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率领大军,绕过池州,直逼太平。当时太平的守将乃是朱元璋手下有名的猛人,叫做花云,我们前面说过此人勇猛无敌,曾在滁州单骑破元军。
当时城内士兵不足三千,粮草不足百石,跟来势汹汹的陈友谅大军相比,相去甚远,哪里守得住。消息传至太平,城内一片混乱,胆小怕事者纷纷建议弃城逃跑。
花云不是傻子,知道守是肯定守不住的,但是决不能弃城而逃。因为他知道,此处乃是应天的屏障,要是此处丢了,应天就没有屏障可言,朱元璋也就危险了,于是他决定留下来守城,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决定守城后,花云和元帅朱文逊(朱元璋的义子)连忙命令士兵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分派手下将士日夜把守各大城门,随时进入战斗状态。
次日一早,陈友谅数十艘战舰出现在西北方,紧接着,士兵陆续登岸,蜂拥过来,没有多久,便把整个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不一会,攻城开始了,先是一阵密如飞蝗的箭矢朝着城头射来,随后,一批不要命的敌兵扛着云梯慢慢靠近城墙,准备登城。花云和朱文逊披着重甲,站在城头,鼓舞将士积极守城,双方激战不已。花云的战袍也慢慢染满了鲜血,但是他浑然不顾,继续有条不紊地站在城头上指挥着战斗。
这场战斗十分惨烈,从早上打到傍晚,足足打了一整天,花云手下将士也死伤近千人,朱文逊战死,花云自己浑身全都是血,不下火线,继续指挥,终于把敌人打退了。
就这样,池州城虽然守军不足三千,粮草缺乏,但是在花云的指挥下,硬是抵挡了三天。
可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河水暴涨,漫进了城内,陈友谅见机便让士兵们跳到舟尾随水登城。
池州城将士知道守不住了,建议花云赶快弃城逃跑,但是花云却不为所动,提起长刀和敌人冲杀在一起(小说《明英烈》中说他拿棍子的,也不知道真假),最后终因众寡悬殊而被生擒。
陈友谅见生擒了花云,大喜,亲自过来劝降花云,想要收为己用,可是,花云却破口大骂,说:“你们这般强盗不是我主公的对手,何不赶快投降!”花云说完,用力一挣,挣断身上的绳索,起身夺刀,连杀五六人。
陈友谅大怒,命人击破了他的头颅,结果他还没有死,再令人将他绑在桅杆上,命人拿弓箭射他,直到他死为止。花云到死也没讨过一句饶,一直骂贼不休,声音十分洪亮,当时才三十九岁。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明史·花云传》)
花云这样的猛将,勇猛赛吕布,忠烈胜关羽,他身上那种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确实令人敬佩!太平城的百姓十分怀念花云将军的功绩与忠烈,后来还为他修建了一座“忠烈祠”,在那里,还世代流传着“花将军歌”。
正当太平城沦陷,城内乱成一团之际,却有一个女子镇定坦然,每回读史到此处,总不禁令人落泪。
此人就是花云的夫人郜氏,今天我一定要给大家说说她的故事。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是郜氏却非如此。太平城即将被攻陷时,郜氏来到家庙前,从容地跪倒在花家列祖列宗灵位前,祭祀之后,抱过三岁的孩子,深情地望了望,再转手托付给侍女孙氏,哭道:“城池马上就要破了,我丈夫必定会死,我也决不会一个人独活,但花家一门忠烈,不能就此绝后,今日我将孩子托付给你,望你一定好好带我将他抚养成人。你快些逃命去吧。”
“夫人,要走我们一起走。”孙氏跪倒在地,乞求郜氏跟他一起走。
“不,我绝不会独自偷生的,你快去逃命去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孙氏催促再三,想要郜氏一起逃命,可是郜氏执意不肯。
没过多久,太平城就破了,花云也被陈友谅俘虏,郜氏得知后,跪倒在地,朝着花云被俘的方向拜了三拜,从容地投水而死。
孙氏见此突变,来不及伤痛,只得抱着孩子,混在人群中逃命去了。
可惜,孙氏运气不太好,刚逃出城外,就碰到了汉军,结果被他们一路劫掠到九江。孙氏为了孩子,一路上忍辱负重,后来看到一个忠厚老实的渔家,于是脱下头上的簪子、耳环等贵重物品,送给渔家,并嘱托他好好抚养这个孩子。
那渔家也是善良之人,见这兵荒马乱的,一女子带着孩子确实不容易,于是便收留了这个孩子。
后来,陈友谅兵败,孙氏找了个机会逃了出来,又问渔家要回了孩子,想要带上他渡江去见朱元璋。可是,不巧又遇上败军,被他们抢走船只,还被丢弃在江中。
孙氏带着孩子,努力抱住水中的一段浮木,漂浮到芦苇洲中。当时孩子饿得不行,哇哇大叫,孙氏灵机一动,便采摘莲子喂给这孩子。这孩子吃着莲子,马上就不哭了,从此以后,孙氏便每日用莲子喂养这孩子,一连数日,孩子不但没死,反而活得格外精神。
一年后,孙氏抱着孩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朱元璋面前。孙氏含泪说出花云夫妻二人忠烈殉国,临终托孤之事。朱元璋等人听完后,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朱元璋缓缓地站起身子,当即盛赞花云的忠烈,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修建了忠臣祠堂来祭祀他,还给这个孩子赐名为花炜,并收抚遗孤,十五年后,任命花炜为太平知府。
花云和夫人郜氏都是忠烈之人,面对生死,坦然面对,确实令人钦佩!后来,花云的第五世孙向明世宗请求,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并修建了祠堂,用来祭祀她们: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明史·花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