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将进酒:中国历史上一百个酒局 > 第四十七局:对酒当歌

第四十七局:对酒当歌

这是知己之间的酒局。但这知己,不久后就将成为仇雠,各自开创不朽的基业。“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是何等豪迈,何等自信。又是何等惺惺相惜。

二是得志之后,已成新盟主的曹操与落魄寄居、浇水种菜的刘备议论当世英雄,一副天下尽在指掌之间的气概。惊雷失匙故事源自《三国志》,经《三国演义》细节虚构而成为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对话是一问一答。曹操问,刘备答;而后刘备反问,曹操答。不同的是曹操是披肝沥胆的真话,而刘备是谨小慎微的虚言。曹操踌躇满志,刘备韬光养晦。短短的对话,曹操一抒胸臆,刘备小露锋芒。

三是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饮酒吟诗,意气风发。当时汉室微弱,摇摇欲坠,曹操有维系大功,大权独揽。他亲冒矢石,历经多年征战,统一北方,如今旌麾南指,要吞并东吴,然后西进入川,谋划大一统的版图,完成“治世之能臣”的人生伟业。苏轼在《前赤壁赋》里,第一次提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但东坡是杜撰大师,这一幕实为文学想象。据说他参加科举,主考官很佩服其文笔,但对他所引的一个生僻典故有点拿不准,最后忍不住问出自何典,苏东坡说:是我“想当然”的。

一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酒局,曹操反了董卓出逃,到了好友吕伯奢家,吕氏酒肴相待,曹操疑心重重,杀了吕家数人,留下这惊天动地的不义之辞。

故事是假的,诗却货真价实:“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与曹操相关的三个酒局,虽不可考,但都无比精彩。

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诗风从此启幕。

曹操对自己的长相也不自信,他躲在一旁,让仪表堂堂的崔琰冒充自己接待匈奴使者。别人问使者魏王怎么样?使者说:魏王当然看起来挺帅,但旁边站着的那位才是大英雄。

汉末建安年间,相继出现的一大批诗人,面对兵燹频替、生灵涂炭的社会,加入了深沉的人生体验与思考,使得诗歌苍劲慷慨,风骨凛然。与以往浮泛感慨不同,创作者的自我面目越发凸显。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主力,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是王粲等“七子”。文学成就最高的,依然是高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

曹操的文治武功,千古一人。除了是魏王、武皇帝,还兼作建安诗魁。魁,就是第一,比如花魁,就是妓女中最出色的。魁也有高大、强悍的隐含义,比如党魁,得有鲁迅说的“山大王气”。但后者并不凭借身高体貌,《史记》记载孟尝君出访赵国,老百姓围观议论:本以为他很“魁然”,不料是个“渺小丈夫”。孟尝君听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很“魁然”,当场杀了数百人,灭了一县。

当然,还有一位出身名门,年轻守寡时被匈奴掳到朔方苦寒之地,生下二子的蔡文姬。十余年后,曹操用重金将她赎回。文姬归时,二子被留,一面是亲情难舍,一面是故土难忘,哪种选择都让文姬肝肠寸断,她的《悲愤诗》记当时情景,读来催人泪下。一千多年后,秦淮女子宋蕙香,被掳往漠北,于河南驿站壁上绝望地写道:“谁散千金效孟德,镶黄旗下赎文姬?”

主饮:曹操;主陪:刘备,孙权;主宾:建安诸子;地点:天下

曹操赎文姬,这不只是才人之间的知感,更是一代英雄豪杰人性的光辉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