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道歉的五种语言 > 第一章 为何需要道歉

第一章 为何需要道歉

其实,他是一个被不公正感煎熬着的人,而且已经到了他自认为只有通过杀戮报复才能伸张正义的程度。如果他勇于以爱心相待,其他人也勇于道歉的话,事情可能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道歉的必要性贯穿于所有的人类关系中。婚姻、育儿、恋爱和工作都需要道歉。没有道歉,愤怒就会积聚,并会促使我们寻求公正。如同我们看到的,当公正不能唾手可得时,我们经常会选择私下处理,对冒犯我们的人进行报复。愤怒因此升级并可能以暴力收场。走进旧雇主的办公室枪杀老上司和三名同事的人,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精神失常者。这一点可以从邻居们对行凶者的异常举动感到震惊这一事实中得到印证。因为他看起来“似乎很正常”。

在婚姻里,家庭战争的根源常常在于不愿意道歉。妻子说:“他根本不拿我当回事儿,只想和我上床。他怎么能那样!”丈夫则答道:“她把我当成3岁小孩儿,处处想控制我。我娶她可不是为了再给自己找个妈。”于是,两人都受到伤害,感到愤怒和挫败,但谁都不愿意道歉,于是就开战了。这场战争有时会持续数年,并常以离婚或死亡而告终。相反,健康婚姻中的夫妻总是愿意道歉的。

我曾凝视青少年愤怒的双眼,思索着,要是施虐的父亲肯道歉,生活会是何等的不同。父母的暴行带给青少年两种感受:第一,他们感到遭受父母的不公对待,但父母却从未与他们和解。第二,他们感到父母不爱他们。在早前出版的《青少年爱的五种语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 of Teenagers)里,我论述了“如何有效地爱青少年”;而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会探讨“如何有效地向青少年道歉”。

40升的容器

因为少了一个道歉……

道歉就是要为我们的行为负责,并对被冒犯者做出补偿。真正的道歉能够实现宽恕与和解,继续发展双方之间的关系;没有道歉,冒犯横在中间,破坏双方的关系。乐于道歉、宽恕与和解,常常是良好关系的标志。很多关系冷漠而又疏远,就是因为我们拒不道歉的结果。

当不良行为造成关系破裂时,我们的内心会呼求和解。对和解的渴望往往比对公正的渴望更强烈。关系越亲密,对和解的渴求就越深切。当受到丈夫的不公对待时,受伤和愤怒的妻子在渴望公正和给予宽恕之间挣扎。一方面,她希望丈夫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她希望与他和好。而丈夫的真诚道歉才会使真正的和解成为可能。如果他不道歉,道德感将促使妻子去寻求公正。多年来,我曾多次亲眼目睹离婚诉讼,看着法官如何公正地裁决。我常常会想,真诚的道歉是否可以改变这个不幸的结果呢?

真正的道歉也会减轻内疚感。良知如同一个绑在背上的40升的容器,你每冒犯别人一次,就如同往背后良知的桶里加进8升的液体。四五次之后,容器就会被填满,你也会感觉越来越吃力。沉重的良知负担让人充满内疚和羞愧感。倒空这一负担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向你所冒犯的人道歉。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正视镜中的自我、正视他人的眼神。但这并不是因为你变得完美了,而是因为你愿意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人类具有惊人的宽恕能力。许多年前我曾游览英格兰的考文垂市,到过一座“二战”中被纳粹炸毁的大教堂的废墟,导游指着废墟旁边的那座新教堂,给我们讲述它的来历。战后的几年里,一群德国人帮助建造了这座新教堂,作为对同胞破坏行径的一种悔罪。那时,大家一致同意保留旧教堂的废墟,让它躺在新教堂的阴影之下。这两座建筑都具有象征意义:一个代表着人类的不人道行为,而另一个则是宽恕与和解的见证。

小的时候,我们可能学过如何道歉,也可能没学过。在健康的家庭里,父母会教导孩子如何道歉。然而,很多孩子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家里充满了伤害、愤怒和痛苦,并且从来没有人道过歉。

公正可能会给被冒犯者带来满足感,但它通常无法恢复关系。如果一个偷窃公司财物的雇员被抓到、受审并处以罚款或监禁,尽管人人都认为“正义得以伸张”,公司也不大可能将他恢复原职。然而,如果这名员工很快知错,向上级做了检讨,表示诚心悔过,还提出要赔偿所有损失并请求宽恕,那么他就仍有可能继续留任。

道歉可以学习吗

呼求和解

值得庆幸的是,道歉是可以学习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道歉包含五个最主要的方面,我们称其为道歉的五种语言。每一种语言都很重要,但就每个人而言,其中的一两种语言在沟通中也许会比其他的更有效。维持良好关系的关键是学习并愿意说对方能接受的道歉语言。说出对方偏爱的主要道歉语言,会使他们更容易真正地宽恕你。反之,宽恕起来就相对困难,因为他们不确定你是否在真正道歉。

当正义感受到侵犯的时候,人们就会体验到愤怒。他(她)会觉得被冒犯了,并憎恨那个辜负了他们的信任的人。这种不公正行为就成了两个人之间的障碍,导致关系破裂。这时,即使内心希望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没有发生时那样生活;因为被侵犯者的内心会呼唤公正。以上这些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奠定了一切司法体系的基础。

了解和使用道歉的五种语言会大大改善我们的所有关系。

在人类社会中,良知对人类行为的是非判断标准,会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在爱斯基摩(或因纽特)文化里,如果一个人在旅行时把食物都吃光了,他完全可以进入一个没有人的冰屋,随便吃屋里的一切食物。而在大多数的西方文化里,进入一座没有人的住宅会被认为是“破门而入”——这是一种该受惩罚的犯罪行为。尽管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是非标准,有时即使在同一文化里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所有人都具有是非观。

在接下来的五章里,我们将对这五种语言逐一加以说明。第七章将教你如何发现自己和对方的主要道歉语言,以及如何使你的道歉最有效果。本书将主要着眼于道歉、宽恕及在所有关系中使用道歉语言的一些挑战。

在完美的世界里,人们不需要道歉。可现实世界并不完美,所以我们不能没有道歉。我的科研领域是人类学,即人类文化研究。人类学的一个定论是所有人都有道德观:有些事是对的,而有些事是错的。人类天生就有道德感。这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良知。

20世纪70年代的一部流行电影《爱情故事》(Love Story)中有这样一句名言:“爱意味着永远不用说‘对不起’。”其实恰恰相反,爱常常意味着说“对不起”,真爱包含着冒犯者的道歉和被冒犯者的宽恕。这是修复破裂关系、建造充满爱的关系的有效途径。这一切均始于在冒犯他人之后,学会如何使用正确的道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