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哪个大老爷们喜欢给女人买这些东西?”丈夫说得也很委屈。
“我以前的内衣都是你买的啊!”妻子似乎也很在理。
“好了,都是我让你买的。可是,既然你不想买,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妻子回答道。
“为什么非要我帮你呢?”丈夫追问。
“我是怕你不高兴,怕你生气啊。”丈夫一脸无奈。
当天晚上,妻子躺在床上,越想越生气,她起身懊恼地对丈夫说:“你要是不想买,干吗不早说?”
在这个故事中,丈夫帮妻子买过几次内衣,妻子就想当然地认为“他喜欢这么做”。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原来丈夫只是怕妻子不高兴才这么做的。
“那你就自己去买好了。”丈夫脱口而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是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记了,对方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一个完全不同于自己的角度。
第二天,丈夫还是未能帮妻子办好这件事。妻子愤怒地对丈夫说:“如果你总是记不住,我自己买好了。”
也许有人会说:“作为最亲密的伴侣,我自然非常了解我的另一半。他一张嘴,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但是,我们只知道伴侣“说什么”,却从未认真地理解伴侣说这些话时的感受。
有一次,妻子在电话里叮嘱丈夫帮她买内衣,电话那头的丈夫也答应了。但是妻子回到家却没看到内衣,问丈夫是怎么回事,对方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忘了。”
在一件事情面前,对方感受如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要永远记住,感受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最亲密的两个人之所以很难理解对方,甚至存在误解,关键原因就在于我们没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接受对方的感受。
有一对结婚刚半年的小两口,婚前,丈夫会经常陪妻子逛内衣店,对妻子喜欢的内衣,从品牌、号码到颜色都了如指掌。为此,妻子经常在女朋友面前夸耀丈夫,说她找到了一个既爱她又细腻的好男人。但是结婚半年后,问题就来了。
我们看别人的事情,往往只是看到了表象,而不是事实。对于亲密关系来讲,这是最糟糕的事情了。所以,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期待关系更加亲密,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视角,尝试进入对方的视角,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经常抱怨说:“我无法理解我的另一半到底是怎么想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往往是因为当事人无法做到恰如其分地去理解对方。换句话说,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感受。
可以这么说,我们应该进化我们爱的方式,重视伴侣的心理需求。你始终要记住,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且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为了处理好我们与伴侣之间的关系,需要用适合两个人的沟通方式,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比辩解、揣测、评价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