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网文《2032年,我刚毕业,就失业了》(节选)
(9)最好的老师是家长,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学区房是家中的书房。你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教会他取舍的能力。你要帮孩子找到他的阶层晋级之路。
我生于2010年,中国的一个中产阶层家庭。虽然家里每月要还3万元的房贷,妈妈还是拼尽全力,让我上了贵族幼儿园,每年学费12万元,因为她不想让我和没有英文名、看垃圾动画片的孩子同读没有外教的幼儿园。
(8)工作是为了吃饭,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用一生去追寻自己感兴趣的事,但往往是,只有到了一定岁数才开启第二人生,追求自己真正的兴趣。
进入民办小学后,我上了奥数和英语课外辅导班,我还上了钢琴、马术和击剑兴趣班……初中毕业,我就离开了中国,妈妈早就帮我联系好了美国的私立高中,4年的学习和生活费,又花了200多万元。
(7)频繁跳槽其实并不利于积累人脉和资源。一旦确定了努力方向,你就应该在这个职业方向上深耕细作。
这时,中国的GDP已经超过美国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比美国还快。我回到国内,找了半年工作,至今没有结果。我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高级管理层,99%的金融交易员,包括股票、期货、债券都已经换成人工智能了。基金经理、投资顾问,80%也被人工智能替代了。剩下的20%,是多次精简后留下的最拔尖的老员工,而且公司还在裁员,很少招新人。
(6)第一份工作往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人们往往要通过反复跳槽找到感觉。通常情况是,你会为了工作牺牲兴趣,或者学会让自己的大脑分裂。
……
(5)大学期间可以换专业,或者选择双专业。因为哪个专业符合你的兴趣或导向好职业你暂时看不清。选修课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与专业互补或有跨界价值。
早在2017年,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就提到“无用阶层”这一全新而庞大的阶层: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4)高考就是选专业。可以按兴趣选择,也可以按社会功利选择,但最好是选择自己既感兴趣又有前途的专业。好的专业导向好的职业,同学们由此分道扬镳。
那么,你会问了,未来从事什么行业,才能不受人工智能的影响?
(3)千万不要失去兴趣。上各类兴趣班其实就是为了找到孩子的兴趣。好的职业是阶层晋级的第一动力,而兴趣又是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让人失去兴趣,那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另外,根据《未来简史》的预测,军队会大规模消减,而就业会受到重大影响的还有:各种流水线上的工人(比如制衣)、银行柜台人员、旅行社、金融交易员、基金经理、律师、教师、医生,药剂师、秘书、客服人员……
(2)未来,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三样: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心理素质好,第三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强。
……
(1)以升学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目的是淘汰大部分学生,成就少部分学生。因为名校资源是紧缺的,未来好单位的岗位也是紧缺的,只有通过刷人的方式进行筛选。但教育的终极目的被遗忘了。有些学霸不会生活,不懂爱,不懂合作。
还在纠结上不上贵族幼儿园?上公办、民办还是国际小学?学哪种乐器、哪种体育项目更容易,还对升学有帮助?娃上了奥数完全不得要领,要不要停下来?中考考不上重点,要不要送娃出国读书……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我们还是围绕兴趣偏好来提一些建议吧。
一道道地通关,正准备登上教育鄙视链的顶端,去迎接胜利的时候,突然,黑屏了,游戏结束。
因为机器人已经在路上,你要赶紧发现你的偏好,并培养你的偏好、发展你的偏好,使其成为一个饭碗。假如你自己来不及,你的儿女还来得及。
你站在教育链上鄙视别人家孩子,而人工智能站在食物链顶端鄙视你。
“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这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名言。我觉得他的这句话比他获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更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