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觉得不安的是,自愿乐意来应点征的男丁,似乎越来越少。你听说前线的军官计功不公平,克扣军粮,勒索财物,甚至叫军士去送死,好吞没他们自备的从军资财。你听说军纪越来越废弛,士兵生病受伤无人过问,战死以后连尸体都不给送回家里埋葬。你确实知道的是,凭功勋来申请额外的田地已经不可能了,关中早已经没有什么无主田地可以授给百姓了。
新天子听说是个斯文孝顺听话的青年,但也一样喜欢打仗。在西域,在辽东,听说还造了无数巨大的船。你每年送出一批又一批儿郎上战场,有很多死了,伤残了,有很多发了财回来,也有的留在京城做侍官。
新天子坐朝二十年,一个惊雷般的消息让你暴怒掷杖奋起。
天气好的时候,你坐在自家堂前,抬头能看到九嵏山险峻的峰顶。你抚摸着残腿,觉得自己老了,儿子们也大了。
你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天朝数万大军在你曾经战斗过的吐谷浑大非川与吐蕃对阵,几乎全军覆没,名将薛仁贵等议和而归,安西四镇失陷。大唐开国以来,你这个百战老兵从军入伍以来,从未有过这等败阵。你相信,你的同袍伙伴们相信,大唐君臣上下相信,膺服于天可汗的外番蛮夷们都相信,太宗文皇帝一手创立的大唐天兵有众神护佑,本就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贞观朝的天子没能再兴兵。他死了,就葬在你的家乡。
你愤怒地咒骂着那些败军之将狗鼠辈,责骂如今的少年郎不出力不中用,要以自己这残病之身的六十老汉去投军雪耻,还用手杖抽打了前来劝阻的子侄。几个壮男费尽力气才把你按拘住,你的老妻给你灌下了一碗安神的饮子109。
你在辽东的寒秋中冻坏了一条腿,五匹家马只余一匹存活,踽踽回到关中家园。
九年以后,裴行俭将军复安西四镇。你没能活着看到那一天,但你以六十六岁的高龄寿终正寝,安稳地死在儿孙环绕中。
你带了两个家奴、五匹马,各种军械粮草钱帛装了一车,以自家资财应募投军。你跟随天子的车驾出关东巡,沿运河北上,一路攻城拔寨把高句丽野战军打得哭爹叫娘望风而逃。
你的一个儿子曾经短暂接替你的折冲校尉职务,可他几乎无事可做。军府已经名存实亡,富人不愿意自备资财从军,穷人根本置办不起装备,宁可抛弃土地逃亡。人们越来越看不起武人,曾经显耀的京城侍官变成了骂人的粗话。朝廷遣使带来兵符,你的儿子只有一句话回复:“无兵可交。”
天子亲征高句丽。
无奈之下,朝廷只能出钱出粮,雇些无业游民在京城做禁军。至于边疆的守卫军队,从兵到将,都越来越依赖骁勇善战的游牧民和胡人了。
贞观十八年(644),你觉得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错过这一场征战了。
你有很多孙子,其中有几个精明能干的,考科举和武举进京做了官。他们的子孙渐渐成了逐日斗鸡走马、游猎打球的长安公子。按规矩,他们成年后应该去做卫士,以此为进入官场的晋身之阶,但他们全部都交一笔钱代役了事。
你在当地已经是半官半民、德高望重的豪绅,那些小规模的剿匪、巡边、平叛,用不着你亲自领兵出征了。稍微有点儿遗憾的是,错过了贞观十五年(641)英国公李世勣征伐薛延陀108的诺真水之战。李靖大将军老病致休以后,你最膺服的将军就是英国公。
天宝八年(749),朝廷正式下令,废除了军府。天子的杨氏宠妃嬉笑着为她收养的义子“洗三”110庆生,这义儿名叫安禄山。
每年冬闲三个月,你负责把本府有军名的男丁征集到一起,训练战阵武艺,每年还要征点一部分府兵送到京城去服役。如果有战事,你负责检验京城使者带来的征发兵符,按命令征集兵士交给他带去打仗。
他是一个胡人与突厥人的混血儿,六年后,率领着大唐边防军的绝对主力反噬中原,攻陷洛阳,直扑长安。你的子孙辈里很多人血勇犹在,报名从军诛叛,但当他们打开武库,发现百年太平后,长弓散痪,箭羽缠结,刀身锈蚀,枪杆都已腐坏;他们一生中只见识过陷阱里的野兽,街市中的打斗,面对千军万马的擂鼓冲锋,他们双腿发软,抛却刀枪,坐地抱头痛哭,任凭边塞精骑挥刀斩下头颅。
你进过长安南衙的十二卫,在右武卫府长上,每天看门站岗,被人尊称为“侍官”。然后你想家了,考课的时候请求回乡,与妻儿团聚种地。于是你丢了在京城的差事,回县做了军府的头领,原来叫作统军的,现在已经改名叫“折冲校尉”。
长安城破,唐军死了。
将军们计功还算公平,赏赐也不小气。你身上的勋级一转、二转、三转,行军职务也从最低级的卫士,到伙长,到五十个人的队副、队正。你是一个老兵了,但仍然只会闷头行军、闷头打仗、闷头抢劫、闷头受赏,你不是当官的料子。
你在遥远的时空叹息,注视那些曾与唐军为敌的势力结局。安史之乱八年平定,贼首全家灰飞烟灭;突厥几起几落,名号终于在玄宗年间消失;强大的吐蕃也在唐僖宗年间崩溃了,从此风光不再;回纥汗国在文宗年间被吞并……三百年风云变幻,你所效忠的李唐支撑残喘,终于见证外敌被一一葬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只要手快、腿快、眼疾、耳灵,抢在将军们终于想起来下发一道“严禁劫掠”的军令之前,尽可能多地往怀里塞满贵重物品就是了。否则,自己置办那么多财物来从军,是图什么呢?
大唐帝国的最后一抹余晖也在驼铃梵唱里散去。西域日落,江河东流,斗柄南指,莽原荒漠上再无汉骑纵横,万里觅封侯的传说,就此只铭记在史家汗青中。
又过了五年,你在侯君集大将军的统率下去征伐高昌。你站在西域的绿洲上,和伙伴一起欢呼,目视当世最高大雄伟的投石机千发齐动,将那高地上的城池砸成齑粉。曾经嫌弃大唐穷弱的高昌老王活活吓死,新王开城出降,你和同袍们冲进城里去抢劫。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战胜,追击,追过一座座大雪山,追进狂风肆虐的大沙漠,渴饮马血,生吃马肉,直到你们逼得那反叛天朝的吐谷浑王上了吊,又生擒他的家人部将回京献俘。这是大唐的土地了,前王的尸体就是界标。
王永兴.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
敌人依然是不堪一击的,累只因为你们在荒凉的不毛之地行军。开始是永远爬不完的大山,然后进入了千里无人烟的草原,茫无涯际的青色大湖里居然是不能饮用的咸水,好好走着路,你觉得头晕、恶心,无法喘息。全军大半战士都患上了和你一样的疫病,但即使挣扎爬行,也跟在那位六十多岁老将的身后不肯掉队。
“凤凰男”安倍仲满的海外留学之路|赴唐留学生
五年以后,你又一次跟随着李靖大将军去征伐吐谷浑。那一仗打得很累,你差点儿以为自己回不来了。
一则轰动全日本的独家消息。
打仗原来只是这么简单的事。
仁明天皇承和三年(836),朝廷下诏,追赠一位已经故去的“遣唐使”为正二位高官,诏曰:
后来,你听说大将军李靖带着骑兵,一直奔跑在你们这些步兵前方,连打带吓地使颉利可汗步步后退,直退进大沙漠。隆冬的风雪铺天盖地,家乡百姓在烧爆竹过除夕,颉利可汗派使者进长安议和请降,李大将军带了三千精骑在夜雾中奔袭可汗的牙帐,于是突厥王族们成了你军的俘虏,突厥亡国了。
故留学生赠从二品安倍朝臣仲满,身涉鲸波,业成麟角,词峰耸峻,学海扬漪,显位斯升,英声已播,如何不慭,莫遂言归。唯有掞天之章,长传掷地之响。追贲幽壤,既隆于前命,重叙崇班,俾给予命诏。
平生经历的第一场战争,并没有给你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大部分时间里,你都在闷头行军走路,走出关中,过了黄河,到了太原,北出马邑,奔袭恶阳岭……唯一一次在战场上持矛呐喊着冲锋,是在已经进了大草原的一个叫“白道”的地方。听说前方有突厥人,你和兄弟们听着鼓声按军令冲上去,然后连敌影也没见就胜了。
这位“安倍仲满”之所以能被日本国如此隆重表彰悼念,并不是因为他出身大贵族家庭,也不是因为安倍家和日本第一权臣藤原家族关系密切,甚至也不是因为他“身涉鲸波”成功渡海,真正尽到了一名光荣的遣唐使的职责。
你和同乡卫士被打散,重新编制,由京城十二卫派下来的军官统带着上了战场。
使他得到朝野上下高度重视疯狂追捧的原因是他在大唐“业成麟角,学海扬漪,显位斯升”的惊人成就。
背上好不容易凑齐的装备、衣粮、钱财,牵着马匹,你拜别了母兄长辈,在指定的日子里到军府应点。经过简短的训练,从府库里领了长矛、甲仗等重型装备,统军亲自带领数百本府卫士,往京城去交兵。
他是海内外大量赴唐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留学生当中,极少数考中进士的高材生。进士是唐朝科举考试中最高精尖的科目,每届参加科考的几千人中,能考中进士的只有二三十人,就连唐朝本土的学生也很难考上,一介外国留学生想中进士,是被留学指南专家叹之为“难于上青天”的事情。
除了复仇的快意,你心里暗暗还埋藏着别样的渴望。邻村张阿大数年前征点入伍,听说战河北立了功,如今已是宿卫京城的将校了。你的一个远房表兄也立功受勋,虽然没做官回了家,但仍当了军府的别将,还向官府请到额外60亩“勋田”,据说带回家的战获也很是丰厚。
不仅如此,他还在大唐朝廷中历任门下补阙111、卫尉少卿112、秘书监113、散骑常侍114、安南都护115等清贵要职。他与唐朝大诗人李白、王维、贺知章等有深厚友情,就连“天可汗”唐朝皇帝都曾经亲笔写诗赐给他,这是何等的无上荣耀!
你说,某愿往。
安倍仲满又被叫作“阿倍仲麻吕”,汉文名“晁衡”。尽管他十九岁就离开了日本,此后一直到七十二岁病逝于长安,再未返回故乡,但他的事迹仍然传遍全日本,引起轰动。
主管当地军府的统军说,天子派了李靖、李世勣二位大将军,率关陇河东子弟去攻打突厥颉利可汗。打败了突厥人,那群狼军就再也不会来糟蹋乡里了。
光仁帝宝龟十年,日皇下敕赐给晁衡家人东拖百匹、白绵三百屯作为慰问。116
所有没抢走的物什全部都烧尽了,田地里的庄稼被马群吃过后又践踏,邻居同乡有没躲及的,让突厥人掠了去当奴婢,驱往北方。
延历二十二年,追赠晁衡为从二品大臣。
你还记得几年前,秋风卷过白草,漫天涨起烟尘,来自关外的寒流裹挟着突厥骑兵呼啸到家乡。虽然家里人及时牵着牲畜,扛着尽可能多的粮食避入了附近坞堡,但等狼烟散尽,你们回家时,土墙上只剩下几根黢黑的房梁。
承和三年,日皇又将他的从二官赠官追加为正二品。117
你年轻的妻子在夜里偷偷哭,你也陪着她落泪。但你很清楚,态度也很坚定,你愿意从军去打仗。
他的遣唐团同伴吉备真备学成回国后,创立了日文中的片假名。
五个“火”,也就是五十名卫士,组成一“队”。每队需配备:一具火钻,一套拴马的胸马绳,三套防畜生走散的首羁、足绊。这些物资五十人均摊,有物出物,没物出钱。
在晁衡的努力下,唐高僧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将佛教奥义传入海东……
你和同在一个军府的另外九人,组成一“火”。这个“火”里需要配备:六头马(或驴、牛,运输物资用),一顶供十人同睡的乌布帐幕,一只煮饭大铁锅,一具布做的马槽,一套包括锸、、凿、碓、筐、斧、钳、锯的工具,两具放置兵器装备的甲床,两把镰。如果有条件,还要再配一头用来驮伤病员的马驴。以上物资由十人均摊,有物出物,没物出钱。
无数日本贵族学校教师,自发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晁衡的事迹;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更是又激动,又羡慕,无不渴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第二个、第三个晁衡……
你自己需要携带的有:一张弓、三十支箭、一个箭囊;随身横刀、火石、解结锥;毡帽、毡衣、绑腿;9斗炒干饭、2斗米。
本公司将助您穿越成一位与晁衡关系密切,一同留学大唐的日本贵族男子,通过亲身经历,让您零距离认知“凤凰男”安倍仲满的海外留学之路。
你的母亲、妻子和婶嫂平静地帮你打点行装,准备各种必备物资,从马匹武器到生活用具,当然,还有粮食和钱帛。你对着兵府发下来的装备账目发呆,想不通家里如何才能借凑出这么多财物来。
当您穿越成功醒来时,发现自己是在一所理论上应该很豪华高贵,但无论以现代人眼光还是以当时唐朝人眼光来看都相当简陋的神社里。
自从这个家族在关中定居,家里的男人,能死在自己床上的是少数。
这是唐朝的开元五年(717),日本的养老元年。大几十号人虔诚地在住吉大神前跪伏舞蹈,您耐着性子多耗一会儿,应该就能弄懂,这是遣唐使的使团出发以前,拜祭求神保佑一路平安少死几个人呢。
你父亲前隋大业年间死在辽东战场上,还有几个叔伯也在其后的离乱中相继不归。再往前数,你祖父死于周齐攻战,据说曾祖父也一样葬身沙场。
跳大神有用吗?应该说基本没用。
你的两个兄长都出征打过仗,其中第二个至今还没回来。如果不是去年邻人捎回了一封家书,大家都觉得他也许已经死了。
日本刚开始派遣唐使的时候,一般是走北线,在难波(今日本大阪)登舟,通过濑户内海,从博多(今日本福冈)出发,沿朝鲜半岛西岸北行,再沿辽东半岛南岸西行,跨过渤海,在山东半岛登陆,再由陆路西赴洛阳、长安。这条航线大部分是沿海岸航行,比较安全,船只遇难情况较少。
你住在关中醴泉县107,家有良田几百亩、牛马数头、兄弟三人。早在你祖父那一辈,你家就有军名,即被列入了当地军府的名籍,每年家里男人都要服兵役。
但是后来,日本和半岛上的新罗(今朝鲜祖先)开掐,走北线不安全,于是改取南岛路,即由九州南下,沿南方的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向西北横跨中国东海,在长江口登陆,再由运河北上。这条航线主要在茫茫东海上航行,难以靠岸,危险较大。自从改走这条航线,除了一次奇迹式的平安出返外,其他遣唐团就没有不沉船不死人的。
大唐贞观三年(629),你二十一岁。这年你被拣点入伍,从军出征了。
不过您不用担心,紧跟着你身边那个清秀斯文的小哥,分享他的主角光环就好。这小哥就是阿倍仲麻吕了,这时候他还不叫晁衡。
历史的垃圾桶里躺满了低估我军实力的蕃酋|唐前期武将仕途
你们俩都是留学生,在这个四五百人的大团里,跟你们身份相同的还有十几个青少年贵族。四五百人分乘四条大船,在船上,你们的地位比大部分人高一点儿,比如像知乘船事、船师、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航海人员;史生118、射手、声音生119、杂使、玉生120、锻生、铸生、细工生等杂役人员,理论上都是为你们服务的。此外,船上的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画师、卜部121、音声长122等专业人员,也不如你们身份高。
赖瑞和.唐代中层文官.北京:中华书局,2011
但是,真正统率管理这四五百人的,有四五级官员,他们才是在海上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人。
赖瑞和.唐代基层文官.北京:中华书局,2008
这个团的最高团长押使,名叫多治比县守,再过一会儿他将去皇宫,从天皇手中接过节刀。节刀就代表他受日皇命令统理这个遣唐使团,副使以下任何人都可以用这把刀随便砍杀,不用偿命。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押使的下级是大使,你们的大使叫大伴山守。再下一级是副使,叫藤原马养。然后下面还有判官、录事123等行政和外交官员,他们都可以在船上发号施令。至于你们这些留学生,还是乖乖听话比较好。
基本上我们不太推荐这条线。即使在武功威震四方万国来朝的唐朝前期,当兵打仗也是一个非常艰苦残酷的过程。您不信?那么下节您就穿越成一个大头兵试试看吧。
拜过鬼神,拜过国王(日皇还嘱咐了几句“你们到大唐以后要恭恭敬敬的,别惹人家嫌弃啊”),你和阿倍仲麻吕领了朝廷发给的学费和生活费,每人四十匹拖、一百屯绵、八十端布。你们随身带的仆人也可以各领到一小笔生活费。
以上说的是唐朝后期文官们的晋升之路,有团友又问了,说要想穿越成武官,开疆拓土、一统江山,那要怎么操作呢?
四五百号人上船从九州南下,要航行三十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到达中国大陆。途中几乎肯定要遇到台风、海啸、巨浪、沉船……你死死抓住阿倍,把他当个救生圈就行了。
所以说,要在唐朝当个三品(以上)超级高官,那不是人类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事,指望死后朝廷追赠一个还比较现实。想想也是的,唐朝一个时代,几千万人口,几万名官员,三品以上官职(不含爵位)也就那么二三十个,不比彩票中奖的概率高啊。
好不容易漂上岸,你们集齐幸存者,点点人头。还不错,主要官员都在。那些水手工匠是不用上京的,留在本地等着,押使多治比县守带领行政官员和你们这些留学生先去本地官府报备。
那么唐朝的一二品官都是干啥的?简单地说,全部都是拿着高工资混吃等死的荣誉头衔,一二品的爵位有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等,文武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特进106、辅国大将军等,名义上的虚职官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等。更悲催的是尚书省首长尚书令这个二品职事官,本来人家是有正经活干的,但是因为唐开国武德年间,某个逆贼小子一直霸占这职位,最后还造反当了皇帝,从此以后大家怕被祥瑞,谁也不敢当了。
这时候,您开始感觉出了您和阿倍仲麻吕之间的差距—他的唐言,也就是中古汉语学说得很好,可以当个译语人用。您呢,虽然在竞争留学生时也学过必修课唐言,但是只能说是哑巴汉语,笔谈还行,张嘴就一股味噌腔,被人笑死了。
首先,那些掌握实权,真正有固定工作要做的“职事官”,就没有一品二品的,最高也就是正三品,像侍中(门下省首长)、中书令(中书省首长)、吏部尚书(尚书省吏部首长)、十六卫大将军等等。而且,当您真正当上了这些京城里的三品职事官,会发现自己基本上已经处在被架空的退休状态,没啥人真正来跟您请示工作了,您就拿着高工资混吃等死就行了。
好在使团里除了留学生会汉语外,还有专门的译语人,其中很多来自新罗,他们充当海东诸国与大唐之间的语言翻译很久了,也深懂门道。你们团长押使面见唐朝官员以后,一张嘴道:“我大日本天皇有诏……”新罗译语人听完之后对唐人转述,就成了:“东海日本国藩王上奏天朝……”
那些拼爹拼血统的王子宗室皇亲国戚,我们不论,就说您这样出身中低级官员家庭的仕途打拼者,如果确实非常有才干,智商情商都很高,再加上一点点运气,那么经过几十年努力,做个四五品官员退休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要再迈一步,升到三品,甚至二品、一品就不太可能了。
只要你们懂汉语的留学生闷声不语,双方就皆大欢喜。交换文牒,互赠礼品,当地官府给你们开具了“公验”,说明这一行几十人是过海漂到本地上岸的使团,已经验明身份,并非内地逃奴奸佞,现往长安朝见天子,过路守捉关卡不必留难云云。
什么?您问三品以上官员?唉,我劝您不了解也罢,因为能当上三品官的概率太小了,这在唐朝属于可遇不可求的事,您要是以这个为目标,那八成奋斗一辈子,最后还是郁郁而终,何苦呢。
你们拿了这道文书,就可以上路往长安走了。同时,当地官府也会派出信使,乘驿骑飞报长安,日本国遣唐使团又来啦!
从五品到三品,这是部分幸运儿的顶峰。如果您真是惊才绝艳的有为青年,一举冲破五品界限,那么在京城,您可能担任中书舍人(为皇帝起草文件的秘书)、各部郎中(国务院各部的实际工作负责人)、九寺各署监(负责朝廷内外事务执行的部门负责人)等,在外地,则可能当上了各州的刺史,也就是首长,甚至边疆各都护府的副职。
长安朝廷接到报告以后,一般会先下令,让沿途官府对使团给予照料,别让人家好不容易漂洋过海上了岸,却饿死在前往长安的半路上。遣唐使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马出迎,奉酒肉慰劳,随后上马由内使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由监使负责接待。接着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接见日本使臣,并在内殿赐宴,还给使臣授爵赏赐。
当您做到了御史、拾遗、县令、参军这一级官的时候,看看身边的同事,会发现很多人都已经白发苍苍等着退休了。对于大部分唐朝官员来说,一辈子做到六品的中级官员,也就到头了。再往上,能做到五品以上,就会被唐朝人视为高官,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这是那些押使、大使的活动,像你和阿倍仲麻吕这样的留学生呢,待遇就没这么好。你们进了京,向负责接待的鸿胪寺说明来大唐求学的目的,鸿胪寺官员顿时就犯了难,摸着胡子告诉你们,这得等等,他们要去问国子监有学生空额没有。
唐朝还有一级政府是州,一个州管几个到几十个县,是介于现代的省和市之间的一个行政单位。各州的实权官员、录事参军等等,也算是中层官员,但是也不太受士人待见,理由同偏远地县令。
唐朝的中央大学—国子监,下设六个分院,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比御史吸引力稍差一点儿的同级官员,就是外地特别是偏远地的县令了。虽然说县太爷很有实权,但是工作量也大,没那么多时间吃喝玩乐写诗闲聊,去偏远县当官还要远离京城这个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文人们就不怎么乐意。
这其中,四门学、太学和国子学,学习的内容都以儒家经书为主,这三个学院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理解为本科、硕士、博士。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子孙和民间优秀人才,最多时学生额有一千三百人;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孙,最多时学生五百人;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孙,最多三百人。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105
这三个学院的学生都要参加旬考、月考、季考、年考和毕业考。毕业考成绩优秀而又愿意继续学习的,四门学生可以升级为太学生,太学生可以升级为国子学生,国子学生可以……没得升啦,国子学最多让你吃九年闲饭,九年过后踢你去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了有官做,考不中踹回原籍饿死活该。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至于其他三个学院,都偏重职业技能教育一点儿。律学院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书学训练书法和普通话,算学教你学数学搞经济,这些在当时都被正经读书人看不起,一般留学生也不会去这三个学院就读,最多选修旁听一些课程,所以就不细说了。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作为留学生,在大唐受到一定优待,就是可以直接进入太学读书,不必经过四门学那一级。不过,当然啦,这个前提是你们要通过鸿胪寺、礼部、国子监这几个部门的考察审核,认为你的水平足够直接入学听课。否则连唐言都听不懂的洋鬼子,去蹲着听老夫子们摇头晃脑念经书,那不纯属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吗?
那么还有比御史更给力的中级官员吗?也有,就是门下省的“拾遗”和“补阙”。如果说御史是管官员的,那么这两种小官则是管皇帝的,专门给皇帝挑错进谏。再看白居易的介绍:
有一年新罗国一次来了两百一十六名留学生,最后只有七人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其余两百多全被轰回本国;还有一次渤海国出来十六个学生,刚走到山东那边,就被踹回去十人。你当进入世界最高学府是件容易事?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104
为什么名额控制得这么严格呢?因为你一旦被录取入学,国子监会给你免费分配宿舍,每天免费供应饮食,仅收取少量的象征性学费(当时叫“束脩”)。入国子学和太学,每人交纳三匹绢,入四门学交二匹绢,非官员子弟还有贫困生减免政策,跟那三个职业学院的学生一样交一匹绢就行了。还要再集资凑些酒肉请老师们吃吃饭,之后短则六年,长则九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你们就可以一直在国子监里混吃混住了。食堂多做点儿饭还好说,主要是宿舍容量有限制,必须有一批学生毕业搬走了,腾出床位,才能再招收新生,所以人数一定要卡死啦。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你和阿倍的运气很好,碰上这一回太学还有不少空额,于是笔试和面试都相对宽松,主要问了问家世背景,考察一下汉学基础和人品礼仪,见你俩态度诚恳,文化素养较好,就都过了。工作人员带你俩去办了入学手续,分了宿舍,你们把随身行李搬出四方馆,入住太学,就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唐朝太学生。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同时,你们也就跟遣唐使团的其他成员分手了。大使他们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遣唐使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由内使监送至沿海,满载而归,上船出海,听天由命。
御史是管官的官,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纪检委监察局,专门负责督查官员们有没有过失。所以一个七八品的御史出京巡查,土皇帝们只要不想跟中央掐架,都会对御史恭恭敬敬的。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当御史的时候,曾经在四川调查过一件大案,还据此弹劾了一位已死的节度使。白居易就此写诗赞扬:
留下的这些太学生,先来认识一下你们的校长和老师吧。
如果这时候您还比较年轻,官品还不高,那么节度使多半会推荐您进御史台,当“监察御史”(正八品上阶)、“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上),甚至“侍御史”(从六品下)。您可别觉得这些官职的品级低,很多原来在地方上做到正六品的官员能入御史台,都欣喜若狂呢。
你们的大学校长,官名是“国子监祭酒”124,是一位从三品的高官。他手下还有国子监司业、丞、主簿等行政管理人员。至于给你们上课的大学老师,分博士、助教、直讲等多种职称级别,一个老师带三十至七十名学生不等。学院等级越高,老师带的学生越少。
不过话说回来,您要在节度使手下做到一个“节度判官”,也挺不容易的,而且应该是效力多年才能得到这个职位。如果您不愿意老在地方上转悠,帮着节度使出主意对抗中央朝廷,那么在他手下待个两三年,捞一笔钱,就找机会请他给您推荐一个京官职位,还回长安来吧。
你们在太学九年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课本内容是儒学的“九经”,按文字多少分为大经、中经、小经,同时还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课。
“上护军”则是勋官,本来是用来标明战功的,在唐朝后期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纯粹的荣誉象征罢了。
大经为《礼记》《春秋左传》;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小经为《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学生可以按规定选择相应的儒经来学习,标准有“二经”(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三经”(大中小各一经)和“五经”(大经和《诗经》《周易》《尚书》)等层次。《孝经》《论语》则为公共必修科目。对各经还规定了修业年限:《孝经》《论语》共学一年;《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各为一年半;《周易》《诗经》《周礼》《仪礼》各为两年;《礼记》《左传》各为三年。
“检校尚书户部郎中”,尚书省户部约等于如今的国务院财政部,户部郎中是很有实权的部门中的高层官员,一般人能做到这个职事官,基本也就到头了,再往上就要靠机遇。不过,这个职务前头带了“检校”两个字,本来是临时充当的意思,在这里则是表示您不是真正的户部郎中,没在财政部上过班,只是在外地做了一个“相当于”这个官品的职务。
除了这些儒家经典以外,你们如果想去旁听学习律学、书学、算学的课程,也是允许的。你的同学里有一个叫吉备真备的,就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在律学和书学方面,后来他回国创立了日本的法律和片假名等。
“朝散大夫”是您身上的“散官”,主要用来确定身份待遇,领工资用的。唐朝的散官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级,每级还分上、下两阶,每一阶在地位待遇方面都有细微的递进。
至于阿倍仲麻吕,你注意到,他除了刻苦读儒经以外,还很喜欢参加公开问难活动。
其中,“节度判官”是您实际从事的参谋职务,但是这个职务一般被称为“幕职”,不算正经的朝廷官员,所以需要后面那一大串,来标明您这个官“相当于”正经官员行列里的什么职位。
唐朝太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论、问难、诵读等。讲论和诵读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学习,问难则有点儿像辩论会,师生多人围绕着一个议题各抒己见,反复辩诘。如果参加问难的人风度好、口才佳、学识精,往往能吸引大批围观者,他的名气也会迅速传扬开来。
如果您很擅长交际,跟节度使感情不错,培养出了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那么节度使在他自己升官或者调任时,很可能仍然把您带在身边,您就成了他的智囊、谋主一类的人物。这种情况下,您身上可能会同时带三四个官职,比如“节度判官”“朝散大夫”“检校尚书户部郎中”“上护军”。
长安国子监本来就是一个人员流动频繁、消息传播很快的地方,阿倍在公开场合出过几次风头以后,“有一日本国太学生……”就成了长安上流社会人士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其性质跟“听说林邑国进贡了一头大象……”差不太多。
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各地节度使就像半独立的土皇帝一样,不太服长安管辖,但是他们却都很喜欢以重礼聘请长安清贵文官当自己的参谋,对这些参谋一般也很尊重,开的工资更高,是同等级京官的几倍往上翻哦!
阿倍出名以后,时不时被邀请参加名流的宴集聚会,吟诗作赋,也由此跟李白、王维等著名诗人结识。既然挤进了那个圈子,一群文人相互吹捧,知名度越来越高,这样当你们太学修习期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包括你在内的大部分学生都名落孙山,阿倍却被主考官青睐有加(当时审卷子不糊名,判分的人都知道自己在给谁打分),高高地中了一名进士。
您这个新任“校书郎”,要想持续当官拿工资,成本最小的方法就是在任期间拼命交际,把自己的名声远远传扬出去。这样当四年期满,或者还没等到四年任满,很可能就有外地的节度使、观察使来聘请您去给他当幕僚了。
一个来自海东偏僻小国的蛮夷居然进士登科,这个消息轰动朝野,很多诗人写诗大赞阿倍是“上才生下国”“野情偏得礼”125。你听说,在含元殿面试时,连唐朝皇帝都觉得这个一口清脆金陵洛下音的老外怪有意思的,亲自赐他一个汉名叫“晁衡”,还委任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出身—“太子宫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
这您就错了。唐朝特别是后半期制度,官员做满一任(四年)以后,自动进入下岗再分配状态,先回家等着,等吏部再给您安排一个新职务。这个等待的时间因人而异,从一年到十二年不等,这也叫“守选”。如果想缩短“守选”时间早点儿有个新职务,那您要么名气大,要么背景深厚,要么多给吏部主事官员塞点儿钱吧。
这个职务的正经工作,是在东宫的图书馆校对、整理图书,品级是正九品下阶。你可别看不起这个九品芝麻官,这个又悠闲又有品位有文化的位子作为当官的起点,是一个人人羡慕、恍如登仙的美职呢。
这样过了四考,也就是四年以后,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官员调整。四年考绩都很好的,升官去了,考绩都很差的免职回家,这个您能理解。但是像那些中等或者中上等的官员呢?继续留在原职位干同样工作吗?
而苦逼落榜者如你,已经在太学混够了日子,学校辅导员们毫不客气地挥舞大扫帚轰你出门。好在你和阿倍—现在叫晁校书了—交情深厚,可以暂住他那里。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谋生的门路,等日本下一团遣唐使过来,跟他们回国就是。以你大唐太学生毕业的履历,回国抖抖海龟威风,当个大学教授、公共知识分子绰绰有余。
考课,也就是现在的工作考核,内容大致包括品行、官声、工作成绩等,标准是德、慎、公、勤,吏部专门有一个司是干这个的。每年根据考核结果把官员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当面宣布,被考人不服可以申诉,考核结果记录到各人档案里,考绩高的涨工资,累计升官,考绩差的罚工资免官,中等的一般继续留任。
你回国以后,与中土消息不通,很多年没有晁衡的音信。直到几十年后,又一批遣唐使和留学僧人回国,你才辗转听说晁老同学历任大唐门下省左补阙、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务,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他曾经起意回国探亲,并且获得了唐皇的批准,但上船以后就遇台风,一直被吹到安南(唐属地,今属越南),差一点儿就被当地土人砍死。他的好友李白等人都以为他死了,很是伤心,纷纷写诗悼念。
“校书郎”的工作非常悠闲,不过您也得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径和名声。不指望您能整理出多少皇皇巨著来,但是您也别带着狐朋狗友们进图书馆吃烧烤,顺便再失个火,烧光一百万册藏书。要知道还有一个“官员考课”的制度在那里等着您呢。
当这些悼诗传遍天下以后,晁衡又从唐领土安南奄奄一息地爬回长安,又黑又瘦地露个脸,表示不是故意欺骗大家感情的。不过这回历险也有好处,安史之乱爆发几年后,唐朝廷兵荒马乱到处抓人当差,因为晁衡到过中南半岛,于是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名义上成了今越南地区的最高负责人,一跃进入三品高官行列。当然,他应该没去实地上任过。
所以说,您这个一出仕就当了“校书郎”的,别再埋怨啥了,老实上任去吧。如果您坚持一考上状元就得当四五品官,那敬请穿越狗血小说,唐朝不适合您。
一直到死,晁衡都没再回故乡。倒是你俩那个叫吉备真备的同学,回日本创出了一番光辉事业,相形之下,你也就是落个平安终老罢了。不过至少你在家乡酒后还能跟人吹吹牛:“老子当年在大唐留学的时候……”
因为这样种种麻烦卑屑之处,有些文人被授偏远县尉职务以后,打死也不去,宁可辞职不干了,回起点重新练级。
至于日本人对这些留学生的历史评价,用他们做的汉文诗结尾吧。
而且,如果当了一个化外蛮荒之地的县尉,比如岭南广州那边的吧,往往要花上大半年时间全家人才能都搬到那边去住。为什么?因为正常情况一任官要当四年,交通不方便又不可能经常探亲,两地分居久了,不怕老婆红杏出墙吗?
礼乐传来启我民,当年最重入唐人。126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103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唐群.唐代教育研究.西安:西安出版社,2009
这种县尉,要做具体实务工作,可能去分管收税、押囚、组织劳役、迎送长官等繁杂困顿的工作,所以被清高的士人看不起。李商隐同志就当过县尉,看李县尉对自己工作的描述,跟“校书”真是有天壤之别。
张白影.阿倍仲麻吕研究.广州: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1)
他们一般会去当个县尉,跟“校书”“正字”一样是九品官。但是,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县(比如首都长安所在的长安、万年两县,或东都洛阳所在县,以及跟这些重要区域紧邻的县)之外,如果一个士人当官后第一个官职是比较偏远普通的县尉,他回家时八成眼神黯淡、脸上无光,跟老婆大吵一架的概率很高。
想去华清池偷窥李世民、武则天洗澡的看过来……|府兵三卫制度
要是这么说您还不能理解,那我们来看一个不太好的出身起点,也就是考试成绩不佳或者不通过科举考试或祖荫,而是从所谓“杂途”“流外”102出身当官的那些人。
唐穿业务又开张啦,这次是人体艺术爱好者组团穿越。不过不但没折扣,还整体提价啦,因为他们穿越目标要求太高,要去骊山华清宫围观皇帝后妃们洗澡,偷画人体素描。(本鹿真不理解,那一个一个大肉球有啥可画的啊?)
第三,“校书”和“正字”虽然是最低品级的小官,但驻在京城,又离“台阁”,也就是中央权力机构很近,上面有个风吹草动,容易得知消息,可以及时做出反应,比如公开上个奏章。如果一道奏疏被天子或者宰相看中了,机遇来到,可以立刻飞黄腾达。
说到骊山的温泉浴池,倒真是唐穿者欣赏人体艺术的不二圣殿。这处古老的温泉,从秦朝嬴政的时代起就被圈地建设为皇家专用洗浴城,到了唐代,首席八卦娱记,以文风浅近表白肉麻著称的白居易大神更是在自己的文艺作品里大打植入性广告,尺度打擦边球,内容香艳无比。
第二,“校书郎”能随便翻读朝廷藏书,进一步丰富自己学识,这在印刷术普及之前书价昂贵的社会,是一件特别令文人羡慕的事。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对不起,根据大唐法律法规,您的输入结果不予显示。)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101
咳,大唐礼部工信司威武。总之,唐朝一建立,从第一代皇帝李渊开始,就喜欢往骊山温泉宫跑。特别是在冬天,下点儿小雪,泡在露天的温泉池子里,脑门上顶块毛巾,喝着水上木托盘里飘来的清酒,别提多惬意了。(公司负责人出面拖走这只劳累过度的时空感混乱鹿:对不起大家,这鹿反穿到日本去了,请无视上几行字。)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每个月光俸钱收入就这么多,还不算发的大米之类的实物。)
抽醒鹿需要点儿时间,我们先进一段广告,广告词抄袭自华清宫导游解说词。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连他家马都能独占一个房间住。)
骊山是著名的风景区,“骊山晚照”是长安八景之一。骊山自古都是文人墨客讴歌和历代帝王游幸的场所。因为骊山是一座死火山,故而温泉较多,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成为帝王游幸之地。
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一个月只上班打卡两次,剩下时间都自己支配。)
相传西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始皇利用这里的温泉建造了“骊山汤”;汉武帝时,将这里加以修葺,扩建为“离宫”,即别墅;隋文帝重加修饰,“列植松柏数千株”。到了唐代,唐太宗大兴土木,营建宫殿汤池,起名“汤泉宫”;唐高宗改名为“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747),改汤造林,环山建宫,宫周筑城,改名“华清宫”。华清宫的规模在唐玄宗时达到鼎盛。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校书郎”的工资收入不错,社会关系简单又有地位,没那么多繁杂事务和必需支出,所以生活清闲又优裕。您听听白居易当上“校书郎”以后怎么说:
回到穿越现场,您看,上面说得挺清楚了,李世民、唐高宗(和武则天)以及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在骊山温泉泡过澡,理论上我们穿到骊山行宫里,顺着时间线走,可以偷窥到他们这几代皇帝。
您就别不知足啦,回家瞅瞅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的反应,所有人都羡慕死您了。唐朝考上科举的文人,一当官就能做“校书郎”的,或者当个比“校书”还略低一级,但工作性质类同的“正字”100,都是最良好的出仕起点,前程远大啊。
但是呢,业务员鹿提前跟您打声招呼,就是偷窥唐玄宗李隆基那一对洗澡,难度要比前两者大得多,需要加钱。本公司一向明码标价,额外收费项目穿越前单独列出,供客人自主选择,透明消费,您可不要向时空管理局投诉本公司欺诈顾客哦!
您又想掀桌了?“老子一路过关斩将辛苦考了这么多回,才能当个九品芝麻官、图书管理员?”
您问为啥偷窥李隆基难度大?(因为他的体重是他曾祖爷爷和奶奶的总和吗?)原因很简单,明皇陛下是在室内洗澡的,而太宗、武后他们是露天洗澡。
唐朝的秘书省、司经局、弘文馆等很多部门都有“校书”这个职位,根据部门不同,官阶从“从九品下阶”到“正九品上阶”不等,但是负责的工作都差不太多,就是整理、校勘部门收藏的图书。
您想想,露天的话,只要接近浴池几公里内,本公司再给您配备个高倍望远镜,就齐活儿了,风险比进入有卫士把守的李隆基的澡堂子(并不大)要小得多,当然收费也就低得多啦。
说考就考,考了就中。能从这些加强版科目考出来的,应该都是当世第一流的顶尖才子了,天子和宰相吏部都十分重视,很快任命您做了一个九品的“校书郎”。
您不相信李世民、武则天会厚颜无耻、胆大包天到在户外洗澡祼奔?不好意思,骊山温泉的考古发掘成果显示,那俩人还真就那么胆大皮厚。(对自己的身材和容貌有自信吗?)
第三,如果您实在没地方蹭饭了,急需做官拿工资,那就再去考个“博学宏词科”或者“书判拔萃科”吧。这是进士科的加强精英版,考试难度比进士还要大,但只要考中了,就能立即授官,不用再苦苦“守选”啦。
李世民陛下扩建“温泉宫”的时候,给自己修建的“御汤”,是一座不太规则的长方形浴池,约有半人多高,占地面积有一百多平方米,说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池子旁边的更衣室有屋顶,有墙,还有地下的供暖管道,但是等李世民陛下脱光衣服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浴池里(哇,好大一片水花),池子上空却是没遮盖的,他老人家白天抬眼可以看天空、看云、看树、看鸟,晚上抬眼可以看星星、看月亮,如果下雨、下雪……呃……侍御医在哪里?快来把这个不怕伤风感冒的不要命的家伙架走。
第二,继续跟元稹、白居易他们一起混街,吟诗作赋,写传奇小说。在文学界混出来的名气越大,越容易得到实职官,只可惜当时没有论坛微博,否则去当个网络意见领袖,仕途会更顺畅。
从目前的资料看,直到玄宗李隆基时期,才修建了在室内泡温泉的池子。那么在他之前,武女皇来骊山的时候,无论是跟那谁谁、谁谁、谁谁谁洗鸳鸯浴,还是自己一个人享受,八成还是在露天的池子里泡着。
所以您看您身边的唐朝大好青年,很多初婚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他们可不是剩男,而是奋力向上攀爬阶层的表现。而且,他们虽然不婚,但也不用靠日本爱情动作影画打发时间,人家可以随便跟身边的婢女侍妾深夜谈心,就算生了娃都没事,只要不把贱籍女娶为正妻就没人管。
唉,啰唆了这么多,还没说到正题。如果您想穿唐去偷窥这些陛下洗澡,该怎么做呢?
第一,找个贵族高门人家的未嫁女结婚吧。这种人家一般都很喜欢挑选年轻未婚的新进士当女婿,能娶个这种门第的娘子,您可以少奋斗三十年啊。
这个首先要取决于您穿越后的性别。如果您穿成了千娇百媚的贵族家小娘子,荒淫腐败的皇帝们总会时不时征选美人进后宫,到时候您或者让家人主动送您入宫,或者提前造造势,大肆宣传您家有一位才貌无双的美女堪伴君王,要进宫还是不困难的。入宫以后,就算没法得宠,只当个普通宫女,耐心地等机会,估计怎么也能偷偷靠近皇帝身边几次。
“守选”期间,您干啥呢?
要是您穿过去的父母双亲特别慈爱,死活不同意送您入宫,而您的偷窥欲望又强烈到了丧尽天良的程度,您可以考虑诬告自己家谋反。谋反主犯家的女眷,通常会被“没入掖庭”,也就是被抓到宫里去当女奴干活,不管怎么说,也算入了宫,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
唐朝中后期,考中明经和进士的,都不太可能立刻给您授职,一般要在长安等上三五七年,吏部才有个空位子给您。这段时间叫“守选”。
如果您穿越成女生,但是落点坐标错误,生到了平民,甚至贱民奴婢家里,也不是没有补救办法。勤学苦练歌舞才艺,把名声打响,然后被选入教坊,做个“太常音声人”“内人”之类的歌舞演员,就有机会入宫给皇帝表演了。特别是在玄宗年间,李隆基同学就在华清宫里专门建了一座“梨园”,亲自在那里训练歌舞艺人们(为了训练出一身汗以后直接去洗澡方便?),那您就可以趁人不注意,溜出梨园到隔壁的“莲花汤”去现场目击李三郎偷情……
您别激动、别激动……哎哟……抱头揉。是,我知道一开始就说要当官得考科举,但是可没说进士及第、高中状元以后马上就可以做官啊。
大唐防火墙还挺敏感,我就不说男女间相互偷窥的事了。接下来说说您要穿成了男身,该怎么纯洁正直地欣赏皇帝们的人体艺术。
进来两个南衙卫士,架起您就走。唉,不要挣扎啦,先忍会儿吧。怪我没跟您讲清楚,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告诉您考中了进士就能当官的?
最简单的办法,穿越成太监,穿成皇帝本人,穿成皇帝的婴幼儿子跟老爹共浴(好吧,最后一种情况也不多见,可行性不太好)。这种穿法只考验落地坐标准确度,不涉及穿越后的技术含量,没啥可说,请谨慎选择时光机驾驶员就好。
该部办事员白眼一翻,扯嗓子就喊:“卫士!新科状元失心疯迷了!速速叉出去送太医署!”
概率比较大的还是穿成大官贵族家子弟,当然了,贵族家也是分成三六九等的。在唐代,五品以下官员算是低级官员,这些人家的子弟,能近身去围观皇帝私生活的机会就很少。
我就说您学足偶像,也在快三十岁的时候中进士吧。御街夸官、雁塔题名、杏园探春、北里饮宴,种种红火热闹的庆祝狂欢仪式消停以后,您来到礼部或者吏部一伸手:“我是新科状元,给我个好官做吧!”
那么五品(含)以上官员的儿子,要通过什么方法去接近皇帝呢?
二十九岁!这个年龄在唐朝进士当中真的算是很年轻了!
笼统地说,去当各种各样的皇家侍卫。
每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上千名学子,其中能考中明经的有一百人,能中进士的只有三十人左右,所以不是一般的难考。您的偶像白居易,据说十六岁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然后他在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跟同时考中的十七个人一起在雁塔题名,非常得意地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您知道白少年这一年多大岁数吗?
那啥,先消停会儿,唐代没有“影子侍卫”这种东西。五品以上子弟当侍卫是要通过公开、公正,当然(对平民子弟来说)绝对不公平的选拔,选上了以后也是一堆人一起值班干活(唐代叫番上),很难自己一个人偷偷摸摸跟主人搞个啥。
不过呢,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唐朝学生,您应该是瞄准更高级的考试科目进士。那样您就要在写诗和作文上下功夫了。
我们具体来说,假如您穿越成了一位官员的儿子,当您长到二十一岁时,您父亲在当太子中舍人,正好官居五品,您就可以去吏部和兵部报名,要求去当一名翊卫。
一个聪明的小孩,上个七八年学,大致可以准备参加科考了。让您松一口气的是,唐朝不考八股文,您不会变成范进那样的书呆子。如果您打算考比较容易的明经科目,“四书”“五经”还是要念要背的,这是主要考试内容。
翊卫是啥呢?他们和勋卫、亲卫一起,并称为三卫。简单说就是级别不同的皇家卫士。
您投胎到了一个中低级官员或者地主家庭,正常情况下,在十岁左右开始发蒙读书。至于是请家庭教师来家里教课,还是出去跟其他孩子一起上学,要看家里的经济条件,后者更常见。
一个翊卫的品级是正八品上阶;如果您父亲是秘书少监之类的四品官,或者您爷爷是六部尚书(三品官)中的一位,您就可以去申请一个勋卫当当,品级高一点儿,是从七品上阶;再给力点儿,您干脆穿成三品官的儿子或者二品官的孙子,那样就能做亲卫了,正七品上阶。
当然,投胎时选择的家庭还是很重要。技术高超投进了顶级皇亲国戚家的,我先不论了。在唐朝想当官,至少也得是地主出身,而且最好是住在中原关中附近。唐朝的笔墨纸砚都很贵,印刷术普及之前,书籍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贫下中农家的孩子想读书上学基本是没啥指望的。
您说啥?才七品八品,官职太低了?庐山瀑布汗,您以为在唐代混个官职容易啊。
如果说,在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当官的主要途径还是拼爹拼机遇,那么到了唐朝后半段,科举制已经基本成熟,从中考、高考到公务员考试以及官员任命都有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所以,您要想当官,请努力读书去考科举吧!
那些没有老爷子门荫的科举考生,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春风得意,中了进士,可着劲儿满城撒欢打滚,滚完了以后去当官上任,您知道他们当的是几品官不?九品!在京城只能当个图书馆管理员研究一下马列主义,在外县只能当个编制内最低级的县尉!在基层摸爬滚打十来年,运气好了升官成县令,都是几万十几万人的父母官土霸王了,您猜是几品官?七品!跟个刚出社会的官二代平级!啧啧,人比人气死人啊。
身为白居易粉丝的您,如果能准确地穿越到他那个时代去当官,就能现场观摩他和元稹、刘禹锡、李商隐等人的友情互动。自己闲来无事写首歪诗,喝点儿小酒,聊聊八卦,怀古缅今一番,说不定也会有一首诗作被选入后世的语文课本,然后您就成为名垂青史的唐朝著名诗人了。
回来还说三卫,您呢,拿着老爷子的户口簿去要求当皇家卫士,有关部门审核了,认定您出身没造假,但还得看看您本人,是不是适合给皇帝太子们牵马守门。
在上一节了解到唐朝公务员的收入以后,您是不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想去当官拿工资了呢?这次我们就来体验一把唐朝的公务员考试和干部提拔过程吧!
先看长相,基本的要求是横平竖直、仪表端正,水桶腰、肉包子脸更好。
想跟元稹、白居易做同事吗?为您指点一条升官之路|唐后期文官仕途
然后听您说几句话,声音要清楚有力,口音要接近当时的官话“金陵洛下音”,地方口音不能太重,否则跟您的保卫对象交流起来容易出麻烦事。
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第二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再是让您写几笔字看看,书法要端正优美,笔迹歪七扭八像鹿蹄子踏出来的,直接踢回家练字去!
黄惠贤,陈锋主编.中国俸禄制度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最后要考察一下您脑子好使不,对事务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咋样,能不能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维稳工作,绣花枕头驴粪蛋儿就别在皇帝跟前晃了。
张国刚.唐代官制.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
四条都合格,三卫里又还有编制,恭喜您,去领员工卡和工作服,明天开始打卡上班吧。
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三卫们的工作,一般来说不是很累。总共将近五千人,分散到几个卫队里。皇帝上朝,你们给当仪仗队,站在宫殿门里墙边充场面;皇帝太子亲王出行,你们打打旗子,扛扛兵器。不上朝不出行的时候,你们在自己的划定守卫位置里站岗,不准让闲杂人等乱逛,就行了。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这样,您看,当李世民、武则天去骊山泡温泉的时候,肯定要带上你们三卫(不见得把所有人都带去)。那么哪天轮到您在御汤池上面的山坡站岗时,发现那个露天的星辰汤里有人啦,本公司就给您送个高倍望远镜过去,嘿嘿……
您已经被吓死了吗?不至于吧。其实唐朝高级官员的收入,在历朝历代还算不上最高的呢。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如果把历代官员收入都统一成大米作对比,那么唐朝和宋朝两代的繁荣期,公务员收入是最高的。其中,宋朝的高级官员收入最高,而唐朝的中低级官员历代收入排第一。
不过说实话呢,如果您被选上了亲卫还好,是勋卫、翊卫的话,就算名义上直接守卫着皇帝洗澡了,估计距离也会很远,中间有点儿花草树木遮挡,再有旅帅校尉之类的军官来回巡视监督,偷窥效果大概不尽如人意。
秦门神的年总收入=食实封3.15万石米+月俸1080石米+力课1728石米+亲事帐内课1335石米=3.5643万石米=605.931万元人民币,即年薪600多万,月薪50多万。
没关系,只要努力,一定有成果。早在贞观年间,李世民陛下就从三卫和别的渠道挑选了一批敏捷伶俐的帅哥,编成“飞骑”,专门跟在他身边陪着打猎洗澡……咳,陪浴属于我的无良想象。到了高宗武后年间,“飞骑”进一步扩大,更成了专属于皇帝的私人军队。如果您在三卫里表现出色,被选到了飞骑队里,那离皇帝就更近了。
尉迟门神的年总收入=食实封5.85万石米+月俸1320石米+力课2300石米+亲事帐内课1950石米=6.407万石米=1089.19万元人民币,即年薪1000多万,月薪90多万。
那么“飞骑”是不是离皇帝最近的侍卫呢?不—是—还另有一种“御前带刀侍卫”,唐代名叫“千牛卫”,那是可以拿着真刀真枪在皇帝面前晃来晃去的。
最后的总加法:
千牛卫呢,是十二卫里面很特殊的一个组织,这一卫的卫士很少,总共只有二百七十四个人。他们别的不干,专门贴身地跟在皇帝身边宿卫侍从。其中最高级的是“千牛备身”,一共只有十二个人,职责就是轮班地给皇帝拿御刀(千牛刀)。
具体表格就不列了,简单给个结果:敬德的这项收入每年约195贯钱,1950石米;秦琼的这项收入是1335石米。
千牛备身的品级也是最高的,正六品下阶,也就是一出社会,就跟中等州的副州长平级了(万恶的官二代)。而且千牛备身们升官一般也很迅速顺利,基本上小时候要能卡住这个位子,一辈子都不用愁富贵了。
这还不算完呢,对于他们这些带高级“勋官”(上柱国)的顶级武将来说,还另有一大项力课收入,叫作“亲事、帐内”课钱。这些“亲事、帐内”也是对免费卫士的称呼,但这些卫士一般都是高官家的子弟,充当高级官员的“亲事、帐内”是他们步入官场的途径之一,所以不干是不行的。可是大少爷们去站岗总是不情愿。老法子,交钱赎身吧。也因为都是高官家子弟,油水足,所以交的钱可真是不少,这笔钱也就成了配备“亲事、帐内”官员的一笔大财源,不能忽视啊。
好,您想当千牛备身是吧?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看,到底怎么才能混进这个系统。
力课,敬德一年收入230贯钱=2300石米,秦琼是1728石米。
首先,还是最重要的技术活儿—投胎。您不但得穿越成贵族子弟,还必须是全国最高级的那种大官僚家庭,比如:
按我们上面列的表,敬德的“开府仪同三司”是从一品散官,每年可领月俸132贯钱,折米1320石;秦琼的散官官品如果按“上柱国”来算,是二品,每年月俸108贯钱,折米1080石。
一、老爹是亲王,您是他的嫡子继承人“嗣王”,就有资格给自己的爷爷或者伯父陛下拿刀了。
然后他们二位还可以领月俸和力课。
二、老爹是一二品的大官。唐代这种等级的官员极少极少,就是王、国公、太师、太尉、司空这些荣誉性职务,除了皇族以外,一般人做到这些职务的时候,基本都已经退休当顾问了。真正掌权做事的官职最高也就三品。
另外,唐朝那些“食实封”的米虫,在挑选自己的“封户”时,都是拼命挑那些男丁多的家庭,据说至少是“三丁以上”。就按每户三个男丁算吧,敬德每年1300户的收入是:15×3×1300=5.85万石大米;秦琼每年700户的收入是:15×3×700=3.15万石大米。
三、老爹是宰相,或者御史大夫之类的“清要官”。所谓的“清要官”,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那种只务虚不务实的意见领袖、公众知识分子……
把以上这些杂七杂八全换算成大米的话,按现代学者(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的研究,贞观年间的男丁每年要交相当于15石大米的财富。
四、老爹是“三品职事带上三品本品官”,比如侍中(门下省大头头)、中书令(中书省大头头)、吏部尚书,再带上“金紫光禄大夫”或者“冠军大将军”的散官衔。
初唐的租庸调制,要求每个成年男子(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税粟2石或者稻3石,是为租;每人一年服役二十日,是为庸(如果不服役,每日交三尺绢);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3两;输布者,麻3斤。
满足以上四项中的一项后,还不算完。如果您是想在贞观年间去当千牛备身,给李世民陛下拿刀,那您的生身母亲还必须是老爹的正妻,小妾养的不要。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二位门神的食实封收入是多少。
很好,落地投胎成功的您,在大贵族家里长到十一岁,外表端正,举止稳重,可以去选千牛备身了(过了十四岁就年龄超限了,可别耽误机会)。由于名额有限,待选的小正太们,除了PK家世背景以外,还要通一经,又要会弓马,也就是文武都得来一刷子这才选得上。想想他们的年龄也就是现在的小学五六年级的样子,所以综合素质要求还是蛮高的。
其实,即使是最少的起步食实封50户,一年收入都比一品官员的全部工资高。所以,唐朝有规定,如果你有了“食实封”,那么禄米、职田这两项都不再发给你了,想多吃多占也要有个限度啊。
选上了以后怎么上班呢?公家会给您发很华丽的工作服—绣满花钿的绿色锦袍,您穿成一只绣花菜团子,跟同班正太们轮流替皇帝拿御刀,不拿刀的就一本正经地端“象笏”,在皇帝御座侧后方侍列。
“食实封”是啥呢?就是朝廷在某些地区划出几十几百户人家,规定这些人家本来应该交给政府的赋税(唐代是租、庸、调三种),转去交给爵爷们作为他们的收入。正常情况下,皇族亲王的食实封最高不超过1000户,公主只有300~600户,敬德的1300户、秦琼的700户,在整个唐朝都算顶尖的食实封了。
工作时间,禁止交头接耳,禁止从皇帝面前走过(如果需要走动,必须从皇帝背后绕行),禁止和御座位下的其他人说话聊天,禁止……禁止事项很多,不过呢,没有明文禁止偷看皇帝洗澡,也没有明文禁止在皇帝洗澡时站池子旁边拿刀侍奉。
而且,有了封爵,未必就一定有经济上的好处,这要取决于二位门神封爵后面跟着的那一句“食实封N户”。没有“食实封”,只有虚封的,一分钱都拿不到,纯属荣誉证书。
据说“千牛备身”这职位,传到东瀛去似乎还保留了一个简略版,那些将军大名的身后也经常坐着一个专门拿刀的少年,好像叫“小姓”啥的,跟男主人的关系十分亲密……
一种叫“封爵”,就是敬德的“吴国公”和秦琼的“翼国公”。这个主要体现的是血统,比如皇子们封的王,皇女们封的公主,都算是“封爵”。异姓臣子想弄个封爵是很不容易的,一般做到“国公”级,爵位就到头了。
另外,“选三卫”这档子事,在贞观年间比较有效,高宗武后时代这制度就废弛得差不多了,玄宗李三郎年间基本就没这事了(顶锅盖,我承认这一篇指南保质期太短,有骗工作量嫌疑)。
像你们这样的中低级官员啊,可能身上只套着“散官”和“职事官”两个体系的头衔。但是像二位门神这种开国元勋,最高级的大官僚、大贵族,很可能还要再多出两种官衔。
最后补充一条,如果您想偷窥的是武女皇,那还有条捷径,就是传说中的“控鹤府”。建议您可以带点儿蓝色小药丸穿过去,然后就×××××××(对不起,根据大唐法律法规您的输入结果不予显示)……
您先别急,仔细瞅瞅人家两位的官衔,跟您这位九品芝麻官相比,是不是多了些啥?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然后我们就去找找他们的禄米等级吧。
刘琴丽.唐代武官选任制度初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先把他俩一辈子拿到的最高官职晒出来,敬德是吴国公,食实封1300户(封爵)、开府仪同三司(散官)、右武侯大将军(正三品职事官)。秦琼是翼国公,食实封700户(封爵)、上柱国(勋官或散官)、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职事官)。
不能一高兴就“诛九族”,也不能“拉出去剐了”,请依法治国!|法律
元代以后,两位上古门神神荼、郁垒的人气,被更加世俗化的叔宝、敬德逐渐分走不少。我们就简单说说秦琼、尉迟敬德二位开国元勋,在给李世民陛下打工期间的收入。
今天我们来玩一次难度比较高的穿越。
什么?您问唐朝最大的官收入有多少?这可难说了。首先,不包括皇帝那一家子吧?然后,杨国忠、李林甫那些大贪官奸臣的家产也不好算。这样吧,我们就算两个名气比较大的清官、好官,比如您家里过年贴的那俩门神。
您凝神静气,心意合一,两眼一闭,“biu”一声穿过去了。睁开眼,发现身处一座大堂之内,面前地下跪着几个五花大绑的人,两边立着虎视眈眈的衙役们,堂上除了您自己,还坐着几位道貌岸然的高官,正在一起听人陈述案情。
如果按现在的市场米价,1斤大米2元人民币左右的话,您这个唐朝最小的官员,年薪也有接近6万元人民币,月收入5000元。感觉如何?
您算是反应快、适应力强,很快就懂了,您好死不死地穿越到了正在审案子的唐代刑部官员身上。
按现代学者的研究,唐朝的1石大米,约等于现代的85斤米。所以,您得做好准备了,要领一年的工资,得往家搬回近3万斤大米来……
没办法,赶紧看案卷,弄清楚是个啥事吧。这一看不要紧,正在审理的居然是桩谋反案!
禄米52石+职田收入72石+月俸180石+力课48石=全年总收入352石大米。
爱国忠君的您,看着案卷里记录的犯人种种无法无天欺君罔上的恶行恶状,热血上涌,怒火冲天,拍案大骂:“娘希匹!岂有此理!把主犯都拉出去给我活剐了!诛他九族!一个活口都不许留!”
好了,中低级官员的主要收入说完,我们来算算,您这个小小的唐朝九品芝麻官,一年总共能领到多少大米?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有多少?
这话一出口,就见堂上所有人都用打量珍禽异兽的目光看着您,您(穿越上身的那位)带来的仆从赶紧跑出去请医生,主审官厚道地宣布先休庭一阵子,三司要合议。
所以如果您这两个公费配备的卫兵,一年都不来当差,您家这一年就又有4.8贯钱的收入啦。还按1贯钱=10石米算,48石大米到手。
几位官员转入后堂,可能有那性子直率的,过来劈头问您:“公欲反邪?”
这些应该来服役的男丁,如果家里有事抽不开身,或者干脆就是不乐意去给别人低三下四看家护院,就宁可交一笔钱完事。这笔钱,我们就叫它“力课”。这种情形,官府倒也允许,而且还给出了官方的定价,就是每个月交200钱多一点儿,咱就算200钱吧。
晕,我这不是一起在审谋反案吗?怎么变成我要谋反了?
按我们的规矩,卫兵也要换算成大米。您问人肉和大米的比价是多少?这也太重口了吧,不是这么算的。
那位说了,您不想谋反当皇帝,那“诛九族”“拉出去剐了”的话是怎么出口的?我们是公务员,审案判刑要按法律条文来行事,厚厚几大卷《永徽律疏》里,哪有“诛九族”?哪有“活剐”?这种法外滥刑,就算是天子一时气急了下令实施,我们做臣子的也应该劝谏拦着才对,您今天是失心疯了,在公众场合里大嚷这个?
这里的官品,唐高宗之前是按“散官”算,高宗以后按“职事官”品级算。所以您这个九品散官兼九品职事官,每年还有两个免费的卫兵可用呢。
您要是够聪明的话,这时候最好回答:“对对,我一时迷糊犯了心恙,需要回家休息。”—熬夜恶补唐代法律去。
一品官九十六人,二品官七十二人,三品官四十八人,四品官三十二人,五品官二十四人,六品官十五人,七品官四人,八品官三人,九品官两人。
高难度穿越很考验人吧?
唐朝京官给配备的役力人数如下:
其实呢,唐代的刑罚种类倒并不复杂,说多了也就五种,说少了只有三种:打屁股、流放加苦役、杀头。
服这些劳役的男丁,根据品级和位置不同,分别叫防阁、庶仆、白直、执衣等等,为简单起见,我们一律管他们叫“役力”好了。
打屁股,最少打十下,最多打一百下,中间分成十等。打十下、二十下……至五十下,叫“笞刑”,打六十下到一百下,叫“杖刑”。杖刑最多能翻倍到二百下,不准再打多,再打多叫“鞭尸”,也不准打非整数,没人肯动手给犯人“笞三十七”“杖六十六”。
唐朝的百姓男丁,每年除了种地交租子交粮食以外,理论上还要服役,即给官府免费出力气干活。到官员们家里来看家护院、站岗放哨,官员们出行的时候前呼后拥当卫兵,也是他们服劳役的内容之一。
贬为奴婢去做苦役,叫“徒刑”,往往跟“流刑”(流放远地)并用。徒刑也分五等,即做苦役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
这玩意儿可能会让您略有不适感,因为这个收入的内容,是活生生的精壮汉子的劳动服务。
“流刑”分三等,即流放两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
您的第四项收入,也是作为中低级官员的最后一项主要收入,叫“力课”。
“死刑”只有两种:绞刑,用绳子把人勒死,因为可以留个全尸,是较轻的一种死刑;斩刑,砍掉头,是较重的死刑。
地方官的月俸嘛,我们就不细说了。因为前期地方官的月俸基本上由本地财政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同级的官员,因为所在地区不同,福利收入差距就非常大。
唐代合法的刑罚,只有以上这些。除此之外,那什么夹手指啦,割耳朵啦,砍手砍脚啦,剥皮碎剐啦,绑台上烧死,沉水里溺毙,被三炮捧杀……一律属于法外的“私刑”,您在正式的朝廷文件里是看不到这些的。
18贯×10石米=月俸年收入为180石米,比禄米和职田收入加起来还要多哟!
什么,您问啥?知道不能剐人了,但为啥也不能诛九族?这不是很古老的刑罚吗?
据说唐代中叶(开元天宝年间)正常的米价是斗米20钱,石米200钱,但是贞观四年(632)以后,似乎一直到高宗前期,二十多年间米价都在极低的情况下运行,贞观四年斗米3~4钱,贞观八九年(636—637)斗米4~5钱,贞观十五年(643)斗米2钱,高宗永徽五年(654)斗米4钱,麟德三年(666)斗米5钱……目前暂且算初唐平均斗米10钱吧?1石=10斗,1000文钱=1贯,也就是说1贯钱=10石米。
呃,唐以前的刑罚,我没研究过,唐代的种种非法私刑,我们也暂时先不论,只说《永徽律疏》上规定的合法刑罚,最严重的十恶之首—“谋反”,处刑也不过是:正犯斩首,正犯的父亲和成年儿子绞死,“三族”之内的亲属受牵连没收财产或流放,仅此而已。
要把钱折算成大米的话,18贯钱能买到多少大米呢?
您说您脑子有点儿乱了?唉,我们来看个具体的案例吧,比如您手上这宗案卷,就可以是一桩涉刑很广泛的罪案。
按您那“将仕郎”的九品散官品级,您每个月能领到的福利钱物,大概相当1.5贯钱,那么一年就能领到18贯钱。
这桩谋反案的揭破起因,是长安城万年县永宁坊里两个地痞打架,被路过的片儿警(武侯)逮到,扭送见官。
一品官11贯钱,二品官9贯钱,三品官6贯钱,四品官4.2贯钱,五品官3.6贯钱,六品官2.4贯钱,七品官2.1贯钱,八品官1.85贯钱,九品官1.5贯钱。
当然了,痞子打架这种小事,根本不会惊动您所在的刑部、大理寺等中央司法机关过问,甚至京兆尹(长安市市长)、万年县令(长安市万年区区长)很可能也懒得理,由万年县的“法曹参军”(负责司法事务的区长助理)王五审一下:两个人都只轻微见血,没大伤,但痞子张阿三打架时抄了板砖,杖六十;痞子李四奴是空手打的,没用凶器,笞四十,各人打一顿屁股完事。
京官的月俸收入如下:
张阿三一拐一拐回家,想到自己比李四奴多挨了二十板子,气恨难平,于是隔天又找到王参军告发:“李四奴那小子不是好人,几天前我见他夜里跟别人一起往他家搬财物来着,不是偷来的就是抢来的。”
“月俸”这项比较麻烦,因为一开始主要是发肉鱼、果菜、香皂、洗发水、笔墨纸砚等实物,当然也发钱。后来大家都觉得发钱最合适了(在商品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用钱买东西越来越方便的情况下),于是朝廷也定了章程,规定每个月按等级给官员们发钱或者相当于这么多钱的实物。
既然有人告发,县里也不好不理,派些城管协勤(唐代管这些人叫“不良人”)去李四奴家搜查一下。其实谁也没当回事儿,就算在李家搜出了一些赃物,只要不值五匹绢的钱,那也不过是再把李四奴打一顿而已。
您的第三大收入项目,叫“月俸”。
没料想,不良人回来了,一个个气色不正,口眼歪斜。王五见状笑问:“看来李四奴这小子还真偷了不少东西啊,比五匹绢还多?那就得徒一年了。他去做苦役倒也没啥,就是‘徒’以上的刑罚得县官甚至京兆尹来审理,还得送大理寺去判决,忒麻烦。李四奴这小子真该死。”
看看,您的职田收入比禄米收入还要多呢,感觉到受鼓舞了吧?别着急,下面还有呢。
不良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人闷声说:“嗯,他偷的东西比五匹绢值钱,值钱得多。”
为了您最后方便计算一年总收入,我们最好把您的所有收入都折换成大米。按唐朝的官方比价,粟2石=稻3石=米1.2石,职田收入120石粟=72石大米。
王参军皱眉了,说:“不是吧,偷一尺绢杖六十,多偷一匹加杖十下……偷够五匹绢徒一年,偷十匹徒一年半,十五匹徒二年……偷够三十匹绢就要流放两千里,偷五十匹绢流三千里加两年苦役,这是盗窃罪的最高判刑了。李四奴他到底偷了多少东西啊?”
唐朝廷规定,职田收租不能超过每年每亩6斗粟。就按一年1亩田6斗粟来算,您这项收入是1200斗(120石)粟子。
不良人说:“他偷了件龙袍。”
您的职事官是“秘书省校书郎”,正九品上阶,能分到200亩职田。不过,我问问您,这200亩地,您能自己种吗?不能吧?肯定得租出去当地主,那么一年能收多少租子呢?
“……”
(地方职事官没有一品官)二品官1200亩,三品官1000亩,四品官800,五品官700亩,六品官500亩,七品官400亩,八品官300亩,九品官250亩。
案件上报给万年县令,县令上报京兆尹,京兆尹上报大理寺。事关重大,大理寺又上报宰相奏明天子,指定刑部、御史台各派官员,会同大理寺官员进行“三司会审”。您穿越上身的这位刑部侍郎某,这才参与到案件中来。
外官职分田列表如下:
一边侦查一边审理,李四奴受拷不过(“这杀材真没用,打二十板子就招了,最多可以打三次,总共二百板呢!”大理寺官员来某评论),全盘供出同伙数人,其中一人是贵官邵禄柔的家奴,负责看守邵家仓库。龙袍,还有其他财物,都是从邵家偷出来的。
一品官1200亩,二品官1000亩,三品官900亩,四品官700亩,五品官600亩,六品官400亩,七品官350亩,八品官250亩,九品官200亩。
李四奴一伙的窃盗案至此审理清楚,下一步侦讯重点转为邵禄柔私造龙袍的谋反案。在那之前,我们先把李四奴一案涉及的各色人等处分清楚。
京官职分田列表如下:
主犯李四奴等数人,盗窃伪龙袍及金银器若干,价值超过五十匹绢,每人都流放三千里加苦役两年。同时,从他们的家产中罚没相当于赃物两倍价值的财物。
职田的数量,同级京官和地方官也不同,但是这回反过来了。因为京城仓库多、人均耕地少,所以京官的职田比较少。而地方上闲置耕地较多,所以地方官分到的职田就多,正好可以补贴少拿禄米的心理不平衡感。
李四奴藏匿赃物,本来还另有处罚,因上述盗窃罪处罚已经达到上限,不再加刑。
“职田”就是朝廷给官员们发的土地,让他们雇农民来种地,自己收地租来作为工资补贴。职田的数量,当然也是根据官员等级来分发的,不过这个就不是按“散官”等级来算,而是按“职事官”算的。
永宁坊坊内出了一名盗贼,本坊里正(街道办事处主任)应笞五十,因三十日内破案捕获盗贼,里正免罚。
您的第二大收入项目,叫“职田”。
首告人张阿三可以得赏钱,李四奴等人被罚没的相当于双倍赃物的财产里,扣除赃物那一份,剩下一份,分给张阿三和出力捉盗的不良人作为赏钱。
对照上表,您看看,您这个在长安做官的“将仕郎”,一年能领到52石大米呢。52石大米有多少啊?您先别急,这可不是您一年的所有收入,还有几项福利奖金津贴什么的可以领呢。
张阿三欢天喜地叩头领赏走人,李四奴痛哭流涕地收拾东西去服刑,下面可以审理邵禄柔私造龙袍案了。
正一品官650石,从一品官550石;正二品官470石,从二品官430石;正三品官370石,从三品官330石;正四品官280石,从四品官240石;正五品官180石,从五品官140石;正六品官95石,从六品官85石;正七品官75石,从七品官65石;正八品官64.5石,从八品官59.5石;正九品官54.5石,从九品官49.5石。
本来呢,这个邵某如果只是自己缝了一件龙袍,甚至是偷了龙袍玩Cosplay,倒也不能算“谋反”,“盗乘舆服御物罪”的处刑只是流放两千五百里。但是随着侦查的深入,发现这人不仅造了龙袍,还造了冠冕、礼器、车辇、兵器、铠甲……私养了一堆马匹武士谋臣,做好了行刺皇帝改朝换代的谋划,联络了京外封疆大吏,画好了军事行动地图……
唐朝外官每年能拿到的禄米如下:
简单地说,不把这人定性为谋反的话,我誓不罢休……于是三司会审的官员们量刑上奏,皇帝批复“宜依”,按照唐律,处刑如下:
上面说的是在京城长安做官的工资表。如果是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就比较惨一点儿,工资要比同级京官低大约10%。
正犯邵禄柔砍脑壳,没说的。他的父亲和儿子(第一等亲族)按律要绞死,他的母亲、女儿、妻妾、媳妇、祖孙、兄弟、姐妹(第二等亲族)、奴婢都应该罚没为官奴婢,他的家产也应该罚没为官产。
正一品官700石,从一品官600石;正二品官500石,从二品官460石;正三品官400石,从三品官360石;正四品官300石,从四品官260石;正五品官200石,从五品官160石;正六品官100石,从六品官90石;正七品官80石,从七品官70石;正八品官67石,从八品官62石;正九品官57石,从九品官52石。
但是具体细分起来,还有很多种情况。比如主犯有三个儿子邵大、邵二、邵三,其中邵大和邵二都已经年满十六岁,那就得绞死,而邵三还不到十五岁,可以免死,降一等,罚为官奴婢。
唐朝京官每年能拿到的禄米如下:
主犯的母亲邵古氏年龄超过六十岁了,可以免罚,领走属于自己的一份家产另立门户过日子。父亲邵归克就比较惨,男人要满八十岁才能免罚,他不到年龄……如果遇上了一个心软的执法者,肯给邵归克的身体状况出具“笃疾”(最高级别的老病残废)证明,那也可以免罚拿家产走人。
您刚刚做官,当然是从最低级的“从九品下阶”开始计算工资。那么,您一年能领到多少大米呢?唐朝中央对各级官员禄米有统一明确的规定,我们来看两张表。
主犯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订婚,收了聘礼约书,那就算夫家的人了,可以免罚,从入官的家产里领回本属自己的一份嫁妆,嫁人去吧;小女儿还没许嫁,真不幸,只能没入掖庭去做官婢了。
就高不就低?美死你了。记好了,在唐朝名目繁多的各种工资项目里,最重要的“禄米”“月俸”和前期“力课”,都是按“散官”的品级来计算发放的。所以“散官”这个系统,经常也被叫作“寄禄官”,意思是这个官衔没啥实际工作可干,纯粹是用来标志收入待遇。
此外,主犯邵禄柔的伯妗、叔婶、侄儿侄女(第三等亲族)按律也要被流放三千里。邵的伯父就申诉了,说他家和主犯已经分家,不同居共财了,那么好,你人要流放,但你家的财产可以不没收入官,你自己带走。
在您刚刚入仕的时候,身上套着两个官衔,分别是“将仕郎”和“秘书省校书郎”。那么问题这就来了,“将仕郎”是一个从九品下阶的最低级的“散官”,而“秘书省校书郎”是一个正九品上阶的职事官,您的工资要按照哪个级别发放呢?
唐代最严酷的“合法刑罚”,就是这样的了。
您问要准备多少个米缸才够?这就要看您当的是什么官了,毕竟工资是按照级别和岗位来发放的嘛。如果您政绩不错,连连升官,工资也会跟着上涨。
您可能觉得不过瘾,没关系,在合法刑罚之外,非法的私刑滥刑也一直在社会各阶层存在着,只是随着时代风气不同,轻重程度有所区分而已。
总之,工资主要是粮食,而且大多是在秋收后粮食已经入库的时候发,发一次粮食要够你们全家吃一整年。所以,领工资以前,您家里必须准备好存放大量粮食的空间和容器。
比如,历朝历代的皇帝,就没有哪个敢拍胸脯保证朕一辈子奉公守法从来不动私刑的;各级官吏在审案子的时候,也难免会多打几板子逼出口供来,万一碰上周兴、来俊臣这种酷吏,那犯人只能自怨命苦但求速死;一般的贵族甚至平民,对自家奴婢动用私刑也不算罕见。
唉,白烂天雷古装剧害死人啊。您听好了,您这个唐朝公务员,每年领一次(对,一年一发,不是每个月都领)的工资,大部分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可能也有一些地方由于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只能发放小米、稻谷或者别的粮食,不过那都要按一定比率折算,发放的粮食价值要相当于别地那么多大米的价值。
私刑呢,在唐代是一种无法绝迹,但始终被批评指责的行为。唐律里有种种条文,限制官员、主人滥用私刑,一旦违法,要承担责任被判刑。对皇帝的滥刑行为,虽然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督控制办法,但大臣和史官们议论这事时,也大多持否定态度,有些人就直接冲着皇帝喷唾沫星子去了。
发工资跟仓库米缸有什么关系?呃,您认为您将要到手的工资会是什么东西?纸币?金条?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还是所有古装剧里上至尧舜禹汤下至晚清民国几千年来通行不悖的—银票?
您要想对此加深理解,我建议您调整好坐标,精确穿越到贞观元年某月日的太极宫里,大概能亲眼看到一对正在为公刑私刑吵架的君臣。
盼望着,盼望着,秋风来了,发工资的日子近了。赶紧着,招呼家人奴仆清仓房、倒腾库底、洗刷米缸,最好再跟人家要几只猫来养着抓老鼠,没猫请蛇大仙来也行。您问这是干啥?唉,不是说了,要发工资了吗?
暴跳如雷的李世民:“我已经诏告天下,敢伪造简历来应聘求官的人一律砍死,这好不容易抓了个典型出来,结果你竟然只判他流放!你这是当面打我脸啊?”
为了给您提提精神,谈工作之前,先大概说说唐朝公务员的收入吧。
翻白眼的戴胄127:“您老人家要是抓住那个伪造人以后当场用私刑砍死他,我也没法;现在您既然把这人交给我们司法机关审判了,我们当然要按国家法律量刑—都跟您老人家似的玩激情判罚,这国家要成什么样了?”
在唐朝什么工作待遇最好?那当然是亘古不变的考公务员,当官捧铁饭碗啦。
李二:“……好吧,打脸就打脸好了……反正我也已经被打成肉包子脸了。”
确实,前面我们讲了不少唐朝的美食华服、旅游风景、娱乐产业、体育运动这些烧钱项目。不过享受完以后,您是不是应该郑重考虑一下赚钱的事了?就算您是官二代、富二代,也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不是吗?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看完了苦逼的唐朝穿越女生活以后,您觉得穿越成男性会好很多?未必呀,未必。
钱大群撰.唐律疏义新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吓死你不偿命,秦琼、敬德的门神工资|公务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