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回不去的北京 > 九、相亲市场上走一遭

九、相亲市场上走一遭

“我中学时候去韩国交换过几年,对韩国印象特别好,人都素质特高,英语水平也高。”

“这样啊,那你为什么喜欢韩剧呢?”我本想说,这不都是忽悠女孩的么?

到此,我只好露出了礼节性微笑。话不投机半句多。

“是吗?我不太清楚,哈哈,就经常跟我妈一起看。”

第二个,是W阿姨的小同事,一个和我同年毕业的男孩,用W阿姨的话说,就是工作稳定,集体户口,人老实,还是你们南方人,怎么看怎么合适。

“这个剧好像很古早了。”

第一次见面不是吃饭,而是看演唱会,纵贯线。那场演出后来上了娱乐头条,标题是“罗大佑意外坠台”。虽然我对这四个老男人也不甚感冒,但对方初次邀约,也觉得他诚心诚意。可是,这之后的日常聊天中,总有说不出的别扭感。

“哦,没关系,我很喜欢,我觉得XXXX剧不错啊,你可以看一看。”

后来我才懂得,当你遇到一个合适的人时,第一个发出确认信号的常常不是理智,而是感觉。感觉,尽管不一定能说出来,但也不是无端而起的,它来自于你对这个人的外貌、性情、言行、内涵、价值观等等的综合体察。

“不好意思,我很少看韩剧的。”

我觉得别扭又不知道原因,仔细斟酌下,决定还是和他说明,不合适,不便再耽误他的功夫。

第一个,大约是她同事的儿子,看上去是典型的北京人。但聊着聊着,却发现实则是非典型。常规问题交代完毕后,这位小哥开始跟我尬聊韩剧,可不幸的是,我是个日系宅。

“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拒绝?为什么还要和我去看演出?”收到他的回复,我愕然。

W阿姨前后共介绍了三个人,都以失败告终。

不去相识,如何能谈好恶?买衣服都还要试穿一下才知道合不合适呢,相一个人,若不用了解就做定夺,那一定不是因为爱ta,是因为自恋。

说回来W阿姨,是妈妈小学同学,在北京某高校后勤工作,平时也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给学生介绍对象。在W阿姨的热情张罗下,我终于见识到“相亲”是怎样一种操作。

连续两名得意选手都失利,W阿姨觉得有点挂不住面子。沉寂数日后,又介绍了第三个,博士毕业数年的一枚大叔,大我整十岁。作为一个讨厌被掌控和被安排的人,我是拒绝大叔型的。但W阿姨专程打了个20分钟的电话来劝说,令我觉得很是不好意思,便答应下来。

妈妈是让我无法理解的急性子,到什么程度呢?我上初一时,她语重心长地说,初一好重要啊,初中和小学天壤之别不能掉链子;上初二了,她说,初二太重要了,多了门物理啊;上初三了,初三还不重要吗?马上就中考了;一口气憋上了重点高中,她说,高一太重要了,很多人高一就掉下来了;高二更重要,分文理科,高三……所以她能从25岁直接跳跃到30,我理解。

大叔头回见面是约咖啡,我们各自点自己的。这第一印象我倒是很欣赏,毕竟相亲也不为占一顿饭的便宜,再想想前面的那一位,大家还是都不要有什么压力最好。相谈甚欢,我却十动然拒。

“……”

“为什么啊?人家对你很满意呐。”W阿姨非常不解。

“能不急吗?过了25,一眨眼就30了。”

“阿姨,真是不好意思,我们聊的很好,我想还是适合做朋友。”

“着什么急啊?你闺女我又不是条件很差。”

“你们现在的女孩儿啊,挑来挑去,年纪都耽误了。我之前介绍成一对就是这样,男大女10岁,现在都生了一个女儿拉,可幸福了!闺女,还是听一句老人言,找他准没错。”

没想到我还没等到25呢,就被赶鸭子上架了。由于大学时候爱情课考了两回都没及格,妈妈迫不及待地亲自出马,托了一位W阿姨给介绍。

“……”

大学时候有一位研究生师姐被家里拉着去相亲,事后,她跟我们一帮小姑娘感叹:“别看你们现在闹得欢,到了25岁还没男朋友的,都得被抓去相亲。”话音落处是一阵哄笑。

这通电话又打了20分钟,我还是婉拒了。从此,W阿姨再没出现过,妈妈也很无奈。我的第一轮相亲体验就这么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