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反正我在公司楼下看到你的车了,宝马X6,车牌号PL945,漂亮就是我。我肯定不会记错。
没有啊,我去你们公司干吗?
车的确是她的,但她只是偶尔开开,大多数时候是她老公在开。既然不是她,那肯定是她老公。问题是:他上班在海淀,家在光熙门,跑去国贸做什么?
你前几天是去我们公司找我了吗?尹娜问她。尹娜刚打完半年一次的玻尿酸,坐在她办公室里闲聊,脸部晶莹饱满得像食品广告里的果冻。尹娜在老周的公司挂着闲职——一个人可以完全不做事,但绝对不能没有社交。
兴许是有什么应酬吧?不然还能怎样?
可后来她无数次提议给母亲做瘢痕切除再游离植皮,母亲都拒绝了。她说,妈妈,我保证做完手术之后你会跟从前一样。而母亲说,瑗瑗,现在就挺好的。
没想到才过了两周,尹娜郑重其事地来约她:晚上我们一起吃饭,我有事情跟你说。
她最终成为科室最年轻的主任医师,除了学术成果,重要的是她能做吻合血管皮瓣移植,并且做得极好。必须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的血管或神经缝接,令多少医生败下阵来,而她觉得手术用的10-0尼龙线,比起单根劈成十六丝的刺绣线,其实也细不了多少,于是自信而从容,轻松完成同行们想都不敢想的连续缝合。
刚在咖啡厅坐下,尹娜便开门见山:我又在我们公司看到你的车了,我留意了一下,应该是你老公开的车。
她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很好,高考填志愿时想也没想就填了医学院,冥冥中早已认定。分方向时选择整形外科,自然也是为了母亲——为了母亲天生的美,为了恢复母亲的美。以及,医院那么多科室,唯独整形外科几乎不用药,全靠医生的手艺。而这门手艺,和母亲的那门手艺,可以说一脉相承。
她端着咖啡的手轻微颤了颤:然后呢?
很多年后,她站在手术台前,第一次被主任医师要求独立实施伤口缝合。她万般紧张,闭起眼睛努力回想医学院教授的操作手法,然而那一刻想起来的,竟全是母亲传授的针法:齐针要齐齐整整、不出边缘,抢针要留出水路、行距清晰……她夹着手术针,像绣花瓣一样,驾轻就熟、稳稳当当,最后打出一个完美的手术结。主任医师看得目瞪口呆,问她:你是已经实操过许多台手术了吗?缝得这么漂亮!她开心地笑,仿佛当年独立绣出第一朵花时被母亲夸赞:瑗瑗,你的手也很巧啊!
尹娜为难了一下,又说:你算是我最知根知底的朋友,这事儿我必须要跟你说。你老公是来接我们一个前台小姑娘下班的,他俩都不知道我和你的关系,一点也没藏着掖着。小姑娘临走时还跟另一个前台说:男朋友来接她去过节。
母亲烫伤之后,她一夜长大。母亲越不责难,她越是愧疚,唯有自发自觉地求上进争上游。许多个晚上,她做完作业,也不看电视,就陪母亲刺绣。母亲问她:你想学是吗?她下意识地奋力点头,母亲便握着她的手,教她以针线游走:瑗瑗,你看,这叫齐针,绣慢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要齐齐整整,不出边缘……这叫打籽针,起针、落针的力道要一致,否则一些籽大、一些籽小,绣出来的花蕊就不好看了。那些挑剔的日本客人,看到这样的绣品,是不会付工钱的……这叫刻鳞针,用来绣龙的鳞片或者鸟的羽毛,这个复杂一点,要用到三种以上针法,还要空出水路,才会羽翼生动、栩栩如生……还有,这是羼针……这是施针……
过节?过什么节?
这句话她始终记着,如今科室里的医生护士互相注射肉毒杆菌除皱,当作员工福利。她不参与,心里想的也是:我是凭手艺吃饭的人,长了皱纹也是体面的。
昨天五月二十日啊!我们这岁数的女人是没什么概念,年纪轻轻的小丫头们可在乎了——又有理由花男人钱了呗。也多亏是这日子才让我一下子撞破了,要是情人节、七夕什么的,你老公恐怕也不敢来。
母亲只是笑,收下了面纱,却从未戴过。母亲如常上街买菜、去学校接送她,抬头挺胸、落落大方。她问母亲:为什么不戴阿嫂送的面纱?母亲回答她:妈妈凭手艺吃饭,妈妈觉得这样就最体面。
你确定是我老公?
母亲倒是平静如常,出院回到家里,继续过日子。当然从那以后,镇领导再没邀请母亲去绣坊表演,人们也逐渐对她从同情变成习以为常,再变成遮遮掩掩的嫌恶。邻家阿嫂绣了一条“彩云追月”的面纱,送过来,劝母亲:世琴,咱是女人家,出门还是得注意点体面。
我不是看过你手机里的照片吗?
万事万物也许有注定,但并没有“如果”,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母亲是瘢痕体质,烫伤虽然渐渐愈合,却自身体各处长出了狰狞的肉痂:粉的、红的、紫的,蜿蜿蜒蜒爬满了母亲的身体,像笨拙的绣娘,用没有劈过的绣线,于上好的白绢,绣出一幅粗糙的《万紫千红迎春图》。
她半晌不说话,想努力消化这个事实。尹娜很担心,又不敢打扰她,只得陪她安静坐着。
受到惊吓的孩童们哭喊着跑开,引来了街坊,才将母亲送到医院。她在邻居家瑟瑟哭了一夜,第二天去医院,母亲被烫伤的部分变成了黑色,她“哇”的一声跪在病床前,母亲虚弱地安慰她:没事,瑗瑗,没事的。
她回过神,抬起头问了尹娜最后一个问题:她……漂亮吗?
六岁的时候,她和小伙伴们疯跑打闹,母亲在院子里架了口大锅烧着旺火煮茧。白腻腻的蚕茧在锅中翻腾,几个不懂事的孩童吵着说,那一定是在煮汤圆,要捞出来吃。她争辩说是蚕茧,并不能吃,孩童们哪里懂,使劲奚落她:舍不得就舍不得,还要骗人。她气得涨红了脸,抄起灶台边上的长脚火钳伸进锅里夹蚕茧。母亲在屋里看见,急忙冲出来阻拦,她一害怕举着火钳绕着灶台跑,就是那么电光石火的刹那,火钳勾住了锅耳,把一口大锅从灶台上拖了下来,母亲飞扑过去把她推开,一声尖叫中,整锅滚烫的开水淋到了母亲身上。她眼见着母亲白皙的背、后脖、大半前胸及侧脸迅速起泡,然后破溃、露出红肉,触目惊心,不知所措。
尹娜轻蔑地笑了笑,说:跟我一样,整的。
“如果不是我调皮……”每每想到曾经的画面,她又自责起来。
到底还是来了。
从她记事起,便很喜欢看母亲刺绣。母亲坐在绣架前,用一条手绢将头发松松扎起,那手绢上也是母亲绣的“踏雪寻梅”。五光十色的丝线像一道绚烂的瀑布倾泻而下,母亲手上一枚极细的绣针上下翻飞,她手速极快又极静,落针如笔,在绣面上刺出锦绣山河、凤穿牡丹。橘色台灯照在绣品上,漫射出迤逦的光,映得母亲脸若飞霞。去绣坊表演的时候,母亲更美:穿一身月白色的裙子,淡淡绣了几朵六月雪在袖口和裙袂,仔仔细细地抹了头油,绾了发髻,还是坐在绣架前,心无旁骛地飞针走线,如同演奏高山流水。那时小小的她就站在人群里,听邻里赞美母亲:啧啧,世琴人美手也巧。
难过以后,愤怒以后,她竟然感觉如释重负——他们的交往与婚姻都是基于“务实”,而爱情是虚的,或许他们从来就没有。
从苏州城区往西三十里,是她的家乡。镇子不大,女人个个会针线。而她的母亲,无疑是手艺最好的一位。在她童年的八十年代,手工刺绣几乎要被电脑绣花完全取代,绣女们纷纷转行,唯独母亲,绣功远近闻名,凡是来了外宾、侨商、各级领导,镇子就会安排母亲去表演苏绣。时常有日本客人送来面料请她刺绣,然后制成和服,母亲绣一件和服的收入,相当于那些工厂车间主任的两三倍月薪,她两岁多的时候父亲因为急性心梗没了,但母女俩的日子一直过得还算丰裕。
他本科毕业以后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而她继续读研读博。她承认那几年的确是他照顾她多一些。他有收入,使她清苦的学医生涯多了些许甜。有很长一阵,他斗志昂扬地往公司中层攀爬,她勤奋积极地搞研究做课题,两个人因为愿景一致而惺惺相惜、情投意合,因此在她读博的时候,他们结了婚。房子买在光熙家园,方便他去中关村上班,首付是她母亲执意替他们付的,说是作为她的嫁妆,又绣了一幅《百子图》贺喜。她婆婆来参观新房时,对着这雍容华贵的绣品,啧啧赞叹:南方女人,不简单。
妈妈曾是镇湖最漂亮的绣娘。
终于她毕业、顺利留院,他们婚姻“务实”的一面亦渐渐显现——她母亲两三年都不来一次北京,而她婆婆隔三岔五就来,因为离得近,因为她就职的医院在全国赫赫有名,他的父母连同所有亲戚,全都跟着沾了光,一生病就来北京她家里住下,再由她去托内部关系帮忙挂号、住院。
妈妈,我会治好你的。
“现实”是一盏强光灯,能照穿生活的一切龃龉。最开始他俩都不想要孩子,她一天几台大手术做下来,躺着都嫌累,他又常值大夜班或大早班,家不过是个宿舍。等她过了三十四岁,他倒是急了,说,咱得赶紧给我们老刘家留后啊。她推托,说自己正在申请主任医师,写论文、开课题、做手术,没有一刻得闲,等当上主任医师再说,反正自己是医生,并不害怕做高龄孕妇。实际上她那时根本不想和他生孩子,他的母亲把她的家乃至她都视为他们刘家理所应当的财产,要是再生个孩子,恐怕他父母就要搬来同住了。她并不软弱,只是又忙又累,她邪恶地想:宁愿下班对着空无一人、丈夫不知所终的家,也胜过去过公公不闻不问成天看电视,婆婆指使她择菜洗碗的群居生活。
一想到这里,她又是一阵难过:都怪我。
丈夫也抖擞了起来,成为网站的大频道总监,应酬连绵不绝,见识突飞猛进。做公关的甜美小姑娘们一口一个“老师”叫着,请吃香喝辣、请游山玩水,起初他还有点拘谨、不适应,习惯以后却也认定那才是自己的阶层与生活方式,每次出去吃饭或喝东西,他一坐下,便要亮明身份似的说:给我一杯威士忌,泥煤味儿的。
要是样子也能像妈妈该多好,妈妈以前那么美。
她都懒得去探究丈夫是如何跟尹娜公司的前台认识的,总不外乎是媒体公司之间的相互走动,你介绍我我介绍你,都是不安于室飘飘然的人,一句“久仰”然后互换联系方式,一声“老师,我是您的粉丝”就往下写了剧情。
第二天起来,她站在镜子前仔细端详自己——个头儿不高,五官稀稀疏疏的,大概像爸爸。唯独一双手,精致、小巧,必然遗传自妈妈。
她一个人在外面流连,没什么情绪,就是不想回家。她就近去了东方新天地看了场电影,又去华尔道夫扒房吃了牛排,独自喝完一整瓶红酒,走出门被风一吹打了个激灵:凭什么我会不好意思?
我知道。
到家近深夜,丈夫已熟睡,她更衣时看见了他的手提袋和昨天穿的衣服,酒精作祟之下,她决定求证一个推测——翻开他的包,轻松找到了他于五月二十日消费的水单和发票:他在SKP买了一个Tiffany的小号玫瑰金镶钻T系手镯送她,发票开的却是办公用品(注:二〇一七年七月税改之前,还可以开办公用品发票)。然后他带她去国贸三期的滩万吃了日本料理,也开了发票。这两笔钱大概他是想按客户关系维护去找公司报销。
抓紧,找她这样的挺好,我跟你爸老了,你俩也好照顾。
她“噗”地笑出声:即便如今Armani加身,这男人,还是那么会算计。或者按他自己的话说:嗯,“务实”。
等她读博吧。
但她不可遏制地好奇那个女孩的长相。毕竟,那女孩才二十岁出头,在公司做前台,她有的学历、身份、地位、资产,那女孩都没有。能让这个“务实”的男人变得不老实,那女孩一定拥有她没有的——美貌。
你俩准备啥时候办事儿?
想来想去,她决定找尹娜帮忙,让尹娜去打听前台小姑娘在哪里整容,下一次准备做什么项目,然后一定要貌似不经意地推荐一家诊所给她。
好像就剩下她妈,她爸死得挺早的。
尹娜不解,问:你要做什么?
南方女人倒是会过日子。她家里还有什么人?
她不回答,说:你只管做吧。
苏州的。
她让尹娜推荐给小姑娘的诊所,颇有名气,人人出来皆是一张韩国女团的脸。她的大学同学在那里做副院长,流水线作业,赚得盆满钵满。
她哪儿人来着?
她打电话给同学,说:有个患者,想在你们那里预约隆胸,麻烦你给她个最低折扣,这台手术我以特约专家的身份去做,分文不取。
他的父母提前知道了她是一流医学院的尖子生,从见面到相处,始终洋溢着一种客套的亲热。大年三十的晚上,她累了,先去睡。迷迷糊糊睡到深夜醒来,客厅里母子俩还在就着春晚重播守岁。掺杂着歌舞升平,她听见了母子的对话:
同学问:什么患者值得劳您大驾啊?
男友出生在河北南部一个没落的工业城市。母亲早早下了岗,父亲是事业单位编制。像所有的小城家庭一样,一家人住在九十年代初的单位集资房,日子并不富裕,只得自动自觉地把生活的欲望和标准压缩至最低。全家最重要的投资,便是下一代。男友是本地少数几个考上了一流名校的文科大学生,这让他的母亲常年保有一口心气,而不是在漫长无望的消磨中变成一只散了黄的鸡蛋。
她说:对我很重要的一个人,你理不理解无所谓了,但希望你答应我。出了什么问题,我自己担着。
那时他俩已经在谈婚论嫁,彼此都不想发生争执。她忍住了追问这关他爸妈什么事,他忍住了说出他家里人的真实意图。她认定他,是因为实在没有时间考虑别的可能。读八年临床太苦,若不是大一的时候还有闲工夫上网,因此在同城聊天室认识了男友,她说不定就单身到了现在。男友当时很诚恳,说自己就想找个学医的女友,学医的人务实。所以认识她以后亦很珍惜:固定聊天、见面、约会,每日短信嘘寒问暖,每周看一次电影,情人节有玫瑰,圣诞节有必胜客,谈不上激情四射却也没什么不好,相处几年然后就顺理成章走到了“没有理由不结婚”的境地。某一次过年,他带她回了河北老家,与他父母相处几天后,她有些感觉到:他说学医的人务实,大概是指和学医的人过日子很实惠。
当她在诊室看到那女孩时,还是有些失望——那女孩满脸都是糟糕的手艺与粗暴的审美。无端高耸堪比阿凡达的鼻梁,开得不太对称的眼角与比例失调的双眼皮,填充过量的额头、嘴唇与下巴,活像一个包邮的充气娃娃。可她知道男人是吃这一套的,女人能一眼鉴定出来的人工美女,无论如何被耻笑是蛇精、假脸,事实上,她们的男人缘都相当好。这不是听说与猜测,这是她这么多年掌握的一手病历与回访档案。
她不悦,问:这怎么不正经了?
她戴着口罩、压着怒火,问女孩:这次想动哪儿?
男朋友有些失望,说:我爸妈还以为你会做正经大夫呢。
女孩说:隆胸啊。
她说:不是。我从小就喜欢美的东西,而且整形外科是一门纯粹的手艺活儿,我比较有信心。
为什么要隆胸?
男朋友问她:做整容医生效益好、挣钱快吗?
女孩愣了愣,笑得无比真诚,说:为了过上好日子呗。
研究生阶段要分方向的时候,她并没有犹豫。
她看着那张几乎认不出原装痕迹,可仍是稚气未脱充满期待的脸,十分想哭。她找了个理由,走出门外,走到楼下,拐到诊所的背后,泪已是忍不住……
她生平第一次责骂自己:干吗非要做整形外科医生?!
谁来北京不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一年又一年,无数的人来到这里,想拼一个出头天。
护士一走,她就把诊室的门关上,号啕大哭。她觉得这是她造成的一次重大医疗事故——如果她坚持说服女孩的父亲,哪怕拖延着不给安排手术,那女孩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她没有修补好任何东西,反而亲手弄碎了那女孩骄傲而干净的心。
有些人,比如她,寒窗苦读十余载,千军万马过独木,不停学本事,不停换取资格与人竞争,不言爱不说苦,冷暖自知,才勉强扎下了根,然后缓慢生长,等待花开,等待荫凉。
手术结束,过了没几天,她听急诊室的护士讲:你还记得前段时间来你这儿做修补手术的那女孩吗?昨晚在家割脉了!天哪,那伤口深的,真对自己下得了狠手!家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失血过多,没抢救过来。挺可怜的女孩,长得特别漂亮。
有些人,比如尹娜,比如这女孩,揣着欲望与野心就来了。也拼搏,也工作,不过是一点点攒出一副新的面孔,从卑微的尘土里开出极致妖艳的花、长出向上攀缘的藤,牢牢攫取,一步登天。
女孩把眼睛闭上,再不说话。
最可悲的是,走如此不同的两条路,却仍有可能殊途同归。她曾经认为的好日子,和这女孩想象中将来的好日子,包括同一个不靠谱的男人。
她永远忘不了手术台上,那女孩羞耻而委屈的眼神。她摸了摸她的脸,说:没事的,没事的。
她迅速擦了眼泪,回到诊室,脸上恢复冷静。对那女孩说:隆胸手术是有风险的。
父亲几乎恼羞成怒,要冲过来打她。女孩大哭起来,说:爸爸!我听你的!我做!
女孩说:我知道。
她气愤极了,说:你要真为女儿好,就不应该觉得她低人一等!
她说:有各种可能导致手术失败,以及术后并发感染。
父亲指着她鼻子骂:你有孩子吗?没孩子就别啰唆!我这是为她好!她有什么权利选择?我是她监护人!我签字同意做就得做!
女孩爽快地说:我不怕。
她心疼极了,赶紧护住女孩,对父亲说:大哥,别为难孩子!她真的没做错什么!而且她都这么大了,有权利自己做选择。
那你签字吧。
“啪!”一个响亮的耳光抽过来,在女孩脸上留下清晰的指印。
执刀十年,从未失误。但这一次,她准备操作一台完败的手术。
女孩抬起头,直直地望着她,说:不是这样的,大夫。我也不想做手术。
自体脂肪隆胸,她做过无数次,将提纯后的脂肪颗粒,准确适量地分别注射进多个隧道,便能塑造出优美且自然的乳房。但如果将脂肪一次性过量注射进单个隧道,术后短时间内看不出任何差别,只消半年或一年,那乳房内的脂肪一定会液化、结节,甚至坏死,最严重的必须切乳治疗。且到那时,根本无从判定是手术不当操作,只能怪病患出现术后不良反应。
那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才十六七岁,已经可以预见她顺风顺水的未来。依然是父亲领来的,气恼地说:上体育课的时候不小心,需要尽快手术。
她站在手术台前,想尽快实施这个完美的复仇计划。躺在床上的女孩在全麻昏迷之际,轻轻扯了扯她的衣角,笑着说了句:拜托了,大夫。
她是医生,再不理解,也要满足患者的需求。只是,她对这个职业开始产生厌恶,也是因为这样一台手术——
她的兴奋瞬间变成了难受:就算这女孩有一对完美的乳房,跟那种男人在一起,真的会有好日子过吗?
还有一类,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她们当然不是自愿来的,而且很奇怪,几乎都是爸爸带着来的。女孩子们不说话,任由爸爸说:大夫,小孩子不懂事,骑自行车的时候太不小心了;跳鞍马的时候不小心摔着了;练跳水的时候姿势不对受伤了……您给她恢复一下吧!
恍惚间,她想起了母亲,穿着表演时的月白色长裙,浅浅笑着站在对面。歪歪扭扭的瘢痕像毛毛虫一样趴在母亲的脖子上,但母亲毫不介意,依然浅浅笑着,对她说:瑗瑗,靠手艺吃饭的人,要体面。
这些浓妆艳抹、衣衫撩人的女子,大多摸透了男人的心理——男人才懒得细究女人的过往,琢磨女人是否表里如一。哪怕两人就是在夜店、在交友软件认识的呢?只要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儿,男人就满足了、得意了;而她也明白这些女子的心理——和整容一样,不过是努力为未来的生活加个筹码。
女孩再睁眼时,已经躺在休息区的病床上。她坐在女孩身边,静静看着这女孩。
还有一个热门手术,除了外科整形医生,谁都不相信愿意做的人堪称络绎不绝。来做这个手术的,有一类是像尹娜那样年轻时髦的女孩子,脸上已经整得七七八八了,往她面前一坐,支吾半天,最后还是不好意思地说:大夫,那个,我男朋友吧,挺介意这个事儿的,您给我补补吧。
手术成功了吗?
双眼皮,隆胸,隆鼻——这是每天重复最多的三台手术。
非常成功。她说。她小心翼翼地、精益求精地,为这女孩雕琢出了一对漂亮、健康的乳房,三个月之后,丈夫一定也会捧着这女孩的胸,呓语般赞叹。
想那么远干嘛。话虽这么说,尹娜的迷茫还是被她捕捉到了。
女孩笑了笑,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
你现在挺好的了,再这么下去不担心认不出自己的脸?
她有些吃惊,以为女孩拆穿了她的身份,连忙问:干吗说对不起?
当然也在意现在的生活。
女孩说:您一定觉得我很虚荣。
你那么在意他?
她长叹一口气,说:不会的,我们来北京,都是为了努力过上好日子。
尹娜说: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办杂志、拍视频,每天见的全是女明星。一回来就跟我说:谁谁谁本人真漂亮——行啊,既然他喜欢,我就变成谁谁谁呗!
谢谢大夫,谢谢。
既然老周那么喜欢你,你又何必整来整去?她问尹娜。
女孩不过是以她能想到的方式去争取她想要的生活而已。
钱钟书说:老房子着火,没的救。也就半年,老周就向尹娜求了婚。他们的恋爱,没有高雅的音乐会,没有事业上的齐头并进,没有两个人际圈子的融合,最多是尹娜小女儿般的卖乖撒娇,老周带她无论吃什么喝什么见谁去哪儿,尹娜都一脸崇拜,能用一百种语气说出“老公你好棒”,老周用前半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现在只想从他的女人身上找到做男人的乐趣与自信。
她也没有报复女孩。一站到手术台前,她本能地尽可能完美地把手术做完。
他带尹娜去见他的哥们儿,尹娜默默拿出销售技巧,陪聊、劝酒,三下五除二就宾主尽欢了。他哥们儿夸她:你知道吗?老周的前妻可是我们大学时代的女神!学习好家世好,现在事业也做得好,就是人太清高,总端着,直到现在对我们都爱搭不理的。小尹你不错,大大方方,甜美可人,是个好姑娘。
她起身离开前,想起了一些话,眼睛湿润起来,她摸着女孩的头发,说:答应我,不管以后你过没过上好日子,都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并不是武器,而是容器。它安放着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还要盛放你这一生得到的爱——不只是相互占有的爱,还有家人的爱、你的自爱。好好爱惜你的容器,不要让它千疮百孔,不要让那些真正宝贵的东西,最后像流沙一样从你身体里滑走。
然而当时酒不醉人人自醉,饭一吃完,他们就上楼了。整个过程中,他着魔一般地反复念叨:宝贝,你好美啊!
回到家,她坐在沙发上等着,等丈夫下班推门进来。
他果然来约,尹娜扭捏了一下,说这么做不合适。直到他悄声对她说:我离婚手续都办完了。然后他等到她下班,就近去了商场旁边的丽思卡尔顿吃饭。在意大利餐厅里,他问了尹娜的出生年份,毫不犹豫点了酒单上最贵的一瓶同年份红酒,当着尹娜的面表演晃杯、闻香、品酒,又循循善诱地指导尹娜如何用舌尖找出藏在酒体里的野莓、巧克力与皮革,轻描淡写地告诉她:这瓶酒值一个爱马仕包,而且包包年年产,这个年份的酒却喝一瓶少一瓶。若不是特别的人,才不舍得开。尹娜很感动,但最主要是对即将开启的新世界感到无限憧憬——之后她才明白,这是老男人用得最顺手的标准套路。Petrus虽珍稀,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何况,一九八六年的Petrus评分并不高。
老刘,我要离婚。
就是在那段时间,尹娜去找她做了隆胸手术。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只是如同感觉到了即将光临的命运,而那命运恍恍惚惚提醒她:你得去隆胸。尹娜不是没想过,自己和他太太的不同——的确是完全不同。一个清淡无味,一个活色生香,仿佛生菜沙拉与八宝饭,断不可能同时上桌。这么一想,她就觉得要去把胸再隆大一些,彻底与他的小胸太太区别开。
你这是闹什么?!丈夫大吃一惊。
后来他单独来了许多次,因着太太生日、丈母娘生日、女客户生日……请尹娜帮他选礼品。稍有姿色又有经验的柜姐,谁不明白这是怎么个意思?心照不宣罢了。他愿意源源不断地来买货,她又何必跟钱过不去?
你听好了,这不是和你讨论,这是一个决定。我给你半个月时间,你搬出去,这房子归我,家里的存款与投资也归我,车子你可以拿走。
尹娜第一次见他,那时他还是别人的老公,陪着当时的太太来尹娜的柜台买护肤品。尹娜认识他太太,是VIP顾客。高瘦而清简,剪一头利落的齐耳短发,爱穿灰色和驼色,从来不买彩妆,只买最贵的护肤产品。说话言简意赅又不容置疑,是一个制片人。尹娜恭维她:太太好福气呀,先生一表人才的,又肯陪你逛街。然后飞了个欲说还休的眼神过去给他——不是轻佻,一种销售技巧而已。
你有病吧?!
尹娜说:你知道我和我老公是怎么认识的吗?
你在外面做了什么你自己清楚,不要吼了,听着太累。
她渐渐和尹娜熟起来,一起吃过好几次饭。她真心诚意地对尹娜说:我每天都要见大量的人,你其实什么都不必整,已经是一个美人了。
丈夫沉默了五分钟,脸色从红转白,然后换上一副阴阳怪气:离婚可以,财产按法律规定平分。
几年过去,尹娜活成了一条变色龙。看她发在朋友圈里的照片,某些阶段她眼眉之间有范冰冰的风情,某些阶段她少女感十足如同杨幂,某些阶段她不知不觉长出了李小璐的神态,某些阶段她又有了Angelababy的同款鼻子。有人评价她:美则美矣,过目即忘。尹娜完全不以为然:美就行了。
她冷笑:你好意思给我提法律?你知道什么叫过错方吗?你以为我在提离婚之前没有把你那些破事儿的证据收集好?
自此,尹娜每隔三五个月便来找她微调。一开始只是查漏补缺,都调得差不多了,尹娜也不收手,变成了推翻重建,像任性的豪客,买了一栋装修精美的别墅,却直接拆了又重新盖。她不赞成,数次对尹娜说:你已经很完美了,又年轻,五年之内都不必再动。尹娜非常固执:怎么动我可以听你的,但动不动你必须听我的。她生气,想拒绝尹娜:那你何必非要找我?那么多医院!尹娜笑了笑,发自肺腑地说:不行,很多整容大夫都没你的审美好。
丈夫不语。
大半年后,尹娜专门挂了她的号,要做隆鼻手术。她从尹娜手上的镶钻伯爵腕表读出了尹娜的近况,也确信了那次隆胸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她问尹娜想怎么做,尹娜说:都听你的。
她继续吓唬他:就算你能恬不知耻地和我闹上法院,没关系,我之后会去你们公司举报你虚假报销,你给情人买珠宝、睡五星级酒店,然后拿着发票去公司走账的时候,没有想过那么大数额已经构成了职务侵占罪吗?还不是一两笔吧?
尹娜二十五岁时做了人生第一个整形手术:隆胸。那便是她主刀的。那时尹娜还是新光天地某化妆品柜台的销售,负担不起其他几家著名的私人整形医院,听朋友介绍,才来了这家三甲公立医院。尹娜和所有第一次接触整形,或者说第一次消费奢侈品的顾客一样,免不了小市民心理:既然花了这么多钱,那就要买一个最大件的。于是,她和尹娜有了分歧:尹娜要求隆成一个不可理喻的罩杯,她极力劝阻,告诉尹娜胸部过大对健康的危害,告诉她漂亮的胸形要和身高肩宽成比例,尹娜本来怎么也不听,直到她说:隆得过大,手感也不真实,男人也都不傻。果然,尹娜立即作罢了。
丈夫这时被吓到了,对于这样习惯了占着平台狐假虎威的男人,离婚算什么?丢工作如丢命。他虚弱地回应:行,都按你说的,离吧。
说这话的,是她的一个常期客户,叫尹娜。三十二岁,两个男孩的母亲。丈夫是某传媒公司老总,比她大了近二十岁。
她拿出准备好的协议,让丈夫当场签了字。丈夫瘫坐在沙发上,恍恍惚如丧家之犬。她拖出行李箱,说:我回老家,陪陪我妈。两周后回来,你趁这段时间给我搬走。
那可不?姿色改变命运。
走到门边时,丈夫对她说:夫妻一场,到头来被你赶尽杀绝。
这时常让她好奇:从这个手术室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人,她们后来真的过得更好了吗?
她冷笑,说:我就不祝你幸福了。你要的从来就不是幸福,是自利自足。
她看着那一张张脸:平庸的、欠缺的、苦难的、模糊的、饱经风霜的、尚不谙世事的……脸,再替她们测算出要经过多大的工程、付出多高的造价才能让她们与参考照片上的脸发生重叠,而坐在她对面的人绝少为难、犹豫,无论她说什么,哪怕是告知有生死攸关的风险,她们依然很利落地就答应,比决定晚饭吃什么更快。
决绝是姿态,而不舍是不能示人的。让你亲眼看着曾经亲密的人离开的过程,无疑是难挨的。年龄是个好东西,它会让你懂得如何不动声色地处理自己的情绪,甚至是失败。
这十年,往门诊一坐,除了就诊者手里拿的参考照片在不断变化,每个人来就诊的期许从来是如出一辙:把我弄漂亮点儿。
过了长江,车窗外就像换了人间。
她当然知道如何分辨——算起来,她在北京这家大型医院的整形外科,也执刀十年了。
天蓝了,水绿了,影影绰绰,映出灰瓦白墙——家就要到了。
不单是技术层面,更多的是言谈举止的细节、从内而外的情态。一个天然的美人早已习惯了赞美,并不会有特别多的小动作,她们不会对着一切能反光的东西下意识地照镜子,也不会过多地谈及长相——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过特别的伤害,她们通常很从容,亦很天真,一副被保护得很好的样子,于是才有那种所谓的“美,而不自知”;而整容成瘾或者在整容以后终于得到区别对待的那些,总有或多或少的自恋以及攻击性。她们喜欢穿暴露身体的衣服,毫不介意在人群之中搔首弄姿——一种充满报复意味的自信。在微信朋友圈,时常会看见她们借他人之口的自夸:充满肉麻的示爱求欢对话截图,假意抱怨被人不断骚扰搭讪。无一例外的,整容依赖者都是容貌决定论。她们非常喜欢以貌取人,对所有人的歧视只基于一个字:丑。在整容依赖者看来,丑,比癌更可怕。仿佛她们越是恶狠狠地嘲讽他人的穿着长相,就越能与曾经的自己恶狠狠地划清界限。
苏州城往西三十里,是她的家乡。镇子临湖,家家绣花。母亲站在家门口等她,她放下行李,一把抱住母亲,亲吻在母亲的伤疤上。
她当然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整过容的。
她喃喃低语:你真美,妈妈。
我们的身体,并不是武器,而是容器。它安放着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还要盛放你这一生得到的爱—不只是相互占有的爱,还有家人的爱、你的自爱。好好爱惜你的容器,不要让它千疮百孔,不要让那些真正宝贵的东西,最后像流沙一样从你身体里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