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嗜血的凤冠 > 三十 机关算尽欲盖弥彰

三十 机关算尽欲盖弥彰

对于这逆耳忠言,胡国君主根本听不进去,仍然变本加厉地对官吏及黎民百姓进行搜刮和剥削,哪里还能想到,此时郑武公在算计他及他的胡国。

胡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但是胡国的君主贪婪又固执。为了刮净朝野的全部“油水”,什幺事他都一概亲自过问,并且还与大臣们斤斤计较,引起群臣的不满。一些有忧患之心的大臣劝告他,不要与群臣争利,要把目光看远些,不要因为蝇头小利影响君臣关系,耽误了国家大事。

郑武公算计胡国,面对着如何下手的问题。他明白,郑国的实力还不雄厚,根本不能像秦、楚、齐等大国那样轻而易举地吞并一些小国。胡国再小,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实力。如果要用武力攻打胡国,郑国就是能够取胜,肯定也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要是有一个国家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游戏,郑国就会成为别人的口中之食。因此,在各诸侯国相互争夺的乱世,作为小国的郑国,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保存和发展实力,而绝没有消耗实力的资格。顺着这一思路,他很快就排除了用武力拿下胡国的计划。

申国的灭亡,也给郑武公敲了一个响亮的警钟:要使郑国长久生存下去,自己就必须尽量强大起来。不然,就随时有可能被别国宰割。这时的他头脑就膨胀起来,胃口也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满足并吞郐、虢两国了,而是把眼睛盯上了东南的一个国家——胡国(辖区在今安徽阜阳西北)。

排除了武力,余下的只有和平手段。而和平手段又有多种途径,哪一种途径最有效?他苦苦找不到答案。这天,他正在绞尽脑汁思考时,夫人武姜走了进来。看着申侯为了搞好两国关系而嫁给他的武姜,他顿时计上心来。

申国的迅速灭亡,使武姜十分悲痛。想到父亲的良苦用心,想到自己没能帮助父亲实现申国强盛的梦想,她的心在滴血。

这天,郑武公派遣他的心腹大臣前往胡国。郑国在周天子那里很有分量,胡国一直对它仰目相看。今天,郑国的使臣前来,让胡国君主受宠若惊。他一刻也没敢耽搁,使臣刚到,他就迫不及待地以高规格接见。

申侯虽然算计得好,但是终究还是失算。还没等到他借助郑国的势力使申国强盛起来,楚国就下了手。卧榻旁边,岂容他人酣睡?一心想成为华夏霸主的楚王,怎能允许申国在他身边不断强大起来,将来有一天对楚国构成威胁?在申侯正做着强国梦时,楚国的铁蹄把他的美梦惊破了,申国也在铁蹄下成了历史。

寒暄之后,郑国的使臣对胡国国君说:“我主特让我来看望陛下。陛下德高望重,在各诸侯中享有盛誉,我主诚恳希望郑、胡两国精诚合作,共襄盛举。为此,我主有心让他最宠爱的公主侍奉陛下左右。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申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郑武公打着自己的小九九,结果都打到了一块,郑、申两国建立姻亲。很快,申侯的小女就成了郑武公床上的玩物和欢愉的工具。历史上把郑武公的这个夫人称为“武姜”。武姜后来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寤生,次子叔段。

如果胡国君主头脑清醒,是个明白人,他就会想一想比胡国强大得多的郑国君主,为什幺主动把他最宠爱的美丽公主嫁给弱小的胡国君主他这幺一个入土半截的老头子,也会思考一下这里面是否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掘突也是个色中饿鬼,对于美女,他也是来者不拒。听说申侯要把美貌的女儿嫁给他,又想到申侯在周天子心目中的威望,再想想申侯的大女儿是现在周天子的老娘,要是能攀上这门亲,自己在周王朝朝廷中的地位,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再说,和申侯这样在周天子那里有声望的人攀亲,各国诸侯又会对自己敬重几分。日后天下归心,郑国还不就成了天下的中心?要称霸天下还不手到擒来?

悲哀的是,此时的胡国君主被郑国使臣的奉承话给闹昏了头。作为大国的郑国主动要把国君的公主献上,正好迎合了他贪婪的性格。听了郑国使臣的话,他一门心思想的是郑国国君还有求于他,想到的是绝美、幼稚、可心的美女就要纳入自己的怀抱,想到郑国君主肯定要给他最宠爱的公主价值连城的嫁妆,他的心陶醉了。在这一心情支配下,他根本不可能去想什幺负面的东西,只可能往好处想。越往好处想,心里就越甜。心里越甜,就越往好处想。这样恶性循环,感到周天子也不如他。

申侯心里甜甜的,就派心腹出使郑国,对郑武公掘突说:“我主很敬佩陛下,看到陛下为大周王朝及郑国的黎民百姓日夜操劳,有心想让他的公主侍候陛下的贵体。我主的公主个个花容月貌,嫁给前周天子幽王的是大公主,现在已经为太后,陛下已经看到过她的风貌。我主膝下的这个公主更是在姐姐之上,在我申国上下美名远扬,被誉为‘国花’。如果能让这样的公主侍奉陛下,也算没辜负她的羞花闭月之貌了。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送走了郑国使臣之后,一些大臣提醒胡国君主,郑国这幺做,里面是否有什幺猫腻?

这一画龙点睛的话,顿时使申侯眼前一亮。是啊,眼下自己膝下不是还有一个年少、可人的公主吗?让这个公主嫁给郑武公,自己就是他的泰山岳丈,他郑武公也就成了自己的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以后再有了外甥,那郑国跟申国还有什幺区别,还不都是我申侯的吗?

这位君主正在做着美梦,哪能听进逆耳之言?只见他黑着脸斥责道:

手下的心腹猜出了他的心思,就献计,用武力难以征服郑武公,为什幺不用迷人的“罂粟花”征服他呢?

“别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哪有人拿自己的女儿开玩笑的?人家好心肠,你倒当成驴肝肺,这样的心态哪能跟各诸侯国共事啊!”

可是,怎幺利用郑国这颗棋子?是用武力征服它,让郑国服服帖帖地为申国所用?申侯感到,这显然行不通。这一,郑国是周天子的近亲,打了郑国就是打周天子,打狗还得看东家呢;这二,郑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实力,真的打起来,申国不一定有获胜的把握;这三,眼下不少诸侯都在巴结郑武公,试图通过他在周天子那里捞到更多好处。如果攻打郑国,其他诸侯国可能会拔刀相助。申侯认为,虽然自己的女儿是周天子的太后,但是根本插不进朝政中来,只是一个摆设,成了明日黄花。诸侯们谁的眼都不瞎,没人走太后这条路在朝廷牟利。这幺一分析,申侯就看得十分清楚,申国真要用武力让郑国为自己所用,就会处在四处挨打的被动局面,惨败甚至被消灭在所难免。

大臣们被骂得个个像秋后的茄子,都耷拉下了头。

申侯看到郑武公在周王朝及各诸侯国中不断扩大的势力,又看到郑武公与周天子的近亲关系,才意识到郑国不可小觑。申国要生存、要发展、要强大,郑国都是一个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于是,在申侯这盘棋上,开始把郑国作为一个重要棋子。

当一个良辰吉日,举行了隆重的婚姻大典之后,胡国君主看到娇美、妖艳的郑国公主,看到无法计算的丰厚嫁妆,他更认为自己对这门亲事的判断无比正确,更感到自己的伟大,也觉得自己猛然间成了普天之下最富有的人。想到这一切,也就更进一步证明了郑武公对他的一片真心实意。

荥阳与洛阳相距很近。郑武公到周王朝上朝,或者到他的封国,都十分方便。开始,辅佐周平王的有公子掘突与卫武公两人。由于卫武公很快就死掉了,这样,郑武公就独自把持周王朝的朝政。一时间,郑武公在各诸侯国中崭露头角,引人注目,各诸侯都对他另眼相看。

这一情景,使群臣再也无法对君主劝告了。这是啥事啊,人家娶娇妻,你却泼冷水,君主会认为你到底安的什幺心。对于自保意识很强的大臣们来说,谁愿意光着头往荆棘里冲啊。

此时的郑武公对于周天子的忠诚,有相当一部分是做在表面。实际上,他趁周天子让他在朝廷辅佐之机,假公济私,不断地以周天子的旗号扩展自己的势力。他先是无情地把虢、郐两国献给他父亲公子友的十座城邑公开纳入郑国的版图,又相继灭掉了郐、虢两国。接着,又为了方便把持东周朝廷,也为了方便与东部的各诸侯国抢夺势力,郑武公又往东扩张到洧水(今河南双洎河,故道经鄢陵、扶沟,到西华下游入颍水)和溱水(今河南境内溱水河)之间,还把都城迁到东虢(今河南荥阳)。

再说郑武公成心算计胡国君主,但他也并不立即下手。在可爱的公主嫁到胡国以后的一段时间,他对胡国时时处处表现出亲密、友好的姿态。针对胡国君主贪财好利的秉性,他时不时地给胡国一些好处,让胡国君主经常陶醉在郑、胡两国亲如一家的气氛中。

郑武公对周天子慷慨封赏十分感激,就在新郑城内建了一座高台,他经常登上这座高台,往西眺望周王朝的都城洛阳的方向,以表达对周天子的谢意。后来,这座高台就叫“武公台”。

胡国君主果然中计。郑武公对他的举动,使他感到郑、胡与其说是两国,不如说是一国。就像邻里两家人,拆掉山墙就是一家人了。

公子掘突把反叛平息后,东周平王宜臼论功行赏。申侯晋爵为公,申侯的夫人为太后。秦、晋、卫均得到奖赏。由于公子友以死护卫周幽王,被追封为郑桓公,郑公子掘突,袭爵为公,还把洛阳以东的大片土地都赏赐给了他。这还不算,他又把郑公子掘突留在朝廷工作,任命他为卿士,辅佐周平王处理朝政大事。

这年,胡国发生严重的旱灾,庄稼减收六成。全国人民闹饥荒,军队更是粮草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胡国君主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措,就是大力裁减军人,撤掉驻扎在郑、胡两国边界上的所有军队。他把自己的决定向郑武公进行了通报。郑武公深表称赞,并积极响应,也撤去了郑国驻扎在两国边界上的军队,使两国的边界成为无人防守的和平边界。

郑桓公公子友死后,他的长子公子掘突立即继承了他的王位,他就是郑武公。郑武公听说父亲是被犬戎人杀死的,十分悲愤,身穿孝服,率领战车三百辆,星夜赶往镐京报杀父之仇。在秦、晋、卫军队的协助下,郑公子掘突杀退了犬戎人。

得到郑武公的积极响应,胡国君主更是在群臣面前夸耀他的大政方针无比正确,要求大家在处理军国大事时,一定要以郑、胡两国的姻亲和联盟关系为重。

事后,申侯为了逃避杀害公子友的责任,竟私下给郑国写信,说公子友被反叛的犬戎人杀死,要郑国发兵报仇。

但是,一些老臣并不因此放松对郑国的警惕。他们一直怀疑,长期崇尚武备、奉行对外扩张又阴险狡诈的郑武公,竟然一反常态,把自己最宠爱的公主嫁给一个弱小国家的君主,这简直不可思议。嫁女之后,又对胡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友善,他们认为这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这次,他依然带兵前来勤王。没想到这次倒真的遇到了反叛的强敌。为了护卫周幽王,公子友竟然惨死在申国军队的手下。

一个心腹很担心胡国可能被郑国吞并,就语重心长地劝告胡国君主:

而公子友不忘周幽王对他的宠信,每次周幽王点燃烽火戏弄诸侯时,他都迅速赶到镐京。

“陛下也知道,当初虢、郐两国只是把十座城邑交给郑桓公替他们管理,哪知郑武公贪心不足,竟然把这十座城邑占为己有,还并吞了虢、郐两国,这跟山中狼有什幺区别?再说我们胡国以前跟郑国就没有什幺交往,郑国一夜之间要跟我们胡国建立这幺亲密的关系,这是为什幺?郑武公把他的公主嫁给陛下,其中有没有姻亲以外的动机?臣听说眼下郑国正在加紧练兵。郑国与其他邻国关系都很友好,偏偏在这时练兵,这是为什幺?这里面是否存在要出兵并吞我们胡国之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臣恳求陛下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要被郑国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友好所迷惑,要提高警惕,抓紧备战,防备不测啊。不然,一旦郑国翻了脸,我们哭都来不及啊!”

公子友迁到洛水以东两年之后,申侯、犬戎人及鄫国发兵讨伐周幽王。周幽王下令点燃烽火,征召各路诸侯国勤王。由于此前他为了逗褒姒发笑,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这次真的有了敌情,诸侯们都不愿再次上当、劳师动众。

这话要是出自别的哪位大臣之口,胡国君主肯定会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但这位大臣是把他推上龙椅的功臣,平时两人除了夫人以外,别的都不分彼此。这样的心腹说的话,他不能不放在脑子里琢磨琢磨。琢磨来琢磨去,他感到这些话并非无稽之谈,这才在朝堂上对郑、胡两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越探讨,越感到郑武公嫁女别有用心;越感到别有用心,就越觉得应该重新定位两国关系。

虢国及郐国的君主听说被天子宠信的司徒来到他们这里定居,为了能使他在周天子面前为他们争取到更多好处,又帮助他治理献出的那十座城邑。

正在这一节骨眼儿上,从郑国传来的一个消息,又把胡国的这些探讨给搅黄了。

这就是历史典故“桓公寄孥”的来历。

这天,郑武公在朝堂上对群臣说:

这样,公子友如愿以偿地到了洛水以东。当然,除了他自己一个人去了之外,还带去了他的家属、部族、财产,甚至许多商人。

“自从寡人并吞了虢、郐两国以后,就没有出过征。现在我们郑国虽然比以前强大了不少,但是与一些大国相比,寡人总感到还不是对手。郑国的社稷是先祖奠基的,寡人虽然把郑国的地盘扩大了一些,但总嫌不够。大丈夫立身于天地之间,要干大事,成大业。目前,郑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正是拓展疆域的绝好机遇。寡人想问问众爱卿,到底哪个国家是我们下一个进攻的目标?”

经过六年的建设,公子友把郑国的都城迁到虢、郐两国借给他的地盘新郑这个地方。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大臣议论纷纷。他们各抒己见,一时形不成统一意见。

表面上是割给十座城池,实际上,这十座城管辖的更为广大的农村连带着都成为郑国的地盘,这可就是不小的一块地方。

谏臣(负责向国君提出意见、建议的官员)关其思把郑武公的心思摸得透亮,深知君主嫁女到胡国,就是麻痹胡国君主,找准时机,一口把胡国吞掉。再说,关其思也感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向君主提出自己的见解,更何况是君主主动向群臣发问呢?

公元前773年,公子友派他的长子掘突代表郑国大模大样地先后到虢、郐两国借地。有公子友上接天、下接地的身份,两位君主谁敢得罪他?得罪公子友就是得罪周天子啊。得罪了周天子,一声令下,普天下群起攻之,哪还有他们两个国家的生存之地?两个国家的君主谁也没有那个胆。结果,两国各献五座城池给郑国。

于是,他大步出列,提高语气,直言不讳地说:

按理讲,国家的疆土寸土必争,但公子友有他的强项,那就是他是周天子的亲叔父。得罪了天子最亲近的叔父,也就是得罪了周天子。得罪了周天子,那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正因如此,公子友才大胆设想,毫不犹豫地去借地。

“陛下,臣以为我国要进攻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胡国。陛下把爱女嫁给胡国君主,又陪送那幺丰厚的嫁妆,使胡国君主相信陛下的诚意,放松了对我郑国的警惕,胡国君主连在我国边界部署的军队都撤走了。陛下只要对胡国出兵,胜利一定是我郑国的!”

但是,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地方是虢、郐两国的地盘,虽然得到周天子的恩准,但也必须向虢、郐两国的国君借地。

郑武公向胡国实施“美人计”的谋略,没有告诉任何人。想到关其思猜中了他的计谋,这要是让胡国知道了,必然要坏了自己的计划,还可能把自己可爱的女儿赔进去,他岂能认同关其思的猜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绝不能在群臣面前承认这一计谋。

周幽王很欣赏他这位叔叔的开拓精神,遂不加思考高兴地批准了。

关其思的话音刚落,他便勃然大怒,手指着关其思厉声怒斥道:“好你个关其思,没想到你一个谏官,不为国家的强大出好主意,也不想到如何加强与邻国的关系,竟然污蔑寡人把爱女嫁到胡国的意图,要寡人出兵攻打胡国,狂言挑拨郑、胡两国之间的关系,你这不是让我落个不仁不义的骂名吗?寡人养活你这样的人有何用?”他立即下令,把关其思推出去斩首。并警告全体朝臣,如果还有人心术不正,劝告他进攻胡国的,关其思就是他的下场。

这时,公子友心里亮堂了,就去见周幽王。说为了开发洛水以东这块地方,为国家提供税收,他打算带领他封地的民众迁到洛水以东。

在对关其思斩首时,郑武公特意让手下向胡国驻郑国的使节通报了关其思挑拨郑、胡两国关系的罪行,并让他到现场监斩。关其思被处死后,这位使节立即派人向胡国进行了通报。

“秦、齐、晋、楚这四国!”

胡国君臣听说郑武公竟然处死了挑拨两国关系的大臣,都很欣赏郑武公把女儿嫁到胡国的诚心和与胡国建立联盟关系的诚意。从此,再没有人劝告胡国君主要提防郑国了,反而有不少大臣多次提出建议,如何进一步与郑国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如果周朝衰败了,哪些国家会脱颖而出、强大起来?”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两国相安无事。这一年,郑武公派使臣前来求见胡国君主,并把郑武公专门给郑夫人的亲笔信函交给了她。郑夫人看了后,顿时痛哭了起来。胡国君主忙问怎幺了,郑夫人就把信函递给他。他看了一遍,才知道原来是郑夫人的母亲武姜得了重病,生命垂危,想在离开人世之前,与郑夫人这个女儿见上一面。

“西方的民众贪财好利,大人无法久住!”

人之常情,又是郑武公亲自来信,胡国君主不好拒绝,只好让郑夫人当天就跟着郑国的使臣上了路。

太史伯摆了摆手:

胡国本来就是弹丸之地,加上郑夫人一行快马加鞭赶路,第二天就到了郑国的地盘。在郑国的边界一侧,郑武公见到自己心爱的小女来到自己身边,心头的一颗石头落了地。他立即下达军令,火速攻占胡国。

“那我去西方怎幺样?”

郑武公的命令如大洋中发生八级地震,蓦然产生了无法抗拒的海啸,在郑、胡两国的边界一线排山倒海般向胡国的纵深推去。

“不行!”太史伯一口否定,“江南是楚的地盘,楚的祖先是祝融。祝融是喾帝时期的火正。他的功劳很大,可他许多子孙的部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兴旺起来的。要是周朝衰落了,他在楚地的子孙,肯定都会兴盛起来。这种情况,对大人有利吗?”

由于胡国撤掉了两国边界上的兵力,使郑国军队如入无人之地,轻而易举地就进入了胡国。直到郑国军队进入胡国几十里深,才遇到胡军仓促抵抗。但是,由于毫无准备,胡国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被打得一败涂地。当天夜里,当胡国君主正搂着娇娃尽情地同登巫山时,竟然光着屁股当了郑国的俘虏。

“我要是去江南,怎幺样呢?”

此时,他还不相信自己成了别国的俘虏,还以为是自己国家的将士发动叛乱,遂大声呵斥道:

公子友仍拿不定主意:

“是谁大胆背叛寡人?不怕杀头吗?”

“因为那一带,跟虢、郐两国相邻。而虢、郐两国的君主,都是贪财好利之人,黎民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可是周王朝的黎民百姓都拥戴大人。大人如果去到那里,虢、郐两国的君主知道周幽王很宠信大人,肯定要用土地讨好大人。这样,大人就有了自己的地盘,虢、郐的黎民百姓就会成为大人的忠实子民!”

郑军的将士们笑了:

公子友问原因,太史伯说:

“死到临头,还做梦呢!你以为我们是谁?我们是大郑的将士,这次专门来捉拿你去见你的岳丈、我们的君主郑武公!”

“大人可以去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地方。”

胡国君主顿时惊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太史伯看他十分诚恳,也就推心置腹地说:

“这,这,这到底是为什幺啊?”

“眼下社稷不稳,天下纷乱,时局堪忧,朝中每个人都想着自己日后的出路。大人看,有一天无法在朝廷待下去了,我到哪儿去为好?”

郑军将士们哈哈笑了:

他忧心忡忡地问太史伯:

“为什幺,为什幺,这还用问吗?你以为我们君主的公主就那幺好让你睡的?吃炒面还要配口水哪,你今天的下场,就是你得到我们君主公主的代价!”

迷茫之中,他找到知己太史(掌管任命、册封、俸禄、礼制、占卜、祭祀以及记载历史、时令、天文和历法的长官,为三公之一,地位显赫)伯。

只听“扑通”一声,胡国君主瘫倒在地上,几个人上前拉也拉不起来。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所作所为中,他清楚地看到周王朝早晚要被他毁掉。自己就是对周王朝再拼力,就是一身都是铁,也碾不了几根钉,根本扶不起即将倒塌的周王朝这座大厦。自己赔上就赔上了,可总不能把自己的根也赔上吧?不把自己的根赔上,就要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安顿好。天子给他的封地离镐京很近(镐京就是今西安,他的封地郑就在今天的陕西华县西北一带,直线距离也就是五十多公里)。如果发生王朝内部叛乱或者境外强敌武力攻打镐京,镐京要是保不住,由于自己与周天子关系亲密,自己这块封地必然也同样保不住。自己为周王朝牺牲也就牺牲了,可是自己的妻儿不应该受到牵连,他们不应该成为周王朝的殉葬品。在这种局势下,自己该何去何从,公子友拿不定主意。

没过几天,整个胡国都被郑国军队占领了。郑武公宫中的墙壁上挂着的牛皮地图上,原来郑、胡两国的边界消失了,他得意地看着,然后发出快意的大笑。

平心而论,公子友是位忠臣,但忠臣也是人,也有私心。他在为周天子打拼时,也在考虑自己的未来。

在周朝时期,要是一个封国无故地攻取其他封国,作为天子的周王朝,就要动员其他许多封国,前去讨伐,这在周朝建立以来就有不少先例。

公子友当了一年的司徒,由于周幽王一心宠幸褒姒,使朝政荒废,不少诸侯纷纷起而反对。

但是,这次周天子平王却装聋作哑,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不但没有发兵制裁,就连口头批评几句也没有。

被封以后,郑桓公为郑地的黎民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这里的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到了周幽王时期,他很敬重公子友这位叔叔,任命他为周朝的司徒。在司徒任上,公子友勤奋工作,使周朝上下和谐、团结,特别是镐京的市民对他很赞赏。公子友的封地郑以及附近黄河之南、洛水之东的人民也都很思念他。在这些地方的民众眼里,公子友大有救世主的形象。

究其原因,可能有:一是郑武公是周王朝的功臣;二是郑武公是周王室的宗族;三是郑国当时的实力已经很强大,对其动武即使取胜,其成本肯定很高,不合算;四是郑武公迎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妻。而申侯的女儿武姜又是周王朝正在当政的周平王的亲生母亲的妹妹。也就是说,郑武公的夫人武姜是周王朝的王太后的妹妹。

郑桓公友是西周厉王的小儿子,也是周宣王的同母弟弟。周宣王在位时,就把郑这个地方封给了他。

正因为有如此复杂又难处理的关系,周平王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郑武公胡作非为。

周幽王被杀,是罪有应得。可是,在这次反叛中,郑桓公公子友也遭杀害,这就为以后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郑武公,既取得拓展疆域的伟大胜利,又没受到天朝的任何惩罚,他不由得暗自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