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世界哲学简史 > 世界哲学:希望还是幻影?

世界哲学:希望还是幻影?

当然,新的世界哲学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化。比如,不是印度哲学或中国哲学丰富了其他文化的思想,而是梵文学者或汉语学者把印度哲学或中国哲学占为己有,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哲学不再是与其他领域和专业、其他生活方式的同行分享洞见,而是成了某种学术专长,日益变得技术化,最终变得让“专业”之外的人感到无趣(也不再支持),这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就我们自己作为哲学研究者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持续发酵的冲突以及社会敏感事件(用多少有些抽象的哲学术语表述),我们常常禁不住激动不已。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为如下事实烦恼:古老的智慧理想,即哲学是某种人所独具的东西,而不是某种特殊的专业技巧活动,这样的观念已经消逝了。特别是,哲学变得日益珍贵。对话不再为所有人敞开,而只限于小撮志趣相投的专家,成了他们之间的专门活动。

我们以为,这是个悲剧,但是,我们的某些最具天赋的哲学家却正费劲地朝这个方向前行。哲学是奇妙的,里面充满了惊奇。或许,哲学是种奢侈,但它是每个人都能够负担得起的奢侈。事实上,在充满怀疑、烦恼或动乱的时代,哲学可以说是种必需。把哲学与它有时导致的比较晦涩的问题相互混淆,这是对这门学问的误解。

我竭尽所能撰写了这本哲学“简”史,或许它并未穷尽世界哲学,但至少触及到了它的大致范围和复杂性。在对待我们自己的“西方”传统时,我们尽可能不去太过明显地展示,但很显然,我们对于历史所展现的过程,既有热情也有疑虑。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冷酷无情,而是更多的人性和开明。我们需要的是更耐心的聆听者,而不是更强的争辩者。我们必须承认近来的某些女性主义理论家的深刻洞见,西方人所追寻的这种“客观性”,并不是价值中立,也不是与个人无关,而是具有极强的社会和思想责任感。毕竟,达到“超越”,超越我们自己的局限,超越我们必定具有的关于世界和他人的偏见,向来是哲学关注的主题。亚里士多德声称哲学始于“惊奇”,并在其中得到保持,原因就在于此。世间再无其他事物配得上这个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