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习惯用完资料后放回指定位置的人,他们的办公桌一般干净整洁。而那些随手一放、不怎么收拾的人,他们的办公桌往往乱七八糟地堆放着文件。
2 用完后放入特定位置
3 把收拾东西养成习惯
特别是保管新资料时,要限制保管总量,处理掉旧的不需要的资料。
临时的减肥暴瘦会立刻反弹,原因在于我们在强迫或者勉强自己的身体。同样道理,一鼓作气把塞得满当当的收纳柜清理得干干净净,过不了多久又会回到之前的满载状态。防止反弹的关键就在于随手收拾文件的习惯,保持收纳柜有富余空间。
1 收纳空间不全占满,有富余
办公桌上只放现在正在进行的文件资料,工作才能更顺利地进行。
收纳时有三个关键点:
很多人在办公桌上摆放着家人的照片,这种东西也是工作的一种动力,并不碍事。但是摆放过多的话,可能会妨碍工作。
保留用收纳地:办公桌的指定抽屉等
即使是在美术馆,一般主图会在宽敞的空间中单独放置一幅,而次图等非重点图画是整体放在一处的。
进行用收纳地:办公桌的方便拿取的抽屉等
同样道理,办公桌上只放置真正重要的资料,才能凸显其重要性。
保管用收纳地:文件柜等
电视里常常有“介绍名人豪宅”的节目。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把值钱的东西摆得满当当的才显得是豪宅,反而物量精而少、装饰简洁、有格调的住宅更显得有高级感。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收纳位置分成三类:
有意识地规定限制家里的杂物量,既能方便收拾整理,又不必担心碰到什么东西,“打扫·擦拭·磨刷”的工作也会更轻松。办公室也一样,常常保持干净清洁,打扫收拾起来也会很方便。
“雪崩”之后还得花时间去找东西。
办公室和住宅一样,干净简洁的办公室会显出高级感,透露出这里的人的理性和智慧。既能给客户留下好印象,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假如在这些“看不见的收纳装置”里塞100%的,甚至120%的杂物,一旦有什么紧急时候,可能会打不开,即便打开了,也会立即来一场“雪崩”。
在实践断舍离时,要注意限制总量,防止反弹。
这些隐蔽的收纳装置平常很难被别人看见,当然有时候连自己也不会瞟一眼。因此很容易让人养成不考虑其必要性而堆放囤积文件的习惯。
人生存在“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有富余,才能出现余白。时间有富余,才能出现余韵。人与人亲密有“间”,才能出现余力。我们根据时间和空间的“间”去思考,去建立周边的环境。
办公室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抽屉和货架做得越来越隐蔽巧妙,文件柜也被设计得既不占用空间,又能多多收纳资料。
空间·时间·人的关系图
近几年的住房中多处设有壁橱、衣柜、地板收纳等各种“眼不见为净”的收纳装置,让人们情愿把更多多余的东西收进这些“看不见的地方”。
断舍离就是创造“间”的方法论
人们因为没有看透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杂物整理起来才这么没完没了。
被各种各样的杂物占领了“间”,被空间和时间所牵制,就会失去余力。
“没必要的东西就是没必要”“没到手的东西就是没到手”。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想,大家可能意识到了——断舍离并不是指扔东西,也不是什么整理术,而是建立对人来说尤为重要的“间”的方法论。
本篇要说职场上的杂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