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浮沉:帝国重臣的人生起落 > 开局很美好

开局很美好

但世上事多曲折,也多辩证。年轻是优势不假,但年轻人也容易冲动,不够理性。所谓刚有余而柔不足,年轻人往往很难做到刚柔并济。那么,寇准的性格又如何呢?在历史很是耐人寻味。寇准初中进士后,先被任命为大理评事,一年后又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这一年他差不多二十岁。二十岁的寇准在巴东写过一首名曰《春日登楼怀归》的诗,“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意思是说从眼前高楼远望,只见一条河流、一只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而把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寇准触景生情,不禁想到家乡的一草一木,触动了乡愁——很难想象,这样一首苍凉悲寂的诗会出自二十岁的年轻人之手。而就诗论人,寇准的性格是多愁善感、悲天悯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寇准在历史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猛人。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寇准因为在地方上业绩突出,上调中央任盐铁判官。宋太宗也因此对他刚猛的性格有所领略。比如寇准上殿奏事,因为话说得很生硬,太宗听不进去,就生气地要回内宫。寇准不让走,扯住太宗的衣角,逼他听自己把话讲完。完全是猛人一个。另外,在参劾参知政事王沔的兄弟王淮监守自盗的问题上,寇准也很猛。淳化初年,北宋出了两桩经济案件。一是王淮监守自盗,贪污公款数以千万计;另一个是叫祖吉的小官员受贿,捞了一点钱财被人告发。有案子不稀奇,稀奇的是处理结果。王淮虽然案情严重,却仅仅被行政撤职,过后不久又官复原职;而犯罪情节轻微的祖吉却被判了死刑,处死了。朝廷很多官员对这样的司法不公之所以不置一词,原因是王淮有一个做参知政事的兄弟王沔。大家都是官场中人,都懂利害得失。偏偏寇准站出来打破潜规则,告发王沔涉嫌司法不公。其猛人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年,寇准三十岁,被太宗皇帝钦点为枢密副使,和同样官拜参知政事的李沆、苏易简成为帝国权力场的核心人物,而且前途一片光明。虽然在官职上,李沆、苏易简比他高,但寇准优势明显,那就是年轻。苏易简比他大九岁,马上就奔四了;李沆比他大十四岁,这一年已经四十四岁,比寇准大了一轮还多。寇准年仅三十岁就做了枢密副使——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古往今来,三十岁就做到这个级别的,确实不多,所以其他官场中人也对他刮目相看。

最初,太宗对寇准的“猛”还是能容忍,甚至赞许有加的。寇准上殿奏事,扯住太宗的衣角,逼他听自己把话讲完。太宗不但不恼,反而称赞他说:“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这是取其直言敢谏之意;寇准弹劾王沔,太宗没有因为王沔是参知政事就袒护他,而是站在寇准一边,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又将其枢密副使一职改为同知枢密院事,这是提拔重用寇准了。然而到了淳化四年(公元993年),貌似一帆风顺的寇准突然被皇帝免职,贬知青州——打发到地方上去了。这事说起来也不完全是寇准的错,而是他的同事知枢密院事张逊因为和寇准在工作上不对付,借机找事弹劾他,结果寇准和他在皇帝面前相互攻讦,“辞意俱厉”,且“互发其私”,两人都扬言要辞职,并以揭发对方隐私为手段进行攻击。结果,宋太宗勃然大怒,将张逊贬为右领军卫将军,寇准也被罢守本官。虽然在这件事上,张逊比寇准所犯错误更加严重,但结果是寇准受到的处罚似乎比张逊还要重些。原因何在?大概还在于寇准性格上的“猛”吧。如果我们仔细梳理寇准的猛言猛行,或许可以发现,太宗对他的赏与罚还是有道理的。寇准上殿奏事,扯住太宗的衣角,逼他听自己把话讲完。虽然行为欠妥,出发点却是为国事,所以太宗赞许他;至于寇准打破潜规则弹劾王沔,更是为国事考虑,所以太宗要提拔重用他。至于此番寇准和张逊因为工作协作关系不佳,不但不想办法解决,反而将矛盾激化,咆哮于公堂,且扬言要辞职,这个属于个人领导艺术或者说领导方法论问题了,太宗自然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寇准的降职,当是自作自受。

在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到淳化四年(公元993年)这十三年的时间,寇准的仕途可谓节节高。太平兴国五年是庚辰年(龙年),在这一年,十九岁的寇准进士及第,成了该榜最年轻的进士。这一年闰三月,四十一岁的宋太宗心情也很好。因为两年前他收吴越,一年前灭北汉,建功立业,一切顺风顺水。又特别重视文化建设。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太宗视察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三馆的藏书时,目睹馆舍破败不堪,立刻发表最高指示:“若此之陋,岂可以蓄天下图籍、延四方贤俊耶?”于是别建三馆,赐名“崇文院”,迁旧馆藏书充实之。总之,他是个热心文化事业的皇帝。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他又亲自主持科举殿试,录取进士一百一十九人。这在帝国科举史上,算是个丰收年了。当然对于“丰收”的定义,宋太宗是在好多年后才慢慢领悟出来的。因为从该榜进士中,先后走出了四位宰相,比如李沆、寇准,又比如状元苏易简。苏易简是梓州铜山(今四川省境内)人。太平兴国五年那年他才二十八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此时得中状元,人生一马平川。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苏易简先是迁给事中,后拜参知政事,算是正式入相了。从一个状元郎到国之宰相,苏易简只用了十一年时间。那么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时,寇准又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