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不了解别人的生活时,请先闭嘴。你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但不要点评别人的选择,这是起码的教养和尊重。
在我喝完第二瓶红酒时,终于理解了什么才是尊重。
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流行这样的价值观:以干涉别人的价值观来凸显自己的价值。这样是不对的,尤其是站在舆论制高点的一些人,那种道德绑架,实在令人不舒服。
他们还在叽叽喳喳地聊着猫和狗,我决定回家睡觉,因为明天还有一堆事,但我尊重他们的高兴。于是我站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比如你可以穿长袖,但你不能说穿短袖的人是不对的;你可以不喜欢打麻将,但你不能冲到别人家把别人的麻将桌掀了;你可以只吃素,但你不能说吃肉的人都没有良心。
他们停止了对话,看着我站了起来,又重新把注意力转向了我:“你别走啊,我们还没聊完呢。你也说说啊,你把猫送给别人还会经常去看它吗?你的猫还认识你吗?天啊,你看到它看你的模样,你不会哭吗?你一个人怎么生活啊?我的天,你竟然喝了两瓶红酒……”
比如你可以在三十岁结婚生子,但你不能说三十岁没结婚生子的人有病。
我说:“我真的要走了,明天还有事情。”
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的。
他们说:“啊?我们都没喝呢,你喝了两瓶。明天也没啥事儿,再待一会儿吧。”
这样的观点,正大肆弥漫在这片土地上。
于是,那天,我终于决定要说两句。我说:“你们看,你们总是这样,用你们喜欢的价值观来衡量别人,就好比你们在养猫,就认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养;你们没结束一个饭局,就希望每个人都跟你们一样,第二天没事现在还可以再喝两杯。可问题是,我们还真不一样,明天虽然是周末,但我确实有很多事。因为我懂得尊重,所以你们在说话的时候,我虽然不同意你们的观点,但我没有反驳,而是默默喝酒;你们继续聊天的时候,我依旧不喜欢你们的话题,但我没有尽力去改变你们的选择,我只是选择先回家;我选择了一种忙碌的生活方式,我也没有强行灌输我的价值观,告诉你们周末其实也应该努力。我觉得所谓的尊重,是基于彼此不同的基础上依旧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去胡乱点评别人的一切。我们可以求同,但是也要存异,这是起码的尊重。尊重的前提只有一个,就是允许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对吧?”
我不能理解一些为了一只猫一只狗,在网上要杀人的人,你可以谴责,可以严肃讨论,但不能动不动就要别人死。你可以养宠物,我也有不养的权利,但很多充满着暴力和强制的价值观,都在表明一个观点:你必须和我一样,如果不一样,你就不是个正常人。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说出那么多话,只知道那天说完这些话,我还是走了。在路上,我的脑子飞速运转着,忽然感到一丝无奈,我怎么会来这个局?但好在,你有不包容我的自由,我也有转身离开的自由。
因为,第一,这是人们的沟通习惯,这样给别人下定义,比较简单;第二,所有令人讨厌的沟通的本质,都是自我炫耀。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不包容的呢?
但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拿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别人呢?
好像就是在互联网运用得越来越频繁之后吧。
就好比自己养猫,别人没养,别人就没有爱心。可是我们仔细捋捋就会发现,这逻辑很奇怪,不养猫不代表没有爱心,因为有没有爱心不应该通过养猫养狗来证明的,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做公益、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来表现爱心。遇到弱者拉一把,遇到老人扶一下,这些都是爱心的表达。
这些年我时常在网上看到持有不同意见的两伙人吵到天翻地覆,但追本溯源,仅仅是因为一点点无聊的事情,吵着吵着,就上升为两伙人互相人身攻击和谩骂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逐渐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在拿自己的价值观强行衡量着别人。
互联网正在把人群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块,每个小块里都有自己的同胞,只是这些小块都被一个个隔板封闭住,谁也看不到对方小块里的世界。
我曾读过一本书,叫《非暴力沟通》,里面提到给别人下定义是最暴力的沟通方式。观察身边,会发现有很多人正是这么做的。
于是,不同产生了,误解产生了,矛盾产生了。
2.
如果我们把每个小块都想象成不同的颜色,这张地图将会是多么绚丽多彩。可是,为什么非要在不理解别人的前提下,强行把别人的小块画成自己的颜色呢?
我思考的不是爱心问题,而是另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不包容的?
单一的颜色,好看吗?
我又开了一瓶红酒,这一回,我一口气干了小半瓶,忽然间开始思绪万千。
曾经有位家长对我说,他完全不懂二次元,不知道这些小孩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在这上面。我说,我也不懂,但我知道,如果我不了解,我唯一能给他们的就是尊重。
他们几个人都有养猫养狗的经历,一谈到宠物,像是有无数的话。
花点儿时间去了解自己爱的人的世界,如果没空了解,有时候不发表评论,不去干涉,就是一种尊重。你可以跳你的广场舞,我可以玩我的二次元,我可以看我的NBA,你可以看你的《新闻联播》,只要互不干涉就是最好的尊重。
我坐在一旁,微笑着听他们讨论,仿佛他们在谴责别人,不一会儿,我已经喝完了一瓶红酒。
4.
接下来他们开始讨论,我是不是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他们一致认为养猫养狗的人就是有爱心的人,而把小猫送给别人的我一定是没有爱心的人。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条留言,让我很感动。一个女孩子问自己的妈妈:“妈妈,你生我的时候疼吗?”妈妈说:“很疼,疼到今天还记得。”于是女孩子说:“妈妈,我以后不想生孩子。”妈妈说:“女儿,你长大后自己选,只要你开心就好。其他的,妈妈不干涉你。”
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开始了,她一开始有些惊讶,但很快冷静了下来,跟身旁的朋友说我是一个没有爱心的人,竟然把猫送人,猫怎么能送人呢?
我不知道这个妈妈在孩子长大后是否也能保持这样的开放态度,但只有开放和包容,才能养育出更好的下一代。
但我要讲的不是这个,是接下来的事情。在一次聚餐时,一位熟人喝了两杯酒,问我家里的猫怎么样,我说我送人了。
我们总是担心什么会毁掉下一代,说互联网毁掉下一代,手机毁掉下一代,我觉得大可不必,只有上一代的胡乱干涉,才会毁掉下一代。
没有猫的生活一开始很难适应,因为我必须面对回到家的孤独。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尤其是当我选择把家搬到公司附近时,工作就成了生活的全部。
我在线下上课的时候,时常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次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不能瞎说,万一错了呢?”
不是因为我不爱猫,相反,我太爱它们,所以我觉得它们应该换个更有时间的主人。我的第一只猫叫fox,陪了我很多年,但我每天都很忙,白天几乎不在家里,往往到家时已经是深夜,它还是会跑过来蹭着我喵喵叫。我不想由于我的原因而导致它没有人照顾。于是,在一个白天,我给一位朋友打了通电话,沟通了半天后,我把猫送到了她家。
我说:“首先很多问题不一定有对错;其次,在课上一定不要停止探讨。你可以无限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理,我也可以,我们可以碰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真理越来越近。”但可怕的是,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人刚刚开口,就被别人死命地封住了嘴;有多少人刚刚开始思考,就被别人死命地盖住了头。
五年前,我决定不再养猫了。
什么是尊重,我所理解的尊重就是不要以己度人,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世界,不要用自己的道德去评价别人,要接受世界的多样性,要习惯于从不一样的人身上学到些什么,要明白,这世界除了自己之外,还有更多不一样的个体。
1.
因为如此,这世界才缤纷多彩,灿烂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