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二十几岁,拿什么去拼一百万个可能 > 因为你太懂事,所以总是受委屈

因为你太懂事,所以总是受委屈

小儿子多少有点黏人,在很多国家,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存在的,母亲多数是溺爱小儿子的。

三个孩子的家庭,大女儿,二女儿,小儿子,在中国还是比较常见的,大女儿多数有点蛮横,但是深得爸爸喜爱,毕竟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同时是家庭里的第一个孩子。

而可怜的总是二女儿,她出生的太晚,没成为父亲的小情人,出生的性别又不对,没成为母亲的溺爱对象,她夹在中间,小心翼翼。

因为姐姐是姐姐,弟弟是弟弟,所以都得谦让着。

她最懂事,会察言观色,也因此为姐姐弟弟舍弃了很多。

这一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二女儿的悲哀一直是存在的,就像这个世界所有的老二一样。

剧中德善就是二女儿的典型,她被姐姐欺负,没有新衣服可以穿,同时自己也不够优秀,成绩也不好,没有独立的生日,没有父亲偷偷给买的冰激凌,炸鸡永远吃不到鸡腿。

“别弄了,我说过吧,不和姐姐一起过,为什么都不听我的,今年就这样,明年开始单独过吧。去年也是这么说的,前年也是。为什么就对我这样,我好欺负吗,我是可以随便对待也无所谓的人吗?”

因为是二女儿,一直谦让着,最该懂自己的父母却从来都不懂。

剧中的女主角德善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生日那天还是一如往年地和姐姐宝拉一起过,没人在意她的感受,终于,她受不了了:

在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的时候,父亲选择了救大女儿,母亲选择了救小儿子。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而她只能靠命大活下来。应该怪谁?不能怪家里太贫穷,不能怪鸡只有两条腿,不能怪父母偏爱,只能怪自己是二女儿。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不知道韩国名字有什么含义,但是三个人名字翻译过来:宝拉、德善、余晖,字面意思就懂了,二女儿的存在就是无条件的隐忍,谦让。

《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03

现在想想,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这个世界上的很多懂事和成熟,都伴随着“委屈”和“不快乐”。

最新一期的《奇葩大会》,青年作家蒋方舟在分享的过程中,自爆自己其实是一名讨好型人格的人。

02

讨好型人格,就是为了让别人开心,不断去迎合他人的言语。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哪怕那个人你压根不喜欢。

因为他们都说我是懂事的孩子,而懂事的孩子要有规矩。

她曾年少出名,是我很崇拜的学习榜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突然觉得她挺可怜的,在最应该肆无忌惮的年纪却活得谨小慎微。

我不敢和别人吵架,不敢让爸爸妈妈给我花钱,不敢对男朋友随意提要求……

懂事的孩子有这个年纪不应该有的成熟,代价往往是牺牲任性的资格。

他们任性、不懂事、无理取闹,但是他们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根本就不敢说。

懂事的孩子,会经常被夸“人好”。然而,他们的“好”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出于害怕得不到爱。

后来,我见过因为小打小闹就直接绝交的同学;见过成人礼非要父母买最新苹果手机的同龄人;也见过理直气壮地要求男朋友为自己买口红,买衣服的女生。

因为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只有“懂事”,才能得到关注和喜爱,一旦不那么“懂事”,就会被冷落和遗忘。

所以当我听到家里人说,妹妹看上一双名牌鞋,她爸爸妈妈说没带够钱,而她能够说出“那你们出去借钱”的时候,我竟然有点羡慕。

越来越多的人都是这样,习惯掩饰自己,委屈自己,所以,为了不被抛弃,他们一步步让出自己的既得利益,压抑自己的情绪,默默承受内心的委屈。

相反,我会抑制住自己的欲望,告诉自己:这个东西买了也没有什么用,我可以不买。

懂事已经成为他们讨好别人的方式。

我从来没有看上喜欢的东西,就哭着喊着要爸爸妈妈买下来的经历。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小时候摔跤,总要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有就哭,没有就爬起来;长大后,遇到不开心的事,也要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有就爬起来,没有就哭。

我呆呆地看着手机上格外醒目的几个字,心里难受得说不出话来,因为我也是从小就被贴上“乖乖女”和“好孩子”的标签。

真希望所有人都是这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大胆去争取,失败了也有勇气重新来过,敢于说不,活出真正的自己。

有一个朋友给我发来消息:我好难受啊,为什么别人都用“懂事”来绑架我呢?我是不是太乖了?

愿所有人只懂该懂的事,终其一生,取悦自己。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