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胜严令士兵坚守,不得出战,气得陈友谅哇哇大叫。陈友谅没有办法,只得亲自督战,日夜攻城,而赵德胜率领守城士兵顽强抵抗,令其寸步难行。
第二天,陈友谅不死心,两军决定再战。赵德胜是个猛将,也比较刁,不肯出城迎战了。因为第一次出城迎战,出其不意,胜了一回,第二回不能再用这个办法了。
汉军们见陈友谅在后面督战,退后半步则死,往前登城,全是石头和飞箭,血肉之躯哪里抵受得了,所以他们又干起了老本行,开始用手中的刀剑疯狂地敲打城墙。
第一仗,赵德胜胜出。
嘿,你还别不信,奇迹又出现了——城墙又被敲出了一个大洞。
有道是“将是兵的胆”,汉军主将已经被赵德胜射杀,其他人也无心恋战,纷纷溃逃。
为什么那么厚的城墙两次被敲出了大洞呢?我们不得不怀疑当时建造城墙时是不是偷工减料了。
赵德胜收起弓箭,挥舞着大刀,大喝一声“冲啊”!有如晴天霹雳一般,随即挥刀冲了过去。身后的骑兵在他的鼓舞下,像潮水般地涌了过去。
这种情况在抚州门就碰到过一次了,朱文正早已在全军做了总结和推广工作。赵德胜想也没想,一方面亲自带领手下诸将抬着木栏堵住缺口,拼死作战。另一方面,命令手下士兵拿起泥瓦工具争分夺秒地修复城墙。
当汉军疯狂地冲杀过来时,赵德胜一直无动于衷,他只是静静地等待在原地。等他们跑到眼前之时,赵德胜突然像是睡醒了一样,圆睁铜铃般的眼睛,弯弓取箭,瞄也不瞄,就是一箭。只听“啪”地一声,那一马当先的将领应声落马。
过程很相似,最后的结果,也与上次如出一辙。
陈友谅手下有个将领性子比较急,见今日不用登城,便可直接作战,兴奋不已,闻言后,率领部队身先士卒地冲杀过来。其他士兵也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去。
曾经有两次即将破城的机会摆在陈友谅面前,他没有好好珍惜,结果缺口都被重新堵上了。如果能有一次重来的机会,我相信他一定会说,请不要再给我希望了,开始就修坚固点儿不好吗!
陈友谅不禁佩服赵德胜的勇气,心想:此人不畏生死,令人佩服,只可惜要死在我的铁骑之下了。当即下令大军攻击。
陈友谅此时非常抓狂,眼见城墙被修复成功了,他也没有停止进攻,一直到傍晚,他都在指挥着手下将士进行猛攻。
第二天一早,陈友谅率领大军来到城脚下,大惊,他发现赵德胜竟然早已率领骑兵背着城门,列好队伍了。
赵德胜一直坐在城门楼上,镇定地指挥士卒顽强抵抗,好不容易等待日落,本以为可以回去歇息一晚,明日再战了。可是,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支不知从哪里射来的弩箭正好射中了赵德胜的腰部,箭头竟然深入皮肤达到了六寸。赵德胜忍住剧痛,用手拔了出来,哀叹道:“我壮年时候开始从军,屡次为流矢、炮石所伤,却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严重,大丈夫死有什么可怕的,只可惜不能够亲自扫清中原了!”说完,便气绝而亡,年仅三十九岁。
猛人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一般来说,对方攻城,守将都是依靠城墙的优势,据城而守罢了,但是这个赵德胜可不一般。他得知陈友谅率领大军攻打他的城门,并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关闭城门,严加把守,而是带领他的骑兵,列队迎战,并下令退后者死,由后队斩前队。他还下令守城的士兵们紧闭城门,不得开启。
朱元璋一直十分欣赏赵德胜,对于他的死,感到十分痛惜。战后,朱元璋追封赵德胜为梁国公。《明史》上记载:
我们前面说过防守宫步、士步等三门的是一代猛将赵德胜,若说薛显是个亡命之徒,那么这个赵德胜跟他绝对是兄弟,也是一个不要命的狠角色。
“暮坐城门楼,指挥士卒。弩中腰膂,镞入六寸,拔出之,叹曰:‘吾自壮岁从军,伤矢石屡矣,无重此者。丈夫死不恨,恨不能扫清中原耳。’言毕而绝,年三十九。”(《明史》)
陈友谅黔驴技穷,六月,率大军进攻宫步、士步二门。
赵德胜被汉军的冷箭射杀之后,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挥位置,仍然牢牢控制着城门,令陈友谅寸步难行。
“友谅尽攻击之术,而城中备御,随方应之。友谅计穷,又以兵攻宫步、士步二门。”(《明史纪事本末》)
由于洪都将士的奋战死守,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围攻两个多月,硬是打不下来。陈友谅内心崩溃到了极点,多少次哭晕在厕所,可是没有办法,哭完之后,只能擦擦眼泪,加紧攻城。
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
虽然洪都城暂时还在手中,但城内的朱文正也不好过。城墙两次被敌人敲出缺口,差点失守,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先后战死,现在连赵德胜也牺牲了。他觉得洪都城的防守战已经达到极限了,而陈友谅的攻击却越来越猛烈,他想求援了,于是他派了一个人去找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