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科幻小说 > 云球(第四部) > 第136章 星际威胁

第136章 星际威胁

作者研究了那架天文望远镜,也研究了希帕提娅提出的光谱分析等技术,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骗局。原因很简单,在这样一个尺度的距离上,光谱信号太弱了。

更可怕的是,就算完全不顾及走到太空迁移技术成熟那一天的成本,仅仅考虑发现宜居行星这件事本身,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作者认为,希帕提娅的光谱分析理论基本是正确的,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氯甲烷、一氧化二氮等等,确实能够用来分析大气成分。但是,用那架两百年前的望远镜在光年尺度上对这些物质引起的大气光谱变化进行观察,就完全是开玩笑了。

文章得出的结论是,研发总投入大概是伊甸园星现有年度总产值的三万八千倍,而完成所有研发的时间,至少要二十万年。

那么,如何观察才可以呢?作者考虑了一种发射到太空的大型望远镜。其实,以前发射过这种望远镜,不过因为没什么用,后来都荒废了,现在已经没有可用的太空望远镜了。况且,以前发射的那些太空望远镜的能力其实远远不够,需要升级换代的产品。

据说在估算过程中,所有参数使用了比最保守还要保守的估计,作者显然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不惜在细节上一再退让。

升级换代太空望远镜倒用不到什么了不起的技术,但制造、发射和运营成本是可怕的。只考虑一年的运营,就相当于希帕提娅从仓库里找出的那架望远镜成本的两万四千倍。

真的要把伊甸园星人迁移过去吗?作者研究了可能的迁移技术,然后倒着向前推演出前导技术,再推演出更前导的技术,一直推演到现有的技术,最后用大型计算机估算出了所有研发过程所需的投入。

所以,希帕提娅弄出来这些言论,然后弄出来那架望远镜,装模做样,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情。

伊甸园星几百年前已经发射过卫星,所以,对于宇宙飞船之类的东西是有概念的。但是,那些卫星最多不过离地面几万公里,而一颗宜居行星,距离伊甸园星无论如何也得若干光年,那么就算发现了宜居行星,又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伊甸园星看来欣欣向荣,谈不上有什么财政危机。但是,伊甸园星毕竟拥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越来越多的儿童、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失调者、越来越多的基因性犯罪者,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需要关爱的人。这些人都要由国家来照顾,难道我们应该放弃现在活着的人们,反而花钱去干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吗?

作者显然不是没有科学素养的人,也不是胡搅蛮缠之辈,他没有否定这条思路,而是假设这条思路成立,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遍布我们周围的无助的社会功能失调者和可怜的基因性犯罪者吗?还有,就算是普通而陌生的人们,难道不值得获得更多的福利吗?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精力去研究什么宜居行星?

那么,这真的是可能的吗?

很明显,希帕提娅女士的下一步动作,肯定是要求建造新的望远镜,否则她的工作无法继续开展。而这一切,仅仅为了发现一颗实际上永远也去不了的古怪星球,仅仅为了太空中的一个暗淡到根本无法识别的小点,仅仅为了证明希帕提娅女士所说,那个星球是宜居的。

作者沿着一条可能的思路进行了推理。在这条思路上,希帕提娅的工作最终将使人类有能力迁移到某个外星球上去。

看看吧,要么是0.004%的全民愉悦贡献度,要么是巨大的全民牺牲,包括老人、孩子和所有被基因、疾病和贫穷所折磨的可怜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希帕提娅女士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但是,今天的希帕提娅在干什么呢?没有人知道,文章作者说,没有人知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以蔽之,在现实人类的生活尚未十全十美之际,去从事成本如此之高以至高到离谱程度的一项工作,而不是尽心尽力为人类做出肉眼可见的愉悦度提升的贡献,希帕提娅女士的思路无疑是非常诡异的。

不要看这个数字很小,要意识到,这是一个独立个体对人类全体的愉悦感做出的贡献。毫无疑问,这已经非常了不起。所以,作者对希帕提娅过往的工作成绩赞不绝口。

《为了今天的责任,放弃明天的空想》,这篇文章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甚至让欧睿特里院长产生了动摇,和希帕提娅认真地谈了几次话。希帕提娅不得不承诺,她绝不会要求建造新的望远镜,那么,最多只是损失了0.004%的全民愉悦贡献度,而没有新的投入。

文章首先分析了希帕提娅之前从事的科技史工作,并对其成果进行了量化研究。文章称,虽然科技史的研究本身并无价值,但其衍生出的文艺作品对民众的愉悦感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在用大型计算机分析了希帕提娅过往的全部相关研究,包括由此衍生出的所有小说、电影、电视、漫画等等所有相关作品的受众情况和市场效益之后,文章得出结论,希帕提娅过往的科技史工作为伊甸园星人全体的愉悦感提升做出了0.004%的贡献。

好在这会儿,那架古董望远镜已经重新竖立起来,可以开始使用了,再把它拆掉运回仓库似乎也有点古怪,欧睿特里院长相当犹豫,最终还是放弃了阻止希帕提娅继续研究下去的念头。

这篇文章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数据。

现在,希帕提娅眼前屏幕上的这篇文章,刚刚署上名字的文章,就是这架望远镜的成果。

于是,长篇大论反对她的工作的文章开始出现。这些反对文章各种各样,其中有一篇最有力量,这篇文章的标题叫作《为了今天的责任,放弃明天的空想》。

文章中直接了当地指出,在7.7光年之外,发现了一颗比伊甸园星大得多的行星,围绕着一颗壮年恒星公转,毫无疑问是宜居星球。进一步,通过对大气成分的分析可以看出,那里已经拥有生命,不是低级生命,而是智能生命,换句话说,已经拥有人类。

这个阶段,那架天文望远镜还在重新组装和建设之中,一切纯属于理论探讨范畴。不过,希帕提娅的文章开始引起了较为广泛的注意,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些人觉得她别有用心,而有些人注意到了那架天文望远镜。

有充分理由相信,那颗星球上的人类,科学技术水平比伊甸园星发达得多,拥有了光年尺度的宇航技术,从各种迹象分析,他们很有可能会进行星际拓展。

当恒星的光线通过行星的大气层透射或反射后,其光谱特征会因为行星大气的成分而发生变化。通过将这种变化的情况与标准光谱特征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就能了解行星大气中的成分,得到的结果就是行星的大气特征。虽然非生物过程同样能够产生类似的大气成分变化,大气特征本身不足以完全证实生命的存在,但如果综合多种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排除所有其他的可能性后,就可以宣布某颗行星上存在生命,或者至少可以宣布这颗行星是宜居的。

最关键的是,那颗行星上的人口急剧扩张,已经让那颗星球不堪重负,星际拓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

在这一阶段的文章中,主要讨论的内容是行星的大气层。特别是其中可能和生命有关的成分,例如水蒸气、动物呼吸的氧气、二氧化碳、细菌代谢的甲烷、植物燃烧产生的一氯甲烷、植物腐败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二氮等等。

那颗星球最接近的星际拓展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伊甸园星。

希帕提娅接着写文章说,一旦找到一颗行星,通过对公转轨道的天文测量就可以过滤出符合基本条件的行星,如果能够进一步对行星的大气光谱进行分析,那么就能确定是否宜居,甚至能确定是否已经有生命存在。

伊甸园星面临着来自太空的威胁,虽然遥远,但却真实,伊甸园星必须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在文章的末尾,希帕提娅这样写道。

很明显,发现宜居行星必须首先发现行星。在历史上,曾经有人提出过不少发现行星的理论方法,天体测量法、直接成像法、径向速度法、凌星法、重力微透镜法等等。但是,从没有人真的用任何一种方法发现过系外行星。后来,由于伊甸园星人公认这类行为除了浪费资源以外对于人类生活毫无意义,于是,实际观测逐渐停止了,理论探讨也逐渐消失了,最终再也没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直到希帕提娅重新站了出来。

“孙斐在撒谎。那篇文章的作者说的对,孙斐那架望远镜实在太小了,什么都看不到。”任为说,显得相当不安,“当然,那位作者对科技发展速度的预判是完全错误的。”他又补充了一句。

在简略讨论宜居行星所具有的特点之后,希帕提娅转向讨论如何发现宜居行星并确定上面是否有生命。

那是第二天,张琦跟任为汇报,前一天晚上希帕提娅已经把她的《星际威胁》发布出去了。

这个阶段,她的文章没有引起太大反响,传播的也不广。在为数不多的反响中,多数人在质疑,她究竟在干什么,还有一些人直言不讳地指出,从事这种研究是对国立大学教学经费的极大浪费。相比较她之前从事的科技史研究能够为人类带来的愉悦感而言,现在这种空洞的言论毫无意义。

“孙斐只能撒谎,我看也没什么其他办法。”张琦说,“也许,这是她一早就想好的。”

幸运的是,同样在很早以前,很多物理学基础理论已经成型,足以支撑希帕提娅在不引入什么新理论的前提下组织出她的文字。

“她最不喜欢撒谎。”任为说,“现在她居然说云球星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光年尺度的宇航技术,这太离谱了。”

希帕提娅的种种言论,都指向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并没有考虑其他类型的生命。不过,这种思考已经足够另类了。伊甸园星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这种讨论,但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

张琦没有说话。

再比如,在另一篇文章中,希帕提娅指出,宜居行星必须拥有强大而稳定的磁场,从而避免大气层被恒星风吹走,并为星球上的生物抵御各种有害的宇宙射线。

“地球都还没有掌握这技术呢!”任为接着说,“要加强观察,孙斐疯了,这么不顾一切会有危险的,迟早会闹出事情来。”

比如,希帕提娅在一篇文章指出,宜居行星必须是固态的,处于某个恒星的宜居带。在这一区域内,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不会太热或太冷。星球表面必须存在液态水和大气层,并且大气层必须足够稠密,能够形成云层,因为云层会通过反射太阳光造成降温效应,又会吸收来自近地表的长波辐射引发温室效应,从而使星球表面保持合适的温度。

“孙斐有观察盲区,我们看不到她,只能根据周围情况判断,她的《星际威胁》也是发出去了以后我们才能看到。”张琦说,“其实,她最终会写类似这样的文章,我是有预料的,但我以为她至少会通过鸡毛信联络一下我们,也许商量一下,然后再发出去,可是她没有联络,就这样发出去了。”

尽管在地球上开会的时候,进入伊甸园星是以促进科技创新作为旗号的,但真到了伊甸园星上,希帕提娅并没有直接去谈什么科技创新,而是在探讨宜居行星以及如何发现宜居行星的问题。

“她一直没有联络过我们?”任为说。

那架古老又崭新的天文望远镜重新竖立起来的过程中,希帕提娅已经开始了工作,于是,一篇又一篇文章出炉了。

“是的。”张琦说。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在两百年前,伊甸园星的仪器制造技术已经非常优秀。历经两百年,然后重新组装,望远镜的使用依旧毫无问题,甚至看起来都还像是新的。

任为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显得很紧张。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学会了柳杨的习惯。

伊甸园星上没多少人懂得组装天文望远镜的事情,至少在国立大学中一个也没有,而且推动这件事阻力很大。幸好,希帕提娅可以查阅穿越者缓冲区中那些详尽无比的资料,并且得到了欧睿特里院长的鼎力支持,否则她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

“幸好有云球急救系统,孙斐随时可以自己解绑。”任为说,“要不然,她做这样的事情真的会有危险。”

说实话,把这个庞然大物重新组装起来,安装在已经成为科学史遗迹的天文台台基上,就花了希帕提娅不少功夫。

“嗯。”张琦说,“现在是七乘二十四观察,有什么不对的话,即使她自己疏忽了,我们也会把她立即解绑回来。”

这架天文望远镜,是希帕提娅来到伊甸园星之后才从国立大学古董仓库里翻了出来并开始使用的。在此之前,整个伊甸园星并没有任何大型天文望远镜处于使用状态之中。

“云球星要入侵伊甸园星——”任为说,“她真想得出来。”

现在,希帕提娅是伊甸园星唯一的天文学家,一位从科技史学者转行而来的新的天文学家,她所使用的大型天文望远镜是两百年前制造的,但已经是伊甸园星上最新的天文望远镜,也是现在伊甸园星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天文望远镜。

“其实是个挺好的办法,如果给伊甸园星人带来足够的危机感,他们就不会沉浸在自己的美好幻象里了。”张琦说,“可惜,云球星的宇航技术水平不足以入侵伊甸园星,而伊甸园星的天文观测水平无法让人相信孙斐的谎言。”

近一千年来,伊甸园星人发现的新的恒星越来越少,行星当然就更难发现了。事实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伊甸园星的天文学家越来越少,就连天文望远镜也越来越少,以至于几乎已经消失了,还能发现什么新的星星呢?

“如果再经过几个演化周期,云球星有可能入侵伊甸园星吗?”任为忽然问。

之前,还没有任何科学家像她这样认真地讨论在宇宙中寻找宜居行星的问题。伊甸园星人虽然从一千年前开始就陆续发现了很多恒星,但却一直没有发现除本星系行星之外的任何其他行星,自然也就谈不上思考太多宜居或者不宜居的问题了。

“我觉得很困难。”张琦回答,“云球人是我们创造的,却要掌握我们尚未掌握的技术能力,要突破的东西太多了。”

希帕提娅的前几篇文章已经在伊甸园星引起了反响。

“恐怕是我们要投入的资源太多了。”任为说。

她的食指滚动着鼠标,屏幕上的文章滑回到了第一页,她在前面加上了文章的题目:《星际威胁》。

张琦不说话了,任为也沉默不语,但心中充满了焦虑。

希帕提娅终于在她的新一篇文章中敲上了最后一个句号。