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上网。网上查到的学术理论能提供世界最前沿的思想。搜狗有款应用就是把你的问题翻译成英文,然后用英文进行全球搜索,再将搜索结果译成中文给你。这是谷歌出走后的一项替代应用,大家不妨尝试一下。
当然还有出国购物。中国游客到海外不只大包小包地购物,也带回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你在家也可以全球化,追美剧、英剧就是全球化行为,从此可能就以西方影视的标准来要求国产影视作品了。
第四,就职大公司、跨国机构。这并不是让大家非要到外企才能接受全球化,像华为这样定位世界企业的大公司一样能够提供全球化的机会。华为在1996年就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化企业。定位决定地位,格局决定结局。华为手机掌门人余承东在清华招生演讲时坦陈,自己就是个农家子弟,1993年清华硕士毕业后进入了华为。华为追求的目标是全球第一,态度决定一切,由此也带动了“余承东们”提升自己的全球视野,将自己锻造成“国际人”。在华为人眼里,未来,地球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的理念将越发深入人心。一张信息时代的无形网络将把世界各个角落连接在一起。
全球化不一定出国,你吃一次麦当劳就全球化了。麦当劳最新的广告语是“‘吴’与伦比”,加拿大籍明星吴亦凡无疑是许多人国际化的榜样。吃洋快餐,吃的是背后的文化理念,比如肯德基24小时不打烊,曾因留宿一对孤儿寡母,引发网上的讨论。这是企业文化规定要这么做的。洋快餐还专辟出生日区,一些人多少年后都会记得小时候在肯德基过生日的场景。我相信他们会是这家快餐店的终身客户,也是全球化的信徒。
无独有偶,扎克伯格在最近的讲演中,也频频提出“世界公民”的概念,这是世界各地的80后、90后在被要求选择自己认同的身份时,最集中的回答。而脸谱网这样的公司就是为打造“世界公民”的认同感而来的。
当然,假如出国还是混华人圈、在唐人街那还不如不出去。这点要跟王石学习。王石60岁留学,专门挑学校晚饭后的时间与教授们恳谈,不只为练习英语,更为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作为“世界公民”,拥有海外名校学历很重要吗?重要又不重要。唐骏、李开复、吴士宏,他们曾是微软的“打工皇帝”“打工皇后”。这三人中只有李开复毕业于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吴士宏干脆就是护士出身,唐骏被揭毕业于“克莱登大学”(原本是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里虚构的骗子学校)。那又怎样呢?他们辞职时都被盖茨挽留:“我期待着你重回微软的那一天,再和你一起工作!”
第一,出国。去年中国留学人数达58万,这些人中有八成是要回来的。可从眼前看,留学是笔不划算的投资,花一二百万学费、回来拿5000元月薪肯定不划算。但出国留学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境界,对扩展一个人未来成长空间的作用不可限量。
他们在微软的经历告诉我们,能力比学历重要。在跨国公司,能力要重要得多。这些公司的入职面试,通常会把学历摆一边,而问你怎么解决一个问题。通常问题能否解决也不重要,关键看你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你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全球化进程中自己的位置,为即将到来的全球化竞争做好充分准备。简单地讲,个人全球化有四种方式:一是出国,二是上网,三是看大片,四是就职大公司、跨国机构。
他们在微软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去跨国公司就是“镀了金身”,让你身价倍增。其中唐骏可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盛大的收入达到4亿元,之后到新华都又得到10亿元的“转会费”。
当前,推动全球化的四股力量是:跨国公司及国际组织,进取的官员和企业家,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热衷消费进口产品和文化的中国青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说不”和想要回到旧时代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唐骏在2008年写了《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至少唐骏、李开复、吴士宏三人的全球化路径是可以复制的:海外名校学历并不重要,甚至上没上过大学也不重要,历练才重要。
中国成为全球化的主体,但同时,也成为“全球—本土”化困扰的对象。一股本土化的思潮(比如国学热)甚至民粹主义思潮正在兴起。
[1] A站:AcFun弹幕视频网的简称,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弹幕视频网站。——编者注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网购、移动支付、高铁、共享单车。除高铁外,都与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有关,现在正在走出国门。中国能引领新一轮的全球化吗?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就是全球化的最新发展。
[2] B站:Bilibili弹幕视频网的简称,中文名为哔哩哔哩。——编者注
全球化和互联网化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两项世界进程。而其中,中国是这两项进程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