我怪我,只顾校对穿越时间,没选好落地地点,对不起啊……您这是直接落到长安城除夕夜街上的驱傩大队里了,看这挤挤攘攘、活蹦乱跳、欢呼笑闹的人群,多有过年气氛啊。哎哟,客人您就别这么怒视我了嘛,您脸上的面具样子挺可怖的,再配上这杀人眼神,看,旁边这孩子给吓哭了吧。

出了舱房跟同道人闲聊,慢慢套话,知道了自己姓万名楚,原本是京都长安人氏,现任扬州司马。端午节快到了,这一趟旅程,是替扬州刺史前往长安进贡“江心镜”和其他节礼。

您问驱傩是啥玩意儿?我挠头,怎么解释呢?最简单的说法,您就把它当成巴西狂欢节一类的活动,大家在除夕夜组团上街散步,为了民主自由……啊咳,是为了庆贺新春祈愿祝福,自发地参加一些舞乐表演,娱人娱己制造喜庆欢乐的过年气氛罢了。

当您穿越成功醒来时,也许发现自己正在船上。摸摸自己,确定性别为男,出舱照照水面,发现是一个膀大腰圆、面白有须的唐代帅哥。不错,这回运气挺好。

要解释得稍微详细一点儿的话,您知道有种说法说“年”这玩意儿本来是一种怪兽吧?过年本来就含有相当浓重的驱除鬼怪妖孽、保平安祈祥瑞的成分,而“驱傩”正是集中体现这个作用的一种仪式,在古代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呢,到近现代,一些乡村里照样还有。

为使您了解“佳节特惠穿”系列活动的穿越质量,本公司在此放出端午穿的详细说明,有兴趣的请往下看。

当然大部分城市里如今是不鼓励市民除夕夜上街跳大神了,所以,您好不容易穿越一回,可以体验一把。我郑重建议,您可以把在驱傩仪式上被暴揍的鬼怪,在心里偷偷置换成您的极品领导/上司/客户/亲戚……

特大喜讯!特大喜讯!本公司今年推出的“佳节特惠穿”系列活动第一站,“穿越到唐朝过端午”现在正式开团!名额为……哦……呃……不好意思……报名人数已经满额了。欢迎您在七夕节继续参团,现在开始接受预订。

这么想就舒服多了吧?嗯,您问驱傩是怎么个驱法?技术要点是什么?好说好说,简单得很。

五色丝线端午抛,帅哥你往哪里逃|端午节

最简洁环保的驱傩大队,前头有一对男女,戴着老翁、老婆婆的面具领舞,他俩的角色叫傩翁、傩母;围在他俩身旁身后的,有千儿八百个戴小孩面具的,叫护僮侲子;另外的人就是戴各种鬼怪面具,当反面角色。大家边走边跳边吹拉弹唱,大部分人以凑热闹起哄为主,前面专业领舞的有歌词,歌词内容大都是描写正义人类如何胖揍鬼怪。

龚方震,晏可佳.祆教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您说前面太乱,听不清他们在唱啥?嗯,我给您复述两首《驱傩词》143

翁绍军校勘注释.汉语景教文典诠释.北京:三联书店,1996

适从远来至宫门,正见鬼子一群群,就中有个黑论敦,条身直上舍头蹲。耽气袋,戴火盆。眼赫赤,着绯裈。青云烈,碧温存。中庭沸沞沞,院里乱纷纷。唤钟夔,拦着门。去头上,放气熏。慑(摺)肋折,抽却筋。拔出舌,割却唇。正南直须千里外,正北远去不须论!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还是不懂?免费再赠一次文言译白话:

咳,总之,喜欢过宗教洋节的同学,穿越回唐朝也大有可为,鼓励您回去消费,为拉动大唐GDP增长尽一份力啦。

刚从远处到房门,撞见鬼怪一群群,里面有个傻大粗,蹲在家里房檐上。浑身冒着青红火,红眼还穿红裤头。红火外面透着绿,吓得院里乱纷纷。叫钟馗,守住门,跳上鬼头放屁熏。鬼怪一熏他就倒,打断肋骨抽出筋。拔了舌头,割掉唇,一脚踹出千里外,往南往北去充军!

摩尼教对唐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后期,唐的主要对手回鹘信奉摩尼教为国教,于是相互影响之下,唐朝也建了“大云光明寺”一类的摩尼教宗教设施。摩尼教的中下层路线走得比较好,比其他夷教(除了佛教)更能团结广大基层群众,于是在中国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像宋代的方腊啦,元代的朱重八……

翻译得不好,大家领会精神。反正驱傩词大同小异啦,再来一首也差不多:

“智慧和神迹不断的被神的使者传给人类。因此曾经使者是来自印度的佛祖,在另一个时代则是来自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再一个时代则是西方的耶稣。现在启示再次降临,在这个最后时代的预言则通过我,摩尼,来自巴比伦的真主的使者……”137

适从远来至宫宅,正见鬼子笑嚇嚇。偎墙下,傍篱棚。头鬅鬙,眼隔搦。骑野狐,绕巷陌。捉却他,项底揢。塞却口,面上掴。磨里磨,硙里侧。镬汤烂,煎豆醋。放火烧,以枪攫。刀子割,脔肉擗。因今驱傩除魍魉,纳庆先祥无灾厄!

熟悉吧?这就是明教的前身,在唐朝人称摩尼教。如果不谈武侠小说的话,摩尼教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创教主摩尼老祖非常骄傲地宣称:他老人家是佛祖、琐罗亚斯德和耶稣的继承者,也是最后一位先知。

除夕夜,大队人马上街驱傩的活动,事先要跟城管部门打好招呼。参加者可以天黑出门乱逛而不犯夜禁,机会难得。更难得的是……哎,客人您看您,一不专心就掉队了吧?刚才您在的那一队人径直往北,八成是要一直跳进皇宫里,去给皇帝嫔妃们驱傩。这种时候,有好多游手好闲的无聊人士专门收买您穿戴的这套行头,冒充小孩子偷进宫去,想趁机开眼瞧瞧皇家的女人长得怎么样。

“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

唉,算了,黑咕隆咚的料想他们也看不到啥,我们还是回家吧,不凑那个热闹了—家里还有好多热闹等着您呢。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顺大街,进坊门,走巷曲,回家门。您问长安城夜里有路灯没?对不起,没有,平时只能靠月光星光照路,不过除夕夜会好一些,因为家家户户院里都点着大火堆,唐朝人一般叫“庭燎”,冲天火光会透过院墙和大门,把街上照得亮堂些。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作为京城富户,您穿越到的这户人家,堂下院里也一定点着几堆大火呢。这不您进了自己家门,只见火堆旁边人影憧憧,家里几十口子人有的坐在席上吃年夜饭喝团圆酒,有的喝高了,手拉手臂挽臂地边唱歌边跳舞,一边还有吹弹奏乐的,可真是热闹。

唐朝的洋教,还有一种可以说说。这种呢,既不像火祆教那样盛行于当时,也不像基督教景教那样大兴于后世,但是它在中国人当中知名度很高,是相当高,是什么教呢?

这时候您最想干什么?找肉串来烧烤?我说先把吃货的本性收敛一下成不?您穿越成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又是富家子弟,玩心远远大于吃心好吧?快交子时了,远近爆竹声越来越响,您也赶紧去把家里准备的爆竹拿出来放一放吧!

恶寒吧?我们还是躲开为妙,看热闹纯围观就好了。

呃,您说翻不到红纸裹的鞭炮?也找不到点炮的线香?

一些“高贵的纯血”祆教徒,遵行血亲通婚的乱伦律法,比如父亲娶亲生女儿为妻。136

客人您醒醒,咱这是穿越到唐朝,火药这玩意儿离走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还有点儿距离呢。线香也没有,谢谢,那时候人家的香是要团成小块状闷在炉子里熏的。

祆教徒死后不进棺材,不土葬,也不直接火葬,而是要曝尸,让狗吃掉皮肉,剩下的骨头装进个小瓮里埋起来。135

没火药,鞭炮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响成一片的爆炸声是什么山寨效果?唉,客人啊,您不认识汉字吗?“爆竹”这俩字是啥意思,猜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吧?

对不起,人家祆教不随便传教,也基本上不收汉人教徒,只在胡人圈子里内传,再说,您确定您能适应这种神秘中亚宗教的教规吗?别的不说,我只给您举两条教规。

您看,您家里的其他人这不是拖了一大堆竹子过来吗?对啊,还愣着干吗,跟别的小孩一起动手,往火堆里扔竹竿吧!竹节中间有空气,被火烧爆的时候自然会噼里啪啦地响,迸出来一阵一阵金红色的小火花,在夜色里分外艳丽喜庆。

您说这个挺好玩,您也想皈依火祆教学点儿技术,当个唐朝的大卫·科波菲尔?

没错,唐朝和以前时代的大众爆竹就是这样的,您要是觉得不过瘾,非得点那种带火药的鞭炮,请认准目标,只穿越宋朝以后。

这位钉腋大侠也是祆神护体、百无禁忌状,高举着胳膊来了个马拉松长跑,跑一圈以后回到祆神面前,念诵些咒语,拔钉,歇着去了。134

小孩子们在火堆上烧竹,家里大人却在搜罗过去一年用坏的扫帚、鞋子,扫帚也扔进火堆里烧掉,不能丢出院外,说是这样可以在新的一年“令仓库不虚”。至于破旧鞋子则要埋在院里,这样家里会出当大官的儿子哦。

又一个胡人头目走出来,这位没拿刀子,拿了一根很长的大铁钉,冲着围观群众嘿嘿一乐,举起钉子冲着自己的天灵盖就刺了进去,旁边还有人帮手,拿着个锤子在那里敲敲敲,一会儿,钉尖从胡人腋窝里透出来啦!

当当当当,子时到了,街上钟鼓齐鸣,这是辞旧迎新的一刻。在家里守岁的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大家要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客人您在说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您能稍微装得有文化点儿吗?能吗,能吗?

在围观群众的惊呼声中,该胡僧面不改色,还在用力捅自己,直到刀刃从后背破出。他又握着刀柄,横切竖划,把自己的腹部剁成十七八块,肠断肚裂、血流满地,但仍然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抽出刀子,往身上洒点儿水冲冲,然后没事了,走回去歇着。

唐朝的拜年话怎么讲呢?如果要说得简单些,记住两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福庆初新,寿禄延长”144应该能应付过去了。您那爪爪也不用拼命往前伸啦,红包是没有的,唐朝人不给压岁钱。

突然,有个胡僧走出来,向围观群众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粟特133语,然后拔出雪亮的刀子,一下子戳进自己裸露的肚子里!

失望啦?特意穿成小孩子来唐朝过年,结果连压岁钱都没得捞。安慰您一下,有的家里很有钱或者长辈很疼小孩的,可能会准备点儿特制的金、银、铜钱,或者贵金属饰品,甚至珠宝绸缎类的东西,在过年过节时赏给小孩子取个吉利,这些虽然不是马上能花掉的钞票,但您偷偷拿出去换吃的玩的,也不是不行。

您看,这一堆大鼻子、深眼窝、满脸胡子的中亚人,头戴尖帽,穿着翻顶的团花锦袍,围在祆祠内外吹拉弹唱,或站或立,有弹琵琶的、吹筚篥的、唱歌的、转圈跳舞的……空地上架起火,吱吱地烧烤着肉,另外还有大坛的美酒揭了泥封供饮用,香气随风飘散。围观群众越聚越多。

但是“压岁钱”这个名词,或者叫压祟钱、压惊钱,以及过年一定要给钱的风俗,唐朝是没有的。同上,指望压岁钱,请穿越宋朝以后。

义宁坊东南的礼泉坊里,就有一家“祆祠”,也就是人家拜火教的教堂,在坊西北角。平常日子,里面也就烧着三坛熊熊大火,一些身穿长袍、头戴罩面的祭司出出入入,但我们运气好,赶上了人家的宗教活动,唐朝老百姓一般叫“赛祆”,这就可以大饱眼福了。

子时过后,有的家里成年人还要继续守岁玩乐,一直熬夜到天明,但是小孩子一般都会被家长轰去睡觉了,因为初一还要早起呢。当然,您可能不情愿,也觉得还不困,家人会许愿说明天早起来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等着给你,乖啦,脱衣服去睡吧,明天起来就可以穿新衣了哟……

为什么说祆教比景教热闹呢?来来,我们出门左转,您跟我去瞧瞧就明白了。

注意,家人说的是新衣,可不是新棉袄。

在唐朝最热闹最强势的洋教,其实是人家火祆教,也叫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是古波斯帝国的国教,那些从丝绸之路过来中国做生意的胡商,大部分都信这个。

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啊,宋以前中原地区根本没有我们现在常见的那种白白的棉花,哪来的棉袄?您要是纯棉控,坚持要在唐朝穿棉布,那请穿越去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那片神奇的土地从汉朝就有棉布了。

唐朝流行的“洋教”(夷教)不少,其中景教受到特别关注,说句大实话,那是因为近世以来基督教文化在全球的强势流行。

您问寒冬腊月的连件棉袄都没有,会冻死吗?咳,看您说的,赶紧睡,一觉醒过来,看看枕边这套颜色鲜艳的新衣服,摸上去也是软软厚厚的吧?这是什么材质呢?

其实,如果您想穿越到唐朝去拜外国神,我并不推荐您去凑景教的热闹,因为景教真的不算很热闹。

坐起来抖抖看,中间套着的这件最厚的,有一层雪白蜷曲的短毛,是羊皮哦。小小年纪就能穿上真皮草,不错吧?

移鼠或客怒,您觉得哪个好听点儿?随便挑吧,反正唐朝还没有“耶稣基督”这个名号,天主教徒穿越唐朝请慎重,建议穿越到明朝。

当然了,羊皮在中国古代并不算特别贵重的东西,一般百姓和下等穷贵族、穷士人,要弄件羊皮袄来穿也不是很困难。昂贵的,穿上很显示身份地位的皮草,是狐皮、豹皮、貂皮,都是给成年人穿出去炫耀挣面子的,小孩子就别想了。

问了问,没错,唐朝的景教徒就是这么称呼自家的救世主弥赛亚(即上文的“迷师诃”)。您觉得移鼠这个名字太难听了?我觉得也是……要不我们换换?唐朝人对耶稣还有一个称呼,叫“客怒翳数”,是转译自叙利亚语。

仆妇过来帮您穿衣服了,您别自己乱穿,容易弄错顺序的。贴身的内衣一般是用麻布做的,当然如果您家很有钱,又在过年期间,也有可能给您穿件高级的丝绸内衣。外面穿上皮裘的上下衣,有毛毛的一面朝外,但是您可不能就这么浑身毛茸茸地跑出去,像个野人似的,多没教养。

等等,好像有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马利亚末艳同志生的儿子叫移鼠?

皮草的毛绒面外头,还要再穿一层绸布外衣,这个叫“裼”,把毛毛遮盖住,才是正式的符合礼制的穿法。

末艳怀后产一男,名为移鼠,父是向凉风。此天尊在于天上,普署天地,当产移鼠迷师诃。(孩子出生,约瑟就给他取名叫耶稣……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亲爱的儿子,我喜爱他……他将拯救他的子民脱离他们的罪。)132

什么?您说您是环保人士动物保护主义者,拒绝穿皮草?好吧,好吧,唐朝人也有非动物性的冬衣,不过那一般都是给很穷很穷连羊皮都置不起的人家,您要在大年初一念叨着“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披絮袍烂麻片出门,小心被家人拿棍子抽哦。

天尊当使凉风向一童女,名为末艳,凉风即入末艳腹内,依天尊教。当即末艳怀身。(在成婚以前,马利亚知道自己已经由圣灵怀了孕。她怀的孕是由圣灵来的。)

冬衣夹层里的植物型填充物,既然不能用棉花,还能用什么呢?最常见的是各种纺线做布的下脚料—乱麻,旧衣里的絮状物,蚕茧的杂质浮丝,最后这种也能精制成比较高级的料子,就是现在说的“丝绵”。

听布道还是有点儿枯燥,看达娑们有人在打瞌睡了吧。于是司祭又开始讲圣诞故事了,我们继续听圣母圣子的故事。

衣服穿好,您蹦跶着出门跑到院里,这时候天刚刚亮,家人又在庭前烧了些爆竹。昨晚是庆除夕,今天就是贺元日了。

越听越熟?摩西十诫都上口了?对啊,这是景教徒们以十诫为蓝本,又结合了唐朝的本土文化(比如对孝道的特别强调),稍带个人发挥自由心证的混血作品。

唐朝人管大年初一叫元日,也可以叫元旦,跟现在公历一月一日的元旦节不是一回事。家人烧完爆竹,昨晚那几堆大火也基本都灭了,灰堆还冒着青烟,满地碎竹屑。

第十愿者,受他寄物,并将费用,莫事天尊。(你们不可起贪心,不可做榨取他人的伪善者,不可存恶意。)131

您突然发现院里多了点儿新东西,是一根很长很长的竹木竿,底部埋扎在土里,竿顶飘悬着纸或者布做的长条形旗子,在寒风中抖动。

第九愿者,有好妻子,并好金屋。做文证莫加谋他人。(不可做假证陷害人。)

您说您认得这个?叫鲤鱼飘?嗯,显然您是经常看日本影视吧。日本人为男孩子过节升立的鲤鱼飘,就是从我国山寨过去的。唐朝人大年初一在院里悬挂起这种幡子,是用来祈福祈长命,没有啥男女不平等的意味。

第八愿者,众生钱财,见他富贵,并有田宅奴婢,无睢姤。(不可贪图别人的房屋,也不可贪爱别人的妻子、奴婢、牛驴或其他东西。)

大门口闹嚷嚷的,一堆人围着看,您也挤过去,原来是家里人正在换桃符,贴门神和春联呢。

第七愿者,莫做贼。(不可偷盗。)

桃符,用桃树枝干削成的一对木片,一般涂成红色,挂在大门两边,据说有避邪作用,每年大年初一摘下旧的换上新的。如果实在穷得换不起新的,也得摘下来,重新刷一遍红油漆再挂上去。

第六愿者,莫奸他人妻子。(不可奸淫。)

最早两片桃符上,一片写“神荼”,一片写“郁垒”,都是传说中能镇恶邪鬼的门神。到了唐朝中后期,由于皇室带头炒作,这哥俩被群众更喜闻乐见的秦琼、敬德代替,而且群众觉得光在桃符上写两个名字不够过瘾,还得把他俩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才够疗效。

第五愿者,众生自莫杀生,亦莫谏他杀,所以众生命共人命不殊。(不可杀生。)

至于贴春联,原先一直以为从唐末五代起才有这风俗,不过敦煌出土的文字资料证明,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有贴在大门两边的对偶联句出现了。所以您如果穿越到唐朝中后期,很可能大年初一早上,会在自家大门两边发现类似如下的对联:

第四愿者,如有受戒人,向一切众生皆发善心,莫怀睢恶。(当爱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恨你的要爱他,这样你就可无敌了。不要恨恶邻舍,不可睢怨。)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第三愿者,所有众生,为事父母。如众生无父母,何人处生?

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第二愿者,若孝父母并恭给,所有众生孝养父母,恭承不阙,临命终之时,乃得天道为舍宅。(要孝敬父母,好使你在我要赐给你的土地上享长寿。)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第一愿者,天尊说云:所有众生,叛逆诸恶等,叛逆天尊,亦不是孝。(我是你的上帝,我以外,不可敬拜别的神明。)

宝鸡能辟恶瑞燕解呈祥……

讲了一段故事以后,注意司祭要对教众们讲教义啦。

元日早上的一堆应景活动搞完,家里人再相互拜拜年,进门团团坐定,终于要进入过年期间最激动人心的程序了—上菜,开吃!

有童女将怀孕生子,她怀的孕是由圣灵来的……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星象家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他们问:“那出生要做犹太人的王的人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了他的星,特地来朝拜他。”……

唐朝人过年都吃啥呢?这似乎是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不过其实当家里人开始吃元日团年饭的时候,首先上席的,并不是吃的,而是喝的。

又不懂了?其实他说的是这段:

元日要喝几种过年专用饮品,一种叫屠苏酒,另一种叫椒柏酒。屠苏是一种中药剂,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辛、乌头、菝葜七种药材混合制成,喝法嘛,有的人是把这种中药提前浸在家中水井里,等元日从井里打水上来喝,也有人是用这药来浸制药酒来喝。

戢隐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庆,室女诞圣於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130

椒柏酒则是用花椒和柏树叶浸泡的酒,据说这两种酒喝了都能驱邪解毒延年益寿,当然想必味道是十分之古怪离奇。

这就好懂了吧?咱继续听司祭讲:

仆人把酒端上席,一一倒好,您闻着那味,正在皱眉头,思考怎么才能偷偷倒掉免喝,却见家里所有长辈都在笑眯眯瞧着您,一家之主更是出言呼唤您的小名,叫您先喝了这酒“得岁”,别人才能喝呢。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大地混沌,还没有成形。深渊一片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现。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开,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晚间过去,清晨来临,这是第一天。上帝又命令:在众水之间要有穹苍,把水上下分开。一切就照着他的命令完成。于是上帝创造了穹苍,把水上下分开……上帝看陆地和海洋是好的……陆地要生长各种各类的植物……太阳支配白天,月亮管理黑夜……上帝创造了地上各种各类的动物……上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129

这是什么道理?自古上酒席的,不是都敬老尊贤年长者为先吗?哪有年龄最小先喝的道理?这群唐朝人在欺负哥这个穿越者吧……客人您这就想错了,元日饮屠苏椒柏酒,规矩还真是从小孩子喝起,您听家长说了吧:“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145虽然不给压岁钱,可一家子都在这里祝贺您又长大了一岁呢。

您听不懂?不要紧,我来给您翻译翻译,您听着就熟啦。上面说的那个“阿罗诃”,就是上帝耶和华他老人家,“三一妙身”是那个“三位一体”啥的,这整句话的意思,大致就是这样:

没办法,喝吧。果然是咸涩苦辣,难喝得要死啊。您正苦着脸咂嘴,又一盘气味奇怪的食物端上来了,这个叫五辛盘。

……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128

您定睛看去,食案上的陶碟里,一片青青绿绿的生辣气冲天,分别放着五种蔬菜,乃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北方人叫芫荽或香菜)。过年吃五辛盘就是为了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不闹病。来来,动筷子吧,小孩子不准挑食,不吃不行哦!想学蜡笔小新,门都没有。

那身穿白袍、满脸大胡子的司祭,看上去形象跟近现代的神父差不多嘛,怎么一开口,全是纯正典雅的文言文呢?

好啦,好啦,过年的食物也不是都这么奇怪难吃。五辛盘吃完,这不又端上来一盘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胶牙饧吗?

不管他们了,我们继续往里走。看那边,地板上有不少“达娑”(信徒)或跪或坐,听“司祭”(牧师)讲道呢。走得怪累了,我们也坐下来歇会儿,顺便听听唐朝的天主教牧师布道吧。

饧是什么?大致就是今天所说的麦芽糖,古人用大麦、小麦或者糯米制出来的甜品,比较黏软,甜度不如蜂蜜,也不如现在常用的蔗糖。但是在唐朝,甘蔗制糖法刚从国外传入不久,蔗糖(当时也叫石蜜)还很不普及,一般百姓见不到,所以麦芽糖已经算是贵重的美味食品了。

为什么基督教堂要挂中国皇帝像?据说这是因为景教传入中国后,一直坚定不移地走皇室上层路线,跟历代皇帝都勾勾搭搭来来往往,努力讨好以换取皇室对他们建寺传教的支持。

客人您别着急伸手,胶牙饧可不是屠苏酒,不能先让小孩子吃,这个主要是给老人吃的。胶牙也就是固牙,一方面是考验老人的牙齿坚固程度;另一方面也是祝愿老人牙齿永不脱落长生不老。

嗯,回来了,结论是我们没走错。技术部的人查了资料,明确告诉我唐朝最大的景教“大秦寺”里,就是供着皇帝们“写真”像(为什么我觉得穿这么多衣服的写真很不带感呢),而且是由皇室“颁赐”给寺里,由“教父”(景教中国区总监督)欢天喜地接受谢恩,悬挂于堂中供人礼拜。

喝了苦酒,吃了辣菜和一点儿糖,肚子难受得咕咕响了。这就上主食,端上来的这一盘,您看了肯定觉得既熟悉又亲切—白腾腾冒着热气的饺子!

客人们稍等,我去问问技术部的人看是怎么回事。

真是饺子哎,捏成一个个半月形状,面皮里裹着各种馅,大锅里水煮熟了捞出来,趁热赶紧吃吧,醋蒜也都有哦!不过呢,一碗吃完,如果您大喊“再来一碗饺子”,下人们就晕了,不知道您在说啥,因为唐朝的饺子不叫这名字,叫“汤中牢丸”。

李、李世民陛下,您怎么了?为什么捞过界到这种程度,连耶稣马利亚孤儿寡妇的饭碗都抢,而且还携子带孙一拖一窝地占领人家的地盘?看太宗画像的旁边,那一排也是穿黄袍的男人们,“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掀桌!难道我带错路了,进的是皇家太庙?

看来客人您真是饿了,这大口大口的,其实不用着急,就算在家里吃不饱,一会儿就要跟家里大人出门拜年去了。正月初一,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设着酒宴,邻居们相互拜年的时候,都可以一路吃将过去,这叫“传座”。

大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平民百姓吃喝玩乐地过年,大概就是这样子了。现在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说过年最好不要穿成官员?难道唐朝公务员过年不放假还要上班吗?

我看也不像,没听说过圣母脸上长胡子的。这家伙貌似是个男的,脑袋上裹着唐朝人束发的黑色幞头,吹胡子瞪眼的,挺吓人,看上去个子很高,穿黄色圆领长袍,束玉带,脚穿靴子。这边有汉字写着身份说明!让我们来看看天主教堂里供着的这位到底是谁—

嗯,理论上来说,公务员们过年也有七天假期,跟现在一样。但是,大年初一早上,官员都要上大朝会!

您看,进来以后有点儿熟悉了吧?现代天主教堂里有各种壁画,画着创世纪、圣母怀抱圣婴、末日审判……您看这礼拜堂的正面墙壁上,不也挂着一排好大幅的人像画吗?我们走近点儿瞻仰,这幅穿黄衣服的,会不会是圣母马利亚呢?

不只是初一,那些皇帝比较亲信的高级官员,在除夕夜,就得抛弃家人进宫去,陪着皇帝守岁开宴喝酒唱歌作诗看春晚了。皇家御宴上的食物可能比较精美好吃,歌舞水平也很高,但谁乐意万家团圆的大年夜跟大老板一起过吗?走错一步、说句错话都可能落个罪名,战战兢兢的,纯属找罪受哟。

总之这个外表看着跟佛寺、道观没啥两样的建筑,就是景教的天主堂啦。前面有山门,进门以后有牌坊,过了牌坊有大雄宝殿……咳,应该叫礼拜堂吧。客人请,我们进堂。

在宫中熬一夜,到第二天破晓时,要上正朝,更受罪了。

唉,客人啊,叫我怎么说您呢?您就不要怀疑我中华文化对外来宗教在建筑审美方面的影响和同化啦。

元日的大朝会,算是一年里最隆重的朝会之一,不但在京师的文武百官必须打卡上朝,不准迟到,各地的地方官也会派使者或者自己亲身进京贺朝,连远方的羁縻府州146、附属国也都要派人来送礼朝贺。

您说啥?怎么看都不像?那是,没有哥特式尖顶,没有俄式的洋葱头,也没有圣母像和大十字架,就是一座白墙黑瓦飞檐斗拱的纯中国式建筑,这是天主教堂?

所以礼仪程序也噜苏无比。先是宰相等大官带着一堆下人举火点灯跟打狼似的上朝,在麻麻黑的清早燃起一座“火城”。大家都穿着正式朝服,打扮得花枝招展、争奇斗艳的,先是由宰相带着进皇宫正殿,拜贺皇帝,读晦涩拗口除了作者没人能懂的贺年骈文,然后内臣替皇帝作答,宰相们再退出来,接受外地府官藩属的贺文朝表,选一道高官的贺表继续宣读。如果本朝还有皇太后健在,皇帝这边弄完了,宰相们还要率官员去给太后拜年。

抓紧时间,赶紧走着,没一会儿您就能看见唐朝的教堂啦。客人加油,前面就是……对啊没错,前面那个大庙就是天主教堂啊。

一般来说,官员能做到宰相位子的,都是六七十岁、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大过年的这一通折腾,不犯心脏病高血压中风抽筋就很不错了。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就在初一上朝时差点儿给折腾死。

这下您明白为什么我一直叫大家往西走了吧?来自西域的胡人,大量聚居在长安城西部,而义宁坊正是长安城里最西边,紧靠着西城墙的一溜儿里坊之一。全城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始建于贞观十三年(639),就在这个胡人聚居区里。

那年他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当了宰相,元日上朝,领着百官气喘吁吁地爬完大明宫含元殿的庞大龙尾道,进了殿,已经累得七荤八素,满脑袋嗡嗡响,又不让歇着,立刻开始读贺表,结果舌头一时不听使唤,把前朝“××××和武光孝××××皇帝”,一时误读成了“光武和孝皇帝”。也就前后字序稍微一错,被殿下竖着耳朵找碴儿的御史听到了,上表弹劾,皇帝都觉得柳老爷子忒冤了,马马虎虎从轻处分,罚了他一年工资完事。

看,人家这就指路了吧?往西,一直往西,走到皇城西第二街再折向北,过了居德坊,便是义宁坊。波斯胡寺,也就是景教的天主堂,在义宁坊东北角。

所以呢,过年过节的时候,当官的还真不如当个百姓轻松悠闲。不过这也就是暂时现象,大多数时候,还是特权阶层要舒服得多了。

“请教丈人,义宁坊波斯胡寺如何行去?”

最后,送一首卢照邻的《元日述怀》作为本次佳节特惠穿的结束语吧。

对,朝西走应该没错的,原因嘛,一会儿再说。您看那边来了个胡人哟,赶紧上去问问吧。喂,您不要这么积极啊,您问的啥?“请问拜耶稣的天主教堂在哪里?”闪一边去!在唐朝要这么问—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平安降落,您问这是在哪条大街上?我也不知道啊。招呼客人们,跟我走,我们向西,路上遇到人再问路就是了。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说穿就穿,大家上雪橇,坐好,咳……总之走啦,目标地点—长安城,时间是贞观十三年(639)以后。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对对,您没听错,唐朝就有基督教了。当然正经的称呼是“景教”,是被传统罗马教会开除轰出门的异端教派。不过不管他们内部开不开、轰不轰,人家教徒们还是念着阿门揣着《圣经》来华传教,我们就马马虎虎地一概以基督教概括。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我说,有没有人乐意圣诞节穿越回唐朝,去瞅瞅唐代基督教堂里在干吗啊?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叮叮当,叮叮当,又到了一年里我最讨厌的日子了。为啥?您愿意半夜拉着个老胖子冰天雪地里全球疯跑吗?又冷又累又不给加草料,满雪橇礼品包没一个是我的。干这苦差事,还不如拉着客人们穿越增加业务量呢。

张宏梅.唐代的节日与习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欢迎来到唐朝教堂过圣诞节!|三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