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将进酒:中国历史上一百个酒局 > 第八十六局:杯酒释兵权

第八十六局:杯酒释兵权

第三杯酒,饮在深宫之内,诸将之列。

立国之初,太祖励精图治,可谓宵衣旰食。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相赵普,也是陈桥兵变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向来谨小慎微,退朝后不敢换下朝服,以免太祖仓促来访,重整衣冠有失礼仪。一天深夜,大雪,赵普想着太祖不会再出宫了,准备休息,过了一会儿听到了叩门声,开门一看,正是太祖,已经在雪里站了许久了,他说还约了二弟赵光义。三人在赵普家中,赵普夫人亲自炙肉行酒。饮酒中,赵普问太祖这么晚了为何还出来?太祖说,天下群雄割据,睡不着,又说准备打太原。赵普一语不发,良久回答说:打太原容易,但打下来后,则我方独当西北之敌,不如先平南方。虽然是寥寥数语,但陈述利弊,见识深远,无异于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太祖异常高兴,遵计而行。这便是君臣佳话“雪夜访普”。

天下既定,太祖准备了丰盛的酒宴,将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石守信、赵彦徽等请入宫中。饭饱酒酣,赵匡胤心事重重地长叹说:“夜里经常不能安睡。”将军们莫名其妙,纷纷问询,赵匡胤亮出了心结:“你们都对我忠心耿耿,并无异心,我担心的是如果你们部下有贪图富贵之人,有朝一日也强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是想推也推不掉了。”石守信等人这才听出了弦外之音,叩头流涕,请太祖指明出路。太祖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不过是享受荣华富贵。你们别带兵了,回去多置些田产,买些歌儿舞女,颐养天年,我们君臣无猜,岂不是好?第二天,石守信等上表假称有病,要求归还兵权。赵匡胤欣然同意,厚加赏赐,至此,禁军与藩镇的兵权集中到了中央政府手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第二杯酒,饮在风雪之夜,赵普之家。

第四杯酒,饮在烛光斧影之间。

他本是后周世宗柴荣部属,出身行伍,屡有战功。柴荣病逝,七岁的太子登基。突然传闻有大敌南下,后周倾国之兵由赵匡胤领队御敌,在陈桥驿驻扎,亲信开始积极准备和散布舆论,赵匡胤则饮酒装醉,如无所知。醒来即被部下黄袍加身,虚加推辞之后,他接受了拥戴,回到开封,废黜幼主,改国号为宋,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在位第十六年,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时年五十岁。他邀三十八岁的弟弟赵光义共饮,并留宿。次日即突然驾崩,赵光义在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因当时并无第三人在场,且有烛影摇摇斧声凿凿的传言,使得赵光义无法洗去杀人的嫌疑。并且太祖传位给弟弟而非长子的做法,引起了众人的猜疑。赵光义联合赵普抬出了所谓“金匮之盟”:即母亲早有“兄终弟及”的遗诏,以此证明自己继承大统的正确性。至于他母亲是否能够预见到自己三个儿子能有序不紊地死去,则另当别论。但太宗旋即害死了弟弟,接着又害死了侄子,自己死后,终于传位给了儿子。这场酒局,分明只是权力的生死角逐。

赵匡胤第一杯酒,饮在陈桥。

历代建国者,对开疆拓土的功臣良将,莫不猜忌而至于杀戮。“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相较之下,杯酒释兵权,是一场温和的政治游戏。即便太祖英明神武,也不能防备最亲近的人对权力的欲望,而这欲望,是太多悲剧的源头。

主饮:赵匡胤;主宾:石守信等;主陪:赵匡义;地点:深宫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