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浮沉:帝国重臣的人生起落 > 立场问题

立场问题

只是历史多看点。接下来,朋党之争让索额图的仕途再陷困境。朋党之争在索额图和明珠之间展开。明珠因主张撤藩有功,康熙十六年,被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办事。明珠是皇长子胤褆的舅舅,便在幕后帮助胤褆拉拢大学士余国柱等重臣,从而成为“长子党”的核心人物。而孝诚仁皇后在康熙十三年生太子允礽,索额图由此成为太子外叔祖父,他与明珠两人同为皇亲国戚,同柄朝政,各结党羽,从而给康熙增添新的烦恼。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七月二十九,康熙在乾清门召见索额图,对他意味深长地说:“人臣服官,惟当一意奉公。如若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则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历观前代,莫不皆然。”这是严重的口头警告了。对于这样的口头警告,索额图其实是存在侥幸心理的。毕竟他是太子外叔祖父,皇帝要动他,有投鼠忌器的心理在。

不过索额图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有问题,并且快速进行补救。康熙执意撤藩后,吴三桂、耿精忠等三藩一如索额图所料相继叛乱了,天下形势岌岌可危。索额图此时不仅没有幸灾乐祸,反而忧国忧民,积极出谋划策,帮皇帝出主意。《啸亭杂录》记载说:“索(额图)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叛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正是因为索额图将功补过,康熙才没有在三藩之乱平定后继续追究他的问题,尽管他也逞口舌之快,说:“吴逆倡乱,有谓撤藩所致,请诛建议之人者,朕若从之,皆含冤泉壤矣”,但说归说,对索额图的信任康熙还是没有改变。比如他因病不能御门听政时,就下旨“启奏本章俱送大学士索额图等”,以示尊重。

索额图一如既往地自恃尊贵,与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李光地结盟,与明珠死磕。明珠则“轻财好施,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谄之,与徐乾学相结。”徐乾学时为日讲起居注官,是朋党之争中的知名人物。由此索额图和明珠的朋党之争动静越来越大,导致两年之后康熙不得不再次出手。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七月二十八,京师发生强烈地震。刑部尚书魏象枢上疏弹劾大学士索额图、明珠各立私党,揽权贪纵,陷害异己等罪状,言词激烈,声泪俱下。第二天,康熙御书“节制谨度”赐索额图。个中意味不言自明。康熙称“尔等(索额图和明珠)自被任以来,家资颇已饶裕……今见所行,愈加贪黩,习以为常”,康熙并指“吴三桂之乱,索额图时参谋议,从未发一善策”,并警告“国法俱在,决不宽贷”。

但索额图到底不明白,他一开始就输了。撤三藩其实不是朝廷的能力问题,而是做臣子的态度问题。因为撤三藩若引发战争,朝廷胜了,索额图没有半点好处;朝廷若败了,康熙也不会惩罚明珠等人,否则,就是打自己的嘴巴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能不能与最高领袖保持一致,是索额图能否在仕途上继续走下去的关键。尽管他大声疾呼要“请诛倡盲诸臣”,康熙却还是态度坚决:“欲迁徙吴三桂者朕之意也,他人何涉?”《康熙起居注》随后记载说,索额图闻此言,“甚惧而退。”

索额图也知趣,在闭门思过了差不多一年后,于翌年(康熙十九年)八月,以病请求解任。索额图这一招其实是投石问路。觉得自己闭门思过了这么长时间,皇帝的心气也该消了,以病请求解任,目的还在于康熙能够挽留自己,以便在仕途之路上继续走下去,走得更好。但康熙的态度却很令人费解。他一方面优旨褒称索额图:“卿辅弼重臣,勤敏练达,自用兵以来,翼赞筹画,克合机宜。”另一方面命其在内大臣处上朝。仕途达人索额图明白,皇帝到底还是疏远了他。随后,由于索额图在处理自己两个弟弟的问题上,又有徇私之嫌,导致康熙二十二年,皇帝痛下决心,彻底处理索额图。这年三月,康熙指责索额图有三大罪:其一,索额图之弟心裕素行懒惰,屡次空班,皇帝交给索额图议处,索额图从轻处置,只罚俸一年。其二,索额图之弟法保懒惰,被革去内大臣职务,随旗行走,但仍不思效力赎罪,在外校射为乐,索额图未能尽教训之责。其三,索额图自恃巨富,日益骄纵。康熙并且认为“索额图巨富,通国莫及。朕以其骄纵,时加戒饬,并不悛改,在朝诸大臣,无不惧之者。”命严加议处。议处的结果是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之职,不过仍任佐领。

这是历史激变的时刻。在三藩问题上,朝廷中有些人吓得惊慌失措。所谓“诸臣中有一闻变,便遣妻子回原籍者,”但究其实,这是索额图和明珠的仕途对决。明珠和索额图一样,也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在顺治时初任侍卫,康熙三年升为内务府总管大臣,“掌内务政令,供御诸职,靡所不综”,成为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任内弘文院学士,参与国政。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任刑部尚书。康熙九年,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年,调为兵部尚书。应该说和索额图一样,明珠也是个火箭式干部。两人走到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的时间节点上,谁若想再进一层,只能押宝在三藩问题上。

这一年索额图四十七岁,可以说跌入了宦海生涯的最低点。由于康熙对其用语严厉,处置坚决,没有人看好他还能东山再起。但谁都没想到,这个男人会在三年后的知天命之年东山再起,任领侍卫内大臣,再次笑傲权力江湖。

索额图在三藩问题上没有与康熙保持一致态度可以说是其重大失误。康熙曾不止一次说,“朕自少时以三藩势焰曰炽,不可不撤。”“朕以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滋蔓,酿成不测,故决意回。”为了表明解决三藩问题的决心,年少的康熙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大事书写在宫中石柱上自励。索额图作为康熙近臣,又是其多年的追随者,对皇帝心迹当了如指掌。但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皇帝借尚可喜因年老请求归置辽东之际下决心撤藩之时,索额图却表示反对。在廷议中,兵部尚书明珠以及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都赞成康熙的态度,请求撤藩,但索额图却站出来反对说,吴三桂、耿精忠上书请撤藩,是试探皇帝旨意,并非真心实意想撤。当前情势下,撤藩势必引发激变,索额图大声疾呼:“请诛倡盲诸臣,以谢三桂。”

毫无疑问,仕途的玄妙之处在索额图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