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还是逃不过老师的标签,但我开始去平台化了。
于是,我把微博名改成了尚龙老师。
直到后来我和朋友联合创立了考虫,我也没有再在名字前加上考虫,因为我知道,平台只不过是平台,我是我,很多学生喜欢我,不一定喜欢平台,就如那些喜欢平台的人,也不一定喜欢我。但我就是我,我不是平台上的我。
因为我并不是新东方的李尚龙,我就是李尚龙,在没有新东方的时候,就有了李尚龙。
相反,现在更多的人知道考虫,是因为李尚龙。我想,如果一定要重新起微博名,我的名字应该叫李尚龙考虫,因为先有的我,再有的考虫。但最好,不要混为一谈。
但是很快,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这一切想法的改变,都是因为我在脑子里厘清了一件事:平台是平台,人是人。
我很自豪自己的标签。
人可以因为平台到达一个很高的地方,但是平台不是你的本事,脱离平台后的本事,才是你真正的本事。
我也曾在刚进入职场时,把我的微博名改成了:新东方李尚龙。
我很感谢这些平台塑造过我,因为有了平台,我才能有机会提高自己,但好在,我从来没想过在平台待一辈子,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从平台走出来,我应该站在哪儿?有多高?
阿里巴巴的员工,非常自豪自己是阿里巴巴的一员;华为的员工,也会很自豪地先跟别人介绍公司,再介绍个人。
4.
3.
很多人离开平台后,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我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因为在我身边,除了这几位姑娘和小伙子外,还有太多的人,把平台当作自己的本事,使劲儿忽悠嘚瑟,以为自己特别牛,离开平台后,竟然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康奈尔大学的教授弗兰克,在《成功与运气》这本书里说过一件事。
可是问题来了,进入了大企业,大企业平台的资源,是不是属于自己呢?
每个人骑自行车,都会遇到顺风和逆风。可当你去搜索“逆风”一词时,会出现一堆逆风前进的图片;而当你搜索“顺风”时,根本搜不出几张图片。
进大公司无可厚非,一个孩子毕业后进入职场,一定会明白:大企业的员工一定比小企业的员工的平均价值要高。所以,刚毕业选择大企业当然没问题,这样能接触到更好的人脉圈。
因为人在顺风的时候,只会扬扬自得。正如一个人在大平台上,往往不会考虑那些底层的苦和个体的难。
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大平台作为背景,身份和标签更容易被抬高,人更容易显得优秀。
我认识一位姐姐,曾是图书圈某宣传平台的项目经理,她的位置很重要,重要到简单来说,有段日子她说捧红谁,谁就被捧红了。
中国人非常看重身份和标签,所以很小的时候,父母都会希望孩子考公务员或者进大企业。
她用手上的资源,捧红了好几个自己喜欢的人,显然,许多她不喜欢的人,都被牢牢地限制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我注意到,许多聚会都能见到她,每次聚会,大姐永远坐在主座,呼风唤雨,谈笑风生,喝多了有人送回家,喝少了也没人敢说话。
这篇文章,是想探讨一下工作的平台和个人的本事是不是一回事,于是另一个严肃的问题来了:平台赋予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本事?
但好像就在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许多饭局里没她了,大家提到她时也可以畅所欲言了。偶尔某个饭局里出现了她,她也是沉默着一直坐到最后。
后来我慢慢发现了答案: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仅仅因为平台,把两个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后来我才知道,她离职了,离开了自己的平台。果然,人走茶凉,什么都没了。
同一段采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印象如此不同。
许多她曾经的拥趸,曾以为的挚友,一瞬间都消失了。他们去了哪儿?
于是我开始问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然是去了新领导那里,围绕在新领袖的周围。这世界,真是残忍。
2.
我还记得有一天,我单独约她吃了顿饭。她显得很落寞,到最后自己还把单埋了。
我才意识到,原来同一件事,不同人的记忆是不一样的。
临走前她说,她一直以为大家都是好朋友,离职之后才发现,都是利益关系,成人世界好残酷。她又说:“感谢你,李尚龙,还记得请我吃顿饭。”
我转头看了眼那个姑娘,她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像是提醒着他们在哪里曾经相遇过。这尴尬持续了好几秒,持续到我的后背都有些发凉,直到另一个朋友打圆场,说:“先坐,先坐,坐下来慢慢想。”
我说:“我也谢谢你当年帮过我。”
名人朋友的表情僵在那里,像是想说想起来了,却又害怕忽然被问到具体细节。
当两个人利益绑得太狠时,很多事情都不再简单。
于是我直接摊了牌,我说:“她采访过你啊。”
可谁的世界简单呢?现在难,未来可能会更难,谁叫你把平台当本事呢?
谁想到,名人朋友有些拘谨,也有些尴尬,说“不太记得了”。
我又想起另一位算不上朋友的熟人,原来在某电视台的重要部门当主管,据说那时请他吃饭的人特别多,顿顿都是茅台,恨不得每天都是饕餮盛筵。显然,他也特别膨胀,觉得他在这个行业已经超神,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我之所以很自信地草草介绍,是因为这个姑娘曾在朋友圈发过他们的合影,还是在不久前。从文案看,他们的关系应该很近。
前些年,他意识到创业的风口来了,于是下海开始创业,觉得自己也能凭借行业的地位,赚点儿合法的钱。
有一次,我组了个局,邀请一个姑娘和一位她曾采访过的名人朋友相聚。朋友带着助理走进来时,我一一介绍,介绍到这个姑娘时,我问名人朋友,你还记得她吧?
可当他离开平台的瞬间,什么都变了。他自己的项目迟迟开不了机。直到今天,公司都快开不下去了,他还在纠结为什么这些人在自己创业后,竟然都不尊重自己了,许多比自己小的孩子,都能在饭桌上趁着他夹菜的时候转盘子了。
是啊,世界真小,也真奇妙。
每次他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睛里都是对这世界的好奇。
他又说:“那个小姑娘挺可爱,没想到是你的朋友啊……世界真小。”
5.
在我的提醒下,他像是忽然想起来了:“哦,是那个平台的采访啊;哦,是那个媒体的对谈啊;哦,是那个公司的活动啊……那我记得,这个人我也有印象了。”
平台不是你的本事,除非你一辈子就在这个平台里,并且这个平台永远都这么牛。
随着我们的深入沟通,发现不仅如此,他竟然也忘记了那次采访的内容和时间。天哪,这么长时间的采访,他在做什么?她又在做什么?
把平台当本事久了,人就容易颓了,以为大船永远在开,自己永远可以掌舵。
那位明星很有礼貌地说:“我怎么有些忘记是谁了呢?”
而事实上,没有什么平台能管你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平台能牛一辈子。真正稳定的平台,其实是自己。你自己就是一个平台,这比靠一个平台,要重要得多。
有一回,我恰好问到某个被采访过的明星:“我有一位朋友采访过你,叫×××,还记得吗?”
所以,你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上时,应该思考的事情是这么两件:
第二,这些明星,往往不认识甚至不记得他们是谁。
第一,如果离开了这个平台,你还剩什么;
第一,采访出来的成品节目里,常常没有他们。
第二,如果确定以后要离开这个平台,你现在应该学习点儿什么。
但奇怪的有两点:
仅此而已。
弄得我们这些普通人时常羡慕忌妒恨。
平台不推你,你就不厉害,这本身就不是厉害。
我的朋友圈里有那么几个挺好看的姑娘和小伙子,他们每次发朋友圈都有一个共性,要么是跟明星的合影,要么就是跟名人的对话。还会配一些类似这样的文案:采访了×××一个小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
真正厉害的是,平台推不推你,你都厉害。
1.
因为你的本事,有平台是如虎添翼;就算没有平台,一只老虎,也是森林之王,哪怕不是,至少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