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舍:做减法的勇气 > 尝试信息断食

尝试信息断食

信息断食也是如此。

长时间过度饮食,可能会引起胃积食、腹泻或便秘。这时候,为了有效地恢复肠胃运转,恢复麻木的味觉,让因过度饮食而超负荷工作的肠胃放空休息一下。经过断食后,肠胃恢复正常运转,人也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吃饭了。

为了恢复因超负荷信息而困顿疲倦的大脑的正常运行,就先清空一下大脑,切断所有的信息输入。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大脑像肠胃一样,判断力、记忆力、思维力活跃起来,堵塞处被一一疏通,恢复正常。

如字面意思一样,“信息断食”就是切断一切信息的输入。

虽说信息并不能完完全全地被隔离掉,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有意识地切断信息的输入。不久之后,你会发现已经麻木不堪的感觉开始逐渐恢复敏感。有时候我们进行断食期间也会摄入一些水分和呼吸氧气,所以信息断食并不一定要完完全全地切断信息输入,也可以进行“信息半断食”或者“信息节食”,哪种都有效果。特别是对那些信息代谢症候群的患者、长期处于信息饱和状态的人及其后备军都有良好效果。

假如你是这样的话,干脆设定一个时间段,给自己来一场“信息断食”。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是把自己置于信息不易输入大脑的环境中,至少持续24小时以上,并且阻止大脑收集信息,远离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书、杂志、报纸等输入媒介。这种方法在工作日可能实践起来不方便,但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

有时候,面对某些直觉上认为没有必要的信息,我们也会含含糊糊地对自己说“保不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于是就稀里糊涂地输入了这些信息。

有时候会出现“居然一整天都没有碰任何媒体,也没有接收任何信息”的情况。但信息断食并非指这种偶然小概率事件,而是有意识、有意志地去断绝信息。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好像今天什么都没吃”就说自己断食了一样,不能说“我已经进行了信息断食了”。

老实说,即便是我们立刻有意识地寻找“出口”,因为长时间身处信息洪流中,对各种信息的敏感度和感觉已经麻木和钝化了,很有可能无法判断面前的信息是不是真的对现在的自己有帮助。

即便实实在在地进行了24小时的信息断食,24小时之后,也可以尝试着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尽量拒绝一些信息,我把这种实践称为“信息节食”。

在上一章我提出信息断舍离的建议是“关注信息的出口,没有出口则不再输入”。但是,有时候面对某些信息,有些人无法“正确地判断是不是有出口”。

比如说,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翻报纸杂志或书籍,还有不动手机,不用SNS,不刷网页,只回复必要邮件。另外,见面聊天仅限于家人或有工作关系的人。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