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 为什么一些成功人士熬夜加班比普通人还凶

为什么一些成功人士熬夜加班比普通人还凶

这就很有点像“蜂群算法”了。蜜蜂们智商是负的,但是它们可以通过一些笨办法来实现一些高难度操作。比如找到远处的花,它们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四处出击,哪只蜜蜂找到资源算哪个,然后大家一拥而上。大厂也一样,同时上马一百个项目,哪个成了算哪个。反正要不断地探索调整,没啥是不变的。客户的口味是刁钻的,如果你不变,一旦出现竞品,客户可能瞬间就会抛弃你。正如大家目睹的诺基亚的遭遇一样。

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大厂也一样,一直都在变来变去。前段时间跟一个在大厂做预研的小伙伴聊了下,他说大公司是没有“聚焦核心业务”的,因为不能确定核心业务能持续多久。大家都是不断地开拓新战线,在各个方向上突破,哪个有进展算哪个,每年浪费掉的钱不计其数,收购小公司,开发新产品,并且随时准备变换赛道,或者脚踏好几条赛道。如果天天关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迟早会被不知道从哪儿蹿出来的竞争对手打个措手不及。

几乎所有赚到钱的人都清楚一个道理,“赚钱的本质是信息差”,一旦你知道的东西别人也知道了,你就别想赚这个钱了。所以大家都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句话我听了很多年,一直不太明白,因为那些持续百年的企业有的是,为啥说生意都是一时的呢?但是看得多了,我慢慢就明白了。确实有些企业做了很多很多年,但其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诺基亚这家公司发展到现在已经持续一百五十多年了吧,它以前是造木浆的,后来开始造纸,随后其产业逐渐涉及橡胶、电缆、化工等,再后来搞通信,做手机,还有其他副业,副业跟主业之间变来变去。从这个意义上说,每家公司都是一艘“忒修斯之船”,开出港之后没几天,修修补补,就不再是以前那艘了。

工作的心态不一样

所有生意都是一时的

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同样都是工作,但心态却完全不一样,因为两者的工作性质不一样。说这个之前,咱们先说个别的事。

而恐惧比其他所有动机都更能让人充满动力。很多老板外表看着非常光鲜,其实他们绝大部分都在踩着钢丝前行,一步出错,几十年的积累就都打了水漂,这种事这两年估计大家也看得多了。大部分老板的钱都是账面上的,张三欠我两个亿,我欠李四一个亿,于是我有一亿元资产。如果碰上百年一遇的大疫情,张三倒闭了,那我就从资产一亿元变成负债一亿元了。好多老板在2020年一夜成“负翁”,就是这个原因。那些“富二代”普遍过得非常爽,他们跟基层员工有点像,看不到全局,有种虚妄的安全感,而“富一代”们往往兢兢业业,加班加点。

现在有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好像叫什么“非物质成瘾性研究”,专门研究什么机制可以让游戏保持热度,让玩家一直玩下去。这个研究领域在游戏产业界非常火热,现在已经非常成熟。游戏宅男们都知道,本来只想玩一局游戏来着,但不知不觉就玩了个通宵。我过年那段时间因为疫情在家上班,下载了两个游戏,《缺氧》和《这是我的战争》,差点玩暴毙。尤其《缺氧》,我在玩的时候甚至会拿个本子在那里算来算去,游戏都玩出了高考的体验。我同事的手下甚至因为熬夜玩《缺氧》进医院了。

真实的情况肯定不是这样的,最起码一点,市场是不断波动的,公司在市场这个大海里就跟一艘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船一样。只有站在甲板上的船长能看到全景,并且知道明天可能是什么天气。他慌得要死,每天都觉得无比凶险,可是下边的人反倒是充满安全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站得越高,看得越全,越慌越痛苦。因为不只要关心业务怎么样,还要关心到期的债务怎么办,投放的广告有没有效果,是不是有强有力的竞争公司出现,剩下的现金还能撑多久,以及政策变化等。这些事都要考虑到,基本没人能安心睡着。

为啥这些游戏这么厉害呢?道理也不复杂,游戏开发人员仔细研究了人类底层固件里的基本逻辑,做出来的东西专门直接刺激人体内那些成瘾按钮。比如,人类本身对短期刺激非常敏感,所以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影,甚至是网文,都要“千字一个小高潮”。也就是说,网文每一千字就得设计个刺激桥段出来,纯粹的平铺直叙没人看。电影也是,三分钟一个小高潮。游戏基本也遵循这个逻辑,这就是为啥有“关卡”“小Boss”“大Boss”之类的元素。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事。大部分人可能会存在一个“虚幻的安全感”,觉得自己待在一个安全港里,公司不会倒闭,岗位不会裁撤,市场非常稳定,每天都差不多。

懂了这个逻辑,大家就知道为什么看电影很爽,看网文很爽,打游戏很爽,而教科书却让人感觉非常无聊。

第二件事是他早年有个机会去创业公司,但是觉得创业公司不太安全,随时有可能倒掉,让人缺乏安全感,不如去大厂稳定。从事后的情况来看,大厂的岗位并不是稳定,而是他作为一颗螺丝钉,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状态,因为无知而充满安全感。

此类游戏还有“有限挑战”“短期激励”“及时反馈”“随机奖励”等刺激元素。人对“反馈”有严重的依赖,做了一件事,如果迅速有反应,就会触发奖励机制,觉得非常过瘾。而且游戏得稍微有点挑战性,如果游戏挑战性不足,玩家很快就会感到乏味了;如果游戏太有挑战性,玩家又会因为挑战性太大而放弃。

我这个兄弟一把年纪了,既不想去海外,又接受不了再回去写代码,气不过就辞职了。辞职之后正经慌了一段时间,后来去另一个朋友的创业公司带团队了,收入少了一些。前段时间跟他约饭,他说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我以前给他举的那个例子,美国那边很多程序员故意不升级也不涨工资,对于我们趋之若鹜的“管理层”,他们死活不去,主要是因为一旦公司出了问题,第一批裁的就是工资高但产出不明的中间管理层。这些中间管理层由于没有技术防身,被公司赶出来后往往慌作一团。他以前没懂这个例子,现在突然明白了。

现在回到主题,如果你当上了老板,手底下有了人,你就有了选择权和自主性,可以把不愿意做的乏味的事“外包”给别人,而专注做点有挑战性的事。你的工作性质就变了,工作变得像是打游戏,刺激而不乏味,尤其在赚钱多的时候,工作状态好得不得了。这也是为啥我之前说,创业是条单行道,一旦开始创业,基本就回不了头,因为那种紧张刺激、自己做决定自己收钱的欢乐成瘾性太强,创业者们基本上不可能再回格子间,听别人指令给别人做事了。

不只是这个问题,他们管理层工资要比基层高得多,公司不可能让他们拿着这么高的工资去做编码的工作。这就让人为难了,后来公司经过严肃讨论,给了他们两条路:不降级,但要去海外帮公司开疆扩土,扩展业务,比较艰苦,要离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接受降级,去做基层员工,收入大幅削减,虽然是从基层干起,但将来如有管理岗则优先提拔。

在我看来,有一定的家底依旧奋战不止的人,往往有一种“船长思维”,他处在风口上,能看到风险和机遇,从而去迎接挑战。人没有不喜欢挑战的,这是由人的基因决定的。

众所周知,大厂里啥都缺,唯独不缺领导,领导可能比公司的盆栽都多。所以,我兄弟他们那些领导到了另一条产品线就比较尴尬,既没法让他们继续当领导(毕竟人家又不缺领导),也没法安排他们去编码,毕竟这些做管理的已经多年不写代码,编码水平跟个大学生差不多,而且让他们熬夜修bug(漏洞),他们心态也不太好。

选择好难度,选择适当的挑战,不断提升自己,谁都能有个好结果。我经常说,成年人在知道社会的真相后,要早做准备,弄清楚哪些事是在为你的老板凑首付,哪些事是为你自己赚首付,避免虚妄的安全感,在平时生活中融入变化,不要害怕,折腾起来。

先说说我经历的一件事。我早年的一个兄弟之前从某互联网大厂“被辞职”了。他跟我说,在“被辞职”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很“安全”,项目按部就班地在做,该干啥干啥,突然有一天收到消息,说他们的产品线被裁掉了,他们这些人全被合并到另一条产品线上了,而问题就出在这个“合并”上。合并到另一条产品线的所有员工都要重新安排岗位,对于那些基层干编码的小伙伴来说,这个事本身不是问题,在哪儿干都是干,无非是换个地儿。最倒霉的就是我兄弟这种中层干部。

你其实并不孤单,

虚妄的安全感

要知道那些特别厉害的人,

首先要说,这个话题多多少少有点片面,因为并不是所有成功人士都不享受人生天天加班,但确实有很多人尽管收入已经很高了,依旧天天忙得跟个陀螺似的。而且,这个话题似乎有点多余,毕竟大部分人没法随随便便成功,都是拼过来的,淘汰一批后,剩下的理所当然很能吃苦。不过我今天不想只聊一般原因,而想聊点别人说得不多的,希望大家看完能有点启发。

也一样艰苦,一样会没灵感,一样得慢慢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