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简明日本史 > 第六节 被战争终结的师生缘

第六节 被战争终结的师生缘

要回答师生是否缘尽这个问题,得先说清楚两件事:元朝为什么要两次大动干戈地跨海征日?“蕞尔小邦”日本,难道有什么让蒙古贵族急于得之而后快的宝藏吗?

中日师生缘尽了吗?

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那时候还真有宝藏。

最终日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客观地说,这胜利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日本的国运似乎一直都不错,横扫欧亚大陆几乎未吃过败仗的蒙古大军,居然两次败在了日本人手下,你不能不承认日本人运气真是逆天。当然,蒙元大军也自找苦吃,竟然敢在台风多发的夏秋之际跨海攻打日本。但真正锁定胜局的,其实还是日本人的勇气及其相对先进的技术装备。这些装备中,除了上面说到的刀与盔甲外,还有日本水军更抗风浪、更适应海上作战需要的战船。

那就是今天位于日本岛根县大田市的石见银山。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一向都以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奇怪吧?如果再告诉你,在日本战国时代大规模开采石见银山后,日本白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日本在数百年中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出口国,你是不是会大跌眼镜?

为什么说是“豆腐渣”战船?因为考古发现了证据。美国得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考古学家兰德尔·佐佐木,在对1981年从高岛附近海底捞上来的700多块蒙古战舰残骸查证后表示,战舰设计上的缺陷、拙劣的做工以及所用的劣质材料有可能是蒙古舰队覆灭的原因。当台风袭来时,这类战船好像也只有倾覆这一结局。

当时不善理财的蒙古贵族对奢侈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而元帝国的财政却常常捉襟见肘。所以在对金银有重大需求的蒙古人眼中,日本自然是大肥肉。

其实,这两次战役中,元朝大军都登上了日本本土,且与日本镰仓幕府(1192年7月,关东武士大将源赖朝被日本天皇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开设幕府)的军队展开了众多激战。让上岸的元朝大军无功而返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元军指挥失误、战略战术不当、蒙古将领不习水战、汉族士兵和高丽士兵士气低落等等,但除此之外,关键因素还是日本的金属锻造技术领先,打造出了锋利的日本刀和防护性能厉害的盔甲。据朝鲜史书记载,在登陆战斗中,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而在征服欧亚大陆各国时威名赫赫的蒙古角弓射出的弓箭虽威力强大,却很难穿透日本武士身上的铁甲。损失惨重的元军只好撤退到战船上休整以便再战。但此时海上又刮起了天佑日本的“神风”,将蒙元舰队的“豆腐渣”战船大都吹下了海底。

而元朝急于征服日本,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尽快灭亡南宋。那时的南宋王朝虽然只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历史上被称为“弱宋”,却抗击了蒙古雄师60多年的进击,甚至让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在了前线。当时支撑南宋抗元的主要支柱是经济贸易,宋日海上贸易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元朝就企图先征服日本,砍掉南宋抗元的一根支柱。

以往中国人对这场战争的印象往往是元朝的远征船队还没登陆日本,就已被大海上的“神风”吹翻,随即日本人崇奉神风,并在二战期间还组织了神风自杀攻击队云云,但这其实是民间故事会,绝对属于谬传。

元日战争的结局,虽然让蒙元军的这个图谋破产,但并没有能够真正阻碍其灭亡南宋的步伐。1279年,元军就在崖山(今天的江门新会一带)把南宋灭掉了。日本“以华为师”中的这个“华”,明确指的就是南宋灭亡前的古典中华。

1274年和1281年的两场战役,史称“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这是日本本土在历史上第一次遭到外敌的入侵,影响极其深远。

元日战争不仅重创了镰仓幕府的心灵,还给其民众留下了可怖的印象。从此,被元朝统治的中国大陆,被日本人视作虎狼之国。

元朝大军来袭

南宋灭亡后,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就完全变了。同时日本的自我意识也完全转向,开始自称“神国”。这在一封草拟的镰仓幕府致元朝政府的国书中显露无遗:“凡自天照皇大神耀天统……故以皇土永号神国,非可以智竞,非可以力争……”老师不在了,老师的故土又被日本人心目中的“蛮夷”占据,中日之间的师生缘分自然完结。虽然在明治维新前,日本仍然在向中国学习,比如明朝时学过王阳明的“心学”,清朝时跟着流亡日本的南明遗民朱舜水学过“水户学”,但那都是片段、局部、断续地在学,已称不上是“以华为师”。

1274年和1281年,元帝国两次跨海东征日本。这场搏斗,改变了日本历史,更终结了中日两国持续数百年的师生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