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 > 十二月 寂然独立·宗教·上帝·冥想

十二月 寂然独立·宗教·上帝·冥想

十二月十五日你们的神正在制造分裂

若想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从这样的小团体开始做起,或许能创造出一个比较清醒而快乐的世界。

世界目前正在发生什么事?你们有基督教的上帝,印度教的神祇。每个教派都有它自己的真理,而这些真理已经像病毒一样造成了人类严重的对立。那些少数掌握真理的人已经变成剥削别人的工具。你追随一个又一个的大师,就好像在品尝美食一般,因为你已经失去了辨识的能力。由于痛苦,所以你想得到一个治病的药方,而且你接受任何一个教派所提供的药方,不论是基督教、印度教或其他的教派。结果发生了什么事?你们的神正在制造分裂。你们对上帝的信仰造成了你们的界分,而你们竟然还在宣扬兄弟爱或与神合一的观念,却同时否定了你们想要发现的那个东西。你们已经把这些信仰当成打破制约最有效的工具,其实你们只是在强化这些制约罢了。我说的这些现象都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能组成二十到二十五人的小团体,既不需要建立会员制度,也不需要缴会费,只要找个便利的场所一起温和地探讨证悟之道就够了,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比较明智一些?为了防止任何一个团体形成排外的现象,每一个成员都可以不时地鼓励或加入其他的小团体,这样就不会局限在褊狭的心态里了。

十二月十六日真正的宗教

你对所谓的宗教组织在权力上的无尽贪婪,一定有所觉察了。这份贪欲被各种甜美的官样说辞所掩盖,但是贪婪、骄傲、对立等种种腐败的现象,仍然被宗教组织所强化和共享。从这其中又会示现出冲突、派系斗争和狭的心态,以及其他丑陋的东西。

你知道宗教是什么吗?它跟重复地诵念、做火供或其他仪式都无关,它跟寺庙或教会、《圣经》或《薄伽梵歌》都无关,真正的宗教不会要求你重复诵念圣号或依循人类发明的任何一种迷信,更不需要崇拜那些锡制的神像或石头做的偶像。真正的宗教跟这一切都无关。

宗教组织及其信徒的思想已经变得越来越僵固。人生是不断在变化和改变的过程,然而组织是没有伸缩性的,因此它会阻碍生命的改变,它会陷入护卫自己的反应中。追寻真理纯属个人之事,因此不需要聚众。只有处在寂然独立的状态,才能与实相神交——不是自我孤立,而是从所有的影响和意见中解脱出来。组织不可避免地会变成思想的障碍。

真正的宗教是一种至善的境界,那份爱就像河水一般,不停地流动着。处在那种状态里,你会发现你的心已经不再追求任何事物,而停止追寻便是另一个东西的开端。那是一种彻底良善的感觉——但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善行或谦卑,而是去发现超越心智的把戏与发明的某种境界。换句话说,你必须成为那个状态,活在其中——这才是真正的宗教。然而只有当你离开了自己挖掘的那个小池塘,真的进入生命之流中,才能办得到。然后生命就会以惊人的方式反过来照顾你,因为你已经不再顾虑自己,你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它自然会带着你走,那时就没有安全感的问题了,也不会去考虑谁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这就是生命的美妙之处。

十二月十四日若想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

十二月十七日绝佳的逃避方式

我们已经深深受制于组织化的宗教,我们认为只要自称为印度教徒或其他名称,就能发现上帝。这是多么荒唐的事。先生,我想发现上帝或实相必须具备美德,而美德就是一种自由,因此只有透过自由才能发现真理——不是被组织化的宗教及其信仰所掌控。那么在神学、理想和信仰中有没有真理呢?你为什么拥有信仰?很显然,因为信仰能带给你安全感、慰藉和指引。你的心中有许多恐惧,你想得到保护,你想依赖某个人,因此你创造出一种理想,来防止你了解真相是什么,如此一来理想就变成了行动的障碍。

追寻上帝背后的动力是什么,这份追寻是真实的吗?对大部分人而言,这其实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追寻上帝是一种逃避,还是必须在一切事物中发现真相,在关系、事物的价值和概念中发现真相。如果我们追寻上帝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及其不幸感到厌倦,那么这就是一种逃避,我们会因此而创造出不是上帝的上帝。寺庙或经书里的神显然不是真正的神,那只是一种绝佳的逃避方式罢了。但如果我们发现真相的方式是在所有的行动、概念和关系中去觉察真相,并且能以正确的价值观来看待饮食、衣物和居所,那么我们的心就有能力清晰地了解一些事,在这种情况下去追寻实相,便可能有所发现。这样的追寻就不是一种逃避了。

宗教组织里到底有没有真理?其中或许有真理,但宗教组织本身并不是真理。因此组织化的宗教是虚假的,它只会造成人与人的界分。你是回教徒,我是印度教徒,另一个人是基督徒或佛教徒,我们彼此不断地争论,相互屠杀。这里面可能有真理吗?我们现在是在思索组织化的宗教之中是否有真理,而不是在探讨宗教是不是在追求真理。

但如果我们对世俗的事物不清不楚——饮食、衣物、居所、关系与概念——那么如何能发现实相呢?我们只可能捏造出一个实相来。因此一个困惑无明、受到制约的心,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是上帝、真相或实相?这样的心如何能领略实相或上帝?因此它首先必须解放自己。它必须让自己从各种制约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认识上帝是什么。实相就是未知,凡是已知的都不是真实的。

我们的问题是:在宗教的神学、理想和信仰之中难道没有真理吗?让我们来检视一下。我们所谓的宗教到底是什么?很显然我们指的不是组织化的宗教,譬如印度教、佛教或基督教——这些都是擅长于传教、改变人的信仰和压制人心的组织化信仰。

十二月十八日实相是不需要信仰的

十二月十三日宗教之中有真理吗?

一个信仰上帝的人永远无法发现上帝。如果你能敞开心胸去面对真相,就不需要去信仰实相了。如果开放地面对未知,其中是没有信仰的。信仰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形式,只有渺小的心才会信仰上帝。看看那些在战争中负责投炸弹的飞行员,他们竟然也声称上帝是他们的伙伴!你们在杀人或剥削别人的时候,仍然抱持着对上帝的信仰。你们一面到处索取金钱来养军队,一面却强调同情、慈悲和友爱……只要信仰这件事还存在,就永远不可能发现未知。未知是无法思议、无法度量的。

你必须弄清楚真相是什么,因为这是唯一重要的事。不论是贫是富,不论你结婚生子与否,终有一天这些东西都会结束,那时你就必须面对死亡了。因此不论你信什么,都必须为自己去发现什么是真相,什么是上帝。你必须靠自己,必须有探索的动力。信仰无法带给你任何东西,信仰只会带来腐败、制约及昏暗无明。心只能靠着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动力而得到解脱。

心智是过往历史的产物,它能够敞开自己面对未知吗?它只可能投射出某种虚假的形象,因此你的上帝根本不是上帝——它只是你自己投射出来的意象罢了。只有当心了解自己的整个活动时,才能安静下来,然后实相才会出现。当心彻底空寂时,才可能觉察到未知。心必须了解关系互动的内涵——它跟财物及人的关系——能够跟一切事物建立起正确的关系,才会变得清明。除非它能了解关系中所有的冲突,否则不可能自由。心一旦完全静止下来,不再投射,也不再追求,那个超越时间的永恒境界就出现了。

我们一般所熟知的宗教,多半指的是信仰、教条、仪式、迷信,或是由一个魅力十足的上师引领你达到你想要的终极目标。然而这个终极目标只是你的投射、你想要的一种东西,它虽然会带给你一些快乐,但也会替那不朽的境界带来僵化的确定性。一个深陷在这些事物中的心,往往会创造出宗教组织、教条、神职者的谋略以及偶像崇拜——于是你的心就在这样的陷阱里停滞不动了。这就是宗教吗?宗教跟信仰、别人的知识或主张有关吗?或者宗教只是在遵循道德教条?遵循道德教条是很容易的事——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你可以很容易地模仿那些道德教条,但是你的自我就埋藏在这个道德体系的背后,它还是不断地在扩张、成长、侵略和掌控。这就是宗教吗?

十二月十九日真正的修行人

十二月十二日宗教是不是一种信仰?

一个会说出“我不知道上帝存不存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爱”的心,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换句话说,这样的心智中是没有记忆反应的。请不要立刻回答问题,因为你的答案可能只是自以为是的认知。如果你说“那是一种否定的状态”,那么你就是在拿它和你所知道的某个东西相比,如此一来那个“我不知道”的状态就不见了。

透过强制而造成的静心并不是真实的。那就像强迫一个孩子坐在墙角,他表面上很安静,内心里却是妄念翻腾。因此一个透过锻炼而安静下来的心,并不是真的安静了,而且也不可能揭露那富有创造性的境界,或是让实相降临。

一个能够说出“我不知道”的心智,其实是有能力探索一切事物的,而一个会说出“我知道”的人,却可能是个充满着知识障的百科全书型人物,这样的人有可能体验到知识以外的境界吗?他会发现困难重重。当心彻底放下它所累积的一切知识,也就是当佛陀、基督、指导灵、宗教组织或别人的话语全都消失时,心就彻底无染、独立于物外了。这意味着所有已知的活动都静止了下来——这时才会出现巨大的变革和根本上的转变……因此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属于任何宗教、任何国家、任何种族的,他的心是寂然独立的。处在这种不知的状态里,至福就会降临。

但祈祷、哀求或请愿永远无法揭露心智的投射。若想洞穿心智的虚构,心本身必须安静下来——不是借由自我催眠式的重复诵念来静心,也不是靠其他的手段静心。

十二月二十日我不知道

祈祷就是一种哀求或请愿,它永远无法让我们发现与渴求无关的实相。只有当我们处在恐惧或痛苦的状态时,才会哀求和祈祷;因为不了解这份痛苦和困惑,所以我们转而向别人求援。祈祷所带来的答案只是我们自己的投射罢了,它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会带来一些满足,否则我们早就拒绝它了。因此当一个人学会透过乞求来静心时,他就会一直落在这个习惯里,而哀求所带来的答案很显然会被这个哀求者的欲望所塑造。

如果一个人能说出“我不知道”,就代表他的内心已经有了真正的谦卑;里面不再有知识的傲慢,也不再想用知识来证明什么。很少有人能说出“我不知道”这句话,如果能说出口来,所有的恐惧自然会止息下来,因为这么一来记忆的活动就止息了。心不再向已知的领域里探索,不可思议的事就会发生。如果你能了解我所说的这一切,并且能真的体认到其中的真相,你就会发现当你说出“我不知道”时,所有的局限都会消失,这时心会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呢?

十二月十一日祈祷的回应

我们总是在追寻某个永恒的东西——永恒指的是会延续下去的东西。我们发现自己身上的每样东西都在改变,譬如出生、老化与死亡,而我们的科学研究永远想建造出一个在已知领域中能够永续的东西。但是那个神圣的东西是超越时间的,你不可能在已知的领域里发现它。已知只能透过思想来运作,也就是记忆面对眼前的挑战而产生反应。如果我认清了这件事,并且很想知道如何才能停止思想,那么我该怎么办?很显然我只能觉察自己思考的整个过程,我必须认清念头不论多么细致、多么高尚或多么愚蠢低下,永远都是扎根在已知或记忆里的。如果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那么当心面对一个巨大的问题时,就会有能力说:“我不知道。”

难道我们不是过往一切的产物吗?我们不就是贪婪、憎恨及其反面的总合吗?那么当我们乞求或请愿时,我们所召唤来的不就是贪婪或憎恨之类的累积之物吗?虽然我们会得到一些报偿,但也会付出一些代价。因此向外祈求真能让我们了解真相吗?

十二月二十一日超越信仰的局限

如同所有深层的人类问题一样,祈祷也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因此我们必须仔细地、审慎地加以探究,而不要立刻想得到一个结论或论断。缺少了自我了解,祈祷的人可能会借由他的祈祷而建立自我幻觉。许多人都告诉过我,他们经常透过祈祷向上帝乞求一些世俗的东西,而他们的祈祷时常会应验。如果他们具有信心,而且祈祷的时候非常专注,那么他们所追求的健康、慰藉和世俗的财物就会逐渐得到。如果一个人耽溺于哀求式的祈祷中,确实可能得到响应,而这又会强化他们的哀求倾向。但另外有一种祈祷,它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而是为了经验实相或上帝,这样的祈祷也经常会得到响应;还有另一种更微细、更迂回的请愿式的祈祷,但仍然是处在哀求、祈求和上供的心态里。这所有的祈祷形式都会得到回应,带来一些经验,可是这样的方式真能帮我们证入终极实相吗?

对我来说,有神论或无神论都是无稽之谈。如果你真的体悟了什么是上帝,什么是实相,你不可能成为有神论者或无神论者,因为在觉醒的状态里,信仰是不必要的。一个没有觉知的人才会活在希望和假设里,他会拿信或不信来支撑自己,让自己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行事。

十二月十日祈祷是一件复杂的事

如果你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信仰这件事,就会为自己去发现那个超越信仰、超越语言及幻觉的境界。若想发现什么是上帝、什么是实相,必须有极高的智慧,这样的智慧跟信或不信无关,却能够认清无明所制造出来的障碍是什么。因此若想发现上帝或实相——我认为这样的境界确实存在,我对它已经有所了悟——心智必须摆脱数个世纪以来所累积的重重障碍,这些障碍都是奠基于自我保护以及对安全感的需求。声称自己已经解脱,是无法解除自我保护倾向的,若想穿透这堵障碍之墙,必须具备高度的智慧。对我而言,智慧就是理智与情感达到彻底的和谐,然后你才能在不求人的情况下为自己发现什么是实相。

道心不是从时间、立即的结果、社会模式里的立即改革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说道心不是一个注重仪式的心,它不属于任何教会、组织或思维模式。道心是已经进入未知的心,除了向上一跃之外,你无法进入未知,你不能透过仔细地盘算而进入未知。道心是真正具有革命精神的心,而革命精神绝不是对已知的一种反应。道心是具有爆发性和创造性的——这里指的创造性不是吟诗、设计、建筑或音乐中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没有对象的。

十二月二十二日从时间之网中解脱出来

我们能不能为自己去发现什么是道心?在实验室里埋首工作的科学家是真正富有科学精神的,他并不是基于国家主义、恐惧、虚荣、野心或某部分的需求而去做这些事,他只是单纯地在做研究。但是一出了实验室,他就像任何人一样充满了偏见、野心、虚荣、忌妒等东西。这样的心是无法与道心相应的。道心不是从某个权威的核心在运作的,不论这个核心是知识、传统或经验——一种延续不断的制约。

缺少了冥想,不可能有自知之明;缺少了自知之明,冥想就不成立了,因此你必须开始认识自己。起步如果不稳,如果不认识自己日常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是不可能有多大进展的,换句话说,思想必须了解它自己的运作模式。当你察觉自己的思想活动时,你会发现思想永远是从已知进入已知,你不可能揣摩得出未知。

十二月九日道心是具有爆发性的

所有的已知都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都在时间的范围之内。从时间之网中解脱出来才是重点,因此不需要去考虑未知是什么,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未知。你的祈祷所得到的响应还是在已知的范围之内。若想觉察到未知,心智本身必须变成未知。心智就是思想和时间的产物,而它的思维过程必须止息下来。心智无法思议那超越时间的永恒,因此它必须从时间之中解脱出来。时间的活动必须彻底消融。心一旦摆脱过往的历史,而且不再利用当下作为通往未来的工具,才能觉知到永恒。因此冥想的重点就是认识自己,不只是表面上的认识,同时还要深入到无意识的底端。如果不认识意识所有的内涵,也不能从其中解脱出来,就无法超越心智的局限。这就是为什么思维活动必须止息下来的原因,因为从这种止息的状态里自然会产生自知之明。因此冥想便是智慧的开端,也就是去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为自己带来突变,意味着彻底止息贪婪、羡慕和野心,因此他不依赖外力,虽然他就是外力的产物——外力指的是他的食物、他的书籍、他的电影,或是宗教上的教条、信仰和仪式等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他创造出来的,因此他必须了解自己。他便是他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因此若想发现实相,他必须先探索自己,而不是去庙里,或是去崇拜某个偶像——不论这个偶像是由双手还是由头脑制造出来的。否则他如何能发现那个崭新的境界呢?

十二月二十三日冥 想

有道心的人是不会去追寻上帝的,有道心的人只关怀社会的转化,也就是自己的转化。有道心的人不会去进行各种的宗教仪式,追寻传统,活在老旧的文化里,不断地讲解《圣经》或《薄伽梵歌》,无止境地诵念或遁世,做这些事只是在逃避现实罢了。有道心的人所关切的就是社会的真相以及自己的真相,自己和社会并不是分开来的两种东西。

我现在要一步一步地来探讨冥想是什么,请不要急着找答案或期待讲者给你一个完整的解释。其实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探索就是冥想的一部分。首先你必须觉知到这个思想者,而不企图解除思想和思想者之间的冲突。思想者就是累积了无数经验的一种心理上的存有,它是受制于时间的一个东西,而且是不断在改变的外在作用力的产物。它总是从自己的核心去看,去听,去经验。只要你不了解这个东西的结构,就永远会有冲突,而一个不断在冲突的心,是不可能领会冥想的深度及美的。

十二月八日从当下开始

冥想之中是没有思想者的,这意味着思想已经止息了——不再有想要达成某种成果的念头。冥想跟成就没有任何关系。冥想不是以特定的方式呼吸,或看着自己的鼻尖或唤醒某种能力来耍弄一些把戏,这种种不成熟的举动都跟冥想无关……冥想不是跟现实活动分开来的一个东西。譬如你正在开车或坐在公交车里,正跟人喋喋不休地闲聊着,或者正独自在树林里漫步,看着蝴蝶在风中舞动,这时如果能毫不拣择地觉知这一切,便是在进行真正的冥想了。

心是不是必须拥有洞穿力——不去模仿,也不被模塑——而且能保持无惧?这样的心能不能保持寂然独立,并且拥有创造力?这份创造力不属于你和我,它是不具名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了知一个念头所有的内涵

心应不应该随时处在反叛的状态,以便了解那随时在干预、控制、塑造和不断冲撞我们的外在影响力?平庸之心的元素之一就是永远处在恐惧中,因为有困惑,所以想得到秩序,想让自我延续下去,想拥有一个能够引领它的形式。然而这些形式和影响力都会制造出矛盾与冲突……任何一种拣择性都属于平庸的状态。

做个什么都不是的人,便是解脱的开端。如果你有感受力,并且能深入于这个议题,就会发现自己是不自由的;你被各式各样的事情所捆绑,同时又想得到自由。你会看到这两种状态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心必须去探索它为什么会执著于任何东西。这暗示着你必须付出许多心血,才能看清楚其中的真相。这件事比上办公室、体力劳动或进行所有的科学研究都要辛苦得多,因为这颗谦卑而清明的心既要关切自己,又不能陷入自我中心的活动里,它必须保持在高度的觉知和警醒的状态里。而这意味着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要辛勤地进行内在工作……因为解脱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技术都在发展出来——透过各种宣传、强制、模仿来影响人心……无数的著作都在教人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有效地思考、如何造房子、如何组装机器,因此我们逐渐失去了开创的能力以及靠自己思考的原创性。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政府都在利用各种手段来影响我们,于是我们就变成了善于臣服和模仿的人。如果我们臣服于某种态度或影响力,自然会抗拒其他的影响力,在抗拒另一个影响力的过程中,不就等于在用负面的方式臣服于它吗?

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儿子、你的邻居、你的神、你的宗教信仰、你的传统等,全都会阻碍你。这一切都会阻碍你,然而它们都是你所创造出来的,因为你渴望拥有安全感。一个追求安全感的心是永远无法发现实相的。如果你有一点观察力的话,就会发现世间根本没有“安全”这个东西。你的妻子或丈夫会过世,你的儿子可能会离开你,种种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人生不是静止不动的,虽然我们很想让它不起变化;没有任何关系能静止不变,因为生命是恒动的。对这个真相你必须有所认识和领悟,而不是只说说就算了。然后你会发现当你开始探索这些事情时,就是在进行冥想了。

心若是能摆脱所有的影响和干扰,彻底保持寂然独立,创造性就会产生。

不要被“冥想”这个词所迷惑。觉察每一个念头,知道它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就是在冥想了。如果能了知一个念头所有的内涵,便能揭露心智活动的整个过程。

十二月七日寂然独立的状态里没有任何恐惧

十二月二十五日让自我觉知的火焰充分燃烧

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外境的影响和干扰是什么,也就是去发现与无名氏相反的自我是什么。如果认清了这一切,就会生起另一个问题:不受外境影响,也不受自己或他人经验影响的无染之心,能不能在当下立即出现?只有当这样的心境出现时,才能建立起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

如果你认为觉察不容易做到,那么就实验看看,把每天从早到晚的念头和感觉都写下来,把你的忌妒、羡慕、虚荣和感官上的快感以及念头背后的动机都记录下来。

如果你想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新的文明、新的艺术形式,或任何一种不受传统染指的新东西——亦即摆脱掉所有的恐惧和野心,创造出一个属于你我的新社会,其中不再有你我之分,而只有“我们”——那么心是不是得彻底变成一个无名氏,也就是处在寂然忘我的状态里?这是不是意味着心必须反叛那些想要臣服及获得尊崇的欲望?因为受到尊崇的人都是平庸之人,平庸之人一定有许多欲望。他的快乐必须仰赖他的邻居、他的上师、他的《薄伽梵歌》、他的《圣经》或他的基督说了什么。他的心从来无法独立自主。他永远有人或观念陪伴着他。

在早餐之前花一段时间把这些东西都写下来——可能得早点上床,减少一些社交活动。如果一有时间就将这些东西写下来,然后在睡前把这些东西浏览一遍,不带着任何拣择、批判和检视地去研究它们,你就会开始发现自己的念头感觉、欲望和话语背后的动机。

十二月六日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重点是本着自由的心来研究你所写下来的东西,在研究的过程里你会觉知到自己的状态。在自我觉知的火焰里,冲突的原因会被发现,并且被燃烧掉。你应该继续写下你的念头、感觉、动机和反应,不是写一两次就算了,而是要连续好几天,直到你有能力立刻觉知其中的真相为止。

我们都是文化、宣传、心理遗产和种种制约的产物。我们无法寂然无我,因此我们都是二手人类。当一个人寂然忘我时,他就不再属于任何一个家庭、国家、文化背景或约定了,他会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活在所有的思想、造作、家庭和国家之外。这样一个独立于物外的人才是真正纯真的。这份纯真能够使我们从痛苦之中彻底解脱出来。

冥想不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自我觉察,同时也是持续不断地放下自我。从正确的思考中会产生冥想,然后会生出智慧及祥和的心境,从祥和的心境里会出现最高的实相。

导致痛苦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份压倒性的孤独感。你也许有人陪伴,也许对神有信仰,或者拥有渊博的知识,在社交上十分活跃,无止境地谈论政治上的八卦——大部分的政客都喜欢谈八卦——但这股压倒性的孤独感仍然存在。因此人才会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并且发明出了各种意义。但孤独仍然存在。因此你能不能在毫不比较的情况下如实地看着它,既不想逃避它,也不想掩盖它?然后你就会发现那孤独逐渐演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东西。

写下你的所思所感,你的欲望和各种反应,就能带来内在的觉知以及无意识与意识的和谐,而这又会带来理解及统合。

十二月五日寂然无我的人才是纯真的

十二月二十六日冥想的方式

大部分的人从未尝过寂然独立的滋味。你或许会搬到山上过着遁世的生活,可是你虽然独自一人,心中仍然充满着经验、概念以及你所学到的知识。基督教的隐修士即使住在洞穴里,也无法寂然独立,他仍然抱持着对耶稣的信仰,仍然受到各种的信念、教条和神学的制约。同样地,印度的苦行僧虽然过着遗世独立的生活,却无法独立于物外,因为他还是活在记忆里。我所谓的寂然独立指的是彻底摆脱过去的一种心态,只有这样的心才是有美德的,只有这样的心才是纯真的。或许你会说:“你的要求太高了。在目前的乱世里,人怎么可能过这样的生活呢?我们每天都要上班,赚钱,养小孩,等等。”但是我认为我刚才所说的一切都是跟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否则这些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知道,从寂然独立的状态里会生出一种富有活力的美德,这种美德会带来超乎想象的纯真和温柔的感觉。其实人是否犯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保持独立,不受社会的染着。因为只有这样的心才能觉知到那个超越语言、名相及种种投射的境界。

实相是不是一种绝对和固定不变的状态?我们很想把它变成一个绝对的东西,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在其中找到庇护。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永恒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它,在其中找到快乐。然而实相真的是持续不断、可以被重复经验的一种境界吗?能够被重复经验的都是从记忆中产生的东西,不是吗?在念头安静下来的那一刻,我也许会经验到某种实相,但如果透过记忆而将这个经验变成一种绝对的、固定不变的状态,它还可能是实相吗?实相难道是延续不断的、可以透过记忆而培养出来的吗?还是只有当心念活动彻底止息时,你才会发现它?

十二月四日寂然独立之中自有纯真

心智不能受制于记忆,不能把记忆当成认知的核心,而必须觉知到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在关系里所做的每件事,以及每个刹那的真相——很显然这才是冥想最正确的方式,对不对?只有当念头止息下来的时候,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只要心智对自己的活动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安静下来。透过任何一种修炼的方式,追随任何一个权威,不论是古代或现代的,都无法驱除无明。信仰只会制造孤立和排斥的心态,而只要处在孤立的状态,心就不可能平静。我必须认清自己所有的活动,心才会平静下来。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任务,所以我们总是投向别人,去学一些我们所谓冥想的小把戏。心智发明出来的小把戏都不是冥想,冥想就是自我认识的开端,缺少了冥想,不可能有自知之明。

空寂与集体无关,它不受集体的影响,也不是集体的产物。它不是像心智这样的组合体,心智活动本是集体的产物。心智就是世世代代累积下来的一种产物,它永远不可能寂然独立,它永远无法认识空寂。但心若是能觉察到孤独的所有内涵,就会发现空寂的状态,那时他才能体会超越度量的境界。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依靠,我们渴望有伴侣、有朋友,我们只想活在界分的状态里,而这个状态里一定有冲突矛盾。寂然独立的状态里没有任何冲突,但心智永远无法觉知到它或了解它,心智只知道什么是孤独。

十二月二十七日处于创造状态的心

孤独与寂然独立是截然不同的。穿越了孤独,才能进入寂然独立的状态。一个还认得出孤独的人,不可能了解什么是寂然独立。你现在是不是处在孤独的状态?我们的心尚未完整到可以保持寂然独立,因为心智的整个过程都是四分五裂的。一个四分五裂的心是不可能认识空寂的。

冥想乃是把心智所累积的东西都空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发现心中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空间,这空间便是解脱。因此解脱必须放在开端,而不是结尾,换句话说,你不需要等到未来才解脱。你必须在你的工作、你的关系以及你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去认识解脱的意义。然后你就会发现冥想才是真正的创造。

十二月三日认识孤独

我们总是很轻率地使用“创造”这个字眼。画家在画布上画了一些色彩就感到兴奋不已。他借由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同时能透过这个工具来赚取金钱和名声——他把这个行为称为“创造”!每一个作家都声称自己在“创作”,甚至还有所谓的创意写作学校,这一切都跟真正的创造无关。这些都只是从特定的社会制约中所产生的反应罢了。我所说的创造是截然不同的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中的心,也许会表达自己的感觉,也许不会。表达在这里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这种创造的状态里没有任何动机,因此心只是自然而然地在每一个刹那生灭、爱和存在着。这一切都是冥想。

寂然独立显然不是孤立,也不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如果有特殊感,一定会渴望某种程度的卓越性,而寂然独立却需要高度的感受性、理解力和智慧。寂然独立意味着心已经解除了所有形式的影响,因此不再受社会的染着。若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宗教,就必须独立于物外,也就是为自己去发现那个超越时间的不朽境界。

十二月二十八日立刻打下解脱的根基

陷入孤立和孤独中的心,永远无法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宗教。它也许有信仰、理论、概念和公式,它也许试图认同所谓的上帝,但是对我而言,宗教与信仰、僧侣、教会或所谓的经书都无关。只有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美,才能体认什么是真正的宗教;若想了解美,你就必须保持寂然独立。只有当心处在彻底空寂的状态时,才能明白什么是美。

寂静的心是不追求任何经验的。因为它无求,所以能彻底安静下来,而其中是没有任何记忆活动的。如果你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就会发现那无法被识出、无法言喻的未知活动。那种活动跟时间、空间都无关,其中也没有经验、获取和成就。这样的心才会知道什么是创造力——不是画家、诗人或文字工作者的创造力,而是一种没有动机,不需要表达的创造性。这份创造性就是爱以及自我的死亡。

虽然我们都是人,我们还是会通过国家主义、种族和种姓制度以及阶级区分——会助长孤立和孤独的方式——竖立起一道与邻人之间的藩篱。

我上面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冥想的方式。一个想要冥想的人必须了解自己,缺少自知之明是不会有多大进展的。虽然你很想有所进展,但最后你还是在你所投射的意象范围里,你自己的投射不可能带你走得太远。冥想就是在当下立刻打下解脱的根基,自然而毫不费力地进入寂静的状态,然后才会出现超越时间、经验和已知的境界。

十二月二日寂然独立不是孤独

十二月二十九日发现空寂

但寂然独立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状态,寂然独立之中自有美。你必须活在寂然独立的状态。人如果能彻底超脱社会结构里的贪婪、羡慕、野心、傲慢、成就或地位——当他从这些东西解脱出来时——他就是彻底寂然独立的。这种状态跟孤独截然不同,因为里面有活跃的能量和深刻的美感。

如果你已经了解思维的整个过程,并且一直在跟着讲者探索什么是冥想,你的心应该已经安静下来。处在这种彻底寂静的状态里,那个观察者和经验者已经不见了,其中没有任何存有在那里累积自己的经验,或是进行一些自我中心的活动。不要用“三摩地”之类的名相,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状态,你只是在书上读过而已。观念和实际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名相跟真实的东西永远是两回事;“门”这个字并不是真正的门。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完全落单的经验,你突然发现你跟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失去了关系——你完全被孤立了。你的心中没有任何思想和情绪,它们全被封闭住了;你没有任何出口,没有任何人可以投靠;所有的神和天使都从云端消失了,你感觉到彻头彻尾的孤独。

因此,冥想就是把自我中心的活动都洗刷干净。如果你的冥想已经进展到这个程度,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彻底空了。你的心不再受社会的染着,它不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也没有任何欲望所带来的压力,它是彻底寂静、无染而纯真的。这时那超越永恒的境界便可能会降临。

十二月一日寂然独立之中自有美

这整个过程都是冥想。

选自《十二月十六日:真正的宗教》

十二月三十日宽大的心便是冥想的开端

真正的宗教是一种至善的境界,那份爱就像河水一般,不停地流动着。处在那种状态里,你会发现你的心已经不再追求任何事物,而停止追寻便是另一个东西的开端。那是一种彻底良善的感觉——但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善行或谦卑,而是去发现超越心智的把戏与发明的某种境界。然而只有当你离开了自己挖掘的那个小池塘、真的进入生命之流中,才能办得到。

我们现在要谈的东西必须有很深的穿透力才能了解。如果不知道如何跨出第一步,就不能有太大的进展。冥想臻于成熟便是至善,而宽大的心便是冥想的开端。我们已经探索过有关权威、野心、恐惧、死亡及时间等议题,我们已经探讨了许多东西。如果你一直在观察,一直在深入地领会和正确地聆听,那么你已经打下了冥想的良好基础。如果还有野心,就无法进行冥想了——你只是在玩一玩冥想的概念罢了。如果你的心有权威倾向,受制于传统,总是不假思索地接纳一切或遵循别人的看法,那么你永远无法认识这不可思议的美。透过时间来追求自己的成就,心胸不可能宽大。你必须拥有宽大的心胸——不只是心中有空间,同时还能不求回报地给予。不论你拥有的东西是多是少,都能毫不保留地给出去。缺乏这份善意和宽大的心胸,你的冥想不会有太大的进展——冥想就是解除妄自尊大的心态,不再追求成就,对名望不再感兴趣,也就是随时摆脱你曾经拥有过的成就。只有在这样的沃土中才能生出至善的花朵。冥想就是绽放出至善的花朵。

选自《十二月十四日:若想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

十二月三十一日冥想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如果能组成二十到二十五人的小团体,既不需要建立会员制度,也不需要缴会费,只要找个便利的场所一起温和地探讨证悟之道就够了,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比较明智一些?为了防止任何一个团体形成排外的现象,每一个成员都可以不时地鼓励或加入其他的小团体,这样就不会局限在褊狭的心态里了。若想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从这样的小团体开始做起,或许能创造出一个比较清醒而快乐的世界。

若想了解经验、知识、外在及内在动机所带来的影响——发现孰真孰假,并且看到假中之真——就必须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看见事物真相的理解力,不是吗?这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冥想的方式。冥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而美也是一样。对美的观察,对事物的观点,对美和丑都有强烈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事——能够觉察到一棵树的美,或是傍晚的天空所呈现出的灿烂美感,日落时宽广的地平线所出现的彩霞。能够觉察到美,并且了解冥想的正确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就像上班、与人争吵、无止境的焦虑、深沉的恐惧、爱或饥渴一样,全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了解存在的整个过程——外境的影响、痛苦、日常的压力、权威之见、政治活动,等等——并解放我们所有的心智活动,便是真正的冥想。如果你真的在全面地了解人生,就是处在冥想的过程里,处在深思默观的过程里——而又没有特定的对象。觉知存在的整个过程,去观察它,冷静地深入于其中,然后从其中解脱出来,便是真正的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