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社会活动家,想想那些还没有完成工作就惨遭刺杀的领袖和在世时灵感就早已失去生命力的发明家。按照社会主流的标准判断,这些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嘉赏。结局惨淡如此,他们是否从一开始就不该努力工作呢?
我们对结果的控制力少之又少,无法摆布别人的认可、关注和奖励。所以该怎么做呢?因为害怕得不到报偿就放弃从善,消极怠工,停止贡献?得了吧。
因为自我,每个人都“悔不当初”。
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我们也不得已面临同样的挑战:功劳是否会被他人冒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能否确保有收获?正确的激励之下,即便此刻心存疑虑也可以脚步不停。但如果听从自我,怕是只能就此止步。
但在这样的态度下,又该如何熬过这段艰苦的时间?如果你本身领先于时间,而市场更青睐于虚假的潮流呢?如果老板和同事不能理解你呢?
鉴于贝利萨留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心态豁达还是极好的。可这种委屈毕竟让人难堪。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我们或身边的人身上,似乎只有愤怒才是正常的反应。可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是否也冲动一时,做了让自己后悔的事?
把工作做好就足够了。换句话说,结果看得越淡越好。达到自我标准的过程就是建立自信和自尊的过程。努力就够了,最后是好是坏都不重要。
各行各业的人都逃不开这个现实。而贝利萨留的特殊之处只在于他的不抗拒。做正确的事就够了。为国出力,为神奉献,忠实地完成使命,这就够了。任何逆境都该被容忍,任何嘉赏不过得之我幸。
可自我并不满足,它坚持一定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应有的报偿。问题正在于此:通常情况下,结果真的如我们所愿。夸赞之声四起,奖励随之而来。我们开始臆想,付出和收获原来真的相生相随!在梦想实现以后,接踵而至的便是一场头重脚轻的宿醉。
贝利萨留可以一统万军,战无不胜;也可以恪守个人道德,正直不阿。但他不能左右自己的工作究竟会得到赏誉还是引起质疑,更无法使一位铁腕独裁对自己和善宽容。
亚历山大大帝和犬儒学派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之间有过一次不寻常的碰面。据说,当时第欧根尼正躺在地上享受夏日暖融融的阳光,亚历山大大帝走过来站在他旁边,以世界上最有权力的男人的身份谦虚地请教能为他做点什么。第欧根尼的回答堪称经典:请别挡着我晒太阳。即使在两千年后,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亚历山大当时那种心口被猛地一击的火辣辣的感觉。他可是一个无时无刻不想树立权威的人啊!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曾经这样评价这场会面:费尽千辛万苦才爬到山巅,却发现竟然有人对你的成就漠不关心。这真是让人怒火中烧。
这种态度非常危险,因为工作一旦开始(写一本书也好,做一单生意也罢),就注定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脱离控制。我们除了听天由命,什么也做不了。一切交给他人判断,听凭他人处置。大权就此离手,转移到了别人那里。
呃,做好心理准备吧。该来的迟早都会来。也许父母永远不够满意,也许女朋友不在乎你是否成功,也许投资人根本不看数据,也许观众席没有掌声。但我们不得不坚持下去,因为这些并不是努力的原因。
考虑到激励自己的崇高梦想,这样的结局无疑是种毁灭性的打击。尤其在自我的控制下,我们更会唯众口夸赞而不满。
贝利萨留的最后一场战役开始时,他已是一个白发苍苍却仍旧忧国忧民的可怜老人。他最后一次被洗清罪名,保住了荣誉。
在生命的太多时刻里,我们想尽善尽美地完成每件任务。可结局往往不如人意:失败、不敬、嫉妒,甚至迎来世界的一片嘘声。
只是,生活并没有童话般的美好结局。战后不久,他涉嫌谋反篡权,在朗费罗的著名诗篇里,这位可怜的将军在即将告别人世时被剜去双眼,一贫如洗。弥留之际,他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之声:
在他眼里,自己只是完成本职工作而已,这是被他奉为神圣责任的工作。他知道自己做得不错。他知道所作所为皆合情理。这就够了。
这些,我同样可以忍受——我还是那个贝利萨留!
讽刺的是,他原本有太多机会可以篡位夺权,但却似乎从未动心。在真正的帝王查士丁尼陷入绝对权力的诱惑中时,我们却未曾在贝利萨留身上看到任何控制欲、偏执、自私或贪婪的影子。
你会遭遇轻视,历经打击,你会陷入前所未有的水深火热。你的理想无从实现,前路曲折蜿蜒,不容人不后退、失足。
只有一个人从未抱怨过,当时没有,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也没有过,甚至给亲友的通信中都从未埋怨一句。这个人就是贝利萨留。
该如何面对呢?如何摆正心态,从自身和工作当中重拾信心?约翰·伍登教练这样劝告他的队员:改变成功的定义吧。“成功是一种平和的心境,来自相信自己已经拼尽全力,做到最好的满足之感。”“野心啊,”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这样提醒自己,“代表着强迫自己变成别人预想的样子……而理智则代表忠诚于自己的行动。”
几个世纪以来,这段悲惨的遭遇令无数历史学家、学者和艺术家扼腕叹息。他们和所有坚持正义的人一样,为伟大的贝利萨留所经历的愚蠢、不敬和不公而暴怒。
尽人事,听天命。你需要做的,仅此而已。
是否曾有人向他道谢?实际上,夹道欢迎的待遇没有也就算了,偏执的查士丁尼还反复怀疑、诬陷这位国家功臣。他所有的成功和牺牲都遇到愚蠢而不公的对待。他的传记作者普罗科皮乌斯与查士丁尼同流合污,受命扭曲事实以污蔑其形象和传奇战绩。随后,他不再掌权,仅剩的头衔只是“皇家侍卫队总指挥”。戎马一生,光辉一世,最后的结局竟落得如此!他被剥夺了所有财产,根据史实记载,双眼失明后只能沿街乞讨维生。
认可与荣誉,只是额外的奖赏。就算被拒绝,也是工作的失误,不是我们出了问题。
他在达拉、迦太基、那不勒斯、西西里、君士坦丁堡之战中大获胜利。只率区区几个贴身士兵就敢对战几万人大军;在帝王已经决定临危退位的关键时刻成功协助保住王位;在军力、物力都不足的情况下,重新夺回已被攻陷四年之久的漫长边境线。自遭遇野蛮的日耳曼人侵占之后,罗马帝国第一次被成功收复。而所有这些伟大的战役在他人生的前四十年里就已经完成了。
约翰·肯尼迪·图尔的神作《笨蛋联盟》一度为全世界的出版商所不看好,灰心丧气的他把车开到密西西比州布洛克西一条空旷的公路上,在那里结束了生命。他去世后,母亲发现了这部遗作,把稿子寄给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直到最后出版上市,赢得了普利策最佳小说奖。
作为拜占庭帝王查士丁尼手下的最高指挥官,贝利萨留至少三次在危急关头挽救了西方文明。罗马帝国崩塌,王座迁至君士坦丁堡时,整个基督教陷入一片黑暗之中。贝利萨留是此时唯一的一束明光。
请思考一分钟:两种命运,天差地别,而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改变?没有改变。那本图尔拿着手稿向编辑推荐却连遭碰壁的书,正是日后大卖、得奖无数的书。假如他早些意识到这点,也许就不会那么悲痛欲绝。但他没有。我们从这个惨痛的故事里至少能学到成与败,只是生命的任性赌博,也许本身并没有什么道理。
贝利萨留,史上最战绩显赫却不为人知的将军之一。这个名字听起来如此陌生,相比之下,甚至连同样低调的马歇尔将军都显得名声更响一些。毕竟马歇尔计划是以乔治·马歇尔而命名的。
正因为此,我们不能让身外之物决定自己的价值。
——歌德
世界对人类的“愿望”不屑一顾。如果我们执迷于欲望和贪婪,下场只是作茧自缚,陷入嫉恨或更加黑暗的深渊。
至于结果如何,他并不为之困扰。
只要努力,就够了。
积极的人只想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