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如懿传 > 后位不废而废

后位不废而废

收回册宝,对于皇后来说,后位已经不废而废。此时此刻,后位形同虚设。乾隆皇帝见她依然固执地不肯道歉,干脆又裁减了翊坤宫的佣人,到了七月,那拉皇后身边已经只剩下两名宫女,包括已过不惑之年的翦风。按照清宫的制度,只有位份最低微的答应才只配备两名宫女。

虽然答应母亲不会废掉皇后,但是对皇后的不满与愤怒依然不能释怀。回到京师后,他便开始了一系列针对皇后的措施。先是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娴妃一份、娴贵妃一份、皇贵妃一份、皇后一份。乾隆皇帝依然不能原谅她,他希望她能低下头,向自己承认错误,让他确信自己的固执是正确的。然而,皇后有自己的坚持,无论皇帝如何苛刻地对待她,她依然不卑不亢。

曾经繁华热闹的翊坤宫,此时竟成了冷宫。春风送暖,御花园里百花齐放,但是那拉皇后再也没有心情看那些风景了。父亲过世后,她唯一的牵挂便是在身在回疆的弟弟纳里。如果只是贬官还好,她最担心的,是再出什么变故,影响到弟弟的安危。

皇太后的话在情在理,皇帝虽然对皇后不满,但是考虑到许多利害关系,最后终于放弃了废后的想法。

人生的大起大落,人世的浮沉冷暖,这些她已经看淡了。已经四十八岁的她,虽然懂得了人情世故,但是骨子里的倔强与骄傲从来不曾变过。她始终不肯向乾隆皇帝低头,或许,如果她能圆滑一点,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但是她就是她,无论世事怎样变迁,她依然不会改变。

乾隆皇帝听着,虽然心中仍然不服,但是那种愤恨不平的情绪已经缓解了许多。皇太后继续说道:“国丈方薨,这种时候理应好好抚慰皇后,如果皇帝不仅不安抚她,反而还要废了她的后位,岂不是让辉发那拉家族心寒,岂不是让天下黎民心寒?”

皇后失势,纳里很快便受到了牵连,被贬为佐领,并回到原籍。

皇太后越说越生气,皇帝知道母亲说得在理,也不敢再加反驳,只能默默地听着。皇太后继续说道:“如今国丈薨逝,按照大清国俗,理应为国丈举行葬礼,但是皇帝身在江南,不能操办这些事情,而皇后却将这些事情都做了,皇帝理应感谢皇后才是。”

这个坏消息对于皇后来说,已经算是好消息了。佐领,又是这个官职,回想起这一生,仿佛像一场繁华的梦,一切都那么不真实。弟弟能平安返乡,对她来说已是最大的安慰。

“皇后断发,还不是因为皇帝要纳一个戏子入宫?皇后违背禁令,还不是因为纳尔布病逝?如果皇帝洁身自好,皇后又怎会冒死进谏?如果皇后不曾被遣送回宫,纳尔布又怎会突然病逝?究其根源,问题还不是出在皇帝身上!”

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只是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回想起这些年来的林林总总,那拉皇后心中感慨万千,或许这一生,也就如此了吧。

“皇后自行断发,又违背朕的禁令,自行出宫,抛头露面,有损皇家尊严。”

民间百姓也知道了皇后失势的消息。有一个书生写了一封万言陈情表,洋洋洒洒,尽写皇后之德,经过几番辗转,终于送达了乾隆皇帝的手上。原来,那书生曾受牵连入狱,皇后在第一次随驾南巡的时候,曾赦免了很多服刑的罪犯,他便是其中一个,因此对皇后一直感恩戴德。如今听闻皇后被弃,不禁格外哀恸,写下了万言陈情表,来为皇后求情。

“皇后如何失德?是劝谏皇帝为失德,还是为父尽孝为失德?”皇太后质问道。

那书生的陈情表文采斐然,字字戳心。然而越是这样,越令乾隆皇帝愤怒。他将那万言陈情表撕得粉碎,大骂进表之人,并下令将那大胆书生即刻问斩。

“皇后失德,即便问过母亲,也是要废掉的。”在母亲面前,乾隆皇帝不敢太过张扬。

这件事引发了不小的轰动,那书生至死还在大呼“皇后冤枉”,所见者无不动容。皇后听闻此事,忍不住泪如雨下。她万万没想到,多年前的事情,竟然会像一颗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如果不是自己失势,她也不会知道民间有此重情重义之人。

不过,知子莫若母。皇太后猜到了儿子会这么做,时刻都在盯着他的行动。发现他写了一封废后诏令后,当即将那诏令抢过来烧掉了。她的愤怒,丝毫不比皇帝少:“皇上要既然要废后,可曾问过哀家的意思?”

于敏忠早就对此心怀不平了,只是乾隆皇帝在气头上,迟迟没敢进谏。一次早朝,他郑重其事地向乾隆皇帝呈上奏折,劝谏皇帝不能冷落皇后。他表示,皇后母仪天下,应该得到皇帝的敬重,如果皇帝连自己的皇后都不敬重,又如何能令百姓臣服呢?

越是靠近京师,关于皇后的传言越多。这一路,乾隆皇帝已经在心中积攒了强烈的愤怒与不满。当龙舟抵达天津港口时,他写下了一封废后诏令,准备一到紫禁城,立即废掉皇后。

没想到,乾隆皇帝见了这奏折后勃然大怒,直接将那奏折扔到了地上,“当初孝贤皇后崩逝,那拉氏位次相当,才将她册封为皇贵妃,进而又立为后。没想到她骄傲狂妄,竟然自行断发,朕没有废了她的后位,已是仁至义尽。”乾隆皇帝说得咬牙切齿,那样子令在场的官员都非常震惊,于敏忠也不敢再多说,赶紧退了下去。

不过,他的心里也有一个小小的期盼,那就是皇后能向他低头,主动认错。如果她对自己的态度能够有所转变,说不定他就心软下来,既往不咎。

此时乾隆皇帝正在气头上,众臣虽然也觉得皇后委屈,但都不敢再言语。不过,纳尔布生前曾与满洲副都统阿永阿交好,两个人交情颇深。如今纳尔布已经逝去,皇后又几乎被废弃,作为好友,他无法说服自己的良心袖手旁观。见于敏忠被斥责,他并没有畏惧,而是正义凛然地走了出来,为皇后以及辉发那拉家族说情。

然而,还没到京师的时候,乾隆皇帝就听说了许多关于皇后的传言。有人说皇后害了失心疯,把头发都剃光了;有人说皇后已经被皇帝废了后位,一时伤心过度,整个人疯掉了;有人说皇后因为父亲病逝,所以伤心过度,才剪了头发……听着种种传闻,乾隆皇帝震惊不已,感叹民间谣言的可怕。不过,有传言说纳尔布已经过世,他不免有些讶异,赶紧派人去打探了一下。这一打探不要紧,关于皇后违背禁令骑马离宫、为纳尔布操办葬礼等种种事情悉数浮出水面。乾隆皇帝知道后盛怒不已,想到皇后故意以断发示人,不禁怒火中烧,觉得皇家的尊严全都被这个皇后给丢尽了,因此咬牙切齿地吼着回到京师后要马上废掉皇后。

“那拉氏一门忠烈,为大清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便皇后千错万错,皇上也应该看在那拉氏一族的忠烈上,原谅皇后。”阿永阿跪在地上,诚恳地进谏道。

经过这件事,皇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兴致很受影响,几乎没什么心思再到处游玩了。在苏州行宫小住了一个多月后,四月初,便启程回京师了。

然而,乾隆皇帝一想到皇后对自己冷淡的样子,便觉得心中不快,于敏忠为皇后求情也就罢了,此时阿永阿竟然也来求情,何况刚刚已经发了一通火,阿永阿竟这样不知分寸,还来进谏,如果不给他点颜色看看,说不定还会有多少人来进谏。他愤怒地斥责阿永阿:“阿某宗戚近臣,乃敢蹈汉人恶习,以博一己之名耶!”随即,这个暴怒的君王将阿永阿贬谪到了气候寒冷的黑龙江,让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那里度过余生。可怜阿永阿只是因为替皇后求个情,便遭此劫难。

皇帝有皇帝的尊严,即便乾隆皇帝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是不愿意承认的。这种矛盾的心态让他无法面对皇后,甚至对皇后越发厌烦。

经过这件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人敢为皇后说情。皇后听说之后,既为于敏忠和阿永阿感动,又为炎凉世态寒心,当然,最让她寒心的,还是乾隆皇帝。她想起嘉贵妃失宠时的样子,那种绝望的心境,大概和自己此时一样吧。

身在江南的乾隆皇帝虽然送走了皇后,但是皇后断发这件事却像一根刺一样卡在他的喉咙里,每当他看到那些奢华的景象时,便想起皇后骂的那句“劳民伤财”。他不禁扪心自问:四下江南,虽然说体察了民情,稳固了江山社稷,但是国库开支的大笔银钱,是民间百姓不敢企及的数字。每到一处,地方官员便要设宴盛请,为了表示对帝王的恭敬,一些地方官员难免做出些铺张浪费的举动。

许多美好的幻想,从此悉数破灭,而最爱的永璂,地位也岌岌可危。永璂出生后,从来没有像孝贤皇后的孩子那样受到皇帝的宠爱,甚至还不及福康安所得到的圣宠。她已经不再抱有希望,就像飘零的落叶,虽然怀念昔日郁郁葱葱的美好,但是身在风雨里,便只能坦然接受刺骨的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