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观察事实就是在觉知。觉知之中是没有拣择、论断或好恶的。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不论是传统或职业上的要求,都不允许我们以空无的心去面对事实。我们必须觉察这些历史背景所带来的制约。若是能面对事实,这些制约就会显现出来。观察眼前的事实而不去管其中的内容,就可以把这些历史背景搁置一旁。如果你把兴趣放在理解事实上面,自然会发现这些历史背景障蔽了眼前的事实。
觉知的状态里是没有谴责或接纳的,它只是面对事情的真相。如果看着一朵花而不去想它的学名,你就会看见这朵花的整体,但如果你的心一直在想着植物学上的知识,就不能全神贯注地看着这朵花了。
六月十六日反省是不完整的
六月十五日认知不是觉知
觉知只能在当下进行。透过觉知你会发现过去的一切正在操控当下的念头,接着你又会修正这些念头,让它们延续到未来。但觉知是一种整合的过程,它不会造成界分。如果我问自己“我信不信上帝?”的话,那么在质疑的过程里,就会观察和觉知到是什么动机在促使我问这个问题。如果我真的在觉知,便能洞察问题背后的驱力是什么,进而发现恐惧的种种形式:我的祖先创造了上帝这个概念,然后传给了我,我当下的反应加上他们所传给我的概念,形成了眼前我对上帝的想法。如果我真的在觉知,就会洞察到这整个活动的真相,以及它对过去和未来的影响。
谦虚能不能培养得出来?一旦意识到自己是谦虚的,你就不再谦虚了。你很想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某种境界,这意味着你听我说话的目的只是为了达到那种境界,一种不再受干扰、永远有快乐或至乐的状态,对不对?可是我早先曾经说过,你什么境界也达不成,你只能不断地学习——这便是生命的美。如果你达成了某种境界,就到此为止了。你们都想在事业上或别的方面有所成就,所以才会不满足和饱受挫折。先生,你什么境界也达不成的,你只能不断地学习,但学习如果变成了知识的累积,你就会感到痛苦。一个能够彻底聆听的心是不会去追寻成果的,因为它的真相不断地被自己揭露,就像河水永远在流动着。这样的心没有任何忸怩或不自然,它不会助长自我的活动,也不会寻求某种成果。
你会发现上帝这个概念是如何经由恐惧而产生的,或者某人曾体悟过实相,而把这份体认传给了另一个人,那个人基于贪欲而将其占为己有,还在模仿的过程里加油添醋。觉知是完整的,反省是不完整的。反省会造成抑郁和痛苦,觉知则会带来热情和喜悦。
六月十四日没有目的
六月十七日看见整体
觉知的状态如何出现?你不能借由说服、比较、奖惩来培养它,因为这些状态里都有压制的成分。恐惧的消除便是觉知的开始。只要你还想变成什么,譬如追求成就,那么恐惧一定会出现,而且会带来各种挫折和冲突。你可以教别人如何专注,但无法教别人如何觉知,就像你无法在恐惧的基础上去教别人解脱。能了解恐惧的成因,才能消除恐惧。如果学生能处在幸福的氛围里,而且有安全感和轻松自在的感觉,并能意识到周围的大人具有爱心和无私的精神,那么他自然会有觉察力。爱是不比较的,如此一来羡慕之心和想要“变成”什么的挣扎就停止了。
你是如何在观看一棵树的?你能不能看到这棵树的整体?如果看不到它的整体,就等于没有在看这棵树。你可能会经过它,然后说:“这里有一棵树,它真是好看极了!”或者你会说:“这是一棵芒果树。”“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树?可能是罗望子树。”因此你从未看过眼前这棵树的整体。如果看不到这棵树的整体,就等于从未看过它。觉知也是同一回事。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心是如何运作的——看见它的整体活动——就等于没有在觉知。树是由树根、树干、树枝所构成的,上面的树枝比较细致,下面的比较粗大。叶子有的枯死了,有的还是翠绿的,有的则被鸟儿啃出了许多的洞,因此看起来很丑,还有的已经掉落到地面。同时你还看到了它的果实,它的花。当你看着这棵树的时候,你会看到所有的东西。
六月十三日恐惧的消除便是觉知的开始
同样地,若是能彻底观察心念的活动,就会看到里面的谴责、赞同、否定、挣扎、绝望、希望、挫折以及它的徒劳无益。觉知能涵盖一切,而不是只有局部,因此你能不能像看到一整幅画一样,洞察到你所有的心念活动?
譬如你看到一棵树或一只鸟,若想彻底觉察它们,就不能说“这是一棵橡树”或“那是一只鹦鹉”,然后就走开了。命名的那一刻你已经停止觉知,但如果能彻底觉察眼前的事物,就会发现自己有了截然不同的转变。那种全然的觉知便是良善。你无法借由任何一种修炼方法来达到全然的觉知。修炼只会让你专注,也就是竖起一道抗拒外境的墙,在这堵墙内有一个专注者,但这并不是觉知,而是排他性。
六月十八日觉知是无法锻炼的
为了完整地了解某件事,你必须彻底地觉知它,但是你很快会发现这是极难办到的事。因为你已经习于分心,所以才会说:“天哪,觉知真是一件好事,但我如何能办到呢?”如此一来你就生起了一种想得到某个东西的欲望,于是永远也无法彻底觉知了。
如果你去锻炼觉知,把这件事变成一种习惯,它就会演变成一种乏味而痛苦的事。觉知是无法锻炼的,凡是能锻炼出来的都不是觉知,因为锻炼暗示着制造出一种习性,而且必须用到意志力。凡涉及刻意就是一种扭曲。觉知不但涵盖外在所有的事物——飞鸟、光影、波涛汹涌的大海、树木、风、乞丐以及从他身边经过的豪华轿车——同时也包括对心理活动的觉察,譬如内在的紧张和冲突。你不会去谴责一只飞鸟,你会去观察它,欣赏它的美,但是当你看着内心的挣扎时,却可能会谴责它或为它找理由。你无法以毫不拣择的态度来观察内在的冲突。不带着认同与否定去检查你的思想和情感,就不会制造出乏味和痛苦的感觉;但若想得到一个成果,就会助长冲突,并且会造成内心的挣扎。
我们所谓的觉知到底是什么?我能不能强迫我的心去觉知?如果我对自己说“我必须去觉知,我必须控制我的心,把所有的念头搁置一旁”,这还算是觉知吗?很显然不是。如果强迫自己的心去觉知,会发生什么事?你会因此而制造出一种抗拒力——你会阻止其他的念头渗入心中。你会不断地抗拒和排除妄念,如此一来你就无法觉知了。这便是事实,不是吗?
六月十九日让念头充分显现出来
六月十二日完整的觉知
觉知是把一切都包容进来的一种心态——包括飞过天际的乌鸦、树上的花朵、坐在你前面的人、他们衣着的颜色——若想把觉知的范围扩大,就必须把一切都观察进来,包括树干的形状、某个人的头形以及他正在做的事。从这种全观的觉知中,你会观察到自己存在的整个真相。如果你的觉知范围只有一个区域,并且只从这个有限的区域去经验一些事物,那么你的心就会变得平庸而狭窄。但若是能觉知到你存在的整体,了解每一个念头和每一份感觉,而不去设限,并且让这些念头和感觉彻底呈现出来,那么你的觉知就是完整的,这跟受制的专注是截然不同的。
在心的锻炼上,我们应该强调的是觉知而非专注。专注是把心窄化到一点的过程,而觉知是没有任何疆界的。在专注的过程中,心一直受到制约。若想了解心的整体活动是什么,就不能专注于一点。觉知则是无限的,它不受任何知识的束缚。知识是透过专注而得来的,但知识不论多么广博,仍然是有限的。处在觉知的状态里,心智还是可以运用知识,必要时它还是能专注,但局部永远不是整体,把局部拼凑起来,还是无法觉知到整体。认知乃是对专注的活动上瘾,它是无法了解无限境界的。专注的心永远无法领略完整的实相。因此觉知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它无法借由专注来达成。处在觉知的状态里,心智是永远在学习的,但又没有一个自我在那里把知识累积成经验。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总是会利用知识来膨胀自己。自我膨胀的活动往往会带来矛盾和反社会的心态。
若想让思想、感觉完全呈现出来,你必须有觉知,而不是去集中注意力。我指的是任由某个思想或感觉自由地呈现出来。凡是能充分呈现出来的东西一定有自由,而自由便是一种光明,它是不受限制的。你无法论断自由,你不能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是应该的,那是不应该的。”深入地觉知思想的活动就会发现,思想一旦彻底揭露出来,自然会止息下来。
六月十一日觉知是无限的
六月二十日被动的觉知
我认为有目标的觉知和没有目标的觉知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专注在任何一种概念或信念上——一种具有排他性的专注方式,但另外还有一种觉知是没有排他性的。同样地,不满足也可以是没有任何动机的,它不是因为遭到挫败而产生的不满足;它不想借助任何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己,也不想达成任何目的。也许我的描述还不够清楚,不过我认为这不凡的不满足是很重要的东西,缺少了它,其他任何形式的不满足都会变成追求满足的方式。
觉知之中没有任何变成的活动,也没有可以达成的目标;其中只有默观而没有拣择或批判,然后你就会有所了悟和理解。在思想和情感揭露出来的过程里,如果能既不迎也不拒,你的觉知就会扩张,这时底层的问题自然会浮现出来。这份觉知能够揭露那无法想象也无法言喻的空寂。这份扩张的知觉和富有创造性的空寂是在当下整体示现出来的,所以不需要任何进阶过程。如果能默观一个问题而没有谴责或合理化的借口,那么消极无为的觉知就会出现。在消极无为的觉知中,问题自然会被了解和消解掉。
六月十日无排他性的觉知
觉知会让你的敏感度提高,而这就是最高形式的精神修为。念头不断地生灭和构思时是没有创造力的。念头如果能安静下来,不再制造问题,那种警醒而被动的觉知里自然会产生创造力。创造力只能在消极无为的状态下产生,但消极无为不是积极有为的反面。一想要追求成果,问题就产生了;不去追求成果,烦恼反而消失了。
有没有一种觉知是不融入于任何东西的?有没有一种觉知是不专注在任何目标上的?有没有一种觉知是不带着任何动机、冲动或掌控性的?心有没有可能在没有结论的情况下去觉知?当然有可能,而且这才是真正的觉知,其他的都是耽溺或头脑的把戏罢了。若是能拿出所有的注意力而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也没有任何结论,就会发现真正的冥想是什么。这样的觉知没有界线、挣扎或需求,而且是毫不费力的。因此真正的冥想就是让心从所有的修行体系里解放出来,它不刻意专注,也不融入于任何东西,只是觉知着一切。
六月二十一日彻底了解某个问题
六月九日不费力的觉知
若是能觉知,就不需要忏悔,因为觉知能毫不扭曲地映照出一切事情的真相。每一个念头和感觉都可以被觉知反映出来,透彻地得到理解,但若是有谴责、接纳、论断或认同的反应,这份理解就被障蔽住了。痛苦和哀伤能够创造出高度的好奇心,并且能带来强烈的觉知,进而促成深度的理解。
你很清楚空间是什么。这个屋子有它自己的空间,从你的旅馆到我们这里有一段路程,从那座桥到你的家也有一段路程,从河的此岸到彼岸也有一段距离——这些都是空间。但是你的内在有没有空间?还是它已经塞满了东西?如果你的内在有空间,那空间里一定有寂静——从寂静里会产生别的东西,然后才有能力聆听,有能力在不抗拒的情况下去觉知。因此心中有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心如果不塞满东西,就能听见附近的狗吠声、火车经过远处的那座桥所发出的声响,同时也能觉知到眼前那个人话语中的真意。这样的心是活泼而非僵死的。
快速运转的机器必须放缓速度,你才能观察它的活动。同样地,思想和感觉只有在心放缓速度的情况下才能被研究清楚。心一旦觉醒,觉知的速度就会加快,那么心就会变得非常稳定。当风扇快速运转的时候,扇叶看起来就像是一整片结实的金属。我们的困难就在于如何让心念活动减缓下来,以便看见和了解每一个念头和感觉。凡是被彻底了解的东西就不会再延续下去了。
六月八日没有抗拒的觉知
六月二十二日暴 力
譬如拿野心这件事来说,我们很清楚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一个充满野心的人永远不知道如何去同情,如何去爱。野心便是残忍之心,包括内在与外在。你听到这样的说法,很快就会把它诠释成:“我该如何活在这个野心勃勃的世界里?”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没有在听。你立刻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并没有在看这个事实。你只是把这个事实诠释成一种意见和反应。若是真的在聆听——没有任何评估、反应或论断——那么事实一定会创造出一股能量,凭着这股能量我们就能摧毁和扫除会制造冲突的那份野心。
当你全神贯注于暴力这个东西时,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会透过信仰和各种局限而产生种种的暴力行为,同时也会因个人的安全需求或社会规范而生出暴力。你能不能全神贯注地觉察心中的暴力?当你全神贯注于某个东西时,会发生什么事?也许大部分的人从未全神贯注于任何事物,但若是能这么去做,会发生什么事呢?先生,全神贯注是什么?很显然,当你在全神贯注时,你的心中一定会有关怀。如果没有爱,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关怀。因此当你全神贯注于某个东西时,暴力还会存在吗?我们对暴力通常抱持谴责或逃避的态度,再不就是去合理化它,说它是很自然的一种倾向。这所有的态度都是一种忽略。但如果我能全神贯注于暴力这个东西,在这种留意的态度中就会生出关怀、热情和爱,然后暴力就没有容身之地了。
某个人正在告诉你某些事,于是你静静地听着。聆听本身就是一种解脱的行动。一旦洞察到某个事实,这份对事实的觉知就是解放的行动。如实聆听或如实观察某个事实,可以带来毫不费力的解脱。
六月二十三日暴力可能止息吗?
六月七日聆听的艺术就是解脱的艺术
当你谈到暴力时,你的意思是什么?深入地去探索,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人类有没有可能在世俗生活里完全止息暴力这个东西。宗教组织或某些社团一直在强调不杀生,有的人就会说:“你们不杀动物,可是植物呢?”如果做得太极端,我们可能连活都活不下去了。请问你那道线要画在哪里?你能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想象、智力水平、气质和局限来武断地画下这道线?个人的暴力行为跟集体的恨意所促成的军事对立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我们所探讨的暴力属于哪个层次,或者我们应该研究人类有没有可能彻底摆脱暴力,而不仅仅是一部分的暴力?
最极致的能量形式就是最纯粹的能量,但心必须解除所有的概念、动机和方向才能觉知到它。这样的能量是无法被求得的,你不能说:“请告诉我一个如何得到它的方法。”因为根本没有方法。若想发现这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就必须了解我们在生活里如何消耗精力——说话时如何在使用能量,聆听鸟叫或别人的声音时如何在耗神,如何看着河水、无际的晴空和贫困的乡下人,如何观察夜幕低垂时的树林。观察万事万物都需要能量,而我们通常是从食物和阳光里摄取到它。每日身体所需的能量可以透过食物来加强,很显然这是必要的,但心理上的能量,也就是思想,却会在矛盾产生的那一刻遭到破坏。
人性之中的动物性还是十分明显,即使文明已经演化了数千年,仍旧没什么改善,因此我们应该从外围来解决暴力,还是从内心去发现这个东西?你告诉我暴力是很丑陋的东西,所以必须止息它。你解释了许多理由给我听,而我认清了暴力是个恐怖的东西,包括内在与外在的,那么我有没有可能止息这些暴力?
有关能量的概念与能量本身是不同的两回事。有许多方法及概念都在教我们如何得到最高形式的能量,但方法与焕然一新的能量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六月二十四日造成冲突的主因
六月六日最高形式的能量
你认为祈求和平就能得到和平吗?如果你在日常的关系互动中不断地追求心理上的安全感,并且充满着贪婪和攻击性,你的心怎么可能平和?你必须了解造成痛苦和冲突的主因,才能消解掉它们,而不再向外追求和平。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很懒惰,很懒得去了解自己,而懒惰就是一种自欺的形式。我们以为别人会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带给我们内心的祥和,再不然就认为那少数几个造成战争的人应该被铲除掉。如果个人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外在世界不可避免地一定会有冲突,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内心的祥和,这样外在世界才会有和平,因为个人便是世界。
我要提出的问题是:有没有一种跟思想无关的能量?它不是冲突矛盾的产物,也不是冲动,更不是从挫败感中所产生的不满足?你了解我的意思吗?除非我们发现那种与思想无关的能量,否则我们的行动一定具有破坏性。不论我们从事社会改革、著书立说、经商或是参与政治活动,都会造成一些破坏。这个有关能量的问题不能用理论来解决,因为用不成熟的理论来解决眼前的事实是很幼稚的事。就像一个得了癌症而必须开刀的人,你已经没有时间去讨论该用什么工具来开刀,你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同样地,若是不想变成思想的奴隶,你的心就必须洞穿自己的真相。毕竟所有的思想都是人为的发明,譬如发明喷气式飞机、电冰箱、火箭,发现原子,进入太空,这些都是知识和思想的产物,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创造,而只是一种发明。思想永远是有限的、不自由的,它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创造力。只有超越思想的能量才具备真正的创造力。
六月二十五日发现心中的暴力
六月五日与抗拒无关的创造力
动物是充满着暴力的,人就是一种动物,所以也充满着暴力。人类的存在之中早已埋藏着愤怒、忌妒、渴望、权力、追求名望和地位、喜欢操控、具有攻击性等暴力倾向。人类的暴力制造出了无数的战争,还进一步地发展出了非暴力的意识形态。只要国与国之间仍然有战争在发生,每一个人都脱离不了暴力。暴力是我们真实的状态,因此发展出非暴力的理想只会造成冲突矛盾。然后我们又试图以各种修炼的方法来解除心中的暴力,但仍然制造出了更多的冲突矛盾。
所有的行动都是奠基于应该或不应该的冲突之上的。这种抗拒和冲突的形式也会滋生出一种能量,但仔细地观察这种能量,你会发现它是具有破坏性的——它不是创造的能量。一个有写作和绘画天分的人,往往会借由心中的冲突去表达和创作。张力越大,冲突越强,表达的欲望就越高,这便是我们所谓的创造力。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创造力,而是冲突的产物。承认自己心中有冲突矛盾,自然会为我们带来顺畅的能量。
因此,首先你必须发现自己的心中确实有暴力,而不是一味地想变成一个没有暴力的人。如实地看着心中的暴力而不去解释它、管束它、克服它、压抑它,就好像你第一次看见它一样。我曾经解释过如何不带着任何意象去看一棵树,现在我们也要以同样的方式来看心中的暴力。这样的观看才是单纯无邪的。
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矛盾冲突里,包括内在与外在。矛盾冲突意味着费力……只要感到费力,能量就会耗损。只要心中有矛盾,就会有冲突,冲突一出现,你又会想克服它——另一种形式的抗拒。不过抗拒也会制造出某种形式的能量。
六月二十六日从暴力之中解脱出来
六月四日有矛盾,就有冲突
你能不能看着内在与外在的暴力,而不去形成聆听和行动之间的距离?这意味着聆听的本身就能使你从暴力中解脱出来。因为你没有制造出一个想要摆脱暴力的意识形态,所以不会陷入时间感中,于是当下就摆脱了暴力。要做到这点必须有非常深的默观能力,而不只是在嘴上赞同或不赞同就算了。我们从未真的聆听过任何东西。我们的脑细胞完全受制于内心的暴力和意识形态,所以从未真的面对过暴力。我们总是透过意识形态来看暴力这个事实,而这种做法只会制造出时间的间隔。如果承认时间的存在,暴力就会延续下去;你会继续鼓吹非暴力的理念,但同时展现出暴力的行为。
你必须了解能量消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但不需要按照商羯罗、佛陀或其他圣人的观点,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冲突的整个过程。因此,能量消耗的主因便是冲突。只要概念比事实还重要,冲突便永远存在。
六月二十七日造成暴力的主因
你如果说“我该如何节省能量?”的话,那么你已经制造出了一个概念。你会按照这个概念而行事,如此一来冲突矛盾就产生了。但若是能觉察自己的精力是怎么消耗的,你就会发现心中的冲突便是最主要的耗能原因——譬如有烦恼而不去解决,活在旧有的记忆里,受制于传统,等等。
我认为暴力之所以会形成,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在心理上寻求安全感。心理上对安全感的渴望,会向外投射出各种追求的方式。我们定下婚姻的契约就是为了占有某个人,然后在这份关系里找到安全感。如果这份关系遭到了打击,我们就会产生暴力——一种对安全感的需求。然而安全感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虽然在心理上我们渴求它,但永恒不变的安全保障是不存在的。
六月三日概念的模式
因此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普世性的暴力。只要稍微观察一下这个世界每天所发生的事,只要观察就够了,不需要一堆的学问,你就会发现个人的暴力确实助长了世界的无情、冷漠、不可思议的残忍和种种的暴戾行为。
因此每一个层次上我们都在消耗能量,而能量消耗的本质就是冲突:应该和不应该之间所产生的冲突。二元对立一旦出现,冲突便势所难免了,因此你必须了解二元对立的整个过程——但并不是说二元对立不存在,因为男女、红绿、明暗、高矮等的对立都是事实。我要指出的是,概念和事实之间的界分便是精力耗损的主因。
六月二十八日暴力就是我们的事实
任何一种冲突,不论是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或心智上的,都会浪费精力。从冲突中解脱出来是极为困难的事,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成努力奋斗的人。在学校里老师教我们的第一件事便是“努力”,然后我们整个一生就花在努力上了——若想有成就,你必须奋斗,必须对抗邪恶,学会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学校教育、社会和宗教组织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努力奋斗。周围的人总是告诉你,如果想发现上帝,就必须守戒,努力地修炼,折磨你的身心灵,否定和压抑你的欲望;你必须在精神层次上不断地对抗某些东西——但这根本与精神修为毫无关系。
我们都很清楚止息暴力是最重要的事,但身为个人的我要如何从暴力之中解脱出来——不是表面上的解脱,而是要达到彻底的转化?如果非暴力的理想无法让心从暴力之中解脱出来,那么去分析暴力的起因是什么,能不能帮助我们消解暴力呢?
六月二日二元对立会制造冲突
这就是我们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吗?全世界都陷在暴力和战争中。我们这个贪得无厌的社会,正是由暴力建构成的,那么你我要如何从暴力之中彻底解脱出来——但又不落入自我为中心的修炼方法里?
你知道人是一个能量体,若是不追求实相,这股能量会变成破坏的力量。这么一来社会就必须塑造人,控制他的精力,于是能量就被扼杀了。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另一个有趣的事实:如果你真的想做某件事,自然会有能量……这股能量会变成自律的工具,于是就不需要外在的纪律了。在追求实相的过程中,能量会创造出自己的纪律。人若是能自动自发地追求实相,就会变成正当而善良的公民,而不是去依循某个政府或社会所制定的规范。
你能了解我所提出的问题吗?如果我很关心如何从暴力之中解脱出来,而我采用一些修炼的方法来控制暴力,把它转成非暴力的状态,很显然这种做法只会带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我的心会一直想排除某个东西得到另一个东西。假设我能认清摆脱暴力有多么重要,那么我该怎么办?暴力是我们的真相,一味地想变得不暴力,只会制造出徒劳无益的妄想。如果我们有能力观察暴力,并且去试着了解它,或许就能消解掉它。
证入实相需要无比的能量,如果人不追求实相,他的能量就会制造出不幸,如此一来社会就必须管束他。因此,人的能量有没有可能用于追寻实相和上帝、探索什么是真相、了解人生根本的议题而不被社会所摧毁?
六月二十九日摧毁怨恨
六月一日能量可以带来纪律
世界目前正充满着怨恨,这股恨意是由我们的父亲以及他们的父亲所制造出来的,因此无明是早就存在的一种东西。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愚昧造成了这股恨意,不是吗?我们承袭了祖先所遗留下来的恐惧、贪婪和怨恨,只要还耽溺于其中,就等于在助长世界的恨意。这个世界是每一个人的延伸,如果你很想摧毁这股恨意,那么身为个人的你必须止息心中的恨。若想止息心中的恨,就必须从各种形式的恨意中解脱出来才行。只要还耽溺于其中,便是在助长世界的无明和恐惧。这个世界正是你的延伸,它是从你所复制出来的,世界和个人不是分开来的两个部分。世上也许有各种的理念、国家、社会组织,等等,但是让理念、社会或宗教组织运作的,还是个人。个人的无明、恐惧和贪婪,会形成集体的无明、恐惧和贪婪。个人如果有了转变,会不会影响到整个世界?只要个人还耽溺在无明、贪婪和怨恨里,世界就会落在同样的情况里。个人一旦发展出觉知及诚挚审慎的精神,便能脱离那些会制造出痛苦的肇因,凭着这份理解,就能带来世界的整合与和平。
选自《六月八日:没有抗拒的觉知》
六月三十日不要对抗心中的问题
如果你的内在有空间,那空间里一定有寂静——从寂静里会产生别的东西,然后才有能力聆听,有能力在不抗拒的情况下去觉知。心如果不塞满东西,就能听见附近的狗吠声、火车经过远处的那座桥所发出的声响,同时也能觉知到眼前那个人话语中的真意。这样的心是活泼而非僵死的。
越是对抗一个问题,越会变成那个状态……如果我在生气,而你也用生气来对治我的愤怒,结果会是什么?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愤怒。你会变成和我一样的状态。以恶治恶意味着你也变成了邪恶的一部分,不论你觉得自己有多么正义。以暴制暴终究会让你变得跟我一样暴戾,这种事我们已经做了几千年了,很显然应该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怨恨。如果我以暴力的手段来镇压心中的愤怒,那么错误的手段一定不可能带来正确的结果。这样的做法之中缺乏理解,因此不可能转化愤怒。
选自《六月四日:有矛盾,就有冲突》
你必须很有耐性地去了解愤怒这个东西,你不能用暴力的手段来克服它。愤怒可能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若是不了解它们,就无法脱离愤怒。我们创造出了一个敌人,一个歹徒,然后又把自己变成了这个歹徒的敌人,这样如何能止息心中的敌意呢?我们必须了解敌意形成的原因,而且不再用思想、感觉和行动去助长它。这是很艰苦的一项任务,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觉察,而且要柔软地观照自己,因为我们就是社会和世界,外在的敌人和朋友都是我们的思想及行动的结果。
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矛盾冲突里,包括内在与外在。矛盾冲突意味着费力……只要感到费力,能量就会耗损。只要心中有矛盾,就会有冲突,冲突一出现,你又会想克服它。这种抗拒和冲突的形式也会滋生出一种能量,一个有写作和绘画天分的人,往往会借由心中的冲突去表达和创作。张力越大,冲突越强,表达的欲望就越高,这便是我们所谓的创造力。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创造力,而是冲突的产物。
我们制造出了这些敌意,因此必须去觉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而不是关心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正确的思想能止息对立,爱能化敌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