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江湖 > 第13章 清帝:听说你们羡慕朕的御膳?其实朕只想好好吃个饭!

第13章 清帝:听说你们羡慕朕的御膳?其实朕只想好好吃个饭!

也不光过年吃,赶上皇上过生日,皇考的忌日,就是现任皇上的爸爸皇阿玛,他的忌日,还有太后的生日,各种节日,宫里都要设置宴席祭祀,都得吃祭神肉,反正不管大节小节,清宫里的祭祀少不了都得吃这个祭神肉。为什么祭祀要吃这个白水煮肉?因为满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非常讲究祭祀,祭祀主要就是以猪肉为祭品,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清朝从皇太极的时候就规定下来了,除夕第二天,就是元旦祭,从皇帝到普通的满族旗人,都要用白水煮肉,祭祀神灵和祖先。这种祭肉呢,就是上面说到的白片肉,祭祀的白水煮肉不能加盐,不能加酱油,加了那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

《啸亭续录》上也说,每年春节,皇家要举行祭神仪式,皇上带着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等人,大伙一起吃祭神肉。

清太祖后来在紫禁城里修了万历妈妈庙。清朝祭祀,每天杀四头猪,其中有一头,专门给这座庙上供。因为万历妈妈是做豆腐的,所以清朝祭品中不允许有豆制品,酱油也包括在内,表达自个儿尊敬的心情,所以吃祭肉特别强调,不能加酱油,这也是清朝祖先延续下来的规矩。

之前有一个宫廷剧,挺火,我没时间看,听他们念叨来着,他们跟我说,剧里有一个皇上祭祀吃胙肉,就是白水煮肉,这个在清朝历史上是真有这么一个习俗,《梵天庐丛录》上说过。据《梵天庐丛录》上说:“清代新年朝贺,每赐廷臣吃肉。其肉不杂他味。”什么意思?就是说每年过年皇上赏赐群臣的肉就是白水煮肉,不加任何调味料。

那么在哪儿祭祀呢?祭祀的场所在坤宁宫,所以这也称为坤宁宫祭祀。祭祀时每次都要杀两头纯黑的猪祭神。宫里有两口大锅,一个用来煮肉,一个用来蒸打糕。祭祀的过程很复杂,用猪血灌猪肠,切好了煮完之后的猪,还得拼成原来那样,拼成一个完整的猪的样子,胳膊、腿切完了再拼回去,祭完神之后,皇上才开始把撤下来的祭肉,分给各位大学士品尝。皇上面北而坐,各位王爷大臣穿着蟒袍补服,向神灵和皇上行礼,坐一会儿之后开始吃祭神肉,有资格参与祭神仪式,并且跟皇上一块儿吃肉,那是个无比光荣的事。一般参与者都是皇亲国戚,并且什么级别的官,吃什么位置的肉,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能轻易地混淆。那么话说回来了,过年这一天也不能就吃一顿白水煮肉,谁受得了?所以说是有宫廷宴席的,清朝是每逢除夕,从午时开始,就是咱们现在的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每个时辰两个钟头,皇上在保和殿赐宴群臣。下午六点皇上回到乾清宫,才开始享受家宴。

皇上进膳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规矩就是给菜验毒。侍膳的太监先在每道菜上面放一块试毒的牌子,就为了看这个牌子有没有变色,拿这个当标准来检验饭菜是否有毒,还有,就是检查各种菜所用的原料配合在一块儿,是否会产生一些毒素反应。这个试毒牌,是一种银质的半寸宽、三寸长的小牌子,据说如果饭菜里有毒,牌子变色了,皇上绝不会吃。为了防止皇上中毒,甚至还会追究厨师的责任,每一道菜都有专门的厨师负责,也会把厨师的名字写在菜下面,弄不好就得杀头,《养吉斋丛录》里就这么记载:“膳房恭备御膳,某物品及某物为何人烹调,逐日开单,具稿呈内务府大臣画行。”每道菜还都要准备两份,一份给皇上,一份当作样菜,用来之后查验用。那么只有试毒牌,那验毒不准啊,万一这牌子被人调换怎么办呢?所以皇上还有别的法子,就是御膳用试毒牌检验过之后,让太监们再亲口把每道菜尝一口,这叫“尝膳”。验证无误之后,皇上再示意,让这个太监把自个儿爱吃的菜盛到碗里,开始吃。除了试毒牌,皇上用的是银筷子银碗,保证所用的饭菜确实没有毒。用银器试毒是不是真的有用?用银器就能查出来有没有毒吗?反正经过现代科学的解释吧,也是有点科学依据,因为古代毒药的品种比较单一,最厉害的毒药就是砒霜,砒霜提取的时候,会含有硫化物,银子遇到硫化物,引起一种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所以古代的银器试毒都还是很灵验的。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古代的毒药品种单一,要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拿什么也不管用。所以说,多一个银筷子银碗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先说这个赐臣宴,赐臣宴当天,满族的官员和汉族的官员,分开站立,等着皇上。上午十一点开始皇上就落座了,群臣开始进殿,桌子上已经摆好了点心之类的吃的。在《大清会典》中明确规定,除夕元旦、皇帝万寿等宴席用四等满席。四等满席是非常有讲究的,满席一共分为六个等级,四等和五等都是给人吃的,往上三等都是专供祭祀用的,所以宫廷宴席但凡吃满席的,那吃的都是四等或五等,吃不着三等以上。为什么要强调满席呢?因为清朝时候,大臣才有满臣和汉臣两种,两个民族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不一样,吃的也不一样,为了尊重两个民族不一样的习惯,所以清朝有满席汉席之分,合成之后就是咱们今天常说的满汉全席。但是上面这些节日里的御宴,统一都用满席。御宴开始了,群臣们先磕头,吃汤饭,或者是一种鸡蛋做的食物。接着开始皇上赏菜的环节,皇上每赏一道菜,受赐的王公大臣就得磕头一次,赏完了菜,皇上开始赏奶茶,然后接着磕头,之后是开始赏酒,最后是吃主食,吃的时间也不长,三刻钟,照今天来说45分钟吧。

说起妃嫔,电视剧电影里老有这些个妃子、妇女,钩心斗角,下毒下药。皇上吃饭时,总有人拿个银针试毒,有没有这个真事呢?有!

其实对大臣来说,吃御宴真是个苦差事,这45分钟里老得磕头。到了过年的当天晚上,皇上就开始吃家宴了,家宴就比赐宴群臣的宴席要吃得随意些,吃的是自己家乡的传统菜肴,但排场很大,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除夕家宴,一桌酒宴,用了猪肉65斤,野猪肉25斤,肥鸡3只,菜鸡3只,野鸡6只,关东鹅5只,鹿肉25斤。一桌酒宴,光是猪肉的菜30盆以上,您琢磨琢磨这排场有多大。

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就提到过:说皇帝吃饭,绝对不准别人叫饭,应该叫膳。吃饭,那就得说是进膳,做饭的厨房那叫御膳房,清朝时候全名叫御茶膳房,专门给皇帝皇后提供膳食的地方,那么这个御茶膳房在故宫的什么位置呢?您要有空,去故宫旅游时可以找一找,乾清门外箭亭旁边,就是过去清朝御茶膳房的位置。清朝前期,御茶膳房的这个位置时常有变,那么咱们刚才说的这个位置,就是箭亭旁边的这个位置,是从康熙时期确定下来的。那么皇上到底在哪儿进膳呢?史料记载雍正以前的皇帝的用膳地点主要是在乾清宫及其附近,后来呢,经常在养心殿东暖阁进膳。其实皇上吃饭的地点不是很固定,这就称为“饭随帝走”,饭,跟随着皇帝走,那就是皇上走到哪儿,传膳就跟到哪儿,皇帝身边总有这么几个负责背桌子的侍从,皇上这会儿饿了想吃饭,一说要传膳,侍从立即就把膳桌都摆开了,传膳太监手里捧着膳盒,从御膳房到皇帝用膳的地方一溜儿小跑,就把准备好的饭菜粥汤依次摆在膳桌上,然后就等着皇上开始进膳。这个进膳,跟咱们现在不一样,现在你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什么夹什么。皇上吃饭呢,身边不能有人陪着吃,只能独自一个人用膳,皇上在太监的陪同下走到桌子这儿入座,就开始准备用膳。皇帝旁边站着四个太监,这四个太监垂着手在皇上身后,一个岁数稍微大一点的侍膳的太监站在边上给皇上布菜,就是给皇上夹菜。皇上吃饭还有一个规矩,叫“吃菜不许过三匙”,匙就是勺子的意思,皇上吃到多好吃的东西都不许过了三匙,为什么呢?因为皇上对菜的喜好,绝不能让外人知道,避免歹人有针对性地下毒。所以不管什么菜,皇上不能连续吃三口以上,皇上说菜不错,太监再盛一次之后,就得把这菜往后挪,如果某一道菜皇上连吃三口,太监就得喊“撤”,打这儿起,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再有这个菜了。那皇上说喜欢吃的菜不能多吃,剩下的不就浪费了吗?皇上吃过好吃的菜是可以赏赐给妃嫔的,皇上进膳的膳桌旁边专门摆了一个几案,就是方便皇上赏赐用的,皇上觉得哪道菜特别好吃,说一句“赏”,这菜呢,就放到旁边几案上,待会儿放一个食盒里,这食盒底部有开水,是保温用的,然后就送给被赏赐的人,哪个官儿啊,或者是哪个妃嫔那儿,送到宫里、府里边。

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除夕,即位不久的小皇帝载淳,他的这个年夜饭,有记载说有“万年如意”大碗菜四品,包括燕窝“万”字金银鸭子、燕窝“年”字三鲜肥鸡、燕窝“如”字锅烧鸭子、燕窝“意”字什锦鸡丝;还有怀碗菜四品、碟菜四品、片盘二品、饽饽二品。加起来一共十六品。“品”,是清宫记录菜肴的量词,跟咱们今天的一道菜两道菜那个“道”很相似,所以十六品就是十六道菜。除了这些丰盛的宴席,清代皇帝过年吃的东西有一样跟老百姓是一样的,那就是饺子。清宫《膳食档》中就曾经记载了光绪过年时吃肉馅饺子的情景:“正月初一,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饽饽。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煮饽饽十三个,猪肉菠菜馅煮饽饽十三个。”饽饽就是饺子,在清朝,饺子属于点心,饽饽就是饺子的小名。

故宫您都去过吧?故宫里面,皇上的御膳是在哪儿吃呢?咱们在家吃饭,家里都有一个餐厅,一家人坐这儿吃饭。古代皇上吃饭那就更讲究了,皇上吃饭不能叫吃饭,叫进膳。

清朝皇室在入关之前在东北地区,每到除夕都会包很多饺子。东北天冷了,室外就是天然冰箱,就把包的饺子存起来,一连吃上十几天。

有人用这个笑话来证明人的想象力受生活局限的影响有多大,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平民想象人生奢华的享受也无非如此,但各位也不必因为这个笑话人家对吧?话说回来,皇上想吃什么,对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天子富有四海,所吃的食品,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他能吃当时老百姓吃不上的山珍海味。虽然吃得好,但是皇上吃饭的规矩也很多,尤其到了清朝那会儿,在吃上,那是发展到了巅峰。今天咱们可以聊一聊清朝皇帝吃饭的那点事。

清朝皇室吃饺子有一个习俗,只吃素馅的,这个规矩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定的。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为了夺取政权,杀戮很重,死了很多人。努尔哈赤觉得心中有愧,对不起死去的战士,在登上汗位那一年的元旦,对天发誓说每年除夕,只包素馅的饺子,不动荤,以此来纪念死者。有了老祖宗这个规矩,清宫里就有不成文的规定,以后吃饺子只吃素的。当然,到后来也有所变动了,到了清朝中晚期,皇帝对这些规矩的遵守逐渐淡化,尤其咱们刚才说的光绪帝,他就把饺子馅改成了肉馅。

过去有一个笑话,说两个普通的老百姓聊天,就聊这皇上怎么过日子的。结果一个人就说了,说这皇上啊,坐在屋里边,肯定是前面一个油锅,后面一个油锅,想吃油条炸油条,想吃麻花炸麻花。另一个人说,你说得不准,我分析呀,要是娘娘啊,估计这冬天也不起,就在被窝里边这么偎着,然后躺着躺着就喊:来人呀,给我拿个凉柿子来!

那么皇上吃饭还有什么故事呢?我下期跟您聊聊皇帝后厨的那些故事。

最近聊闲天,朋友们说听了“郭论”里面说帝王将相的故事,就想皇上平常日子是什么样,皇上坐在金殿上用什么方言说话?大伙聊得都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